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麗傳媒負債14億謀上市 營收被指失真經營現金流關閘

2020-12-18 網易新聞

(原標題:新麗傳媒負債14億謀上市 營收被指失真經營現金流關閘)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因股權變動,兩度IPO「折戟」的新麗傳媒,近期第三次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6月30日,新麗傳媒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新麗傳媒申請在上交所首次公開募股,發行流通股5500萬股,公司發行後總股本22000萬股,擬募集資金20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項目」。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 

  資料顯示,新麗傳媒的主營業務為影視劇內容及其衍生產品的投資、製作和運營,主要分為電視劇和電影兩大業務板塊。其中,電視劇收入主要來自版權銷售,包括電視劇和網絡劇播放權收入、電視劇音像製品版權收入等;電影收入主要來自電影版權銷售,以影片票房分帳收入為主,兼及電視、網絡播放權、音像版權收入等。 

  招股書顯示,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05億元、4.43億元、6.55億元、6.56億元、7.4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167.58萬元、1.27億元、1.31億元、1.16億元、1.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6458.43萬元、1.05億元、9075.51萬元、8657.34萬元、1.29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4.95%、64.2%、50.38%、54.63%、52.46%。報告期內,淨利潤中來自政府補貼的金額分別為2285.97萬元、2794.03萬元、5369.80萬元、4019.85萬元、3514.65萬元;政府補貼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0.87%、16.56%、30.59%、25.36%、16.85%,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政府補助有所下降,但依然在利潤中佔很大比重。 

  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28億元、-7240.25萬元、2460.39萬元、1.53億元、61.58萬元,波動較大,其中2015年1.53億元到去年的61.58萬元,經營現金流淨額如同河水被大壩「關閘」。 

  與此同時,新麗傳媒負債逐年攀升。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負債總額分別為3.96億元、5.25億元、7.39億元、8.15億元、14.69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分別為6200萬元、9600萬元、2.38億元、1.62億元、2.7億元。 

  此外,新麗傳媒應收帳款和存貨居高不下。2012年至2016年度,應收帳款分別為2.97億元、3.41億元、5.13億元、5.75億元、5.52億元;應收帳款周轉率(次)為1.02、1.26、1.33、1.03、1.09,低於行業平均(次)2.18、1.67、1.71、1.50、1.50;存貨分別為2.14億元、3.76億元、4.71億元、4.78億元、11.4億元,尤其2016年度的存貨是2015年的2倍還多。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次)為0.59、0.54、0.77次、0.63次、0.44次,低於行業平均1.20、1.08、1.34次、1.72次、2.38次,公司存貨周轉率低,資金變現慢,現金流和償債能力都將帶來壓力。新麗傳媒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影視作品製作播出與資金回籠往往存在跨期現象,應收帳款和存貨較高也是行業特徵。 

  值得一提的是,新麗傳媒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已成功構建「精品影視內容創作運營平臺」,一直重視劇本創作,然而近期公司編劇卻捲入「抄襲」風波。 

  北京商報報導,8月10日,網絡文學作家「匪我思存」在微博發文,指責流瀲紫的小說《後宮·如懿傳》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甚至「連錯字都一模一樣」,引發熱議。 

  公開資料顯示,電視劇《如懿傳》由新麗傳媒出品,由小說作者流瀲紫擔綱編劇,流瀲紫也是公司籤約的13名編劇之一。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致電新麗傳媒,對方回應稱,「目前公司處於IPO靜默期,不方便接受外界採訪。」 

  主營影視劇製作及版權銷售 擬募資20億元 

招股書顯示,公司全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2月7日,前身為東陽美錦影視文化公司,註冊資本100萬元,其間曾更名為東陽新經典影視文化公司,注資一再增加,2011年11月15日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65億元。 

公司主營業務為影視劇內容及其衍生產品的投資、製作和運營,分為電視劇和電影兩個板塊,招股書顯示,公司目前成功構建「精品影視內容創作運營平臺」,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 

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影視劇製作、複製、發行;專題、專欄、綜藝、動畫片。廣播劇、電視劇、電影劇本的創作;影視服裝道具租賃、影視器材租賃;影視文化信息諮詢;企業形象策劃;會展會務服務;攝影攝像服務;製作、代理、發布影視廣告;藝人經紀、貨物和技術進出口等。 

據了解,新麗傳媒此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運營資金項目」,募集金額也從前次的9.2億元增至20億元,募資額翻了一番。 

