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應該有目標和原則。只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2020-12-25 三卓教育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人們生活中必須接受的三種教育。學校教育一直備受關注,但事實上,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美國犯罪學專家薩瑟蘭發現,大多數青少年犯罪家庭都有一種或多種情況,如家庭不完整、家庭成員有犯罪經歷、家庭經濟狀況差、父母教育態度、傲慢或冷漠、父母無知或無力教育子女等。

父母需要知道,為了撫養孩子,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家庭都會在孩子人生的第一階段(尤其是前六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雖然現在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鋪天蓋地,但許多家長並沒有以預先預防的態度主動學習,而是只有當教育開始出現無法控制或避免的問題時,才能開始學習一些有針對性的「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根」。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教育應該優先於他們的發展。

那麼什麼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呢?下面是如何思考的。

家庭教育應該有目標。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家庭教育目標?如果沒有,讓我們看看其他人的教育目標是什麼。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菲律賓被日軍圍困。他以為兒子很快就要死了,就為他寫了一封祈禱信。

上帝啊!教我兒子在軟弱的時候要堅強,在害怕的時候要勇敢,在誠實的失敗中不要氣餒,在光明的勝利中要謙虛溫和?教導我的兒子實踐力量而不是幻想,這是一切知識的基礎,引導他同時認識你和他自己。

我懇求你不要讓他走上快樂的道路,而要讓他經受困難和挑戰的考驗,這樣他才能學會在風暴中挺身而出,從而學會憐憫那些失敗和承受沉重壓力的人?

請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和一個崇高的目標。在學會指揮他人之前,首先要了解如何控制自己。當進入未來,永遠不要忘記過去?

主啊! 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我還要祈求你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以免他過於嚴肅,苛求自己;求你賜給他謙卑的心,使他永遠記得,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然後,作為一個父親,我敢輕聲地說:「我從來沒有白白地生活過。」。

阿門!.

這一祈禱廣泛傳播,因為它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合理目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麥克阿瑟將軍期望自己的孩子具備堅強、勇敢、城市、謙遜、純潔、自控、責任心、幽默感等優秀品質。就成人生活經驗而言,這些品質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如何獲得這些品質?答案一定是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應該有目標和原則。只有了解這些內容,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的世界冠軍是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當記者採訪他奪冠的秘訣時,他的回答是:「用智慧戰勝對手」,面對這個答案,媒體認為他是在迷惑。

三年後,在1987年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日本短跑運動員山本一次次奪得世界冠軍。當記者再次向他詢問經驗時,他的回答仍然是:「用智慧戰勝對手」,這次,記者不再認為他是在迷惑,而是對他所謂的「智慧」感到不解。

最後,10年後,「用智慧戰勝對手」的秘密在他的自傳中被揭開。他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前,我都要開車仔細看比賽路線,沿途畫出更醒目的標誌。例如,第一個標誌是一個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個紅色的房子,一直到比賽結束。比賽開始後,我將以100米的速度衝向第一個進球。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將以同樣的速度衝向第二個目標。40多公裡的比賽中,我被打入了這樣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了起來。一開始,我不明白這些原則。我把目標定在40多公裡外終點線上的旗子上。結果,我跑了10多公裡,筋疲力盡。前面的距離把我嚇壞了。

教育孩子怎麼可能不是馬拉松?為了贏得這場人生競賽,我們的教育也需要目標。很多家長對教育目標的認識不充分,甚至完全沒有目標,他們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思想,等待著孩子自然成長,更有甚者覺得孩子天生如此,家長教育或者不教育並沒有那麼重要,實則不然!實際上.

無論父母是否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你的言行都在為孩子設定成長目標,但你不知道好壞。

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的目標將引導我們的行為的大方向,並引導我們的日常行為走向同一個大方向。短期目標的完成將為我們形成自我激勵,促進我們更加自覺地開展教育活動,提高教育效果,幫助我們朝著大目標邁進。

我們應該注意制定教育目標。很多家長把分數和成績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實際上是對目標理解的偏差。

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在聯合國籤署的《兒童權利公約》中關於教育目的的觀點,與麥克阿瑟將軍為兒子祈禱的內容有許多共同之處。例如,教育應最大限度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智力和身心能力,促進對人權、基本自由和自然環境的尊重,促進兒童之間和平、寬容、兩性平等和友好精神的相互理解。

正確的教育目標還可以得益於先輩們所說的《弟子規》、《顏氏家訓》、《論語》等。在《弟子規》中,有「入即孝,出即孝」、「愛民而愛仁」之說。在《論語》中,有人提到「君子無需食,無需安居樂業」。他對事物很敏感,說話也很細心,「與孩子需要理解和背誦的內容相比,家長應該更冷靜地去理解和理解。

家庭教育要有原則。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主要環境。父母能給孩子最好和最基本的教育是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環境,在那裡,愛和規則共存,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家庭。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應堅持以下三項原則。

家庭是一個完整的制度原則。

著名學者錢學森認為,系統是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由多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組成部分組成。可以看出,系統中有一些獨立的部分有自己的需要。要使系統健康運行,需要各方面經常溝通、了解和理解,形成凝聚力,保持與外界的溝通。家庭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要使系統健康運行,需要注意這些原則。

首先,家長要注意尊重所有人的需求.

