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社會,給孩子零花錢也得「移動化」了

2020-12-14 中國日報網

還在用「小豬存錢罐」?隨著網絡支付和行動支付的普及,不少父母連給孩子零花錢都要通過手機來支付了。一些商家抓住商機,開發出了手機應用程式,不僅能幫父母支付零花錢,還能幫助孩子學會理財,但也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養成過度消費的惡習。

Tierra Mallorca/unsplash

Children may not be stashing coins in piggy banks for much longer; with the move towards a cashless society, pocket money is moving digital.

孩子們今後可能不會再把零花錢存在存錢罐裡了。隨著無現金社會的發展,零花錢也在數位化。

To reflect this trend, a flurry of mobile budgeting apps for children has sprung up worldwide: GoHenry, Osper and Gimi to name a few.

為了緊跟潮流,全球出現了多個兒童移動理財應用程式,比如GoHenry、Osper和Gimi等等。

These apps offer a simple money management service for children, often for a monthly subscription fee paid by the parents. Parents can add money to children's accounts, set limits and monitor transactions, while children can choose to save their money or spend it using a prepaid card that works like a debit card. The apps suggest minimum ages ranging from six to nine for the prepaid card.

這些應用程式為孩子們提供簡單的理財服務,通常由父母每月支付費用。父母可以將錢存入孩子的帳戶,設定限額並監控交易,而孩子可以選擇存錢或使用類似借記卡的預付卡消費。這些應用程式建議預付卡的最低使用年齡為6至9歲。

負責任的消費

The companies behind the apps argue that in an increasingly cashless society, they can be a valuable way of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about money.

開發這些應用程式的公司稱,在一個越來越無現金化的社會裡,這些程序可以成為一種教育孩子理財的寶貴方式。

Two thirds of adults globally are financially illiterate, according to Standard & Poor's Global Financial Literacy Survey, and one in four teenagers are unable to make even simple decisions on everyday spending.

根據標準普爾的全球金融素養調查,全球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沒有接受過金融教育,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甚至無法對日常支出做出簡單決定。

These apps aim to overcome this, claiming to teach children financial concepts, such as budgeting, interest rates and income.

這些應用旨在解決這一問題,聲稱能教會孩子們理財的概念,比如預算、利率和收入。

For instance, the Swedish app Gimi -— with 1.2 million users globally — has virtual savings jars where children can deposit money; parents can pay children interest as they save; and there is a chores feature, where parents can pay children for completing household tasks.

例如,瑞典的應用程式Gimi在全球擁有120萬用戶,它擁有虛擬存錢罐,孩子們可以在裡面存錢,父母可以給孩子支付儲蓄利息。它還有一個「家務」功能,父母可以付錢讓孩子完成家務。

The account is attached to a prepaid card that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Sweden only, but expected to launch elsewhere in Europe in 2020.

該帳戶附帶一張預付卡,目前只能在瑞典使用,但預計將於2020年在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推出。

"Cash was the best way to teach financial literacy because it's so tangible and so easy to grasp," Philip Haglund, CEO of Gimi, tells CNN Business. "Now money is being transferred through some kind of cyberspace, which is really abstract and hard for anyone to understand."

Gimi的執行長菲利普·哈格倫德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商業頻道採訪時說:「現金是教授金融知識的最佳方式,因為它是有形的,容易掌握。現在,錢通過網絡轉帳,這真的很抽象,人們都很難理解。」

Haglund believes the app can teach responsible spending habits, whereas schools tend to focus more on economic theory.

哈格倫德認為,這款應用可以教會學生負責任的消費習慣,而學校往往更關注經濟理論。

"You don't become better at money management just because you have a degree in economics. It's more about the attitude and the relationship you have with parents' money when you're six to 12 years old," he says.