按招股書的說法,公司計劃未來兩年拍攝10部電視劇(共395集)和9部電影,保守估計投資額為25.35億元,其中電視劇預算14.45億元,電影預算10.9億元。新麗傳媒表示,經過測算,公司為實現拍攝計劃擬需籌資54.73億元,決定通過IPO籌集20億元資金補充,其餘資金自行籌集。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曹華益 

招股書顯示,新麗傳媒的實際控制人為曹華益,相關簡歷如下: 

曹華益,新麗傳媒董事長兼總經理,1964年出生,本科學歷,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86年至1995年,擔任北京華藝出版社文學編輯;1995年至2004年,擔任北京集英文化公司經理;2004年至2006年,擔任中聖春秋影視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2006年至今,擔任新麗傳媒董事長;2013年4月至今,兼任新麗傳媒總經理。 

目前,曹華益直接持有新麗傳媒33.31%股權,及通過一致行動人曹強控制的喜詩投資控制公司9.59%股權,由此,曹華益持有新麗傳媒共計42.9%股權。此外,持股5%以上的股東有光線傳媒(持股4560.93萬股,佔比27.64%)、曲雅倩(持股2518.49萬股,佔比15.26%)、喜詩投資(持股1582.35萬股,佔比9.59%)。

分紅方面,新麗傳媒招股書稱,因公司近三年主營業務增長較快,對流動資金的需求量較大,公司每年的盈利主要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發展,除2014 年分配股利3,300 萬元外,未進行其他股利分配。 

不過,新麗傳媒表示,為了實現公司未來兩年的拍攝計劃,通過測算,擬需要資金54.733億元,主要用於電視劇、電影投資支出、繳納兩年間稅費和債務、分紅支出,以及支付投資方分帳款等的,其中,預計用於分紅的支出為2.145億元。 

  新麗傳媒股東「眾星雲集」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報導,在新麗傳媒披露的資料中,海清(黃怡)、李光潔、張嘉譯(張小童)、胡軍、宋佳等一線「明星」股東赫然在列;知名影視演員蓋麗麗不僅是公司董事,同樣還是新麗傳媒實際控制人曹華益的妻子,不僅如此,還有為數不少的知名演員和導演通過公司第四大股東喜詩投資間接持有新麗傳媒股份,如著名導演陳凱歌、沈嚴、姚曉峰、劉惠寧、「金牌編劇」餘徵(於正)等。其中,陳凱歌以出資1407.7萬元,名列股東第二位。此外,黃怡(海清)出資300萬、李光潔出資100萬、「金牌編劇」於徵(於正)出資100萬。值得一提的是,陳凱歌還和新麗傳媒籤有獨家合作協議,擬7年執導7部影片,目前已經完成2部。

  (圖片來源:鳳凰網) 

新麗傳媒也在招股書中稱,為了聚集業內資源,打造「精品影視內容創作運營平臺」,公司目前不僅與大量成熟編劇深度合作,還與陳凱歌、於正(餘徵)、陶昆、劉惠寧、沈嚴、姚曉峰、宋曉飛等知名製片人和導演在內的一批優秀的影視業經營管理、創作演藝人才隊伍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公司引進的部分知名導演、一線演員和製片人如下:

此外,除演藝明星之外,新麗傳媒股東中投資界的「明星」也熠熠生輝:馬化騰借世紀凱旋投資其中,聯想控股旗下100%控股的聯想之星、光線傳媒、王健林旗下的萬達影視等大佬也紛紛現身股東名單。 

  股權變更頻繁  IPO兩度「中止」 

據了解,早在2012年,新麗傳媒就躋身IPO初審行列,2014年1月,新麗傳媒宣布中止IPO。2015年12月再度申請IPO,根據2015年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5500萬股,計劃募資9.2億元,全部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今年5月證監會披露終止審查企業名單,新麗傳媒赫然在列。一個月後,新麗傳媒又一次站進了IPO申請的行列。 

新麗傳媒IPO頻繁中途「停擺」,曾引發不少質疑。新麗傳媒此前對媒體回應稱,這是公司主動提交終止申請,「目的是為了準備重新申報。」並解釋,目前市場審核速度比較快,而公司在上一次申報期內股權發生了變動,如果不撤銷,反而會耽誤公司上市的進程。 