我們呼籲家長關注和尊重孩子的實際需要。兒童的需要主要是物質的和心理的。在物質方面,父母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物、藥品、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能夠健康無憂無慮地成長。在心理學方面,兒童需要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需要成人的關心和照顧。家長要更加注重表揚和鼓勵,尊重孩子的個體獨立性,重視孩子相應的責任,完成必要的任務。不過,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除了尊重孩子的需要外,家長自身的需要也不容忽視。

許多父母忽視了自己的需要。這一代父母似乎處於「悲慘」的境地。當他們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被要求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現在,他們帶著自己的孩子,被要求傾聽他們的孩子。他們整天圍著孩子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可能放棄自己的事業,也可能錯過重要的學習機會,等等。我們不能否認對孩子的各種愛,但我們不得不說,這種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而全心付出並不是最好的教育。愛是以壓抑或忽視情感需求為前提的,不僅會使人陷入焦慮,也會使孩子一直處於緊張和壓力之中。

其次,家庭應保持有效溝通,以確保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許多中國家庭成員缺乏溝通,導致家庭氣氛或緊張,或冷漠,甚至敵意。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否定或忽視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長大了,會遠離父母的感情,甚至為了抗拒父母的意願而肆無忌憚地行事,造成各種家庭矛盾。

當我寫家庭教育相關書籍的推薦書時,經常會收到這樣的評論:「真相是這樣一個真相,但孩子不是這樣一個孩子」。當教育出現問題時,沒有能力的家長總是把責任推給孩子。事實上,孩子問題的根源在於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時的行為和態度。

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認識不夠理性全面,他們過分注意孩子的缺點嚴重忽視孩子的優點,在孩子的成長中本末倒置,緊盯著成績不妨,忽視了孩子全面的身心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只把他們看作是一個沒有思考,不了解世界的存在。所謂的溝通,只是一個高的命令或一個短的命令。

真正的交流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基礎上的。雖然父母的引導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佔主導地位,但父母應該始終與孩子保持溝通(說和聽),以便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最後引導孩子根據自己的年齡做出自己的選擇,讓他們接受,對自己可能犯的錯誤承擔責任。

第三,培養家庭凝聚力,讓孩子接受愛、付出愛。

在一個有凝聚力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更有可能建立優秀的品質,更有可能適應和融入未來的社會。中華民族是一個強調家庭和群體凝聚力的民族。由於時代背景的不同,過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親屬之間的身體距離可以進一步加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家庭規模縮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大,家庭觀念淡漠。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缺乏與他人的各種親密關係。

家長要重視幫助孩子樹立家庭觀念。父母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時,應以身作則,加強與親屬的關係,與鄰居適當接觸,特別是遇到鄰居時,可以簡單地打個招呼。通常,你可以和孩子講一個關於你童年的故事,經常和親戚朋友聯繫,在你的社區或朋友之間建立一個小團體,經常在一個非正式的地方聚會。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原則。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鼠生子能造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表現出誠意。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和我們自己,做我們所說的,並向我們的孩子展示我們真實的情感(注意,不要向他們發洩)。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不能徹底了解成人的行為和目的,但是對於成人情緒的感知絕對是「高手」;.

父母問孩子時也應該這樣做。

是的。很多家長把「你應該努力工作,不要像爸爸媽媽那樣……」掛在嘴邊,這樣的話只會讓孩子不服氣,這可能導致他沒有真正去嘗試,而是產生「你做不到,為什麼問我?」想法;。

家長要注意孩子,善於傾聽。

是的。只有少說話、多聽、多看,才能更貼近孩子的內心,更真實地了解孩子,更有效地教育和引導孩子;。

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孩子。

是的。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就相當於重新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該尊重他。而且,只有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你。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尊重是必要的,合理的約束和限制也是必要的。

是的。特別是6歲以前的孩子,是非觀念還沒有形成。很多事情都是由成年人的態度來判斷的。此時,合理的約束和約束是必要的。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合理的限制和約束應該是明確和固定的,也就是說,在孩子們行動之前,應該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他們不能做什麼行為,會有什麼後果,這些標準今天不能一樣,明天也會一樣;或者在孩子們的情況下,在成年人的案子;或者在另一個成年人的房子裡。