他說:「你不會因為擁有經濟學學位就變得更擅長理財。更重要的是6到12歲期間,你對父母的錢持什麼態度,以及跟這些錢的關係。」

But Catherine Winter, managing director of financial capability at The London Institute of Banking and Finance, warns that while digital tools can help there needs to be a more structured approach to financial education.

但倫敦銀行與金融研究所金融財力部門總經理凱薩琳溫特警告稱,儘管數字工具可能有所幫助,但金融教育需要一種更結構化的方法。

The area should "have regular, dedicated, classroom time and ideally should be taught as a standalone subject," she said. "Children would then have the right context and foundation to get the most out of both the apps and their money."

她說,這個領域應該「有固定的、專門的課堂時間,最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來教授。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有了合適的環境和基礎來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應用程式和他們的錢。」

Michael Longmire/unsplash

帶來巨大商機

The growth of digital banking has affected how parents doll out pocket money, with one in three par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ing it digitally,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by the financial comparison website Money.co.uk.

金融比較網站money.co.uk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數字銀行的發展已經影響了父母們給孩子零花錢的方式,在英國,三分之一的父母用數字方式給孩子零花錢。

As a whole, kids aged 13-19, are estimated to contribute 1.7 billion into the UK economy each year, according to the Teenage Finance Report from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s OneFamily.

根據金融服務提供商「一家人」發布的《青少年理財報告》,13-19歲的青少年每年為英國經濟貢獻約1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57億元)。

"There's a big opportunity," Aurelian Guichard, the product owner for Revolut Youth, tells CNN Business.

應用程式Revolut Youth的產品負責人奧雷利安·吉查德告訴美國有線新聞網商業頻道說:「這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We have an app for adults ... so we will be able to build a transition from being a Revolut Youth user to becoming a normal user."

「我們有一款針對成年人應用……因此,我們能讓兒童用戶逐漸過度為成人用戶。」

This could translate to customers for life, as according to the UK's 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only 3% of personal customers switch to a different bank in any year.

根據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的數據,這些應用程式的使用者可能會轉化為終生的客戶,因為每年只有3%的個人客戶會轉到另一家銀行。

鼓勵消費還是借債?

One concern is that introducing digital money apps to young children could help to encourage irresponsible spending habits.

有人擔憂稱,向兒童推出數字貨幣應用程式可能會鼓勵不負責任的消費習慣。

"If children don't have a good foundation in financial capability, there's a risk that money apps could be seen as just another game," says Winter. "There's a risk that they won't learn about the real value of money and might develop bad money habits."

溫特說:「如果孩子們不具備良好的財務能力基礎,那麼這些應用就有可能被視為另一種遊戲。他們有可能不了解錢的真正價值,並養成不良的消費習慣。」

However, Haglund says children are protected from this as parents can monitor their spending habits and none of the services offer an overdraft so children cannot go into debt.

然而,哈格倫德說,孩子們不會受此困擾,因為父母可以監督他們的消費習慣,而且沒有任何一項服務提供透支,這樣孩子們就不會負債。

overdraft [vdrɑft]:n.透支;透支額

Plus, it is important for kids to learn and make mistakes, says Guichard.

此外,吉查德說,對孩子來說,學習和犯錯都很重要。

"We want to help kids and teenagers gain financial skills for life, and the earlier you do that the better, because if you're going to make a mistake of 10 at eight, it's better than making a mistake of 1,000 when you're 28," he says.

