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會見心理醫生或心理諮詢師時, 心理醫生會先對患者施以關心和問候,目的是讓他放鬆下來,從而放下芥蒂,吐露出自己的心聲。
有時,心理醫生也會先說出自己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可能是感情上、生活上,或是工作上的,讓患者認為他們是具有相同經歷的人,更願意接受和喜歡他們,從而說出內心的恐懼和不敢說出的事情。
共情/同理心
心理醫生使用的就是心理學中的共情效應,以博得患者的同理心。這個方法非常適用醫生和患者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既保證了兩者更好更深入的交流和暢所欲言,也為治療奠定了基礎。
曉榮和曉文是一對冤家,不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中總會為大大小小的瑣碎事爭吵而鬧得不可開交,只要一見到面兩人準會不歡而散。
在一次聚會上,曉文向朋友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剛好曉榮也在旁邊。她說她很沒有安全感,性格有點偏激,常常說話會得罪人,這跟她從小的經歷有關。
她說她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跟父母的關係都不是很好,很缺乏父愛和母愛。長大後,她孤獨的性格讓她不敢麻煩別人,遇到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去解決。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旅行,一個人看電影,連住院做手術都是她獨自一個人。說到這曉榮突然內心震驚了一下,他發現他的經歷和曉文是如此相似。他的父母也是在他很小的時候離異,他也是一個人做手術,他也是一個人做很多事情。
隨後曉榮向曉文主動道了歉,說自己的性格也比較偏激,常常說話得罪人,她從小的經歷他也重新經歷了一遍。那一晚,他們倆徹底打開了以往的心結,成為了好朋友,半年後他倆做了一對戀人。
一對見面就吵架的冤家,因為幾段很相似的經歷,而突然改變了以往對彼此之間不好的看法,最終成為了朋友做了戀人。這就是共情、同心理所起到的驚人效果。
我們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
我們都喜歡和自己很相似的人,有相似的經歷,或是有相同的愛好。兩個人都喜歡逛街,最後約了一起逛街;兩人都喜歡看電影,最終約了一起看電影;兩人都喜歡唱歌、旅行、跳舞等等,最後都約在了一起。
想想你身邊最好的朋友、戀人,你們之間是不是有很多相同點呢?
如果你想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就要學會製造「氣氛」。先去製造一段相同的經歷,沒有相同的經歷,那就去製造相同的興趣和愛好。
做對方喜歡做和擅長的事並把它做好,對方就會對你另眼相看,兩人感情迅速升溫,很快就能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
兩人的相同點越多,感情越深;同樣的,如果你們的感情淡了,或是出了問題,可能你們之間不再有那麼多相同點了。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拉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的?歡迎留言和討論。-END-★作者:三分鐘說心理;每天三分鐘,學點心理學。知彼知己,決勝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