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又到了種植冬小麥的金秋十月,可能一些偏冷地區已經將冬小麥種植好,麥苗也開始露出地面。隨著小麥不斷的出苗,後續的問題也應接不暇的出現,比如農民最關係也是最頭疼的小麥出苗不齊、斷壟嚴重,那麼對於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補救呢?
我們這裡每年在霜露節氣時才會種植小麥,距離種植小麥還有幾天的時間,每年在種小麥之前都會擔心小麥出苗不齊或者是出現斷壟,所以每年在種小麥之前都會先觀察土壤的墒情,如果土壤含水量足夠多,那麼就會開始種小麥,如果墒情不好,那麼就要及時灌水後再種小麥。
農村老人每到種小麥時都會提醒子女多種上一些種子,老話說的好「有錢買種沒錢買苗」,小麥種子是可以花錢購買的,但是小麥苗一旦不足,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小麥苗,所以為了防止小麥出苗不齊和斷壟,人們在種植小麥時都會多種上一些小麥種。那麼如果土壤墒情好,麥種用的也足夠多,小麥出苗時仍然是不齊和斷壟應該如何補救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造成小麥出苗不齊和斷壟的原因:原因一,土壤過於乾旱,土壤中所含的水分不能滿足小麥發芽的條件。原因二,土壤不夠夯實,冬小麥的前一茬作物多為玉米,現在各地都在實施秸稈還田,也就是將玉米秸稈打碎後直接種植冬小麥,這就會造成小麥種子飄在秸稈上,未能接觸到下面的土壤,便會造成小麥出苗低。原因三,小麥種子品質差,發芽率極低。原因四,地下害蟲啃食小麥種子導致。
補救小麥出苗不齊和斷壟的方法:方法一,查缺補苗。一般小麥在播種後5-7天就會開始發芽拱出土層,在小麥開始出苗後就要開始對小麥查缺補苗,如果十公分的距離中沒有小麥苗便是人們所說的缺苗,如果是16公分以上的地方沒有小麥苗就是斷壟,如果小麥大面積出現缺苗斷壟,就要及時對小麥進行補苗。在對小麥補苗時不要將小麥種子直接種在缺苗的地方,而是要在家中先對小麥種子進行浸種後在補種。將所種植的小麥同一品種的種子放到清水中浸泡3-5小時,當小麥種子開始萌動時就可以用小鋤在缺苗斷壟的地方挖一條溝將麥種種好,在澆上適量清水,這樣種植的小麥3-5天就能發芽,在短時間內就能追趕上其他小麥的生長進度。
方法二,疏苗移栽。除了在小麥出苗後補種以外,疏苗移栽也是老農們最常用的方法,對小麥疏苗移栽不用太著急,一般要等到小麥分櫱後再進行,將生長過密的小麥苗移栽到缺苗斷壟的地方,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適當施點底肥,在移苗後及時澆水。
我國南北跨度大,溫度差異也很大,有些地區小麥已經種好,而有些地區還沒開始播種小麥。如果你已經將小麥種好,那麼就要及時查看小麥的出苗情況,如果小麥還沒播種,就要在土壤墒情好的時候在種植,還要選擇品質好的小麥品種,以免出現愁人的小麥缺苗斷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