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客戶上百桶紙原油「不翼而飛」?紙原油的賺錢邏輯你真懂嗎

2020-12-24 華爾街見聞

作者 揚帆,編輯 廖莎,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3月下旬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度快速走低,成為市場焦點。

一時間抄底之聲四起,更帶動了國內銀行帳戶原油業務的火爆。

當時因抄底者眾多,國內最早推出帳戶原油交易(俗稱「紙原油」)的工商銀行曾一度因外匯額度問題,出現了暫停部分做多交易的情況。

然而,隨著紙原油的火爆,爭議也隨之而來。更出現投資者買入482桶紙原油,換月時128桶「不翼而飛」的說法。

真實情況究竟是什麼?

01

128桶紙原油從帳戶中「消失」

近日,有微博大V發布微博稱紙原油損耗大,「不能長期投資」。

這位大V爆料了一個網友案例:「看到網友截圖,之前投資了482桶(紙原油),結果換月時變成了354桶,原因是20美金一桶的當月合約換成了27美金的遠月合約,27%的升水損耗,另外工行移倉還要收費。」

所謂紙原油,即帳戶原油交易,是一種個人憑證式原油投資產品。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帳面上買賣「虛擬」原油,賺取原油價格的波動差價。

實際上,不止這位網友,在網絡上搜索「紙原油」,類似的抱怨不勝枚舉。抱怨的對象涉及數家推出帳戶原油的銀行。更有甚者,還有投資者跑到投訴網站,投訴相關銀行產品。

看多原油期貨,原油期貨的價格也上漲了,怎麼投資者的油反而「少」了?

02

原因在於產品結構

以上述網友貼出的工行紙原油為例,我們來拆解產品的交易結構。

紙原油產品按照是否可連續交易,分為期次產品(固定的投資額度和投資期限)和連續產品(沒有交易結束日的原油產品)。

期次產品比較簡單,此處簡單略過。

複雜的是連續產品,這類產品在實際投資中設有「份額調整日」,會在調整日根據油價變動調整投資者的具體份額(也叫移倉),相鄰兩個份額調整日的間隔一般在一個月左右。

而前文中屢屢遭到「非議」的「少油」事項,就是「移倉」前後發生的事兒。

那麼,損失是怎麼來的?

原因也很簡單,紙原油給掛鈎的是海外期貨原油的價格。而期貨原油合約是有到期日的。為了讓投資者能夠長期投資下去,紙原油設計了一個機制:連續產品不斷的從即將到期的一個主力合約「移動」到下一個主力合約去。

在這個移動倉位的過程中,就會發生原油份額的重新計算。

從前述網友截圖看,原本投資了482桶(紙原油),換月時變成了354桶,原因是從21美金左右一桶的當月合約換成了28美金的遠月合約

我們用上述油價來模擬,可以發現,當近月合約換成了遠月合約時,兩者的持倉市值是非常接近的(如下圖)。

也就是說,工行並沒有收取移倉的手續費。油的數量變化源自份額調整

按照工行客服和相關產品說明的說法也是如此。

03

移倉造成「不確定性」

既然和產品說明一致,那麼投資者為何還抱怨連連?

原因大概是兩個。

首先,無論是從網頁上的展示,還是合同說明中載明的條款,紙原油類產品,都在強調該產品和油價的密切關聯關係。

但對於每月的份額調整,以及由移倉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及持有量的變化提示是不明顯的。

以至於不少投資者會認為,他們的油被當做「手續費」收走了。

其次,該類產品設計,幾乎導致了幾乎每月的「份額調整」(移倉)行為,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移倉「成本」等,這對投資人而言是很大的不確定性。

舉個例子,北京時間4月15日0點左右,美國小原油05合約及06合約價差達到7.3美元左右。

但截至4月17日5點,這個價差已經縮小到了6.3美元左右。

間隔僅僅兩天,價差就變化了1美元,這幾乎佔到了當期油價的3%,這樣大的波動,對於需要「被移倉」的投資者而言,是很大的財富的變化。

而且,不同銀行的原油投資產品確實也「移倉」日期不同

以工行的紙原油和中行的原油寶作對比,工行的美元帳戶北美原油(連續產品)在15日凌晨移倉。而中行的美油2005期貨合約則將在4月20日移倉。

這顯然也會導致移倉成本的差異,那麼對於投資者而言,價差高的產品將導致更大幅度的原油投資量的「縮水」。

04

是否盡到「提醒」義務?

