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拉上窗簾,ID:LaCurtain201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上周六,因為眾多民眾去大興機場「打卡」參觀,民航局一位叫「劉春晨」的領導說了一句「正借鑑國外經驗,力爭在機場建設一批觀光設施」。
這話引起了巨大波瀾。在航空愛好者(飛友)看來,這不亞於魏源的《海國圖志》,或者嚴復的《天演論》。因為這等於承認,機場不僅是單純的「拉客」,也有「觀光」功能——除運輸與購物外,中國民航官員終於開始考慮百姓對於機場的多種需求,這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從歷史上看,中國其實不是沒有建設過「機場觀光設施」,但後來怎樣了呢?拉總放幾張圖片給大家看看中國「機場觀光」的慘狀,同時也介紹一下先進國家是怎樣利用「機場觀光」的。
世界上「機場觀光」做的最好的國家非日本莫屬。在日本,幾乎所有的機場屋頂都是開放的,不買票也可自由出入。不僅不收費,而且連安檢也沒有。這個設施叫做「展望臺」,日本人認為它有航空教育、舒緩疲勞和安撫等候者(接機人員)的多重功效。
圖:日本小朋友在機場觀光 攝影:拉上窗簾
名古屋是日本航空工業的重心城市,它的「中部國際機場」的屋頂也是展望臺。家長們會帶小朋友來這裡看飛機,培養他們對航空的興趣——要培養航空人才,就得培養航空興趣。日本能成為航空工業強國(IAE發動機製造商之一,中國裝備了幾千臺),其實根源很深。
這些展望臺都有欄杆,安全性沒有問題,而且都使用「軟索」,以方便專業攝影師的大鏡頭,非常地人性化。
圖:名古屋展望臺景色 攝影:拉上窗簾
日本搞這種「航空啟蒙教育」不是一年兩年了,現在已經頗有成效。除IAE發動機外,還有波音787飛機,那是美國與名古屋合作的產物。因此,有一架787原型機被當做禮物贈送給了名古屋市。而圖片中遠處的「大肚子」飛機,正是從名古屋往美國運送787部件的「擺渡車」,不時可以看見它在這個機場起降。
換句話說,中國為數眾多的波音787飛機,有大量部件是在日本生產的。
圖:東京羽田機場觀景臺 攝影:拉上窗簾
在東京,展望臺面積更大。羽田機場的三座航站樓樓頂,全部被當作展望臺使用。這裡設有望遠鏡,即可以看飛機,也可以看市區。旁邊樓內,有空調有商場有超市有飯館有衛生間,簡直比在家裡還要巴適!
圖:降溫措施 攝影:拉上窗簾
如果是夏天,羽田機場的展望臺還有噴霧降溫措施。飛機看累了拍累了可以坐在棚子下享受清涼,也可以買杯冷飲(市價喔!)與朋友聊天。甚至與商業夥伴談生意,這裡也是上佳的場所。在這種環境下,無論是看飛機,還是候友人,都相當地愜意。
圖:仙臺機場展望臺使用說明 攝影:拉上窗簾
機場「展望臺」在日本已經形成一種文化,沒有人願意放棄這個宣傳和教育的好機會。細心的日本人還會為展望臺準備「使用說明」。例如仙臺機場因為展望臺空間狹小,提示「禁止吸菸」;而且因為海邊風大,提醒大家扶穩帽子。
圖:望遠鏡、長凳和棚子是日本機場展望臺的標配 攝影:拉上窗簾
仙臺機場細心的經營者為了美化展望臺,甚至為它安裝了彩燈。
圖:在羽田展望臺看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有這麼棒的展望臺,飛友們當然很幸福。在這裡,你可以近距離地觀察、拍照,不會有任何人阻攔。日本很多中小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到機場參觀,在展望臺上講解航空知識,普及航空文化。所以日本人很小就知道「翅膀底下的鐵疙瘩」是發動機,而不會到了四五十歲再問飛機為啥能飛起來。
圖:大興機場「觀景臺」景色 攝影:拉上窗簾
回到國內,大興機場是我國最新的現代化機場,花費了800個億,有很多個「世界第一」。前往參觀的小夥伴興奮地發現,這裡也建設了一個「觀景臺」。但——它只是「觀內景臺」,與飛機基本無關。這個觀景臺更重要的目的,可能是吸引你走進設在這裡的「高檔餐廳」。
所以與「展望臺」相比,這當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且簡直有「誘人上當」的嫌疑——腰包固然是鼓起來了,但是要鼓起讓民眾看飛機的心,恐怕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更要命的是,這裡現在已經貼上了防窺膜,以阻止民眾觀看。這種意識與日本差了多少?100年?