而按照監管部門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IPO申報期間,不宜再發生股權轉讓。」申報期內出現變動,相關工商資料登記、內部決策程序等將需要變更,中介機構也需要二次盡調,並重新提交相關資料。 

新麗傳媒一邊急於上市,一邊股權又頻頻生變,其股權結構不能不令人擔憂。 

資料顯示,新麗傳媒成立以來股權變更頗為頻繁。自2007年至今,公司已發生十餘次股權變動,股東數量也隨之增加。 

目前,新麗傳媒發起人已由創建伊始的2名升至30名,其中法人5名,有限合夥企業4名,自然人21名。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首次IPO申請期間,新麗傳媒引入二股東光線傳媒,持股27.64%,曾因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問題,受到質疑。

二度闖關IPO期間,新麗傳媒又發生了股權變更。招股書顯示:2017年5月31日,公司股東馮大樹將其持有的0.0816%股權以人民幣200萬元轉讓給其配偶張培培,轉讓後,馮大樹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界面新聞報導指出,馮大樹是北京人,旗下擁有峨眉山山水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上海基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文化傳媒類公司,曾參與投資電視劇《密戰峨眉》,並擔任第一出品人。敏感期內,馮大樹進行股權轉移,報導認為原因是「不想出現在股東名單裡,但又不想放棄投資權益。」 

  營收逐年攀升  數據真實性遭質疑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5億元、4.43億元、6.55億元、6.56億元、7.45億元,呈現逐年攀升的態勢;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1.28億元、-7240.25萬元、2460.39萬元、1.53億元、61.58萬元。 

據證券市場紅周刊分析,新麗傳媒報告期內逐年增長的營業收入真實性存有疑慮。新版招股書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在2016年只有61.58萬元,而在2015年該項金額高達15283.80萬元,在2014年也有2460.39萬元,經營現金流量的淨額波動較大。不僅如此,通過營業收入與現金流量、應收款項、預收款項之間的一般財務數據勾稽關係發現,報告期內各年的數據存在重大差異。

2014年的數據差異是最大的。從招股書的「合併利潤表」可知,該年度新麗傳媒取得65467.56萬元的營業收入,考慮到6%的增值稅銷項稅,含稅營業收入達到69395.62萬元,這就比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66536.58萬元多了2859.03萬元。從一般財務數據的勾稽關係看,多出來的這部分差額必然有相同金額的應收款項增加或預收款項減少與之相對應,抑或兩項數據綜合起來剛好與之相符。 

不過,就在2014年,新麗傳媒有應收票據969.48萬元、應收帳款51322.50萬元,合計比2013年的應收款項合計數37236.19萬元(2013年數據來自該公司2015年11月報送的招股書申報稿,下同)而新增了15055.80萬元,這個新增金額遠遠多於前述2800多萬元的差額。奇怪的是,同期的預收款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大額增加,從2013年的5332.72萬元猛增至2014年的10976.90萬元,增加了5644.18萬元。在含稅營業收入與收現現金流之間存在超過兩千萬元的差額之外,新增的應收款項大大超過新增的預收款項,使得2014年有高達6552.59萬元的新增經營性債權得不到營業收入的支持。 

同樣的,2015年的相關差異金額也很大,並且情況跟2014年恰好相反。考慮了2015年營業收入65622.88萬元和6%的增值稅稅率,其含稅營業收入有69560.25萬元,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67418.05萬元多了2142.20萬元。這就說明,如果按一般的財務數據關係考慮,必然也有相應金額的應收款項增加或預收款項減少。 

而2015年應收款項的情況是,應收票據有204.65萬元,應收帳款有57560.21萬元,合計比上年的應收款項52291.99萬元增加5472.87萬元。而預收款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從上年的10976.90萬元增加到本年度的18739.07萬元,增7762.17萬元。兩項綜合起來,發現仍有4431.50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沒有收到相應的現金流量,也沒有應收款項等經營性債權的增減,實屬異常。 

其實,用上述的方法來看2016年的相關數據,也能發現有847.16萬元的含稅營業收入既沒有收到現金流,也沒有形成應收款項的增加或者預收款項的減少,只是差額相對往年來說變小了。 

報導稱,相比現金流情況,新麗傳媒營業收入時而高出合理值,時而低於合理值,這到底是企業在進行業績調節,還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出現這種情況,讓人不得不對其營業收入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圖片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公司負債沉重  利潤大比例靠政府補貼 

