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6日消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句話用在汪俠老先生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我今年還是要參加高考!」出生於1929年的汪俠已經79周歲,今年將第四次邁進高考考場,為他一生追求的大學夢而奮鬥。「老伴反對我,兒子、孫子都反對,可我還是要考!」
聽說汪俠要第四次高考,不少人都覺得沒必要,勸他別折騰了,現在高考變化很大,估計考上的希望更渺茫。
但汪俠不肯放棄,2001年、2002年、2007年,到今年2008年是第四次。高考年齡限制解禁後,汪俠在2001年72歲時就作為全國最大的考生受到關注。事隔多年,老人依然堅持,雖然身影有些孤獨。
79歲的汪俠老人樂觀自信 72歲開始投身高考
2001年,72歲的汪俠成了新聞人物,作為全國最老的考生,他報名參加高考,希望考上南京醫科大學。「我複習了一個多月,可成績卻不理想。」這第一次嘗試,汪俠考了160分。畢竟丟了幾十年的課本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撿起來的,短時間也很難與苦讀寒窗的年輕學生們進行競爭。這次,兒子、老伴都支持他。
「我明年還要再考!」2001年夏天,面對來自河南駐馬店的12歲小神童劉晨曦,比他大60歲的汪俠立下誓言。汪俠很羨慕小劉12歲高考就超過了本科線,為了實現理想,在酷暑中,汪俠每天學習四小時。當時,一些民辦學院已經表示要錄取汪俠,圓他的大學夢。可汪俠不幹,因為專業不對口,實現不了他的醫生夢。
2002年,73歲的汪俠再次報名參加高考,他仍然是當年全國高考年齡最大的考生。那一年,他把自己的高考複習計劃貼在了牆上。上午是英語、數學;下午、晚上是物理、化學和生物。就在複習計劃的下邊,老人還寫了一行字: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後來,每天要學八小時以上!」汪俠說,那段時間讀書讀得很辛苦。令人遺憾的是,老人這次的考試成績並不比上次高多少。
大學破格錄取為「旁聽生」
1949年畢業於南京五中的汪俠沒有參加過高考,先後在安徽蚌埠鐵路醫院以及南京鐵路醫院工作過,因為學歷不夠,他雖然從事的是醫務工作,但只能在衛生所裡給人看病。1999年,汪俠終於拿到了醫師職業資格證,他想再拿一張大學文憑,為病人服務時大家才會更信賴。可兩次考試都失敗了,怎麼辦?正當汪俠想繼續參加高考時,南京醫科大學破格錄取他,成為該校的旁聽生。
在汪俠家的柜子裡,記者看到了一摞高高的本子,足有一尺多厚。「這是我的課堂筆記。」汪俠說,平時做練習、看書自己都是用紙的背面,儘量節約,但上課的筆記一定是記在新的本子上。大學四年,汪俠過得忙碌而充實。大一大二兩年,學習課程安排得比較緊,上午五節課,下午四節課,每天汪俠都要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飯,接著拿著書本走到家旁邊的大學。四年裡,汪俠基本沒有缺席過。
「49門功課,我基本上都通過了。」老人說,很多學科的成績都不比那些年輕人差。可是因為沒有學籍,汪老還是沒能拿到畢業文憑。「現在給病人看病要得到人家的信賴才行。」汪老道出了自己的心結所在,他是擔心別人不相信他的醫術,才希望用一張大學文憑去證明,而目的就是為了義務為大家服務。
去年重現考場再次落敗
2007年,汪俠再次出現在高考考場上。為了不引起人們的注意,他戴著一頂帽子,出考場時都刻意走在最後。「我不希望影響到別的考生。」這一次,家人不再支持他,畢竟汪俠已經78歲,高考變化又很大,能不能考上,實在是個未知數。拎著布袋,老人坐上公交車來回奔走在家與考場之間。「我自己感覺考得還不錯,但成績出來還是不行!」得知自己的考分和前兩次相比還是沒有起色。汪俠很難過,甚至不相信自己考得這麼差。這次高考,他想取得入學資格,讓自己已經經歷的四年大學學習變得名正言順,拿到大學文憑。
再戰08拎著裝滿證件的布袋報名08高考
當得知汪俠今年仍將參加高考,記者撥通了老人的電話。記者剛剛自報家門,汪俠立即報出了記者的名字。下午四點,記者來到汪老住的小區門口,一時分不清是哪幢樓,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子小學男生走了過來。聽說記者問路,他徑直把我們帶到了樓門口,轉過頭才走向自己要去的地方。記者一邊想著這個小男生真是不錯,非常樂於助人,突然又想起,2001年汪老首次高考時,小孫子四歲,現在已經11歲了,正是這個小男生差不多的年齡。
