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恰逢中國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同一天),小編帶孩子在公園健身器材玩耍,放眼望去,大多數都是奶奶帶著孩子在玩,極少數是媽媽帶的,像我一個大老爺們帶孩子的僅數我一人。
最近不是特流行這麼一句話,你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自然小編的厚臉皮並不覺得男人帶孩子出來玩就應該尷尬,我們玩的也不亦樂乎。邊玩邊聽旁邊的兩個大娘談論,因為我也不知道她們怎麼稱呼,暫且按大娘甲和乙吧。
甲大娘問到:「這是幾胎了啊?」
乙大娘回:「頭胎,孫子」,撇了一眼甲大娘帶的孫女,神情中透著得意。
甲大娘並未察覺對方的得意之情,繼續問:「孩兒他媽呢?」
乙大娘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到:「白說了,那兒媳婦不夠數,才24歲,啥也不懂不會帶孩子,大冷天開著空調,把孩子放涼蓆上面,也不怕凍著孩子,這孩子兩個月後都是跟著我睡的,白天黑夜都是我帶;兒媳婦不上班,就知道玩手機,孩子一哭她就拍他,沒一點耐心,一天哄孩子2個小時也沒有,這不拉拉扯扯8個多月了」。
甲大娘接著問:「白天哄了,晚上你給兒媳婦送回去啊」。
「她不要,死活不哄,說啥都是人家都是爺爺奶奶帶孫子,為啥要她哄。」
「好吧,我們家好一點,白天我哄,晚上孩兒她媽給她接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帶孩子成為一種風俗。
很多家庭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多數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孩子父母白天需要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生活的壓力又不能把工作停下了去帶孩子,而長輩呢,多數是退休或者在家事情也不多的,這樣就有空閒的時間照看孩子。
爺爺奶奶帶孩子能成為一種「風俗」,自然有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爺爺奶奶帶孩子一般有利於緩解下孩子的父母的壓力,有利於整個家庭的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有利於增減爺孫之間的感情,讓小孩子生活的更加快樂。
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有一些弊端,最為明顯的就是很容易對孩子產生溺愛,與自己父母產生疏遠感。另外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和現在的養育理念可能有一些差異,對孩子的教育可能較為不利。
作為身為父親的小編,我很能體會到帶孩子的辛苦和不容易,我也很感謝父母有時間的時候幫我照看小寶寶。小編認為,爺爺奶奶是否帶孩子並不能用好或者壞直接評價。作為一個家庭,每個成員之間都應該對其他人持有感恩之心,自己父母能幫自己帶孩子自然是好事,條件不允許或者自己有能力帶孩子的時候,還是應該儘可能陪伴孩子的,畢竟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更有利的,至於是不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說就是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孩子是自己的,既然我們選擇了生育ta,就應該提供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