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曾想爺爺奶奶泡的茶,搖身一變竟成了「花中愛馬仕」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喵喵植物控 物種日曆

「道傍冬青樹,人好樹亦好。豈不纏風雷,青青自持保。」冬青的果實在冬天時成熟,在冬季的冰雪中,亮紅色的果實和綠色光滑的樹葉相搭配,為落寞寂廖的冬天帶來了視覺上強烈的色彩對比,這也是中國人把這一類植物叫做「冬青」的原因。

冬青(Ilex chinensis)。圖片:grechan / inaturalist

冬青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騷客喜愛的對象,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訪隱者不遇成二絕》詩中寫道:「秋水悠悠浸墅扉,夢中來數覺來稀。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 秋天了不再鳴叫,樹葉開始飄落,然而冬青樹依然蒼翠。詩人描繪了秋色山野之中意境優美的畫面,藉助冬青樹,表達了自己對山中超塵出俗的高人隱士的讚賞和期許。

雪中冬青。圖片:imageBROKER / 圖蟲創意

明末學者李漁稱讚冬青樹說:「冬青一樹,有松柏之實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風而不矜其節。」然後,李漁話風一轉,又開始為冬青樹抱不平了。春秋時介之推是助晉文公登上王位的大功臣,而晉文公而頒賜祿位也沒有考慮到他,後來介之推再也不談論祿位也不受晉文公的封賞。李漁用介之推的故事來比喻冬青樹,認為冬青有傲霜礪雪的梅竹之風,同樣是君子之樹,卻不為人們所重視,所以為他感到不平,於是就稱冬青為「不求人知樹」。

冬青也會落葉

「未秋紅實淺,經夏綠陰寒。」在人們的印象中,果實鮮紅,枝葉四季常青、經冬不落,似乎已成為人們對冬青的刻板印象,這大概就是對「不求人知樹」的最大誤解。

冬青屬植物的果實並不都是紅紅的,比如大果冬青(I. macrocarpa)和秤星樹(I. asprella),它們都是原產自中國的冬青屬的落葉植物。大果冬青個頭高大,結出的果實也是又黑又大。秤星樹個頭低矮,白色小花看上去卻份外清秀,不過結出的果實也是黑黑的。

秤星樹的果實。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果冬青的果實。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冬青屬植物中也有很多物種都是會落葉的,比如落霜紅(I. serrata),這是一個名字裡就帶著落葉氣質的冬青屬落葉灌木。在花卉市場倍受歡迎的北美冬青(I. verticillata)同樣是一種多年生落葉灌木。北美冬青原產於北美東部,又名輪生冬青或美洲冬青,紅彤彤的果子如同珊瑚珠串一般紅潤光滑,整個冬季,鮮紅的果實都不會掉下來。

落霜紅。圖片:KENPEI / wikimedia

北美冬青的果枝。圖片:Derek Ramsey / wikimedia

國內過去每年從荷蘭等國大量進口北美冬青成品切枝,投放花卉市場,極受歡迎,市場商品名常莫名稱其為「紅豆」,且銷售價格昂貴,仿佛花材中的愛馬仕。如今國內多地已有商業化種植,價格有所回落。北美冬青無須搭配其他植物,在花瓶中簡單插上幾枝就能奪人眼球,因此被眾多熱心商家親切地賦予了花語:生命。

被稱為「紅豆」的北美冬青。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另一種花店常見的「紅豆」,無味金絲桃(Hypericum × inodorum)。圖片:日曆娘

中國冬青和冬青胡

全世界冬青屬植物有400多種,原產於我國的冬青屬植物大約有200多種,在這數百個物種裡,最具有中國情結的植物應當就是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

冬青。圖片:http://forests.world.coocan.jp/

提起冬青,就必須提到一位植物學大家胡秀英博士。在全世界的四百多種冬青中,有三百多種是由胡博士命名,而被稱為「冬青胡」(Holly Hu)。

冬青的種加詞「chinensis」意思的中國的,所以冬青也可以稱做中國冬青樹。命名這種植物的是英國植物學家約翰•西姆斯(John Sims),但他其實並沒有見過冬青的標本,而是根據一幅植物圖畫為冬青命名,畫中的植物來自英國花園中一株從中國南方引種的冬青屬植物。

冬青的標本畫。圖片:John Sims / Botanical Magazine 46(1819)

所以,這種來自中國的冬青屬植物真身到底是誰?植物學界一直有著爭議。胡秀英博士成功解決了這個多年來困擾植物學界的疑惑,她經過嚴格的論證,冬青Ilex chinensis最終脫穎而出,擁有了畫中這株以中國命名的冬青屬植物的合法身份。

