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家長進行家教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據家庭教育的內容和特點提出來的,也是家教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可歸納以下八條:
(一)寓教於日常生活之中。
在家風優、門風正、家規較嚴、關係和諧的家庭,生活本身就是經常起作用的直接有效的教育。所以家庭和睦,家風優良,管理有序,這是教育好子女的必要條件。一個文明有禮、長幼有序、團結和睦、勤勞簡樸、樂於助人、鄰裡和諧的家庭,就能潛移默化地養成孩子尊重長輩,孝敬父母、相互關愛、樂善好施的優秀品德和講文明、講道德、尊法紀、樹新風的高尚行為。家長可以從日常生產、生活、工作、待人處事等方面的實際出發,隨時隨地的教育子女,保證孩子積極向上和健康成長。
(二)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許多孩子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重要的一條就是家長,其身不正,子女,雖令不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也是永不畢業的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制的老師。但並非所有的家長都處理好了「身教」與「言教」了關係。
有的家長口頭講得多,對是與非,美與醜,該做與不該做等說的頭頭是道,而自己待人處世的行為卻是另一套,比如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王晶禮貌而自己卻狂妄自大對待老人出言不遜滿口髒話。要求還是要勤奮學習積極進取,自己卻安於現狀,不求上進,有些家庭現代電器一應俱全,房間裝飾富麗堂皇,吃穿用,應有盡有,但卻捨不得把錢花在學習和讀書看報上,整天懶散,泡在電視,麻將,舞廳之中,或者邀請三朋四友在家中酗酒,賭博,跳舞,看錄像,個別的甚至讓孩子陪酒,伴舞,打牌,這樣的家庭,孩子成長成才又何從談起呢?
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正人君子形象,但背後露出的是虛偽,自私,狡詐,缺德。當孩子看到父母背後的一面是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其善美,父母美好的言傳,在他所看到的身教中土崩瓦解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長這根大梁出了偏差,子女就可能染上不良習氣,甚至敗壞門風,走上違法犯罪的邪路。這是信息的傳遞作用,是改變不了的自然規律,所以家庭重要的是要從父母的身正做起。
在家庭教育問題上,自古以來就是雨要教其子必先正其身,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家教名言。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幾乎所有的少年兒童都有極強的模仿性,父母是子女生活和情感上最親近最具權威性的人,自然也是子女模仿的第一對象。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子女影響最早,時間長,多數子女的行為舉止之所以向自己的父母,與其說是由於遺傳,不如說是早期和長期模仿的結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古人早已認清楚的名言。父母嚴於律己。處處帶頭做子女的表率,其教育的效果遠遠勝於言之無物和說一套做一套的說教。Hen很簡單,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個家庭,如果父母雙方互敬互愛,孝敬老人,關愛孩子,但人若城鄰裡和睦,孩子從小受到這種和諧幸福家庭氛圍的薰陶和風範的影響,耳濡日染,就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你父母熱愛本身渴求知識,潛心鑽研,對技術精益求精,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有的父母沒有被耽誤而苦惱消沉,而是利用一切的時間和機會刻苦攻讀,更新知識,完善自我,積極進取,超趕中國和世界科技先進水平,成為行業骨幹,精英和領導的人物。孩子從懂事開始看到了就是父母在辛勤勞動刻苦學習,鑽研科技和挑燈夜讀的情景,在父母的影響和帶動下,孩子就網頁船上和樹立強烈的要求與和遠大志向這樣的孩子在家在學校都不用老師和家長多操心,因為他已經具備了勤奮好學,立志成才的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行為習慣。
因此家長必須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三)家中長輩對孩子的態度、要求要一致。
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反覆練習,不斷強化父母和家中長輩對孩子要求一致,就能使孩子的品行和行為形成習慣。比如,媽媽要求孩子每天按時起床,孩子從小賴床多睡一會兒,並享得到爸爸和奶奶的知識,可爸爸和奶奶同意並支持媽媽的意見,不許他賴床不起,長輩們都是這樣要求,他只有聽從堅持按時起床,並天天如此,孩子就覺得按時起床是理所當然的,從而養成每天按時起床的好習慣,父母和長輩在家庭生活中對孩子的態度和要求一致,是家庭教育中一條最重要原則和有效方法。
後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