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星星的孩子」指引道路,探訪駐馬店海星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

2020-08-28 劉明明說自閉症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內心豐富卻無法與人溝通,他們聽力完好卻對聲音沒有任何表情,他們和正常孩子一樣美麗可愛、卻行為怪異刻板無法為常人所理解,他們不會交流、不會溝通,有著一套不被常人所理解的來自遙遠星球的思維模式,就像遙遠天空中的星星,靜靜地、孤獨地閃爍著,與所有的喧囂無關,永遠沉浸在自己孤獨的世界裡,他們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醫學上稱「星星的孩子」為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等,學名叫孤獨症譜系障礙,英文縮寫為ASD,是一種起始於嬰幼兒時期由腦功能障礙引起的長期發展性障礙症候群。

自閉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據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七。近年來,我國自閉症兒童的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每年以近20萬的速度增長。目前,我國的自閉症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約為336.3萬。

在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行為幹預訓練中心的課堂上,幹預遊戲老師臉上掛著笑容,聲音嘹亮、精神飽滿。大聲問,「小朋友們都坐好啦」。還積極與小朋友互動,「誰想第一個玩遊戲?把小手舉高高!」「青蛙呱呱呱,哇,你真棒!」

中心教研督導劉明明表示,治療師是一個需要保持著高度亢奮的「角色」,因為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就是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只有聲音嘹亮、精神飽滿,才能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才能帶動自閉症兒童的情緒。

在採訪中,問其中一位治療師:「治療師的工作累嗎?值得嗎?」

治療師肯定的說,值得!她講述到自己帶的第一批孩子。課堂上,她負責的三個孩子對她上課講話的聲音完全被忽視,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或發呆或自言自語,她感覺自己像被「隔離」一般,某種「冰冷」感覺油然而生。但基於對自閉症的專業知識和對不同孩子症狀的了解,她不斷給自己安慰:這是一場持久戰,沒關係,慢慢來,一定要給家長做好正確引導和示範。付出總有回報,這位治療師日復一日的堅持,終於有一天,這個一直不開口說話的孩子第一次學會說「你、我、他」,自己收穫得了滿滿的職業成就感。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對治療師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同時也贏得家長的認可與信任。

教育一個健康孩子尚且不易,更不用說與「特殊兒童」訓練與溝通了。但在治療師眼裡,這場持久戰,他們幹得很起勁!

自閉症兒童的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幹預訓練通常是重複做同一件事情,練習說同一句話,過程非常枯燥乏味,這些都需要家長和治療師耐心引導和陪伴。劉明明說,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要有「靜等花開」的定力,不可急躁。

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一種藥物能治療自閉症。劉明明介紹,自閉症康復訓練的最佳時間為2-6歲,當前只能通過國際實證有效的應用行為分析ABA訓練方法來教學訓練,從訓練的第一天起就要堅持,如果有效果卻不再堅持訓練,那麼孩子會退化到原始狀態,甚至會加重病情。

劉明明同時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年輕的家長要特別留意孩子生長發育情況,如果孩子出現眼神呆滯、交流障礙、行為刻板等異常信號,應及時向專業醫生尋求幫助,自閉症雖然不可預防,但是現在的醫療評估手段會有很大提高。目前自閉症兒童從6個月左右就可以被確診,及時診斷、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幹預性訓練,多數孩子還是能夠回歸主流社會,過上正常生活。

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中心於2011年10月由創始人劉明明女士牽頭、社會愛心人士捐助成立。該中心在自閉症兒童康復和融合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效果,解決了駐馬店市及周邊地區許多自閉症家庭孩子學前融合技能的困擾,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2016年元月,駐馬店市海星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中心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時代青年雜誌社、河南省家庭發展研究會評為「河南省家庭教育優秀機構」。

感謝社會上還有劉明明和她的團隊這樣一群人存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從事自閉症兒童幹預訓練工作,她們是孩子可以信賴、敞開心扉的第一對象,她們以「愛心、細心、耐心」為「星星的孩子」指引道路,給予了自閉症家庭希望和未來。(責任編輯:王芳)

