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給孩子花錢的爺爺奶奶不是真的疼愛孩子?奶奶:我們不是自私

2020-09-28 爆炸母嬰課堂

都說隔輩親、隔輩親,雖然只隔了一輩,但長輩對孩子寵愛是翻倍增長的。大多數爺爺奶奶對孫子的疼愛遠遠高於對親生兒子的愛,姥姥姥爺亦是如此。現在出現了一種說法:不肯給孩子花錢的爺爺奶奶,就不是真的疼愛孩子。

在曉玲生活的地方端午節又稱為娃娃節,父母和長輩們要給小孩子買衣服辦置新物件。那天婆婆對曉玲和兒子說你們是做爸爸媽媽的,就你們給孩子買吧。

曉玲聽了有點不高興,回了一句「爺爺奶奶不是長輩嗎?平時不買我們也不強求,今天不就是圖個吉利嗎!」,婆婆低下了頭,心中也有委屈。

「不是我們自私」,曉玲的婆婆解釋道。「我們不是沒給孩子買過東西,買的衣服兒子兒媳說料子不好,買的玩具說質量堪憂,也給過孫子錢,可是孫子總是買些垃圾食品或者不適合的玩具,又少不了一頓指責」,說完便沉默了。

爺爺奶奶捨得給孩子花錢就是好事嗎?‍

因為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只生了一個兒子,被四位老人視為「掌上明珠」,疼愛的不行。不管是公婆還是我爸媽他們疼愛孩子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花錢,給孩子錢,根本沒法控制,你不讓給他們就偷著給。

說心裡話,我寧願他們一分錢都不花也不願成為這樣的局面。現在兒子花錢大手大腳,六百塊的衣服穿兩三次就不穿,才十二歲就能實現「手機自由」,你沒收一個他就能再買一個,四位老人給的錢就足夠買好幾個手機。我承認自己教子無方,但老人經常給孩子花錢確實會成為教育上的一種阻礙。

不肯給孩子花錢的爺爺奶奶,就不是真的疼愛孩子?‍

也不盡然。如果爺爺奶奶多子多孫,退休金有限或者有無退休金都是未知數,這種情況下只給一個兩個孫輩花錢肯定不合適,而且孫輩年齡大小不一,給誰或者不給,給多還是給少,沒辦法做到一大碗水端平,下面還可能會吵成一鍋粥。

總之,花錢和不花錢只是一種衡量疼愛的方式,但不要以偏概全。除此之外,捨得犧牲時間、肯付諸實際行動、關鍵時刻肯出頭的爺爺奶奶,都是真心實意疼愛孫輩的表現。

另外給爺爺奶奶也提一點建議,最好別亂給孫輩錢,給錢時最好孩子父母在場,或親自給兒子或兒媳婦,並說明這是給寶寶的。這個錢怎麼花讓他們做打算,畢竟年輕人的想法多知識面比較廣,盲目給孫輩花錢可能會落得個費力不討好,也不利於孩子教育。

