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愛也應有方法

2020-10-13 聽麟簫談育兒

在我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二孩的放開,爺爺奶奶很可能還要多帶一個孩子,無疑加重了年邁老人的負擔。對比一下國外,孩子成年之後便獨立了,與父母同住的現象都不多,更何況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其實,按照我國流傳下來"孝道傳家遠"的思想,贍養老人是兒女、孫輩應盡的義務,老人管教後輩也是理所應當。

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的革新,教育孩子逐漸演變為父母的"特權",可是,那些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父母,自己本身還是個"大孩子",根本不懂怎樣正確處理孩子身上的問題,這時候,父母的人生經驗便是解決各種"疑難雜症"的強力法寶。

援引《中國婦女》雜誌進行的"雙獨生子女"調查問卷顯示,超過70%的年輕父母"只生不養",將孩子交由雙方的父母養育,其中,孩子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佔比高達71.9%,爸爸媽媽照顧僅佔15.8%,剩餘便是親戚、兄弟姐妹幫忙照看。

既然,照料孩子的主體是爺爺奶奶,那麼,爺爺奶奶教育孩子也是順其自然的事情,畢竟,總不能任由調皮的孩子到處"搗蛋"吧?況且,幼年時期是孩子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一些腦力開發、人生價值觀的建立,往往也是在這個時候。由此可見,爺爺奶奶教育孩子的責任還是蠻大的。

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足之處

很多年輕人有了小孩之後,依然要忙於工作,因為現代快節奏的社會,時間就是效益,為了給家庭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不得不將重心放在工作上。下班之後,回到家,看到孩子蓬頭垢面,不學習,還懶洋洋的看電視,心中難免有些不滿。爺爺奶奶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不合適的地方。

1、溺愛太多,孩子容易養成不良習慣

爺爺奶奶喜歡孩子、疼愛孩子是親情自然流露的表現。老人們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看淡了社會的功利、浮華,年邁(退休)之後,忽然有了相當多的閒暇時間,曾經,他們也同如今的兒女一樣,忙於打拼事業,未能顧全家庭,於是,這種對自己兒女的愧疚感自然而然地轉移到自己的孫子、孫女身上。有一種愛叫"隔代親",當這份愛溢出時,便是"溺愛"的開始。

"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想要的東西應有盡有",顯而易見,這是老人溺愛孩子的通常做法。在溺愛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因為還沒有養成關心、理解他人的習慣,與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也往往是最不合群的那一個。

2、嘮叨太多,孩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上了年紀,嘮叨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其實,老人對兒女嘮叨是有原因的,因為家庭與工作環境完全不同,老人缺乏探討、交流問題的空間,再者,兒女回家總是匆匆忙忙,很少能夠坐下來陪父母聊聊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老人有一種孤獨感。

帶孫子、孫女的時候,老人生怕孩子磕了、碰了,正是由於不放心,所以總要一遍遍叮囑,但是,貪玩是孩子的天性,這是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方法,一味的嘮叨反而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不安和焦慮。

3、放縱太多,孩子容易建立錯誤的觀念

孩子飲食起居無規律,睡懶覺、挑食、懶散,爺爺奶奶依然寵著、慣著,即便兒女批評孩子的時候,老人也會出面阻攔,孩子不僅沒有得到必要的糾正,反而加劇了依賴心理和逃避心理

適度的縱容可以稱其為疼愛,而縱容過度,則百害而無一利,長此以往,就連孩子內心沉睡的勇氣和責任感都會被惡習侵蝕。

爺爺奶奶教育孩子有哪些優勢

1、理解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內心溫暖

"隔代親"沒有"功利性"。老人對孩子的疼愛,不是為了圖他們長大以後孝敬自己,而是立足當下的時光。正因為對孩子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孩子與爺爺奶奶相處時,感到分外輕鬆、自在;也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有充裕的時間來陪伴自己,所以孩子會把內心的想法告訴爺爺奶奶,老人則會把小孩子當成大人一樣看待,傾聽、回應、尊重、認可孩子的想法。

理解和尊重如同一粒種子,悄無聲息的生根發芽,讓孩子的心田變得充盈和溫暖。

2、對孩子的教導更加靈活

爺爺奶奶已經把自己的孩子撫養長大,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所以,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用哪種方式來引導,老人心中都有一張參照表。比如,我小時候特別嘴饞椰蓉麵包,當我想吃的時候,爺爺不會立即給我買,而是要求我做完一件事情,看書、寫字、打掃家務,哪一樣都可以。當我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些事情上時,很快就忘掉了麵包的香味,但是,愛的獎勵從未缺席,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溫暖、幸福的時光。