圖:上海虹橋機場的觀景臺已關閉 攝影:拉上窗簾
其實我國的虹橋機場,在建設的時候是有著與日本一樣的「觀景臺」的。上海是我國最接近世界前沿的城市,虹橋機場的屋頂沒有追求華麗,也沒有追求面積第一,而是像日本那樣實用——它是平頂的!
但是,這座觀景臺只開放了很短的時間就關閉了。據內部人士說,是因為有旅客「從展望臺往下扔可樂罐」。
扔可樂罐當然影響飛機安全,關掉也無可非議。民眾素質不高,官員水平有限。這實在是絞在一起難以逾越的兩重屏障。再過100年,不知道這個問題會不會徹底解決。
圖:香港赤臘角機場觀景臺 攝影:拉上窗簾
因為上海虹橋的觀景臺已關閉,所以我國當前唯一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是位於香港赤臘角機場T2的屋頂觀景臺(註:香港觀景臺因改造已關閉,現在臺北機場新增了一座)。這裡沒有涼棚,沒有噴霧,沒有超市也沒有長凳,但已經是我國最先進的「機場觀光設施」了。全世界飛友都來到這裡參觀,留下了眾多驚世駭俗的精美的飛機照片。
順便說一句,這個觀景臺並不免費,門票港幣15元。
圖:經常被關閉的八卦臺 攝影:拉上窗簾
在內地,最著名的「機場觀光設施」是首都機場「西湖園」內的八卦臺。這個臺子沒有頂棚,冬天凍夏天曬,但這裡是全國航空愛好者最滿意的聚集地。甚至其它國家的飛友,也會慕名前來。但問題是,每次有「好飛機(稀罕的飛機)」降落時,就會有人民警察把公園的大門鎖上,層層保安不許人民靠近,實在匪夷所思。
圖:泰國普吉島海灘看飛機的人們 攝影:拉上窗簾
飛機是人類工業文明的皇冠,就算只有1%的喜歡,那也代表僅在中國就有1400萬群體,是紐西蘭人口的三倍。「看飛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愛好,但只有中國付出過慘痛代價。2015年3月1日,一輛轎車在深圳機場的離港道路上撞向看飛機的人群,造成9人死亡、22人受傷的人間慘劇。
然而,事後「有關部門」考慮的卻並不是如何讓民眾安全地看飛機,而是趕緊修高牆,將民眾遠遠地隔離在道路之外——類似的「高牆」,在國內你還能看到很多。不知道100年之後,再遇到類似事件時,官員們會不會先考慮滿足民眾需求,再考慮修牆。
圖:GDP第二大國的民眾在機場觀光 攝影:拉上窗簾
「堵」和「一刀切」是我國行政管理的「法寶」,比如廣州就禁了摩託,福州就準備禁電動自行車。連深受民眾喜愛的交通工具都要被禁,那麼小部分民眾的個人愛好,現在肯定還不在忙的一團糟的領導們考慮範圍之內——再等100年啦,那時試試看。
但是現在,劉春晨先生的一席話,讓人驚喜地發現深居大宅的領導們終於開始睜眼去關注民眾的「觀光」需求啦,這難能可貴!如果再用30年醞釀,用30年討論,用40年實施的話——頂多在2119年,我們就也會有日本那樣的「展望臺」了!
這很令人興奮。當然,劉先生只是表示「力爭」,離實施還很遠。當下,飛友們依然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欣賞飛機:
圖:北京鐵匠營觀光點(已不存在) 攝影:拉上窗簾
但就是這樣隔著雙重鐵絲網的地方,現在也沒有嘍!隨著推土機的轟鳴,方圓五十公裡的北京首都機場,只剩下一個經常鎖門的「西湖園」。不消說普通民眾只能在坐飛機的時候瞟上一眼飛機長啥樣;就連專業飛友,也只能移步日本去過過癮了。
圖:杭州簡易「機場觀光設施」(已遭削平) 攝影:拉上窗簾
雖然真正實施的話,只要在跑道旁邊弄堆土即可。但就是這堆土,想要堆起來十分不易。首先,要領導們有服務意識;然後,還得有大領導拍板。所以中國的機場觀光,與日本相差100年,確實也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說實話,咱也不知道劉領導口中的「觀光設施」究竟是啥(遊樂場,商店,觀景臺)?——如果只圖人氣的話,可以像成都那樣種幾畝鮮花;如果想賺錢的話,可以承包給咖啡廳擺幾張椅子。或者,只要交待人民警察莫要再驅趕人民,則機場周邊能看見飛機的空地都是「觀光設施」——中國百姓確實還會扔可樂罐或硬幣,像日本那樣的展望臺當下真的還不現實。
有心,還得有行動,中國和日本才會縮小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