各位朋友,你認為爺爺奶奶給不給孩子花錢能說明問題嗎?為什麼?歡迎留言並說出理由。

相關焦點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其實從小感受不到 爺爺奶奶疼愛的孩子長大自然也不會去親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雖然不懂事,但是誰真心對待他對他好,跟誰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他們都是能感受到的!寶寶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如果主動關心寶寶,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孩子大了也不至於冷落他們。
  • 爺爺奶奶在孩子面前多提到爺爺奶奶
    媽媽仔細看著原來孩子的奶奶,奶奶幾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今年差點忘了自己的兒子,但沒想到還記得自己的爺爺。 奶奶進來幫孫女整理被子,然後像之前哄睡覺一樣輕輕拍孩子。 看到這裡小西不僅流下了眼淚,沒想到奶奶忘記了一切卻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爺爺。
  • 爺爺奶奶真疼還是假疼孩子,這些事上瞞不住,虛情假意只會招人煩
    給孩子花錢上,舍不捨得有些爺爺奶奶,嘴上說著對孩子最親,但一點實際行動都沒有。這一點,我閨蜜在她兒子小的時候就領教過。那時,她因為上班,爺爺奶奶說照顧不了孩子,她就把兒子交給他姥姥帶了。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整天說想孫子,卻一次也沒去姥姥家看過,連一件衣服、一兜水果都沒給孩子買過。
  • 「外婆的澎湖灣」,為什麼不是「奶奶、爺爺、外公」?長見識了
    這種感覺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取代的。「外婆的澎湖灣」、「搖呀搖、搖到外婆橋」為什麼卻沒有奶奶、爺爺、外公什麼事?外婆,特指媽媽的媽媽,而奶奶有可能是隔壁鄰居的張奶奶、王奶奶,還有過馬路的老奶奶。相比奶奶而言,「外婆」這個稱呼的意義,似乎一針見血,直指人物關係核心,光「外婆」的稱呼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 爺爺奶奶真疼愛還是假疼孩子?根本瞞不住,虛情假意只會招人煩
    導讀:爺爺奶奶真疼愛還是假疼孩子?根本瞞不住,虛情假意只會招人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爺爺奶奶真疼愛還是假疼孩子?根本瞞不住,虛情假意只會招人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隔代教育,爺爺奶奶是如何將我的孩子寵成了小霸王
    兒子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急劇下降,作業本經常找不到,文具用品丟三落四,整天找不到東西,自理能力很差整天跟老師抬槓,性格孤僻,不能和同學好好相處,沒有長幼尊卑的覺悟,他說尊老愛幼是建立在愛幼的基礎上,所以經常辱罵父母,爺爺奶奶,甚至哭鬧動手,家裡親戚來也不打招呼,性格極端自私冷漠,簡直是令人擔憂的混世小魔王。
  • 孩子試穿外婆買的新鞋,被奶奶冷漠拽走後淚目,網友:奶奶太自私
    都說現在的孩子最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所有孩子一生下來就是雙方家庭的寶,除了父母疼,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疼,從小都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不過這種寵愛很多時候是帶有「條件」的,一旦父母關係破裂,孩子除了要夾在父母之間難做,還得在祖輩之間變得很為難,最近在網上熱傳的一段視頻中,就看到了這個的心酸一幕。
  • 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不糾正早晚後悔
    文|好孕姐現在很多年輕家庭都是相似的帶娃模式,爸媽生孩子,爺爺奶奶養孩子。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社會壓力大,花錢的速度遠超掙錢的速度。如果想要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就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而已經退休,身體尚且硬朗的老人,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爺爺奶奶帶娃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對孩子太過溺愛,那就會讓孩子形成很多壞習慣。爺爺奶奶某些看似疼娃的行為,實際是「害」娃,父母現在不糾正早晚要後悔。
  •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的疼孩子,家長一眼就能看穿,強求不來別勉強
    不少家長因為經濟或者精力的原因,會選擇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有些時候寶媽也會存在這樣的顧慮,爺爺奶奶的帶娃方式,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疼孩子呢?家長一眼就能看穿,強求不來別勉強。捨得給孩子花錢有些爺爺奶奶對孩子好只是口頭上說說
  • 家庭教育: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愛也應有方法
    在我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二孩的放開,爺爺奶奶很可能還要多帶一個孩子,無疑加重了年邁老人的負擔。對比一下國外,孩子成年之後便獨立了,與父母同住的現象都不多,更何況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其實,按照我國流傳下來"孝道傳家遠"的思想,贍養老人是兒女、孫輩應盡的義務,老人管教後輩也是理所應當。
  • 孩子七歲發現不是親生的,母親音信全無!爺爺奶奶:我們養
    還好,康顯明還有疼愛他的爺爺奶奶,長輩們對於這個孫兒很是疼愛,儘管說康顯明被鑑定出來和其父沒有血緣關係,可是他們依舊堅定地表示,這個孩子,我們來養。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啊!父母離異,連生下他的母親都狠心將他遺棄。
  • 我不是爺爺奶奶的親孫女嗎?為什麼他們只疼堂哥堂姐?
    雖然大伯家的堂哥堂姐已經很大了,爺爺奶奶還是藉口給老大看孩子不願照顧小時候的娜娜。娜娜是跟在二爺爺身邊長大的,娜娜的媽媽經常說,小時候的娜娜坐在嬰兒車裡看著身邊忙碌的二爺爺時不時啊啊啊叫上幾聲吸引二爺爺的注意力,每當這個時候二爺爺就會放下手裡的活計逗娜娜開心,一老一小看起來特別溫馨。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而且爺爺奶奶也很願意看孩子,他們認為:「你們年輕人啊沒有經驗,而且整天都忙於工作,我們倆老人家帶孩子,你儘管放心做你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父母真的能夠完全把孩子交給爸媽看管嗎?
  • 孩子在地鐵裡「毆打」爺爺奶奶:熊孩子,都是這樣養出來的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都處於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付出的是百分之百的愛,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我們大家都知道「隔輩親」,老人年紀大了,疼愛孫子孫女好像是他們的「使命」,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覺得第一次當父母,不太會帶孩子,沒爺爺奶奶有經驗,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看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是60%~70%,3歲以上佔40%。孩子3歲前父母自己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3歲正是個性發展和認知世界的快速階段,也是寶寶與父母培養建立感情的時候。
  •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孩子,一眼就能看穿,沒必要揣著明白裝糊塗
    主要是自己的家人照顧孩子也比較放心,如果老兩口已經退休了的話,還可能省下一份僱月嫂的錢,把省下來的錢孝敬老人和生活不好嗎。但有些時候寶媽也會存在這樣的顧慮,爺爺奶奶的帶娃方式,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呢?你可以看看能不能做到這三點。
  • 爺爺奶奶是真疼還是假疼孩子,根本瞞不住,「演戲」過火招人煩
    執筆:檸兒我一個朋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爺爺奶奶就說,身體不好,帶娃力不從心,讓孩子的奶奶帶吧。好不容易,姥姥帶到上幼兒園了,爺爺奶奶又說「姥姥帶了幾年娃辛苦了,以後就交給我們帶吧。」於是,爺爺奶奶隔三差五來看看孩子,還天天「寶貝孫子」地叫。小孩子不懂事,覺得爺爺奶奶寵著自己,凡事百依百順,對自己最親。
  • 爺爺奶奶是不是真疼孫子,過來人:看這3點就知道,根本掩蓋不住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家裡多了一個新生兒,除了父母之外,最高興的人莫過於孩子的爺爺奶奶了。畢竟是自己的孫子,老人都會把好吃的好穿的留給孩子,所以一說起老人帶孩子,很多人總是會想到老人過於寵溺孩子的問題。但凡事都不是絕對的,在生活中,也存在一小部分長輩,他們只是看起來很疼孫子,但真實情況往往是掩蓋不住的,一些細節問題往往會被媽媽們發現。
  • 「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奶奶護孫反被孩子踹,媽媽的做法讓人點讚
    文/胡巴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一種親叫「隔輩親」,就是爺爺奶奶親孫子遠超過自己的孩子,對年輕父母來說,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讓他們省去很多後顧之憂,但是有利就有弊,被老人帶大的孩子往往會讓父母很「頭疼」。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網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還有人笑出了眼淚,但也有人是真的心酸不已。不知道別的地區是什麼樣子的,但在天津有一大怪現象,那就是「姥姥帶孩子」。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帶孩子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姥姥,那句打油詩可以說是非常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