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不懂禮貌時,往往在結束語還要加一句,「我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啊」。其實啊,在家教育小孩,家長只要遵循下面四個原則,你會發現其實家庭教育也沒這麼難。
1.給孩子定的目標要適度。
在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是一個普遍的心態,不過這確實也沒有錯,誰家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能出人頭地呢。於是在這個大環境的影響下,中國的孩子是最累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個個都希望以後能北大清華。仔細想想。對孩子教育的目標是不是定得過高,強其所難了。老師都有句話叫做因材施教呢,那麼不同的孩子就應該有不同的目標,實話說,就算目標定很高,完不成一樣是空,不如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也會少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教育逼迫與逆反的矛盾衝突,讓孩子也能健康快樂成長。對孩子的適度期望是必要的,但不是強人所難的那種。
2.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要適度。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大多數父母教育孩子就兩種方式,要麼過度溺愛,要麼過度嚴厲,很多時候就是省卻中間過程。孩子不乖時,就大大咧咧又打又罵的來一頓,反正自古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材」,所以不聽話上來先打一頓絕對是不會錯的。而孩子很乖或者考了好成績後,父母就想要怎麼寵愛就怎麼來,孩子有啥要求都百分百滿足。其實這兩種方式都是極端的方法,這種教育下的孩子也就變的容易極端,要麼自我獨立能力很差,要麼性格暴躁,沒有耐心。所以,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是一個細活,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心理,父母要學會感性和理性並存的方法。
3.給孩子的教育內容要適度。
很多父母在理解家庭教育時,往往很簡單,覺得家庭教育就是做好一個作業,然後繼續做下一個作業,做完學校的,那就做補習班的。認為家庭教育和在學校的教育差不多,只是實施的對象從老師變成了父母自己。其實這個觀念是片面的,甚至錯誤的,實際上家庭教育涵蓋的內容太多了,並非只是輔導和監督好做個作業。孩子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才是家庭教育的很重要部分,而這些是需要父母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來教育的,並不是學校教育能替代的。
4.對孩子的表揚要適度。
當下,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一個理念,就是「讚美式教育」。說的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表揚,多鼓勵,多讚美。說的確實不錯,孩子被誇獎能給孩子更多的動力,讓孩子更有信心。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個誇獎和讚美必須也要有個度的,也要有節制的。特別作為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導師,無理由的誇,犯了錯也誇是要不得的,怕孩子失去自信不敢明確批評,過分鼓勵最要不得。這樣只會讓孩子不懂對錯,是非不分,得不償失,反而會適得其反,降低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所以,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掌握這四個原則,把握尺度是一門學問,如果你掌握好了,教育孩子會非常輕鬆。
作者從事底層基礎教育工作多年。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歡迎分享,歡迎關注,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