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五旬老師遇停電點蠟燭上網課上了微博熱搜。
近年來,關於教師的負面新聞很多,看到這樣一條暖心的新聞,很是令人感動。
我想,王老師的這一根蠟燭,點亮的不僅僅是一節網課,還點亮了社會關注普通教師的另外一個通道,
點亮了學生的內心,點亮了年輕老師尋找職業幸福感的方向.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精英,也有蛆蟲,我們要努力消殺行業蛆蟲,但是希望公眾不要因為一些蛆蟲就形成對我們整個行業的刻板印象。
千萬個勤勤懇懇、堅守崗位、平凡的從職人員才最能代表整個行業,不是嗎?
新聞中的王靈霞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只是,她點亮的這根蠟燭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更多的普通教師的職業形象。
不信?你看看這條新聞下的評論,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以前的老師也是這樣的,勾起了很多人的美好回憶,顯得十分有暖心和有趣: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條評論是:這堂課莫名浪漫。
伴隨著窗外的夜色,在蠟燭微黃的光亮下,教師靜靜地講,學生靜靜地聽;教師偶爾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偶爾提問,教師回答;
教師講解的知識就像蠟燭的火焰一樣,輕輕柔柔地照進學生的心裡.這是多少人嚮往的既「浪漫」又純粹的課堂啊。
當蠟燭用在老師身上,不再代表著帶有悲劇色彩的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而是代表著讓老師和學生都感到愉悅的「浪漫」,那該多好啊。
對於新聞,王靈霞的老師回應是:「當晚電遲遲沒來,想著100多個孩子在等,就開手機直播。
自己年紀大了,有點眼花,蠟燭下看不清,就打了個手電筒,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沒有啥。」
是的,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越是平常的細節,也就越打動人心。
我還留意到這條新聞的另一個細節,有一位學生給王老師的留言是:
我們老師特別不容易,年齡大,依然自學網絡直播,有時候我們看著很簡單的一步老師弄不出來,真的非常感動!
這讓我想到身邊的很多年長老師。
電腦操作對很多年長老師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對眼睛的使用程度要求也非常高,
但是年長老師們依然堅守在網課的第一線,用自己的親身表現證明了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也用親身表現教會學生:
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不要放棄和逃避,而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
教師的職業特徵具有示範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具有向師性,所以教師除了言傳之外,身授也十分重要。
而這次,年長教師們的表現就是言傳身授的最好範例,這難道不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嗎?
王老師點燃的這根蠟燭,不僅為臺下的觀眾在平凡的教師舞臺上打了一束光,這束光同時也照進了學生的心裡,
王老師的舉動,我想,她的學生們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表現在行為上。
所以,接受採訪的學生哽咽著留言——「當時看到這個視頻,覺得老師太偉大了,想對老師,不只是政治老師,還有所有老師都說,老師辛苦了。」
現在的年輕老師都承受著非常大的工作壓力,每天的任務都繁雜又沉重:
越來越多的檢查、活動、比賽,越來越激烈的成績競爭,越來越頻繁的教育改革讓很多剛入職的年輕老師感到迷茫,似乎「教書育人」在教師工作時間的佔比是最低的。
而且雖然教師每天的工作繁雜,大部分卻是些重複的、與職業成長無關的檔案資料類的工作,
新教師無法從中感受到自我效能感,反而深受時間被剝奪感的折磨,這種折磨一點一點地消磨著年輕老師的熱情,讓不少年輕老師對自己的職業不敢輕易說出「熱愛」兩個字。
王靈霞老師應該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吧,所以停電時,在推遲和點蠟燭上網課之間選擇了後者,
即使是在昏暗中上課,她的心裡也一定是甜的,
因為她對她的學生信守了承諾,沒有讓這100多名學生白等,這應該是當一名老師最純樸的快樂。
我們平常的工作確實比較「苦」,但肯定也會有那麼一點點「甜」。
在外部條件暫時沒有辦法改變的條件下,我們多挖掘一下職業生活中的「甜」,會不會讓我們的職業幸福感更高一些呢?
比如,我們處在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中、收入也較為穩定、校園裡的讀書聲和鳥叫聲都是那麼悅耳、學生的笑容那麼燦爛、我們對自己未來會桃李滿天下的期待等等,又或許就像王老師用行動告訴我們的一樣:
與學生一起相互學習、相互成就的過程才是作為一位老師心中真正的「甜」吧。
「苦」的時候我們就盡情吐槽,吐槽完的時候,還要想起工作中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那一點點「甜」,那才是我們所熱愛的。
可愛的王老師,她既平凡又偉大,她點燃的這支蠟燭,照亮的不僅僅是一節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