父母仍然需要一種積極的態度來教育他們的孩子。我們的成長是錯誤嘗試的積累,所以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錯誤。在日常生活中,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勵孩子嘗試,引導孩子正視錯誤,學會反思錯誤,解決錯誤中的問題。另外,對於孩子的嘗試行為,我們應該以表揚和鼓勵為出發點,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優點,也願意接受自己的缺點,從而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教育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場外指導原則。

非現場指導的主要工作不是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而是傳授技能,關注問題,善於傾聽,引導對方認識自己,最終由自己解決問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作用相當於孩子的非現場指導。在孩子的人生中,主角是他自己,父母只需要在準備期(青春期及之前)給孩子提供和諧的、充滿愛的家庭,並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為他建立充分的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也是正在被愛著的,從而有充分的勇氣邁出探索的腳步.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決定著兒童的生活。家長要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家庭教育的目標,了解教育的標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發展家庭。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六大原則
    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所以要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使親子關係更融洽,使受教育者的收穫最大。我們的家長常常喜歡在批評時強迫孩子,說你下一次要給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家長應該知道:強迫最多能達到您的目標,不可能超越目標,有時還會走向目標的反面。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讓學習的效率更低下,而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充滿學習的信心,因此批評要與賞識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長認為批評是教育,賞識不是教育,這是認識誤區。
  •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則
    家庭教育中的六大原則家長都是未經培訓就上崗當家長的,中國的家長的家庭教育問題很多,所以要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的原則,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使受教育者的收穫最大。我們的家長常常喜歡在批評時強迫孩子,說你下一次要給我考多少名,多少分,不然就怎麼怎麼樣等等.家長應該知道:強迫最多能達到您的目標,不可能超越目標,有時還會走向目標的反面。一味地批評孩子只會讓學習的效率更低下,而適當的表揚會使孩子充滿學習的信心,因此批評要與賞識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很多家長認為批評是教育,賞識不是教育,這是認識誤區。
  • 家庭教育中需要遵守的5個原則,你了解嗎?
    通過前幾篇文章的介紹,我們都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一起深入學習下家庭教育的5個原則。相信通過我們一起學習,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的付出終將會有回報。第一原則,「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原則。但是有一些家庭中父母雙方價值觀的不同造成對孩子教育雙方意見不一致,從而教育意見背道而馳,這種情況造成孩子對父母的教育方法是不認可的,甚至不知道應該選擇相信父親還是母親。所以想要給孩子一個正常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教育方法觀點上要一致,只有父母方法上一致了,才能讓孩子真正的信服,家庭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個原則,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原則。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四原則之因材施教原則,強調孩子個性發展
    家庭教育的原則是指在進行家庭教育活動時,為了達到家庭教育目的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家庭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對於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是處理問題與解決矛盾的依據,對家庭制訂教育計劃和選擇內容及其教育方法,都具有指導作用。
  • 家庭教育到底該如何做?搞好親子關係,你就抓住家庭教育的核心
    ……這些悲劇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通常來講,問題孩子都是問題家庭造成的。在諮詢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他都不願同我講話」、「我說什麼她都不願聽」。 長期的諮詢下來,我們發現問題家庭的核心就是親子關係糟糕,這些問題孩子的家長對孩子要麼忽視不管,要麼溺愛放縱,要麼就是專制暴力。
  •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四大原則之主體原則,強調必須以人為本
    家庭教育的原則是指在進行家庭教育活動時,為了達到家庭教育目的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家庭教育中必須遵循的、對於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基本要求和指導原理,是處理問題與解決矛盾的依據,對家庭制訂教育計劃和選擇內容及其教育方法,都具有指導作用。
  • 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知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但是在「三位一體」的教育構架中,學校教育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而家庭教育則處於劣勢地位,這種地位的落差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在兒童發展中的錯位,其總體表現形式是學校教育家庭化和家庭教育學校化,具體的表現形式從主觀上來看,主要是家庭教育自身的教育內容縮小和教育目標的功利性變大,從客觀上來看,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淡化及教育功能的失調。
  • 知名家庭教育專家有效指導後疫情時代兒童早期家庭教育工作
    、智慧和愛;講解了成長、成全,即以兒童為中心、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依託,掌握好立德樹人、需求導向、服務性、創新發展的四大原則,實現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端正家長的教養態度、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改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行為的四大具體目標。