最終,分類學家們認為Ilex chinensis是最早發表的合法名稱。圖片:harum.koh / flickr

和開白色或黃色小花的親戚們不同,冬青的花是淡紫色或紫紅色,這為它憑添了幾許靈秀與親切。冬青的花有四個花瓣,花又多又密,還是非常良好的蜜源植物。在花季,雌雄異株的冬青將豐富的花蜜作為回報,靜靜等待著昆蟲趕來為它們「做媒」。

冬青的雄花。圖片:kanon1001.web.fc2

花期後,冬青會結出長球形的果實,剛開始時是綠色,隨著秋天的到來,果實逐漸由淺紅變為深紅色。到了冬季,冬青紅紅的果實總會是一些嚙齒類動物和鳥類的美味。

紅配綠的冬青。圖片:徐曄春

冬青和常春藤

「冬青和常春藤」這對組合在西方聖誕節時象徵著祝福,這裡的常春藤並非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而是指槲寄生科槲寄生屬植物的果實,在西方傳說中,據說兩個相愛的人如果站在槲寄生下接吻便會獲得幸福。在歐洲古老的傳說中,冬青樹還能夠驅除邪惡,冬青樹的英文 「holly」便源自「holy」(聖潔)。

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圖片:Agnieszka Kwiecień / wikimedia

而與槲寄生搭檔的聖誕冬青(Christmas holly)則是一種身材不高、四季常綠的小喬木,歐洲冬青(I. aquifolium)。它們的果實在11月左右開始逐漸成熟,聖誕節時恰好呈現出明亮的紅色。歐洲冬青和槲寄生的果實與亮綠的枝葉搭配而成的花環,正是傳統的聖誕裝飾物。

「冬青與常春藤」。圖片:marilyn barbone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歐洲冬青革質光滑和四季常綠的樹葉、可愛的紅果,還有強大的適應能力,使得它們備受園藝家喜愛,並培育出了許多的園藝品種,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歐洲冬青還有一個中文名叫枸骨葉冬青,從外觀形態上,很容易讓人將它和來自中國的冬青屬植物枸骨(I. cornuta)聯繫起來。

紅豔豔的枸骨。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每年冬季,枸骨明亮鮮紅的果實也會在城市公園和校園綠地中出現。來自東方的枸骨和裝飾聖誕的歐洲冬青不僅外形相似,親緣關係也很近。二者身材都不太高,葉片都是四季常青,紅紅的果實在冬日蒼翠的枝葉之間,極為優美。不過,歐洲冬青的葉片每邊各有3~5個尖刺,指向交替向上和向下。而枸骨的葉片四角狀長圓形,葉片的每一側有1~2個刺齒,這種茂密長青又多刺的葉片,還讓枸骨有了「鳥不宿」的別名。

歐洲冬青。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枸骨。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枸骨曾在《本草綱目》裡被稱為貓兒刺,現在也有許多地方仍然將枸骨叫做貓兒刺。只是在《中國植物志》中,這個名字被授予了冬青屬的另一種植物。貓兒刺(I. pernyi)來自中國南方山野,看上去和枸骨也有幾分相近,卻更具野性難馴的氣質。

貓兒刺。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苦丁茶不是「茶」

苦丁茶,中國古書多稱之為「皋盧茶」,被奉為藥、飲兼用的佳品。據成書於東漢的《桐君錄》記載:「南方有瓜盧木(皋蘆),亦似茗,至苦澀,取火屑,茶飲。而交廣(兩廣和越南一帶)最重。」

後世也有人考證皋蘆是一種冬青屬植物,它也可以製成「茶」供人們飲用。不過,雖然都被稱為茶,但苦丁茶和茶是由不同的兩類植物製成。

苦丁茶。圖片:Nosenko Olga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有多種冬青屬植物都能製做「苦丁茶」,比如鐵冬青、毛冬青、代茶冬青和扣樹的葉片都能制「茶」,其中大葉冬青的新鮮嫩葉製成的苦丁茶較為常見。

鐵冬青(I. rotunda)。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毛冬青(I. pubescens)。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葉冬青(I. latifolia)。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大葉冬青制苦丁茶的葉生於1~3年生的枝上,通常取花期前的嫩芽和剛展開的新生葉。大葉冬青植株株型優美,是優秀的庭園綠化樹種,等到秋冬季節,大葉冬青果實逐漸成熟,鮮紅的小果實掛在枝頭經久不落,成為寂寥秋冬的街頭,為數不多的明豔色彩。

