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是一種投資:投入時間、精力以及金錢,培訓的實施是有步驟、有計劃、有成效地進行,
培訓管理體系體現了PDCA的原則:
培訓管理中的四大資源:培訓需求調查、分析(科學客觀)是準備,培訓管理制度是基礎;資源(軟硬體)、培訓預算(包括:場地、設備使用費、教材和資科費、講課費 、交通、通訊費及其他備用金)是保障
1、計劃:制定有針對性的年度培訓計劃。
2、實施:組織實施(其中講師的培訓技巧顯得很重要,培訓效果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3、檢查:效果評估(培訓有效性)。
4、改進:工作總結、持續改進。
培訓計劃前的準備是做好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1、培訓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的輸入:戰略發展目標、業務計劃、崗位任職資格、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績效考核等。
如:崗位任職資格對員工具備的知識、技能、素質等做出要求,員工的差距就要進行勝崗知識技能培訓。
如:績效評價不達標,從中找出員工的問題,如與培訓有關,就要進行培訓。
如:員工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就知道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就會做相應的學習培訓。
員工培訓的動力來自:自身職業發展目標以及所從事的職能變化所需技能的培訓需求。
2、培訓需求調查的程序:培訓需求信息收集、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求確認、培訓需求計劃修訂。
3、培訓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自我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檔案資料收集法、重大事件訪問法、觀察法。
有效培訓的四個環節體現PDCA的原則:
一、培訓計劃:制定有針對性的年度培訓計劃,包括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的準備和規劃),以確立合適的培訓目標。
二、培訓實施:
1、培訓過程的管理:培訓老師、培訓教材、培訓檔案(成績、評語、試卷)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等。
2、入職培訓不一定是上課,上課只是培訓的一種形式。
3、培訓內容:
員工入職培訓:對公司的認同了解、規章制度、行為標準、組織架構、主要工作、分工情況等。目的是適應環境、提供信息、培訓工作態度。
員工在職培訓:主要是工作技能訓練及設備操作,如銷售人員:如何賣產品、銷售技巧、態度、銷售範圍、客戶群。
三、過程檢查:效果評估。
1、反應評估:學員滿意度、講師技巧、課程實用性等,在培訓中與培訓結束時進行。
2、學習評估:測定學員的學習獲得程度、知識掌握程度,在培訓結束後進行。
3、行為評估:學員行為的改變,技能增長程度,應用多少等,在培訓結束3個月後或實施與培訓內容相關工作時進行。
4、結果評估:衡量工作業績,行為改變及對組織的影響等,在培訓結束半年或1年,或實施與培訓內容相關工作時進行。
四、持續改進:
1、培訓工作總結:回顧、經驗總結、問題分析、制訂有效的解決方案,形成培訓工作總結。
2、改進完善:形成有效的培訓管理體系與制度
3、樹立榜樣、評比表揚、獎勵等多種激勵措施相結合,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