編輯/旖旎
審稿/韓韓
(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及分享)
很多家長都認為,雞蛋是孩子必不可少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之一。但很少有父母知道,有些雞蛋是不可以讓孩子吃的。
#育兒日常#要說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營養又好吃的食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雞蛋。雞蛋,價格便宜,而且營養價值又高,是很多家庭日常飲食不可少食物之一。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有些雞蛋堪比「砒霜」是不可以吃的,尤其是不能讓孩子食用。本期話題:5種雞蛋常吃等於「砒霜」!很多寶媽不在意,卻不知:對娃害處大!
之前被報導的一位6個月的寶寶,在吃了「麻子雞蛋」之後,出現了嚴重的腹瀉嘔吐等情況。幾分鐘之後孩子開始抽搐昏迷,幸好家長送到醫院,否則很可能會釀成大禍。
此事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大部分人都覺得非常的震驚。明明是好好的雞蛋,怎麼突然就出事了呢?之後了解了事情的經過,才知道原來孩子是因為吃了長斑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麻子蛋」。
雞蛋是我們日常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也是很多孩子們愛吃的食物之一。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遇到「麻子蛋」的話,最好丟棄,更不可以給孩子食用。
除了「麻子蛋」,以下這幾種雞蛋也不要給孩子吃
黑斑蛋
首先要介紹到的第1類是黑斑蛋。這種蛋在剝開之後,你可以發現在蛋清上長有一個或者多個非常明顯的黑點,這是黑斑蛋的明顯標誌。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蛋,主要是因為在高溫或者是受潮時,雞蛋的蛋殼保護膜消失。導致細菌聚集滋長,尤其是沙門氏菌是最為常見的。這些斑點會依附於雞蛋的外殼,不僅是大大降低了雞蛋的新鮮度,食用後,還極有可能會引發中毒。
由於孩子的自身免疫力,本來就相對較差。如果吃了這些長滿了細菌的雞蛋,後果可想而知。
裂紋蛋
第2類是裂紋雞蛋,這也是很多家長,可能會不太注意的一個細節。裂紋蛋其實在生活當中也是比較常見的,雞蛋在買來過程中遇到磕磕碰,很容易出現破裂的現象。
有的雞蛋外面已經裂開了,但是裡面看起來還是好好的。這種情況下,多數寶媽都會覺得不會影響食用,對孩子的身體不會有什麼影響。
雞蛋有裂縫或者是裂紋,其實的確是比較常見,但是這也是細菌入侵的明顯標誌。那些看似好好的雞蛋實際上已經是布滿了細菌,如果說直接拿來給孩子服用的話,是很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粘殼蛋
如果你是一位寶媽,平時經常做菜的話,你肯定會看到過這樣的粘殼蛋。看到這種粘殼蛋,有些人可能下意識地先會去聞一下雞蛋的味道。如果覺得雞蛋的味道沒有變的話,就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其實不管粘殼蛋有沒有味道,都已經說明這枚雞蛋已經是變質的了。之所以會有雞蛋粘殼的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儲存的周期過長,導致蛋黃膜由韌變弱,這樣的話蛋黃就會緊貼在蛋殼,呈現出紅色的狀態。
大人吃了這一類,但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如果說給體質弱的孩子吃了的話,那就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
散黃蛋
散黃蛋可能有些人不是很清楚,其實就是指打開雞蛋之後,雞蛋黃的黏性很差,散開了。而且看起來,比新鮮雞蛋的顏色要淡一些。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雞蛋在運輸的過程當中受到了外力的碰撞,導致蛋黃膜破裂,最終形成了散黃現象。
也有可能是因為存放的時間過長,導致細菌和黴菌等入侵了蛋黃,最終破壞了蛋黃原有的蛋白質結構。像這種情況的話,建議也不要再給孩子食用了。
肉斑蛋
說起這個肉斑蛋在農村有很多人,甚至於還會特意要食用肉斑蛋,認為肉斑蛋對人的身體更有幫助。這看起來有血紅色肉斑的雞蛋,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卻被認為是補身體的佳品。
根據一些民間的說法,雞蛋只要是煮熟就可以安全食用,肉斑蛋也是一樣。但它的營養價值其實相差不大,如果說蛋清呈現出了粉紅色,綠色或者是紅色。而且還含有腐敗的細菌,那就一定不要再吃了,趕緊丟掉。
延伸閱讀:哪來的勇氣生二胎!1張幼兒園收據紅了,家長:牙縫擠出錢也要生
你平時吃雞蛋時,有沒有發現過上面這樣的雞蛋呢?你是如何處理的呢?歡迎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看法。
育兒日記360: 關注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傳播母嬰育兒知識、 婚姻家庭新觀念!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