招股書顯示,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負債總額分別為3.96億元、5.25億元、7.39億元、8.15億元、14.69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分別為6200萬元、9600萬元、2.38億元、1.62億元、2.7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9.68%、49.91%、54.15%、52.35%、62.03%,和同業公司相比,負債率非常高,已經接近70%負債警戒線。 

新麗傳媒給予的解釋是:「由於行業特點,報告期內公司影視劇作品銷售收入確認時點不均勻,各期末尚未結算的聯合攝製合作方的分帳款較多,相應推高了資產負債率水平。」

  2017年招股書披露的資產負債率數據

  2015年招股書披露的資產負債率數據 

此外,公司2016年度短期借款2.7億元,長期借款1.55億元;招股書顯示,2016年公司現金流淨額只有捉襟見肘的60餘萬元,而公司的長期借款,最遲於2018年年底到期,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內,借款均要全部還清,償債壓力或將進一步加大。 

另據招股書顯示,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5億元、4.43億元、6.55億元、6.56億元、7.4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167.58萬元、1.27億元、1.31億元、1.16億元、1.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6458.43萬元、1.05億元、9075.51萬元、8657.34萬元、1.29億元;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4.95%、64.2%、50.38%、54.63%、52.46%。淨利潤中來自政府補貼的金額分別為2285.97萬元、2794.03萬元、5369.80萬元、4019.85萬元、3514.65萬元;政府補貼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0.87%、16.56%、30.59%、25.36%、16.85%,雖然近三年政府補助有所下降,但在公司的利潤中佔比依然很大。

新麗傳媒稱,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分為影視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和影視劇獎勵款,前者主要基於繳納的稅收,按照一定比例返還;後者根據影視節目獲獎情況給予的獎勵款。新麗傳媒表示,雖然該政府補助有其一貫性和穩定性,但是仍存在因當地政府補貼政策變化而無法繼續享受的可能。 

  存貨高企  存貨周轉率低於行業平均 

招股書顯示,新麗傳媒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其中原材料主要為文學劇本的成本,轉入製作後作為製作成本;在產品指製作中的電影、電視劇等成本;庫存商品是已入庫的電影電視劇等實際成本。 

2012年至2016年度,新麗傳媒存貨分別為2.14億元、3.76億元、4.71億元、4.78億元、11.4億元,尤其2016年度的存貨是2015年的2倍還多。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次)為0.59、0.54、0.77次、0.63次、0.44次,低於行業平均1.20、1.08、1.34次、1.72次、2.38次,可以看出,新麗傳媒的存貨不斷攀升,存貨周轉率低於行業平均,且公司應收帳款居高不下。從某種程度來看,公司在上下遊產業鏈上「兩頭吃」的能力偏弱,資金佔用過多,影響其經營可持續性。

  2015年招股書披露的存貨周轉率與同行業公司的對比

  2017年招股書披露的存貨周轉率與同行業公司的對比 

不過,新麗傳媒在招股書中解釋稱,存貨較高是影視製作企業的行業特徵。影視製作公司,有別於重資產公司,其資金主要投入劇本創作、人員勞務,以及攝影器材道具採購等,連續生產就是資金和存貨的不斷轉換,正常的擴大再生產,自然伴隨著資金和存貨的輪番增加。此外,新麗傳媒認為,如果影視完成品未通過主管部門審查或發行失敗,或者產品金額較大,佔資產比重較高,也會給公司經營帶來風險。 

  二股東光線傳媒 同業競爭、關聯交易被問詢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0月,新麗傳媒二股東王子文將其持有的27.64%股權,作價8.29億元轉讓給光線傳媒。光線傳媒的強勢加入,也帶來二者是否存在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的疑慮,且在前次IPO過程中遭到了證監會問詢。 

在問詢函中,證監會要求中信建投等機構說明此次股權轉讓的原因、程序是否合法合規;尤其是光線傳媒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後,是否存在業務競爭、關聯交易或相關利益衝突或轉移的情況。 

據了解,光線傳媒和新麗傳媒都從事影視劇製作與銷售,稍有差別的是,光線傳媒多以投資製作電影項目為主,新麗傳媒出品的電視劇則更有影響力。 

為打消關聯疑慮,新麗傳媒在招股書中表示,經核查,光線傳媒未與公司其他股東籤訂一致行動協議,未謀求公司控制權;同時在其IPO期間和上市後,光線傳媒不謀取公司控制權。 