從此前的宣傳來看,在不少媒體的報導和社交網站中,都重點突出了投資帳戶原油、原油寶這類產品,在油價波動方面帶來的收益。對於「份額調整」這樣對投資人利益有重大影響的安排,描述含糊或提及很少。

但事實上,每個月原油類產品都要做一次「份額調整」。投資者持有的原油數量都要進行一次幅度或大或小的調整。

這麼重要的產品設計,怎麼能夠在宣傳中被忽略呢?

而相關產品的風險提示也未包括這方面的敘述,作為相關產品的管理人,銀行能否更好地提示風險,更詳細闡明交易邏輯,讓投資者少一點不明白呢?

這都值得深思。

下載「見聞VIP」

即時見證歷史

相關焦點

  • 工行紙原油出世 交易最低600元起
    買過了紙白銀、紙黃金之後,個人投資者或許可以嘗試買幾桶原油?日前有消息稱,工行即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針對個人銀行的「紙原油」業務。記者昨日聯繫工行方面得知,帳戶原油的新業務確實存在,但目前尚未有更具體的實施細節。分析人士介紹,紙原油的投資門檻將低至600元左右。相比期貨原油的高風險、高門檻,紙原油顯然更適合大眾投資者。
  • 中行原油寶清算爭議:移倉交割有時差?一夜暴「負」誰埋單
    4月22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原油寶產品跟隨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進行結算或移倉。並稱,鑑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中行自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這令不少中行原油寶的投資者愕然。
  • 原油寶迷霧:中行是誰的做市商?由誰來監管?
    讓這些平衡性投資者購買高危險的期貨產品恰當嗎?」李女士提出質疑。美原油05合約4月21日是最後一個交易日,而中國銀行原油寶4月20日展期,正巧碰到了歷史上最低結算價-37.63。4月22日,中國銀行發布公告,-37.63元/桶的結算價格被確認有效。一石激起千層浪。
  •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文看懂銀行「紙原油」業務
    然而,「交易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隨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官方結算價低至-37.63美元/桶,許多投資者遭受了很大損失,引爆社會各界熱議。本文無意於評價此類業務本身的合規性以及相關各方的責任分配問題,僅希望結合公開渠道的信息梳理並分析銀行「紙原油」業務的基本機制、性質和相關法律問題。
  • 該不該投資20美元/桶的石油
    進階版:通過四大行買紙原油工行、建行有類似產品,官方名叫「帳戶原油」。以工行為例,你付錢給工行,它幫你跟蹤國際原油走勢,假設你做多頭,國際原油漲了你賺錢、國際原油跌了你虧錢。相當於直接抄原油了,簡單粗暴。不過這個遊戲要解決4個問題:(1)我怎麼賺錢?
  • 中行「紙原油」慘虧,投資者欲哭無淚:本金沒了,還倒...
    > 每經編輯 孫志成     3月時,國際油價不斷下行,不少投資者選擇抄底銀行「紙原油」,期待之後能大賺一筆。
  • 工行緊急暫停抄底原油 大宗商品投資損失或超三成
    在美國能源部宣布將購買3000萬桶原油之後,3月20日,NYMEX原油期貨收漲23.14%報25.65美元/桶,創史上最大單日漲幅,盤中一度暴漲逾35%。
  • 稜鏡丨中行原油寶穿倉記:投資者大多不懂期貨 被理財經理推薦購買
    3月抄底入場,多為理財經理推薦 儘管中行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帳戶原油業務(紙原油),但真正讓「原油寶」進入公眾視野還是在今年3月。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WTI原油期貨合約一路走低,在3月3日至3月9日期間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價格由48美元/桶下跌至28美元/桶附近。
