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爺爺奶奶就該帶孩子?

2020-11-04 錐不疼

近日恰逢中國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同一天),小編帶孩子在公園健身器材玩耍,放眼望去,大多數都是奶奶帶著孩子在玩,極少數是媽媽帶的,像我一個大老爺們帶孩子的僅數我一人。



最近不是特流行這麼一句話,你覺得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自然小編的厚臉皮並不覺得男人帶孩子出來玩就應該尷尬,我們玩的也不亦樂乎。邊玩邊聽旁邊的兩個大娘談論,因為我也不知道她們怎麼稱呼,暫且按大娘甲和乙吧。

甲大娘問到:「這是幾胎了啊?」

乙大娘回:「頭胎,孫子」,撇了一眼甲大娘帶的孫女,神情中透著得意。

甲大娘並未察覺對方的得意之情,繼續問:「孩兒他媽呢?」

乙大娘仿佛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到:「白說了,那兒媳婦不夠數,才24歲,啥也不懂不會帶孩子,大冷天開著空調,把孩子放涼蓆上面,也不怕凍著孩子,這孩子兩個月後都是跟著我睡的,白天黑夜都是我帶;兒媳婦不上班,就知道玩手機,孩子一哭她就拍他,沒一點耐心,一天哄孩子2個小時也沒有,這不拉拉扯扯8個多月了」。

甲大娘接著問:「白天哄了,晚上你給兒媳婦送回去啊」。

「她不要,死活不哄,說啥都是人家都是爺爺奶奶帶孫子,為啥要她哄。」

「好吧,我們家好一點,白天我哄,晚上孩兒她媽給她接走。」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爺爺奶奶帶孩子成為一種風俗。



很多家庭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多數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孩子父母白天需要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生活的壓力又不能把工作停下了去帶孩子,而長輩呢,多數是退休或者在家事情也不多的,這樣就有空閒的時間照看孩子。

爺爺奶奶帶孩子能成為一種「風俗」,自然有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爺爺奶奶帶孩子一般有利於緩解下孩子的父母的壓力,有利於整個家庭的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有利於增減爺孫之間的感情,讓小孩子生活的更加快樂。

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有一些弊端,最為明顯的就是很容易對孩子產生溺愛,與自己父母產生疏遠感。另外爺爺奶奶的教育理念和現在的養育理念可能有一些差異,對孩子的教育可能較為不利。

作為身為父親的小編,我很能體會到帶孩子的辛苦和不容易,我也很感謝父母有時間的時候幫我照看小寶寶。小編認為,爺爺奶奶是否帶孩子並不能用好或者壞直接評價。作為一個家庭,每個成員之間都應該對其他人持有感恩之心,自己父母能幫自己帶孩子自然是好事,條件不允許或者自己有能力帶孩子的時候,還是應該儘可能陪伴孩子的,畢竟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更有利的,至於是不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用一句比較流行的話說就是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孩子是自己的,既然我們選擇了生育ta,就應該提供養育。


