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19-03-21 15:48 天津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重力》,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過渡句)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重力》選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質量、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力是一種最常見的力,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它在力學學習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是以後學習壓強、浮力、功等知識的基礎,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談談我對學情的分析。
二、說學情
我所面對的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對物理的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對實驗也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很多同學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動手能力不強,需要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小組合作來提高學習效率。另外,重力現象與日常生活聯繫密切,學生已經能夠定性的認識,但尚不能夠科學認知,教師應該發揮學生的優勢,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過渡句)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通過分析生活及實驗現象得出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困素有關的實驗過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係。會根據G-m圖象分析處理實驗結果。能正確書寫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係式G=mg,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認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能夠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感受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繫。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
【難點】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係。
(過渡句)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
五、說教學方法
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等。
(過渡句)我認為,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1:新課導入
我會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蘋果落地」、「瀑布」的動畫,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同時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的產生?學生回答是因為受到了力的作用,引出重力,由此導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採用這樣的方式導入課堂,是因為重力現象在生活中較為普遍,從這種生活現象入手,引導學生定量研究重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而且能很快進入學習高潮。】
環節2:新課講授
本環節總共分為五個部分。
首先講解重力的概念。由導入中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總結出是因為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的吸引作用,進而可以得出重力的概念,重力用字母G表示。並給學生強調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要受到重力。
其次探究重力的大小。首先提問學生重力有沒有大小,大家是如何感受重力的大小的?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並交流討論不難得出重力有大小,且大小和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則重力越大。但這只是定性的理解,此時我會引導學生定量的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係。
結合教材指導學生正確選取器材,設計並進行實驗,首先測量出一個鉤碼所受的重力,記錄數據。接著逐次增加鉤碼,分別測出它們所受的重力,準確記錄數據。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我會要求注意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之後讓學生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描點連線,並觀察思考二者之間的關係。
讓學生觀察鉛垂線的方向與水平桌面和斜面的關係,以此來區分「豎直向下」和「垂直於接觸面」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此時教師可以從數學角度強調豎直也是一種垂直,是特殊的垂直情況,是與水平面垂直。。
接下來我會給學生講解重心以及重力的由來。
我會先讓學生嘗試將鋼筆或者刻度尺放在手指上並且能讓它們靜止不動。學生完成小實驗之後,我會提問學生是不是隨便怎麼放都可以做到靜止不動。學生會答出只有在某一個固定的位置才可以。於是我在此基礎上總結: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某一個點上,我們把這個點叫做重心。
我會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重心位置是不是與它的形狀以及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學生通過尋找方形薄板以及粗細均勻的直棒的重心的小實驗會總結出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最後我會給學生講解重力的由來。先讓學生用細線牽著橡皮做一個「模擬」引力的小實驗,然後通過講解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例子使學生明白由於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引力,才會出現多媒體上那些一系列物體在下落的現象。
【意圖:這樣設計不僅能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個環節中,教師始終扮演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環節3:拓展提升
在此環節,我會讓學生結合本節課知識,思考如何利用三角尺判斷桌面是否水平,還需要哪些物品?應該怎樣操作?
【意圖:這樣設計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課堂知識得以拓展,而且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又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使得有趣的知識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中顯得更有味道,也做到了活學活用。】
環節4:小結作業
對於課堂小結,我打算讓學生自己來總結,
【意圖: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讓我在第一時間得到教學反饋,及時加以疏導。】
之後我會留下這樣一個作業,課後寫一篇「如果沒有重力,生活將會怎樣」的短文。
【意圖:這不僅能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也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思考,真正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七、說板書設計
責任編輯:宗美琦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