看到記者,汪老一眼就認出來了,熱情地讓座,倒水。門鈴響起,汪老說:孫子回來了!房門打開,竟是先前為我們帶路的小男孩。孩子手裡拿著幾塊蛋糕,原來他是去買點心了。
「太謝謝你們快報了!」一見記者,汪老就不停地念叨著,「要不是無意中聽你們說高考報名,我就錯過今年高考了。」
最近幾年,記者一直和汪老保持著聯繫。在去年的一次通話中,記者隨口說起今年高考報名的事。一聽這話,老人愣了愣,立馬急了,「哎呀,我還不知道這事呢,好像報名時間都快過了。我今年還要考的。」第二天一早,拎著裝滿證件的布袋子,老人就趕往秦淮區招辦報了名。
「大家都不支持,我也要考」
「爺爺今年又要高考了,你支持嗎?」記者問小汪。「不支持!」想也沒想,他直截了當地回答。
「為什麼?」
「因為家裡人都不支持。」小汪撓撓頭說,「因為爺爺考得太多了。」「不考大學。那你們希望爺爺幹什麼呢?」「他歲數這麼大了,應該在家好好休息唄。」小汪的這句話也代表著全家人的態度。
汪俠告訴記者,「我第一次參加高考時,包括老伴,家裡人都挺支持的,但現在情況有點不一樣了。考了幾年,一直沒考上,家人都覺得我考得太多了。」看到他在房間認真看書,老伴時不時會說上兩句:「學了又沒用,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考什麼呀,丟人嘛。」遇到這種情況,汪老都會一笑置之,「雖然他們嘴上這麼說,但在實際行動上還是挺支持我的。」老人偷偷告訴記者。前幾年,買菜、做飯,汪老要包幹家中很多家務。可今年老伴和兒子負責買菜,兒媳做飯,晚飯後他只要洗完碗,就進房間看書了。
「我不打麻將,沒有什麼特別愛好,就喜歡看書學習。」汪俠說,「大家不支持我也要考,這是我的精神支柱!」汪俠說,自己沒有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是因為有理想,生活有規律。
認真備考,教材鋪了一床
歷史課本、生物練習冊、筆記……這兩天,老伴不在家,汪俠把這些書全部鋪在床上,要看時方便拿。隨手拿起一本古代歷史教材,記者發現,重點部分都用紅色的筆畫了線,有的還在旁邊做了知識點的補充。
在陽臺的一角,擺著一張書桌,更多的書籍和複習資料都在這裡。老人很節約,他的草稿紙就是一些廢紙板。就在這張桌上,汪老每天都要堅持看四五個小時的書:「現在比以前要放鬆一些了,以前每天要看八九個小時呢。」書桌上有一個放大鏡,汪老說,他只是眼睛不太好,有時要藉助這個才能看清書上細小的符號。「看書辛苦嗎?」「不覺得。」老人一副開心的模樣。
老人從書桌裡掏出一張成績單,有些得意地給記者看。這是2007年英語口試的成績單,他的成績是「良好」。「英語我不愁,因為從小底子好。」汪老說,他的成績一直不錯,當時的小升初還需要考試,學校四個班裡只有他一個人考上了現在的南京五中。從報紙上看到汪俠參加高考,不少老同學都給他打來電話,有的還從外地趕來和他相聚。「當時的同學中有很多都是北大、人大的高才生,像我這樣沒有跨進大學校門的很少。」說到這裡,老人挺失落。
欽佩他 祝福他
因為戴著隱形眼鏡,記者覺得眼睛有些乾澀發癢,不由自主地揉了揉。有著當醫生的職業敏感,汪老馬上阻止記者,「不能這麼揉眼睛或者壓眼睛,會讓眼睛受傷的。」
知道記者眼睛乾澀,汪老建議,可以用鹽水清洗一下。滴一些眼藥水,讓眼睛舒緩一下也可以。「但是,眼藥水也不能隨便點的,一定要選那些沒有激素的。否則,對眼睛的傷害會很大,嚴重的甚至會降低視力。」汪老十分耐心地解釋著,仿佛坐在他對面的是一位求醫的病人。
「我現在依然希望考上大學,取得文憑,義務幫大家看病。」汪俠緩慢而堅定地說著自己的希望。汪老說,自己的老母親九十六七歲時還記性非常好,身體健康,他相信自己的遺傳基因。而記者眼中的汪老也的確是神採奕奕,幾年間並沒有顯得蒼老。
快報特意為老人準備了一束絢麗的粉色香水百合,祝福老人今年高考取得成功。接到花,老人非常激動,連說真香。可他表示非常過意不去,硬要回贈記者一些東西,最後甚至連家裡的大西瓜都搬了出來。此情此景讓記者想起7年前汪俠與最小考生見面時,因為大家帶了一個果籃送給他,他當天下午就買了一套衣服回贈給小考生。不願意麻煩別人,別人對他的一點好都想著回報,汪俠老人的善良讓人動容。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堅持自己理想的精神也讓人動容。
汪俠的行為也許像他自己所說,高考就像是一場選拔賽,考生都是運動員,重在參與。僅憑這一點,老人就值得我們學習,而不是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