他說:「我們想幫助孩子和青少年獲得終生的理財技能,越早越好,因為如果你在8歲時犯價值10英鎊的錯誤,總比你28歲時犯價值1000英鎊的錯誤要好。」

英文來源:CNN

翻譯&編輯:yaning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無現金社會,給孩子零花錢也得「移動化」了(雙語)
    隨著網絡支付和行動支付的普及,不少父母連給孩子零花錢都要通過手機來支付了。一些商家抓住商機,開發出了手機應用程式,不僅能幫父母支付零花錢,還能幫助孩子學會理財,但也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養成過度消費的惡習。
  • 雙語閱讀|無現金社會,給孩子零花錢也得「移動化」了
    隨著網絡支付和行動支付的普及,不少父母連給孩子零花錢都要通過手機來支付了。一些商家抓住商機,開發出了手機應用程式,不僅能幫父母支付零花錢,還能幫助孩子學會理財,但也有人擔心這會讓孩子養成過度消費的惡習。
  • 2021考研英語雙語閱讀:零花錢也要移動化
    2021考研英語雙語閱讀:零花錢也要移動化  摘要:來看今天的考研英語閱讀資料,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我們的金錢開始變得數位化,相應的給孩子的零花錢也隨之做出了改變,為了緊跟潮流,全球出現了多個兒童移動理財應用程式,比如GoHenry、Osper和Gimi等等。
  • 乾貨:2021考研英語雙語閱讀:零花錢也要移動化
    摘要:來看今天的考研英語閱讀資料,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我們的金錢開始變得數位化,相應的給孩子的零花錢也隨之做出了改變,為了緊跟潮流,全球出現了多個兒童移動理財應用程式,比如
  • 無現金社會,離我們有多遠?中國開始走進「無現金社會」了嗎?
    我們的支付方式也發生了重大改變,電子支付的這種「無現金」方式越來越頻繁。對此,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人類已開始進入「無現金社會」,咱們中國則率先向「無現金社會」邁進。但有不少網友持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社會上還存在著鈔票(現金),需要使用現金支付的場合還是有很多。
  • 無現金社會到底會給我們帶來什麼?三評"無現金"社會
    、「**寶掃碼助力普惠金融,二維碼落戶每個助農點,銀行助農取款無路可走!」之類的熱點文章佔據網站頭條、新聞客戶端推送及朋友圈轉發。在這一波熱度沒有消褪之前,七妹也來蹭蹭熱度,拋兩塊小磚,看能不能砸到一兩隻螞蟻。什麼是「無現金」「無現金」,也就是江湖人稱「非現金交易」,從來都不是一個新玩意。
  • 「無現金社會」之辯:拒收現金是否違法?
    This should only be refused because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 for example, if the retailer does not have enough change)無現金社會到來?
  • 孩子總是「偷拿錢」?掌握「零花錢5C標準」,養成正確金錢觀念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孩子的兜裡越早有錢,他們就能越快的適應成年後的生活。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曾提出過「金錢伴隨孩子成長」的倡議,培養孩子認識金錢、駕馭金錢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社會生存能力。而對孩子來說,零花錢是他們最早能夠支配金錢的開始,利用好「零花錢」這個小工具,可以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財富觀、消費觀等。
  • 無現金社會的便利背後代價有多可怕?
    這個社會有多誇張,一個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支付系統不隨時帶好身份證就完全寸步難行。「無現金時代」已經成為國內的潮流。近日,有網友拍下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獨自冒雨來交醫保,因為櫃檯拒收現金而滿臉無助。工作人員很冷漠的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就)這兩個方式。」老人有些不知所措。隨著手機支付的爆發,「無現金社會」的言論甚囂塵上,不過央行多次強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現金。360董事長周鴻禕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提起了「無現金社會」的弊端。
  • 日本何時能步入無現金社會?