在招股書中光線傳媒還承諾,在新麗傳媒審議涉及與光線傳媒利益存在衝突的相關議案時,放棄表決權,不利用知悉的新麗傳媒內幕信息或股東地位、職權為光線傳媒牟取利益或作出損害新麗傳媒利益的行為。 

  未播先火《如懿傳》原著涉嫌「抄襲」 

正當新麗傳媒衝刺IPO關鍵期,卻傳來了《如懿傳》原著捲入了「抄襲」風波。 

公開資料顯示,即將播出的九十集古裝宮鬥劇《如懿傳》是由新麗傳媒出品,流瀲紫擔任編劇,該劇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而小說作者流瀲紫(吳雪嵐),也是新麗傳媒籤約的13個編劇之一。 

北京商報報導,8月10日,網絡文學作家匪我思存在微博發文指責流瀲紫的小說《後宮·如懿傳》涉嫌抄襲自己的作品。 

報導稱,得益於《後宮·甄嬛傳》的火熱,電視劇《如懿傳》未播先火,從公布選角、開拍到殺青,一直處在話題的中心。而作為新麗傳媒的年度大戲,《如懿傳》對新麗傳媒的影響也不言而喻。 

新麗傳媒近幾年打造了《我的前半生》、《辣媽正傳》、《悟空傳》等熱門作品,2015年投資製作的《夏洛特的煩惱》、《煎餅俠》連續突破十億元票房大關,然而其IPO之路卻歷經坎坷。自2012年正式提出申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IPO之旅。 