相關焦點

  • 孩子可以給爺爺奶奶帶嗎?
    這一期我們聚焦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上,就是孩子該由誰帶,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行不行?而且爺爺奶奶也很願意看孩子,他們認為:「你們年輕人啊沒有經驗,而且整天都忙於工作,我們倆老人家帶孩子,你儘管放心做你的事情就行了。」但是父母真的能夠完全把孩子交給爸媽看管嗎?
  • 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利與弊!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升高,老年人帶孫子的利與弊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爺爺奶奶帶孩子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朋友私信,讓我寫一篇關於這方面的文章,考慮了幾天,下面就此談談幾點看法。2、爺爺奶奶帶孩子有經驗爺爺奶奶都是過來人,帶孩子比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有經驗,知道孩子的冷熱溫飽。從某種程度上說,更利於孩子身體健康成長。
  • 一位爸爸的求助:嶽父嶽母讓孩子叫他們爺爺奶奶,我該不該同意?
    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有兩個孩子。老二剛出生不久,嶽父嶽母就提議老二跟著女兒姓,並且給他們倆叫爺爺奶奶。對於老二跟著妻子姓,寶爸沒有任何意見。這在生二胎之前,已經和妻子商量好的。但是要讓孩子喊姥姥姥爺叫爺爺奶奶,就有點強人為難。但嶽父嶽母的態度也很強硬,已經跟著媽媽姓了,為什麼就不能叫爺爺奶奶?嶽父嶽母這樣一說,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復是好,所以特意來求助。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很真實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姥姥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很多父母更願意把孩子交給姥姥帶,然而爺爺奶奶就慢慢退出了帶孩子的圈子,自從媛媛生了兒子後,由於要忙著去工作,因此孩子的姥姥就主動幫忙照顧孩子,一直到孩子3歲,孩子的奶奶卻突然要求要帶娃,還說自己有時間照顧孫子,就不用姥姥照顧。
  • 孩子嬰幼兒期,爺爺奶奶帶娃的錯誤示範
    文/辣媽達摩院不得不說,帶娃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項大工程。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各種原因,讓爺爺奶奶幫忙帶娃的特別多。爺爺奶奶堅持說因為寶寶的輔食味道太淡,要加油、加鹽、加醬油。同樣的說辭,「我們過去娃六個月以後就餵娃吃鹽吃醬油了」……我有種無法解釋的無力感。說不通,嚇得我不得不時刻盯緊寶寶,生怕寶寶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正解:1) 孩子在一歲之前,消化系統、腎臟等發育都不成熟,添加鹽、油、醬油等會加重孩子腎臟負擔,不利於身體健康。
  • 姥姥,姥爺帶孩子親?還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親?
    公園裡,商場裡,廣場上,現在推著孩子散步,或者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大部分都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也有但是不多,我身邊的同事退休後很多都給女兒帶孩子了。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不如姥姥,姥爺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第一代獨生子女現在已為人父母,所以雙方老人都願意帶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姥姥,姥爺帶的多呢?因為孩子隨媽媽的多,特別是哺乳期孩子都是跟著媽媽的,新媽媽對自己父母的依賴和信任更多一些,在自己娘家媽媽面前想偷懶,想吃什麼,想做什麼,不用顧慮太多。
  • 父母帶孩子和爺爺奶奶帶孩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孩子被父母帶和被爺爺奶奶帶的最大不同在於形成的親子依戀的對象不同,如果是父母帶的孩子那父母就是孩子的情感來源,爺爺奶奶帶的那孩子的情感來源一定是爺爺奶奶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得不外出上班,就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
  • 為啥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爺爺奶奶去哪兒了?原因引人深思
    另外,還有的家庭是輪流帶娃或保姆帶娃,佔比只有百分之幾。以前,我們更多地看見或者聽說的都是奶奶帶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起,變成了姥姥帶娃,這是什麼原因呢?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去哪兒了?雖然,這話有點誇張,但是也反映出了,有的寶媽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幫忙帶娃,對親媽幫忙帶娃容忍度高,願意把孩子交給孩子姥姥帶,爺爺奶奶只能被迫閒著。
  • 家庭教育:爺爺奶奶帶孩子,有愛也應有方法
    在我國,爺爺奶奶帶孩子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二孩的放開,爺爺奶奶很可能還要多帶一個孩子,無疑加重了年邁老人的負擔。對比一下國外,孩子成年之後便獨立了,與父母同住的現象都不多,更何況是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其實,按照我國流傳下來"孝道傳家遠"的思想,贍養老人是兒女、孫輩應盡的義務,老人管教後輩也是理所應當。