大葉冬青的果。圖片:徐曄春、葉喜陽

原標題:《誰曾想爺爺奶奶泡的茶,搖身一變竟成了「花中愛馬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記憶中那杯奶奶泡的茶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懂人性,亦懂人生。人越成長,距離家就越遠。小時候,家是奶奶的廚房,儘是吃食,初中時,家是奶奶給的書包,裡面載滿書包與早飯,高中時,家是奶奶一遍又一遍的鼓勵,長大後,家是奶奶電話裡的嘮叨與思念。
  • 爺爺奶奶VS爸爸媽媽,寶寶誰來帶?
    不同類型的父母和不同類型的爺爺奶奶,得出的答案也許會不同。註:本文只提供思路,不下結論。再註:本文中的爺爺奶奶泛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姥姥姥爺(這該死的求生欲)。所以,父母想high就high,把寶寶撒手交給爺爺奶奶也沒毛病。赤腳醫生型爺爺奶奶這類爺爺奶奶執意於自己不科學的方法,並打著「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麼帶你的」旗號,固執己見,不聽勸導。更可怕的是明裡一套,背地裡一套,偷偷貫徹自己的「民間偏方」,等出了問題才發現。
  • 爺爺奶奶花百萬給孫女補課
    爺爺奶奶花百萬給孫女補課 2020-07-08 13:22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作者:
  • 姥爺姥姥為什麼叫成了爺爺奶奶?這樣叫好嗎?
    現在有些家庭的孩子把姥爺姥姥叫成了爺爺奶奶,到底是時尚還是社會的進步?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新婚家庭就住在女方父母家附近,多是由女方懷孕就經常往返住在娘家,生產時也是娘家照顧的最先最多,孩子出生被姥爺姥姥一直照顧著。男方父母距離新婚夫妻住處遠兼顧不到。
  • 爺爺奶奶的故事
    2019年4月20日,由侄兒樊國棟駕車又重返爺爺奶奶的故居之地一遊,同行的有,樊家耀,樊玉蘭,樊澤民,郭龍珠,連同侄兒樊國棟一共五人,當然,我爺爺奶奶他們根本沒想過在這個偏遠高寒的大山之中也會修通公路並能將汽車開到家門口
  • 爺爺奶奶跟我學英語
    課堂上,社區工作人員搖身一變成為英語老師,給孩子們分發了一些零食,讓小朋友們說出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再詢問是否知道這些零食的英文名字。老師通過「想、看」的方式,讓孩子們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一些什麼英語單詞、在活動現場能看到一些什麼英語單詞,讓小朋友們加深了對英語單詞的了解。
  • 六年級作文:爺爺奶奶的愛
    我從四歲半起,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了。因為我爸爸媽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就從福建回宜昌專門帶我。爺爺奶奶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爺爺愛養花、養魚、下象棋,幽默風趣;奶奶信基督教,樂於助人,每天做家務,忙忙碌碌的。老人家喜歡囉嗦,我有時不耐煩,會對他們愛理不睬的。但是幾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態度。先說說奶奶。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真正的科學排序,不無道理
    比如「北京有一怪,生了孩子姥姥帶」,再比如從70代、80代、90代流傳到現在的「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姥爺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從這兩句話其實就能簡單看出來,姥姥姥爺帶孩子成了現如今的普遍現象,也是「隔壁親」的主力。可這些老人的內心深處也存在著「攀比心理」,都希望大孫女孫子覺得自己待她(他)更親,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其實從小感受不到 爺爺奶奶疼愛的孩子長大自然也不會去親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雖然不懂事,但是誰真心對待他對他好,跟誰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他們都是能感受到的!寶寶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如果主動關心寶寶,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孩子大了也不至於冷落他們。
