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內心豐富卻無法與人溝通,他們聽力完好卻對聲音沒有任何表情,他們和正常孩子一樣美麗可愛、卻行為怪異刻板無法為常人所理解,他們不會交流、不會溝通,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就像遙遠天空中的星星,靜靜地、孤獨地閃爍著,與所有的喧囂無關,永遠沉浸在自己孤獨的世界裡,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醫學上稱「星星的孩子」為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等,學名叫孤獨症譜系障礙,英文縮寫為ASD,是一種起始於嬰幼兒時期由腦功能障礙引起的長期發展性障礙症候群。
自閉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據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七。近年來,我國自閉症兒童的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每年以近20萬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的自閉症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約為336.3萬。
在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行為幹預訓練中心的課堂上,幹預遊戲老師臉上掛著笑容,聲音嘹亮、精神飽滿。大聲問,「小朋友們都坐好啦」。還積極與小朋友互動,「誰想第一個玩遊戲?把小手舉高高!」「青蛙呱呱呱,哇,你真棒!」
中心教研督導劉明明表示,治療師是一個需要保持著高度亢奮的「角色」,因為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就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只有聲音嘹亮、精神飽滿,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才能帶動自閉症兒童的情緒。
在採訪中,問其中一位治療師:「治療師的工作累嗎?值得嗎?」
治療師肯定的說,值得!她講述到自己帶的第一批孩子。課堂上,她負責的三個孩子對她上課講話的聲音完全被忽視,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發呆或自言自語,她感覺自己像被「隔離」一般,某種「冰冷」感覺油然而生。但基於對自閉症的專業知識和對不同孩子症狀的了解,她不斷給自己安慰:這是一場持久戰,沒關係,慢慢來,一定要給家長做好正確引導和示範。付出總有回報,這位治療師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有一天,這個一直不開口說話的孩子第一次學會說「你、我、他」,自己收穫得了滿滿的職業成就感。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治療師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同時也贏得家長的認可與信任。
教育一個健康孩子尚且不易,更不用說與「特殊兒童」訓練與溝通了。但在治療師眼裡,這場持久戰,他們幹得很起勁!
自閉症兒童的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幹預訓練通常是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練習說同一句話,過程非常枯燥乏味,這些都需要家長和治療師耐心引導和陪伴。劉明明說,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要有「靜等花開」的定力,不可急躁。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種藥物能治療自閉症。劉明明介紹,自閉症康復訓練的最佳時間為2-6歲,當前只能通過國際實證有效的應用行為分析ABA訓練方法來教學訓練,從訓練的第一天起就要堅持,如果有效果卻不再堅持訓練,那麼孩子會退化到原始狀態,甚至會加重病情。
劉明明同時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的家長要特別留意孩子生長發育情況,如果孩子出現眼神呆滯、交流障礙、行為刻板等異常信號,應及時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自閉症雖然不可預防,但是現在的醫療評估手段會有很大提高。目前自閉症兒童從6個月左右就可以被確診,及時診斷、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幹預性訓練,多數孩子還是能夠回歸主流社會,過上正常生活。
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中心於2011年10月由創始人劉明明女士牽頭、社會愛心人士捐助成立。該中心在自閉症兒童康復和融合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效果,解決了駐馬店市及周邊地區許多自閉症家庭孩子學前融合技能的困擾,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2016年元月,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中心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時代青年雜誌社、河南省家庭發展研究會評為「河南省家庭教育優秀機構」。
感謝社會上還有劉明明和她的團隊這樣一群人存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從事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工作,她們是孩子可以信賴、敞開心扉的第一對象,她們以「愛心、細心、耐心」為「星星的孩子」指引道路,給予了自閉症家庭希望和未來。(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