溫柔的語言、善意的引導、耐心的呵護,這些方面,爺爺奶奶總是比孩子爸爸媽媽做得好。有時候,孩子身上所謂的"不懂事",其實,僅僅是父母自己張貼的標籤,並非孩子真的不懂事,因為用錯了方法,所以難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3、寬管教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不論是"隔代親",還是"補償心理",老人都會盡其所能,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爺爺奶奶常常帶著孩子出去玩,一路上回答著孩子千奇百怪的提問,任由孩子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聽到一些很聰穎的想法時,爺爺奶奶會鼓勵孩子親自實踐,動手去做一做,這些舉動不僅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更是呵護了孩子的創造力。

老人與年輕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何達成統一

1、老人不該管的交由年輕人

成長中的孩子,其實就是矛盾的集合體,而主要矛盾決定了事物的發展方向,換句話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的方面由爺爺奶奶來把控,小的方面交給年輕人去處理就好。"不管不問"不可取,"一兜子攬過來"也不可取,孩子的成長需要家庭成員間的協作與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年輕人要理解老人的辛苦付出

因為家裡有老人帶孩子,年輕人才能一門心思用在開拓事業上。年邁的父母,本沒有照顧孫子、孫女的義務,但是出於對兒女的理解、支持,以及對孫子、孫女的疼愛,所以他們才願意把閒暇的生活替換為照料孩子的時光。年輕人要明白,保姆是一份職業,而孩子的爺爺奶奶是最親愛的家人

3、老人和年輕人之間多溝通,相互學習

老人和年輕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交流,在教育孩子問題上互換意見。例如,孩子玩手機,是不允許玩,還是要限定一段時間?這就需要年輕人同老人提前商議好,再按照統一的口徑告訴孩子。

年輕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時常會回想起自己兒時的樣子,如今,育有兒女,更能理解為人父母的辛苦,在同父母的交談中,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亦是一件非常溫馨的事情。

寫在最後:

孩子的教育問題,雖然十分複雜,卻也異常簡單,因為只需要把愛的力度把握好,把愛的方式表達好,孩子的健康成長,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爺爺奶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既要發揮"隔代親"的長處,同時也要克制溺愛、嘮叨、縱容孩子的行為習慣,年輕人則要理解老人的辛苦,有時間就多回家陪陪老人、孩子。

在溫馨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個充滿愛心、善意,積極向上的好孩子。

聽麟簫談育兒,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大事、小事、煩心事。關注我,育兒路上不再孤單。