相關焦點

  • 為「星星的孩子」指引道路-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
    醫學上稱「星星的孩子」為自閉症兒童。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孤獨性障礙等,學名叫孤獨症譜系障礙,英文縮寫為ASD,是一種起始於嬰幼兒時期由腦功能障礙引起的長期發展性障礙症候群。自閉症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據數據顯示,自閉症發病率約為千分之七。近年來,我國自閉症兒童的數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每年以近20萬的速度增長。
  • 關愛自閉症兒童 十大名樓為「星星的孩子」亮藍燈
    來自藍色星星的孩子」系列活動,圖為自閉症兒童優秀繪畫作品展出 記者李永剛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馬振華 實習生彭毓穎)昨日是世界自閉症日,昨晚8時,嶽陽樓等全國十大名樓在同一時間點亮藍燈,共同倡導以關愛消融孤獨,幫助自閉症兒童逐漸融入社會。  自閉症兒童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
  • 來自星星的孩子:中國自閉症兒童發展現狀調查
    而以美國疾控預防中心(CDC)的最新數據為例,美國每54名8歲兒童中就有1名被診斷為自閉症(ASD),這一數字比2018年的1/59增長將近10%。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早期發現和幹預關乎著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多數患兒的症狀在嬰幼兒期已經出現,12~30個月更為明顯。
  • 專家提醒:自閉症兒童要早發現、早幹預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記者林苗苗、屈婷)自閉症兒童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在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當晚10點,一顆衛星將專門為自閉症兒童閃爍。專家提示,作為家長也應留意自閉症兒童發出的「訊號」,爭取早發現、早幹預。
  • 關於兒童自閉症幹預這些你知道嗎?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同普通的孩子一樣,擁有可愛的面孔、閃亮的眼睛、純潔的心靈。然而他們不善言談、不易被別人理解、常與孤獨為伴。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獨享」屬於自己的一份安靜。調查數據表明部分成年後的自閉症患者,智力、感知、思維都有超出常人的表現,卻很難融入主流社會。
  • 不放棄每一位自閉症兒童,一起呵護來自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真的沒有想到,自閉症是先天性疾病,沒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方式。積極治療仍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自閉症和內向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或許好多人會混淆這兩個概念。自閉症需要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幹預,可能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作為前提。作為普通人,我們應該多為自閉症家庭提供一些平等而溫馨的環境。比起疾病的傷害,小唄鴿覺得,周圍人的看法也是極其重要的。
  • 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天心區殘聯組織自閉症兒童康復培訓班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被WHO列為兒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成為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近日,由天心區殘聯主辦的「愛在天心,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殘疾兒童康復知識培訓班在天心區先鋒小學舉行,來自湖南、江西、廣州等地450餘人參加培訓。
  • 家有高功能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家庭幹預呢?
    問,該如何幹預高功能自閉症孩子?其實,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能力界定,是一個很大的範圍,隨著家校幹預的及時和配合程度,孩子的能力還會波動。現在對中低功能自閉症兒童以生活自理為幹預目標,這基本在業內達成共識。而高功能兒童要走什麼樣的路,這就取決於家長發現確證自己孩子是自閉症的年齡段,和採取的「因材施教」重視程度了。刻板行為,換一個角度,也就是自閉症兒童大腦的專注力特別強。
  • 自閉症兒童家庭幹預訓練的三大策略詳細圖文教程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是一種複雜且多層面的神經學變異,因人而異。因此自閉症兒童的幹預訓練也需要因人而異。雖然每個孩子的幹預訓練方案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些策略對實現自閉症兒童訓練目標卻是相通的。這些策略建立在自閉症的特徵上,包括交流、社交技能、行為和感統問題的差異。
  • 自閉症孩子有情感嗎?如何避免幹預道路上的誤區?