  • 爺爺奶奶能引導好孩子嗎?
    先說一下我的經歷,孩子從小到現在4歲多都是自己帶的,年後婆婆跟著我來到上海幫我帶孩子,讓我去上班。因為疫情幼兒園停課,去不了。同時也因為疫情工作機會很少,我繼續在家辦公(一些在家兼職工作),不能正式上班。發現奶奶真心引導不好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明知道錯的也不阻止,只要孩子不哭鬧做什麼都可以,甚至她躺床上,讓孩子也側躺看pad只要孩子不哭,孩子看一天電視也可以。
  •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
    他們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撫養長大,多年後當父母回來時,有些孩子卻依然和父母更加親近,這是為什麼呢?直系親屬在血緣上關係更加接近,但它能決定孩子的感情嗎?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究竟和父母親還是和爺爺奶奶更親?要回答這一連串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幾個故事來了解。
  • 媽媽控訴:爺爺奶奶太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一堆毛病,該怎麼辦?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出生後,前三年多完全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一堆問題:喜歡撒謊、自私、不服管、抗拒去幼兒園、老師管不了,窩裡橫等等。這個媽媽說,現在她接手帶孩子,原以為能把孩子教好,沒想到完全沒有辦法。說孩子,跟他交流,甚至把孩子屁股打到淤青都沒用。她覺得,奶奶帶孩子時,孩子養成的那些壞習慣,已經成為孩子的本能。
  • 李玫瑾:孩子一定不要交給爺爺奶奶帶
    由此便造成了部分孩子「有人生、有人養、無人教」的生活。而這些孩子絕大多數迫於無奈之下,只能夠跟隨爺爺奶奶生活,老人們教育一代人之後再度承擔起了教育下一代人的重擔。相對於時代而言,其中有著太多的迫不得已。與他們的父母一般,孩子也是迫不得已的接受著爺爺奶奶跨越時代的教育。
  •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急了
    孩子大了,不愛去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卻急了……隔輩親說的是爺爺奶奶會無理由疼愛孫子輩,對孫子輩的寵愛比對自己兒子還多!其實也不盡然,不是所有爺爺奶奶都是那麼寵孫子的!!其實從小感受不到 爺爺奶奶疼愛的孩子長大自然也不會去親近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雖然不懂事,但是誰真心對待他對他好,跟誰在一起更有安全感,他們都是能感受到的!寶寶的感知能力是很強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如果主動關心寶寶,平時多跟孩子交流,孩子大了也不至於冷落他們。
  • 爺爺奶奶VS爸爸媽媽,寶寶誰來帶?
    寫在前面「誰來帶孩子?」這個在荷蘭幾乎是唯一解的問題,在國人眼裡卻衍生出了無數個答案,甚至有可能是無解。「搶」孩子大戰,踢皮球大賽,奧斯卡演技PK,八點檔的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演。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下這個容易引起家庭地震的問題「誰來帶孩子?」
  • 隔代親的痛:爺爺給孩子吃西瓜皮|孩子摔倒奶奶打地板該怎麼辦
    現在很多父母因為生活壓力,選擇去遠方工作,犧牲陪伴孩子的童年時間來掙得更多的金錢,把孩子留守在家,爺爺奶奶照顧。這樣就出現了很多隔代親的現象,還有一些生活中的弊端,很多問題隨之而來。最近這幾件事,讓我重新思考陪伴孩子長大的重要性。
  • 千萬別叫爺爺奶奶帶孩子(父母必看!)
    他們有一個四歲左右的女孩,在深圳讀幼兒園,學費對他們來說算是很高了,丈夫的父母看著心疼,主動提出把小孩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替他們帶,甚至奶奶都親自從鄉下坐車過來,要把孩子從他們的身邊接走,但這對夫妻拒絕了。
  • 爺爺奶奶在孩子面前多提到爺爺奶奶
    媽媽仔細看著原來孩子的奶奶,奶奶幾年前患了老年痴呆症,今年差點忘了自己的兒子,但沒想到還記得自己的爺爺。 奶奶進來幫孫女整理被子,然後像之前哄睡覺一樣輕輕拍孩子。 看到這裡小西不僅流下了眼淚,沒想到奶奶忘記了一切卻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爺爺。
  • 孩子是外婆帶大的,可為啥更愛爺爺奶奶呢?或許跟這3個原因有關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現在這社會,在生完孩子以後,可以自己帶孩子的父母是特別少的,基本上都是要家裡的長輩幫忙照看,而且可能是因為婆媳關係處理不好,擔心孩子被奶奶帶大,以後會跟媽媽不親,所以媽媽們一般都是會要外婆,也就是自己的父母幫忙照顧,而很少會叫奶奶照顧。但是大家可能也發現了,很多小孩子都是在外婆家裡長大的,但是依舊跟自己的爺爺奶奶會更親,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孩子沒有良心嗎?
  • 孩子5歲之前交給爺爺奶奶帶後果有多嚴重?
    當代社會很多家長覺得第一次當父母,不太會帶孩子,沒爺爺奶奶有經驗,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或者工作壓力太大,沒有時間看孩子,請保姆又不放心,所以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2歲半以下的兒童中,主要由祖輩照顧的比例是60%~70%,3歲以上佔40%。孩子3歲前父母自己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3歲正是個性發展和認知世界的快速階段,也是寶寶與父母培養建立感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