隨著《如懿傳》「抄襲門」事件的發酵,五年之間三闖IPO的新麗傳媒或將背負更多的挑戰,業內人士認為,能否如願上市仍然要看新麗傳媒旗下重點影視劇項目的表現。 

(原標題:新麗傳媒負債14億謀上市 營收被指失真經營現金流關閘)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新亞電子今日跌停 收到現金遠遜營收大客戶負債70億
    新亞電子本次上市發行費用為4283.89萬元,其中保薦機構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獲得保薦及承銷費用2813.03萬元,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獲得審計和驗資費用600.00萬元,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獲得律師費用306.60萬元。過去三年一期,新亞電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遠不及營業收入。
  • 閱文集團全資收購新麗傳媒,騰訊要股份不要現金
    155億元總對價中,閱文集團將向騰訊支付的對價為52.9億元,結算方式為股份;新麗傳媒管理層賣方持股則要價102.1億元,以50%現金及50%股份結算。新麗傳媒管理層賣方包括新麗傳媒創辦人曹華益及公司原管理層。
  • 近兩年最快上市房企,祥生控股究竟是在控制負債,還是飲鴆止渴?
    得益於逐年暴增的銷售數據,祥生近幾年營收狀況同樣增長迅猛。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祥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2.93億元、142.15億元、355.2億元,營收年均複合年增長率高達137.6%。
  •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淨利增14倍 負債持續增加高達450億
    2020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81.32億元,同比增長296.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2.04億元,同比增長561.4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1.52億元,同比增長554.3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79.60億元,同比增長140.13%。
  • 四個關鍵點,搞定營收分析
    因此,營收分析一般通過拆解營收結構、報表間勾稽關係以及外部數據驗證等角度進行展開。前面講過,如果想要了解一家公司是做什麼的,不要看他公司簡介裡面的描述,更不要看營業執照裡的經營範圍,而是要拆解他的營收構成和毛利貢獻。
  • 大豪科技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減少14% 淨利6668萬元 董事長鄭建軍上...
    4月18日消息,大豪科技(603025)今日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2.54億元,同比減少1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667.54萬元,同比減少31.59%。截至本報告期末,大豪科技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18.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73%;負債合計1.79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022.96萬元,較上年末增長97.71%。
  • 負債奔跑,坦誠的港龍地產終上市
    經過10多年的運營和發展,港龍地產經營業績取得了不錯的增長。2019年港龍地產實現全口徑銷售額180.5億元,排名全國房企第108位。招股書顯示,港龍地產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4.34億元、16.59億元、19.7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13.5%,保持著不錯高增長。
  • 領地集團赴港IPO「補血」 負債高企「千億夢」難圓
    4月9日晚,四川樂山起家的領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地集團」)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淨利率連續兩年下降至2019年的8.9%,經營現金流連續三年為負,淨資產負債率攀升至140%,手中僅13.8億元現金難覆蓋短債,領地集團急需赴港上市進行「補血」。
  • 愛克萊特收到現金與營收差距加大 應收帳款高頻頻起訴
    各期愛克萊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始終落後營收,且二者差距在拉大。2017年-2019年,愛克萊特營業收入分別為5.49億元、8.85億元、11.29億元。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4.97億元、7.92億元、9.86億元,落後同期營收分別達5259.05萬元、9278.53萬元、14322.23萬元。
  • 宏力醫療香港上市:市值近14億港元 前4個月利潤降87%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7月13日報導宏力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又稱:「宏力醫療」,股票代碼:9906)今日在港交所上市。宏力醫療發行價為2.1港元,此次募集資金2.66億港元。宏力醫療開盤價為2.6港元,較發行價上漲23.8%;此後股價有所回落,市值近14億港元。
  • 誰現金最多?47家豫股發布半年報
    以已發布中報的47家豫股為例,盈利能力最強的牧原股份,市值已經在今年3月9日突破3000億元大關,而華蘭生物則於今年7月14日邁過千億門檻,成為河南第4家千億市值的A股上市企業。截至8月25日收盤,牧原股份市值達到3398.91億元,位居豫股第一位。
  • 比起張一山,新麗傳媒更像「韋小寶」
    先不管張一山到底行不行,出品新《鹿鼎記》的新麗傳媒恐怕已經先行涼涼了。 閱文「新歡」變「舊愛」 閱文集團(00772.HK)2018年「禮聘」新麗傳媒,聘禮155億元。 公告發布次日,港股上市的閱文集團股價重挫17個點,接近2017年上市時的發行價55港元/股。
  • 佳華科技上市疑雲:現金流入不敷出 經營、財務風險纏身
    得益於近年智慧城市概念的發展與落地,佳華科技的營收由2016年的3.06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15億元,淨利潤也由2991萬元驟增至1.192億元。實現了營收、利潤雙高速增長。但在奔赴市場之時,佳華科技光鮮表面下的缺點也展露無遺。招股書中,佳華科技提到客戶集中度高的風險。
  • 年報經營數據存疑,今飛凱達遭深交所問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宇涵 5 月 14 日,今飛凱達(002863.sz)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年報問詢函的公告。遭深交所問詢公告顯示,深交所在對今飛凱達2018 年度報告進行審查過程發現今飛凱達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3.58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加 298.68%。深交所要求今飛凱達結合業務模式、結算方式、信用政策等情況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
  • 營收增速放緩現金流萎縮 三全水餃還...
    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3年,陳澤民以165億身價榮登「河南首富」的寶座。時至今日,陳澤民發明的小小的湯圓已經為他帶來了數以億計的財富,更為中國開創了上百億元的速凍食品市場。沒錢了?
  • 博匯股份上市募資縮水3億 去年淨利下滑負債連年飆升
    2020年6月30日,博匯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新股2600萬股,發行價格為16.2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4.23億元,募集資金淨額為3.82億元。博匯股份上市實際募資額較原擬募資額縮水3.18億元,縮水幅度達45.41%。
  • 璞泰來現金流三年一期為負 數億營收沒變現金跑哪了
    璞泰來2017年三季報(未經審計)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璞泰來流動負債119,447.47萬元。   璞泰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續三年為負。  2017年上半年負債14.14億元   2013年至2017年1-3月,璞泰來負債總額分別為19,768.26萬元、28,320.61萬元、48,233.78 萬元、94,939.66
  • 27家汽車上市企業2019年營收排行:吉利汽車第四 長城汽車第五
    營業收入指在一定時期內,商業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貨幣收入。作為企業補償生產經營耗費的資金來源,主要經營成果,取得利潤的重要保障,以及現金流入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營業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業深入研究和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避免盲目生產。
  • 新野紡織一季度營收超14億,募資5.7億投建16.5萬錠高檔紡紗項目
    河南新野紡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野紡織」)今天(4月18日)晚間公布2019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79億元,同比增長13.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756萬元,同比增長47.93%。基本每股收益.095元。
  • 山東玻纖營收現金含量弱陷資金渴 員工人數兩度略降
    報告期內,山東玻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97億元、2.87億元、3.98億元和-2635.63萬元。報告期內,山東玻纖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均不敵同期營業收入,分別為6.55億元、8.91億元、11.44億元和3.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