    日本政府為鼓勵國民使用無現金支付推出的返積分活動於今年6月底落下帷幕。歷時9個月的活動效果明顯,加上新冠肺炎帶來的貨幣接觸感染的隱患,日本的無現金支付普及率從活動前的27%一路攀升到活動結束的36%,實現日本政府提出的40%的目標貌似指日可待。在無現金支付之路上推進緩慢的日本是否已步入追趕中國的快速通道?這也是試圖打開日本電子支付市場的中國IT企業熱議的話題。
  • 別小看給孩子零花錢,這學問也很大,給得好可以培養孩子的財商
    一方面既能讓孩子得到鍛鍊,另一方面,孩子得到錢之後也會存起來買他想要的東西。家長要注意,給孩子零花錢不是根本的目的,而是把零花錢當做一種教育的工具。零花錢可以讓孩子學習消費和儲蓄,就是只有通過親身的實在體驗才能獲得的技能。給孩子零花錢是一門非常大的學問,教育得當可以從小就培養起孩子的財商。
  • 孩子「偷錢」怎麼辦?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分享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有一次家人拒絕給她零花錢,結果她就說不給錢就要跳樓,這可把媽媽嚇唬了,馬上把零花錢給了她,那次是要100塊。從那次之後,家人再也不能拒絕孩子要零花錢了。第三個案例也非常典型,一個二年級男生,個子矮小,戴著眼鏡,估計家境不錯,平時花錢非常大方。
  • Worldpay中國總經理:我們距離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在向無現金社會演進的進程中,中國的很多城市已經領跑在前列。2017年4月18日,無現金聯盟在杭州宣布成立,首批共有15個成員。杭州成為了第一個進入「無現金社會」的城市,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樣本。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現金以外的支付方式訴求增加,中國從中受益良多。
  • 當孩子到了年紀,父母就要給零花錢了,不然就別怪孩子「偷」
    導讀:當孩子到了年紀,父母就要給零花錢了,不然就別怪孩子「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到了年紀,父母就要給零花錢了,不然就別怪孩子「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要變「無現金社會」?這個兩會提案有意思
    在北京生活久了,幾乎已經沒有現金概念,甚至連卡都很少掏。原本以為這是中產階級的新消費習慣,後來發現新科技的能量根本不局限於任何群體。它是橫掃的。時值兩會,真正的社會問題總會被人提及。至少有三位代表委員提交了建議和提案,呼籲中國全面進入「無現金社會」。
  • 關於孩子「零花錢」的話題
    「從如何給孩子零花錢,到如何教孩子做預算,如何花錢,每一個環節都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財商話題。比如,如何給孩子零花錢。投資專家告訴我們,不能孩子要多少給多少,因為那會毀滅一個孩子對成功和金錢的渴望。但也不能過於限制孩子的零花錢,因為那會讓一個孩子完全沒有金錢管理意識,或者生發出不當獲取錢財的欲望。
  • 為什麼有人說日本地震證明了無現金社會的可怕性?
    無現金社會已經到來!但是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可能沒有現金只能讓你瞪眼了。在正常的歲月裡,無現金帶給人的是便利和快捷。但是無現金社會也有一點是非常可怕的,就是在突發災難的情況下,沒有行動網路,也沒有電力,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使用行動支付進行消費。這是個大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一般這樣的情況下,只能使用現金進行交易的。9月4日,颱風「飛燕」4日登陸日本西部,帶來強風和強降雨,逾百萬戶停電。
  • 日本福井縣企業家組團來中國,學習「無現金社會」
    據日本《福井新聞》3月6日報導,由福井縣企業高層等組成的考察團5日訪問了浙江省杭州市,學習中國「無現金社會」發展狀況。考察團一行參觀了採用智慧型手機結算系統的食品市場、運營手機結算系統的企業等,體驗了先進地區的舉措。
  • 怎麼給孩子零花錢?
    兒子的零花錢只剩一丟丟了。他感覺太少了,於是向媽媽請教如何增加零花錢。媽媽想了想,兒子要攢錢的願望是美好的,還是支持吧。於是就定了獎勵規則,好讓兒子能攢錢。兒子既然這麼喜歡零花錢,為什麼手頭的錢這麼少呢?年初他的壓歲錢,因為他亂買零食,被爸爸給沒收了。
  • 支付寶在日本兩年了,這裡的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日本無現金社會還遠著,中國人的無現金社會延伸了2016 年中國智慧型手機支付額超過了 600 萬億日元,高於日本 2016 年的 GDP 總量 537 萬億日元。另一方面,日本 70% 的交易用現金完成。這一比例高於其他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現金使用率已平均降至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