相關焦點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而且爺爺奶奶也很願意看孩子,他們認為:「你們年輕人啊沒有經驗,而且整天都忙於工作,我們倆老人家帶孩子,你儘管放心做你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父母真的能夠完全把孩子交給爸媽看管嗎?
  • 父母帶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孩子被父母帶和被爺爺奶奶帶的最大不同在於形成的親子依戀的對象不同,如果是父母帶的孩子那父母就是孩子的情感來源,爺爺奶奶帶的那孩子的情感來源一定是爺爺奶奶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得不外出上班,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
  •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利與弊!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升高,老年人帶孫子的利與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爺爺奶奶帶孩子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朋友私信,讓我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考慮了幾天,下面就此談談幾點看法。2、爺爺奶奶帶孩子有經驗爺爺奶奶都是過來人,帶孩子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經驗,知道孩子的冷熱溫飽。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
  • 李玫瑾:孩子一定不要交給爺爺奶奶帶
    「教子要:愛之以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授之以漁,觀之以行。」關於教育孩子有著很多種方式,無論出於怎樣的方法,歧途同歸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茁壯的成長,終其一日成為對於家庭、社會、國家而言德才兼備之人。對於孩子的培養包括兩大方面,其一自然是學校之中由老師教書育人,其二便是家庭成員的言傳身教,諄諄教導。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說說你們遇到的爺爺奶奶有多寵孫子呢?有的老人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疼了也是白疼,等到大了記事了再去拉近關係!
  • 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樹袋寶寶覺得也不錯
    ,家裡老人幫忙帶孩子,仿佛成為了約定俗成的規矩,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有時候矛盾也就這麼產生了。給孩子安排行程,參加夏令營,上興趣班,或者直接託管,怎麼也得給孩子安排出去。 剛好前幾天,住在鄉下的婆婆打了電話來,說想自己的孫女兒了。佳琪就和丈夫商量,要不,這個暑假就把孩子送給奶奶帶一段時間。 這樣既可以成全了爺爺奶奶想念孫女兒的感受,又能讓女兒鍛鍊一下自己,這也算是讓婷婷體驗一把免費的&39;變形計&39;了,丈夫當然是舉雙手贊成。沒想到和婷婷一說,婷婷也很開心。
  • 爺爺奶奶是孩子教育長大的罪魁禍首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神?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要培養出一個好孩子,那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呢?家庭教育可以說是國家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我們國家的父母希望把教育的職責推給誰呢?
  • 天津一大怪,姥姥帶孩子: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到底誰更愛孩子?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很難搞,丈母娘看女婿卻是越看越順眼,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姥姥帶孩子似乎都挺合適,也利於家庭團結。前陣子看到一個帖子,就是關於「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的科學排序」,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他們有一個四歲左右的女孩,在深圳讀幼兒園,學費對他們來說算是很高了,丈夫的父母看著心疼,主動提出把小孩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替他們帶,甚至奶奶都親自從鄉下坐車過來,要把孩子從他們的身邊接走,但這對夫妻拒絕了。
  • 為啥爺爺奶奶就該帶孩子?
    「她不要,死活不哄,說啥都是人家都是爺爺奶奶帶孫子,為啥要她哄。」「好吧,我們家好一點,白天我哄,晚上孩兒她媽給她接走。」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帶孩子成為一種風俗。,孩子父母白天需要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生活的壓力又不能把工作停下了去帶孩子,而長輩呢,多數是退休或者在家事情也不多的,這樣就有空閒的時間照看孩子。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文/辣媽達摩院不得不說,帶娃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項大工程。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娃的特別多。平日裡老兩口還是挺講道理的,可一旦到了帶娃問題上,就感覺各種道理莫名說不清。以下列舉了我家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對照看看你家有沒有。關於吃1、前六個月母乳期娃出生還在醫院的時候,因為剛「下奶」,乳汁不多,且寶寶剛開始含乳,經常哭鬧。奶奶急了,趕緊給娃餵水、餵奶粉。
  • 爺爺奶奶帶娃太寵?羅星街道召開祖輩家庭教育項目研討會
    爺爺奶奶帶娃太寵? 祖輩帶娃寵寵寵,家庭教育成難題?
  •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覺得第一次當父母,不太會帶孩子,沒爺爺奶奶有經驗,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看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是60%~70%,3歲以上佔40%。孩子3歲前父母自己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3歲正是個性發展和認知世界的快速階段,也是寶寶與父母培養建立感情的時候。
  •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
    他們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撫養長大,多年後當父母回來時,有些孩子卻依然和父母更加親近,這是為什麼呢?直系親屬在血緣上關係更加接近,但它能決定孩子的感情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幾個故事來了解。
  • 爺爺奶奶在孩子面前多提到爺爺奶奶
    媽媽仔細看著原來孩子的奶奶,奶奶幾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今年差點忘了自己的兒子,但沒想到還記得自己的爺爺。 奶奶進來幫孫女整理被子,然後像之前哄睡覺一樣輕輕拍孩子。 看到這裡小西不僅流下了眼淚,沒想到奶奶忘記了一切卻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爺爺。
  • 「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和父母帶截然不同,氣質外貌拿捏得很穩
    案例:網上有這樣一個帖子,帖子的標題寫著「論帶娃只服爺爺奶奶」,網友們曬出了自己家孩子被爺爺奶奶帶走的樣子,可以說一張比一張有趣。第一張當中奶奶帶孩子出門,可以說畫風十分清奇,兩人頭上包著綠色的頭巾,奶奶牽著孫子的小手一步一步走著,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祖孫兩人連走路方式都是同款。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的9大害處,年輕父母最好自己帶娃
    導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的9大害處,年輕父母最好自己帶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的9大害處,年輕父母最好自己帶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生下來就丟給"爺爺奶奶"養的孩子,長大和父母有真感情嗎?
    每次夫婦二人的熱切關心都得不到應有的回應,在選填志願時,孩子對於父母的建議也是置若罔聞,反倒是經常打電話向鄉下的爺爺奶奶報備自己的想法。這時候,黃女士夫婦才意識到,自己當初的決定,已經徹底將親子間的紐帶斬斷,如今要想重新縫合,似乎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隔代教育,爺爺奶奶是如何將我的孩子寵成了小霸王
    其實就在於從小爺爺奶奶過分溺愛,老人家目不識丁,但又有很強的控制欲,在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教育問題上,一切以孩子的感受為主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流氓不識字,最怕不識字的流氓當上文化局的「局長」一、過度保護寵溺,凡事親力親為,讓孩子失去自理能力由於孩子挑食偏食,奶奶從小就給他餵飯,就為了讓他多吃一口飯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