    @遲雅中醫心理(心理諮詢師): 大部分人可能認為自閉症的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絕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能和他人建立很好的感情,更多的時候自閉症兒童不是不想建立感情關係,只是不能很好的表達與溝通,不知道該如何建立感情關係,所以需要身邊的人多一些關注、理解與耐心
  • 關注自閉症: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來源:新浪財經2021年1月1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 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導讀】自閉症兒童有明亮的雙眼,卻拒絕和他人對視;他們有正常的聽力,卻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他們能正常發聲,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或被認為智障,卻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
  • 來自星星的孩子—重視兒童自閉症
    然而自閉症並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辦法。一般採取綜合幹預的形式,無特效的藥物可進行診治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抬起多日未離床的雙手,悠悠傳來:危言聳聽,無中生有!,很多家長以為患兒不會說話誤以為耳聾而來耳鼻喉科就診,分辨不出孩子的種種怪異行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自閉症患兒常有以下表現(以下三方面同時具備才能被診斷為自閉症患兒)一:語言問題:患兒出現不說話或者原來不說了的情況二:社交問題:患兒不理會他人,甚至家長叫他名字都不去理睬
  • 自閉症兒童3歲之前幹預治療可達到90%的效果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有語言卻不願與你交流,有行為能力卻不願與你互動,有視力卻不願與你正視,有聽力卻不願聽你訴說。他們喜歡把自己關閉在「小黑屋」中,仿佛天上的星星無法觸摸,他們是患有自閉症的「星星的孩子」。
  • 世界自閉症日——認識「星星的孩子」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簡稱孤獨症,在臨床上又稱自閉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障礙。人們形容自閉症兒童為「星星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像是擁有一套不屬於地球人的思維方式,無法正常與人溝通,像來自遙遠星球一樣。
  • 關注自閉症兒童:別讓「星星的孩子」獨自閃爍
    他們猶如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此,他們有個詩意的名字——「星星的孩子」,但他們在醫學上的名字卻會令他們的父母潸然淚下——自閉症(孤獨症)兒童。龍巖市慈愛康復中心治療師運用語言訓練中的故事療法對孩子進行康復訓練。(資料圖片)  據2016年《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
  • 守護「星星的孩子」!疫情之下,自閉症兒童的特殊網課
    對特殊孩子來說,連續性的康復幹預中斷後,後續的幹預可能會受影響。在4月2日「世界自閉症日」到來之際,筆者採訪多位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兒童家長、康復指導老師,了解疫情之下,這些「星星的孩子」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 自閉症兒童父母如何選擇幹預方式?
    自閉症兒童的幹預是一項長期持續且重複的過程,同時沒有一個幹預計劃能適用於所有自閉症兒童,所以會給眾多自閉症家庭帶來極大壓力和沉重的負擔。自閉症兒童父母該如何為孩子選擇幹預方式呢?從研究的角度來看,自閉症兒童幹最常見的幹預方式仍然是行為療法。雖然行為幹預有時似乎只適用於過度吵鬧的孩子,但事實並非如此。但行為幹預療法是我們目前已知的培養自閉症兒童社交技能的主要方式。就像一個運動員即使在取得不錯的成績下仍然需要繼續努力訓練一樣,一個行為治療師就像一個運動教練一樣,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 自閉症怎麼治療?家庭幹預從6個方面決定自閉症兒童能否訓練成功
    根據國內一項調查顯示,自閉症兒童就診最小的是6個月,2-3歲孩子居多,佔70%左右。儘管目前自閉症有沒有有效治療的方案和藥物,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診斷、早期幹預訓練確實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孩子的潛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 兒童自閉症幹預的有效手段
    也有許多家長被一些錯誤的言論誤導,導致延誤孩子的治療?面對五花八門的治療方法,本來就不擅長科學研究的家長們選擇一個治療方法,並評估該方法的安全性,實在太難了。今天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父母們找到合適的幹預手段,真正幫助到孩子,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樂地成長。
  • "用愛守護來自星星的你——愛的喚起",關愛自閉症兒童
    這群特殊的孩子,真正的名字叫做&34;。自閉症,並非罕見的疾病自閉症,全稱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也叫做孤獨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精神疾病,起病於3歲之前。大多數父母在孩子1歲左右便能發現問題,但往往到了3歲甚至更晚才獲得診斷。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