  •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到底是怎麼回事?中國銀行是不是被耍了?
    散戶為啥會來你這裡買產品,心裡沒點逼數嗎?券商要賣個產品推個理財,又是風險測評又是投教雙錄,銀行出這個產品能放在理財欄嗎?說句不好聽的,問下基層,推這玩意佔了多少績效,沒數嗎?我再強調一次,中行原油寶是單機版內盤,只是接芝商所數據,不接入交易。由於怕流失外匯,以前國家清理過一批接入外盤交易的項目,目前全中國唯一接入外盤交易的只有外匯交易,外匯交易產品在中行!
  • -37.63美元/桶!中行「原油寶」確定負值清算,投資者虧完本金還要倒...
    讓中行原油寶投資者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4月22日,中行發布最新通知,稱「經該行審慎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請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
  • 多家銀行暫停個人帳戶貴金屬新客戶開戶,究竟是何原因?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7日下午,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平安在內的七家銀行相繼就帳戶貴金屬做出風險提示,並暫停相關帳戶的新客戶開立。七家銀行先後公告27日下午,包括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和平安在內的七家銀行相繼發布公告稱,暫停帳戶貴金融新客戶開立帳戶,但各家銀行暫停業務的時間略有不同。
  • 中行「原油寶」真真是投資慘案了……|小編頻道
    中行某市分行領導已被監管約談Y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上午,中行長三角地區某市分行,陸續有當地客戶看到媒體報導,並與該分行聯絡協商,沒有得到明確答覆。下午,又有客戶去到當地銀保監局投訴,希望得到說法。隨後,監管要求中行該市分行領導當面匯報,要求做好客戶安撫,根據總行方案與客戶協商。
  • 虧掉客戶300多億的中國銀行,教會了我們什麼?
    前段時間的「中行原油寶」事件你們還記得嗎?中國銀行一把將油價砸到-40美元,成功虧掉了客戶300多億,讓眾多過人無奈的說道:「這得出口多少口罩才能賺回來」……誠然,雖然一直以來我們多清楚做金融必然有賺有虧,但是此次中國銀行失誤實在是太過於挑戰國人認知了。
  • 工行儲蓄卡內十多萬不翼而飛,預留手機號卻未收到信息
    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彭鑫 報導劉某的工商銀行卡內10多萬元不翼而飛,但卻沒有收到銀行的簡訊提醒,原來是預留手機號被冒名更改。最終,因籤名有明顯差別、身份證有效期不一致等,法院判決工行一支行賠償劉先生存款損失140209.98元及相關利息損失。
  • 陳欣:中行「原油寶」設計存在缺陷嗎?
    然而,中國銀行發行了「原油寶」的系列理財產品,其中之一就剛好掛鈎這個跌至負油價的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原油寶是紙原油性質的帳戶交易類產品,不能提取實物,可以進行多空操作。正常情況下,購買紙原油採用全額保證金,不具備槓桿效應,風險並不高。
  • 工商銀行:23日原油產品參考的布倫特原油合約將由6月調整為7月
    產品將轉期,當日交易結束後,產品參考的布倫特原油合約將由6月調整為7月。   工行表示,如客戶持有期次產品且已設置轉期或持有連續產品,該行將依據交易規則重新計算轉期後的美元(30元人民幣)/桶,處於較高水平,調整後客戶的持倉份額可能減少。
  • 紙原油「灰飛煙滅」,紙黃金還有多遠?
    但他同時警告稱,紙黃金投資者不要指望能拿回真正的黃金,因為沒有足夠的實物黃金來滿紙黃金需求,買黃金ETF的投資者可能會遭遇「巨大的潰敗」!紙原油因為交割問題在全球範圍內全面爆倉,紙原油市場在瞬間「灰飛煙滅」,讓投資者順帶開始擔心「紙黃金」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