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各類計步工具開始出現在我們身邊,而「曬步數」也成了微信朋友圈的一種潮流。而這除了有攀比的好勝心以外,更多的朋友也認為,走路鍛鍊是最佳的方式,所以每天多走一點路對健康肯定是很有好處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適當步行對身體的確有益處:
1、強健心臟
走路是強健心臟的一大方式,因為在走路過程中能讓血液更好的回流至心臟,提高心臟自身泵血能力。
走路時,我們可以將胳膊擺到齊肩平的位置,將步子邁開,配合均勻的呼吸,每天堅持15-20分鐘左右,就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2、鍛鍊方式柔和
對於體重基數過大的朋友來說,如果前期選擇劇烈運動,就會對下肢關節造成巨大壓力,增加下肢關節疾病出現的機率。而走路鍛鍊則是相對柔和的方式,既能夠消耗身體熱量,同時還不會對膝關節造成巨大壓力,是基數大朋友的首要選擇。
3、促進血液循環
對於老年朋友而言,長期堅持走路鍛鍊,能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讓大腦保持年輕狀態,同時還能起到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出現的作用。
能否大量走路鍛鍊?
走路鍛鍊的確對健康有一定好處,但是如果只追求步數,卻忽略走路時間和鍛鍊程度的話,就會導致腿部膝蓋受損,甚至引發各類膝關節疾病,比如滑膜炎、半月板損傷等,都會找上自己,特別是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更應合理把握鍛鍊時間、
另外,如果走路步數過多、強度過大的話,還會增加體內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激素的大量分泌,從而引發血糖、血壓的升高,另外還會加重自身骨質疏鬆、肌肉軟弱等症狀,對健康造成一定傷害!
那步數多少合適呢?
專家認為,每天走6000步,也就是相等於3到4公裡的步行距離,是最佳的鍛鍊狀態。
特別是對於中老年朋友而言,過度走路鍛鍊反而會給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甚至是出現關節疾病。所以與其在意自己是否排名第一,倒不如真正投入到運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