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是指比較重要的課文,因此要分兩個課時來學習,上一篇文章講解了第一課時,下面講解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解析:本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後,「我」無意中發現上學路上法國梧桐和水泥道的變化,然後開始觀察,發現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
2.結合你對文章的了解,你知道「金色巴掌」指什麼嗎?
解析: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國梧桐樹葉。
二、精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體現了水泥道很美?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1)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從水泥道的顏色、光澤、長度上寫出了水泥道的美。
(2)作者為什麼把鋪滿梧桐樹葉的水泥道比作地毯?
解析:因為水泥道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這個特點與地毯有相似的地方。
2.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1)這段話中,作者把把「法國梧桐樹的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寫出了法國梧桐樹的形狀,因為是葉子是金黃的,所以把它比喻為金色的小巴掌。
(2)「熨帖」這個詞語用什麼方法理解?是什麼意思?
解析:「熨帖」寫出了「金色小巴掌」在地面上的樣子。「熨帖」這個詞語通過查字典,知道是「貼切、妥帖」的意思;然後看課文中的插圖,明白這個詞語是說梧桐樹的落葉緊緊地粘在地面上。
3.它們排列得並不規則,甚至有些凌亂,然而,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這句話中的「這」指排列不規則、有些凌亂的法國梧桐樹落葉。
(2)「然而」一詞表示轉折,將「不規則」、「凌亂」這些與美無關的詞語與美聯繫起來,表達了作者對水泥道美的讚嘆。
4.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
解析:作者將「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比作「兩隻棕紅色的小鳥」,將「我」走路比作「小鳥在秋天金黃的葉叢間,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來表現秋天特有的美。
5.拓展:按照課文意思補充句子。
(1)水泥道像一塊彩色的地毯
(2)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
(3)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6.通過剛才的學習,思考作者在水泥道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美在哪?
解析:作者看到了水泥道上鋪滿法國梧桐樹葉,不規則的排列著,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想到了法國梧桐樹葉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美在它的顏色、柔軟、發光、綿長,甚至無規則的排列。
三、了解課文的主旨
解析:作者抓住秋天雨後鋪滿落葉的水泥道,通過對眼前所見所聞所感的描寫,字裡行間流露出了對秋的讚美和喜愛之情。
四、一課一法一練:首尾呼應
(1)什麼是首尾呼應。
解析:「首尾呼應」本義是前面和後面的人一呼一應。現多用來比喻寫文章首尾呼應。本文第1 自然段「一夜秋風,一夜秋雨。」第10 自然段,再次寫道:「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樣使文章結構嚴謹, 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和感染力。
(2)舉例
開頭: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結尾:在藏語中,拉薩是聖地的意思,那麼,這湛藍的天就是聖地的窗簾了。
(3)練一練:寫寫你眼中的秋天,注意做到首尾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