  •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家庭
    有「負擔」不是壞事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有「負擔」,這雖然不是自己的追求和目的,但真實地證明了家長在這樣做著。對於做事,常有這樣一說,「小做小阻力,大做大阻力,不做沒阻力。」就自己對家庭教育開展情況的了解,目前較為常見的是以下四種情況:一是有動力有方法;二是有動力沒方法;三是沒動力有方法;四是沒動力沒方法。
  • 家庭教育,先家庭後教育:家庭是硬體,教育是軟體
    如果單靠教育,就能把孩子教好,學校老師在教育方面比家長在行,孩子應該在學校就被教好了,哪還需要家庭教育?為什麼只有學校教育不夠,還需要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不在「教育」,而是在「家庭」!家庭習慣,比如放假就睡懶覺,在家就玩手機,吃完飯碗筷是馬上洗還是拖著,父母是不是會看書等。難道家庭的這些方面都會影響家庭教育?是的!
  • 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
    也有父母認為要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或自食其力的人。只有極少數父母問過「家庭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我們還跟很多父母討論過家庭教育的內容,他們認為就是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讓孩子增長知識。但父母們對品行的標準沒有統一認識,對增長知識的具體內容也不清晰。
  • 家庭教育:什麼樣的家長才能給予孩子「到位」的教育?
    家庭教育:什麼樣的家長才能給予孩子「到位」的教育?王營長期以來一直關注青少年問題的專家、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員關穎在一次論壇上說,教育未成年人,父母不能「錯位」「缺位」和「越位」。關穎的這三個詞語是對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準確概括。那麼,怎樣的家長才是好家長?父母怎樣的教育才算「到位」的教育呢?美國心理學家鮑姆琳德將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和放任型三種類型。
  • 全球通用家庭教育十一條黃金原則,寓教於樂,持久一致
    (六)生活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孩子自出生起一直在在父母照料、安排、指導下參與家庭生活,與家庭成員進行人際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獲得各種知識得到發展的。即使在入學後,亦有大量時間,在家庭內,在父母指導下,複習、補充學校所得的知識、技能和觀念。因此,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生活教育,特別是自理能力、交際能力的提高,避免高分低能兒的出現。
  • 家庭教育知識只有消化、吸收了才能為我所用
    育鄰夢家庭教育知識只有消化、吸收了才能為我所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過的知識只有能夠運用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內容才能算作個人智慧,而一個人從出生至終老學過的知識中絕大多數只能被稱之為學歷,也就是曾經學過的意思。「學以致用」並不是學過就能夠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的,很多知識都會如同食物穿腸過一樣,今天學、明天就被忘記了,只有極少數知識點能夠為我所用。
  • 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培訓的關係,三管齊下才能取得效果
    第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在孩子上學之後,學校教育一躍成為了孩子教育過程中的重點,家庭教育已經退至第二了。但退至第二不等於不需要家庭教育。從兩種維度上來說,學校教育在培養孩子知識體系方面是佔首位的,家庭教育佔次位。而德育和生活能力方面家庭教育是佔首位,學校教育佔次位的。
  • 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家長進行家教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據家庭教育的內容和特點提出來的,也是家教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可歸納以下八條:(一)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在家風優、門風正、家規較嚴、關係和諧的家庭,生活本身就是經常起作用的直接有效的教育。所以家庭和睦,家風優良,管理有序,這是教育好子女的必要條件。一個文明有禮、長幼有序、團結和睦、勤勞簡樸、樂於助人、鄰裡和諧的家庭,就能潛移默化地養成孩子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相互關愛、樂善好施的優秀品德和講文明、講道德、尊法紀、樹新風的高尚行為。
  • 幼兒教育內容的選擇依據和原則
    根據相關教育原理與兒童學習的特點,選擇學前教育內容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前教育目標學前教育目標是根據社會需要與兒童發展的規律制定的,它是學前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前教育內容的選擇,需要以學前教育目標為依據。學前教育目標規定了學前教育活動所應達成的具體結果,而所選擇的教育內容應該是為實現這一結果服務的。
  • 新家庭教育:教育內容、質量指標與教養方式
    家庭教育教育內容在青少年家庭教育內容方面,一是強調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如趙忠心教授在《家庭教育學》中指出家庭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家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並指出當代家長必須重視培養孩子競爭的意識、適應社會和競爭的能力。二是家庭教育要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
  • 怎樣的家庭教育才能「母慈子孝」?
    你家有沒有「不輔導孩子母慈子孝,一輔導孩子雞飛狗跳」??很多人都說:老母親,太難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疫情期間,我家神獸在家待的時間無比長,所以「家庭大戰」處於隨時爆發的狀態。以前看了很多育兒書,唯一的作用是自己心裡知道:育兒出了問題,原因肯定在家長身上。所以抓緊繼續充電學習,偶然看到了老溫的《清華學爸教子經》。
  •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庭教育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我們首先來談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什麼區別。我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這是兩件事,兩碼事。1.學校教育,老師抓學生,抓的是知識點學習,所有的知識點,閱讀理解,唐詩宋詞,古文,這些是老師的責任,老師需要通過學生的作業,課堂反饋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情況。2.家庭教育,就是要抓吃喝拉撒睡,孩子習慣的培養,立行事的規矩。還有監督寫作業的態度,是否預習、複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