  • 爺爺奶奶成了幼兒教育「同盟軍」
    通過對全園672個家庭進行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近六成的家庭為隔代教養模式。幫助家庭克服隔代教養的弊端,提升隔代教養水平,成為幼兒園必須攻克的難題。    經驗育兒時常違背科學規律案例一:陽春三月,小朋友們穿著單衣玩得歡,佳佳卻穿得裡三層外三層,額頭冒出了汗。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第一種情況就是父母親和孩子還有爺爺奶奶是住在一起的,我們稱為三代同堂,在這種情況下呢,父母親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會受到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這也就導致了父母跟爺爺奶奶之間的衝突。
  • 金牧場丨百合花·漿水面·奶奶
    漿水在陶罐中經過一絲絲提純變得醇香,香菜帶著露珠給它的飽滿,細長的麵條在麥殼中所帶陽光的溫暖,說得再簡單一點,這就是一個笑眯眯的老人所深含的細緻和耐心,配上奶奶一絲不苟精挑細選的涼拌百合花,我感受到了濃濃的愛意。奶奶看著狼吞虎咽的我,慈愛地對我說:「慢點吃,慢點吃,還多呢,還多呢。」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 姥姥姥爺都比爺爺奶奶對孩子親?科學排序出來了,和你想的不一樣
    隨著2016年開始實施二胎計劃生育政策,再到前陣子專家建議開放三胎,網上有關「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更愛孩子?」引起了當代父母和老輩人的熱議,之前傳言的「打油詩」「順口溜」又浮出了水面。據中國新聞網在微博上調查「你家誰帶孩子?」,有將近一半的網友選擇姥姥姥爺,排在第一名;爸爸媽媽自己帶卻佔到27.7%,排在第二名;奶奶爺爺奶奶帶娃只佔了14.6%。
  • 庫灣小漁村+爺爺泡的茶…12號村書記導遊·村坑村方建新:翠湖嵐山...
    可庫灣小村形成之初,村坑村人並不覺得這有多好,四周非山即水,出門十分不便,在轄區3個自然村村坑、上華、葉嶺中,一首民謠廣為流傳,道出昔日交通——「村坑人要出裡格門喲,就得把船搖;上華人要進那個城喲,得先把山路行;葉嶺人那個一出門喲,哎喲喲,就得爬山又過嶺。」
  • 爺爺奶奶把對兒女童年的愧疚補償到了孫子身上,父母要約法三章
    而孩子的回答也讓他無語,「是爺爺奶奶叫我玩兒的」。小蔣還沒有說話呢,爺爺就已經發話了:「玩會怎麼了,也花不了多少錢,也不用你拿錢,我在帶孫子玩。」玩過之後又給孩子買好多零食。小蔣試著跟老爸老媽溝通一下教育孩子的問題。
  • 爺爺奶奶的愛情往事,「我來提親,我要嫁給你兒子!」
    後來他在城裡發了財,也有了「小三」,跟大姑離婚後,奶奶依依不捨,眼淚汪汪地認下他做乾兒子。一向「離婚從此是路人」的大姑也就這麼和自己的前夫成了兄妹。不過有一說一,看著曾經囂張的「小三」在奶奶面前畢恭畢敬的樣子,確實是蠻過癮。3奶奶嫁給爺爺的過程,也是頗為前衛且囂張。
  • 奶奶和爺爺的「前妻」,葬在了一起
    文:邵曉衛圖:來自網絡11月3日,是奶奶下葬的日子,當年爺爺去世後,葬在了老家的地裡,按理說,奶奶去世,只要葬在他的身旁就可以了,但從村裡大老執和父親的對話裡,我知道了,爺爺原來竟有一個「前妻」。也許,不是這次葬禮,我會永遠被蒙在鼓裡。喪事結束後,母親才一五一十地給我講述了關於爺爺和他前妻的故事。
  • 不肯給孩子花錢的爺爺奶奶不是真的疼愛孩子?奶奶:我們不是自私
    大多數爺爺奶奶對孫子的疼愛遠遠高於對親生兒子的愛,姥姥姥爺亦是如此。現在出現了一種說法:不肯給孩子花錢的爺爺奶奶,就不是真的疼愛孩子。曉玲聽了有點不高興,回了一句「爺爺奶奶不是長輩嗎?平時不買我們也不強求,今天不就是圖個吉利嗎!」,婆婆低下了頭,心中也有委屈。
  • 千萬別讓爺爺奶奶帶孩子!4歲女孩肚子像懷孕,爺爺卻說這樣好!
    「媽媽生,奶奶養,爸爸回家就上網,爺爺天天菜市場,外公外婆來欣賞……」這個順口溜道出了多少家庭的憂傷。但是有些傳統的育兒方式也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寶寶們,它們所存在的誤區也就成了對孩子們傷害或是誤導,如果不注意,導致的後果十分嚴重的,就像下面這位小女孩一樣,因為被爺爺溺愛經常買零食而導致肚子腫脹。
  • 出生28天就被拋棄,爺爺奶奶辛苦養大,成影帝後父母卻來相認?
    和誰合作,和誰搭戲,出演什麼樣的作品和角色完全就是他想就能做到的事情。 光是他們最近曬出的現住地的豪華內景就足夠的大家羨慕了。 出生28天就被拋棄,爺爺奶奶辛苦養大 現在已經是光鮮亮麗大明星的他,出名前也是有過一段十分讓人覺得可憐的故事。 早前他自己就在一個採訪節目中透露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