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與顏寧互動:評價人才不能只看論文,還可以講故事

2020-12-09 繆老師妙筆生花

10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公開了西湖大學終身副教授的評價標準,他說: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己的科研故事。

講故事?不是只有小孩子才聽故事嗎?不是只有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會給小孩子講故事嗎?科研人才講故事是怎麼回事呢?聽繆老師來聊幾句。

「科研故事」這四個字與「論文「這兩個字相比,你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呢?

在我看來,後者無疑要有溫度得多。故事更「活」更「立體」更「動態」,論文則更「刻板」更「平面」更「靜態」。

如果要比較論文數量,中國是從來不怕跟其他過獎進行橫向比較的。畢竟我們的論文數量是全球第一。在論文質量方面,我們雖然缺乏原創的、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但我們的論文質量一直都在提升。

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由於我們在職稱評定、項目評定、招聘任用中對於論文特別看重,所以有太多的科研人是出於功利的目的來搞科研,既不是出於對於科學的嚮往,也不是出於自己內心對於知識的渴望。這一點令人很失望。

很多人為了能夠滿足客觀的評判標準,急於做出成果,為此就放棄了那些內心熱愛、風險較大、周期較長、難度較高的項目。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這麼做也沒錯,畢竟車子、房子、妻子、孩子,這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可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來看,我們培養出一個科研人才非常不易,他們做出功利性的選擇,多少有些「可惜」。

施一公最得意的學生之一,就是顏寧。她和施一公一樣畢業於清華大學,施一公前往美國之後,顏寧也曾跟隨施一公到美國深造,回到國內後也在清華大學任教,3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非常了不起。

2017年,顏寧第三次提名中科院院士,第三次落選,很多人以為她是因為這個才出走美國的!但她只是淡淡地說:「我在清華任教10年!我知道在清華做教授是什麼體驗,現在,我想知道如果我去普林斯頓是什麼感覺?」

這一次,對於施一公的表態,顏寧也公開表示:「這種評價模式很難麼?其實只要水平到了就不難:給每個人專門組織一個由資深教授組成的tenure committee,找國際同行要十幾封評價信。我還在清華的時候,就幫美國藤校的幾位評價過。做這種事很花心思,需要學校或個人有國際知名度,別人願意評,當然行政管理也得跟上。」

個人認為,顏寧最後的這一句「行政管理也得跟上」十分重要,「講故事」或者「同行評議」只有在相對公平自由的環境中,才能保證結果可靠。這也就決定了類似的評價模式很難在國內的很多大學複製。

「講故事」並不是隨便講一講,這其中包含了對於科研成果真實性的考察。如果你剽竊別人的科研成果、搬運別人的實驗數據,你又如何把故事講好呢?如何經受得住別人的提問呢?看似「很荒謬」的考核方法,內核未必荒謬。

從教育部近兩年的動作來看,鼓勵各地大學在人才評價中降低論文和引用的比例是大勢所趨,至於能執行到什麼程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對於施一公和顏寧的一番言論,你怎麼看?你認為在人才評價中,論文和引用該佔多少比重呢?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助我多多創作。

相關焦點

  • 施一公、顏寧互動:科研人才的評價,不能只看論文,還要聽故事
    唯論文論,讓很多有名無實的科學家靠著造假、作弊登上了科學的殿堂,就像張裕卿的女兒一樣,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署名的論文究竟是研究的什麼。對於一個科研人才的評價,決不能只看論文,更應該看他的科研經歷。施一公、顏寧互動:對科研人才的評價,除了論文,還要聽故事。施一公是知名的海歸學者,是世界頂級生命科學家,曾任職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擔任西湖大學校長,顏寧是施一公的得意高徒,也曾受施一公感召,在清華大學任教,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
  • 施一公、顏寧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對冷凍電鏡技術做出傑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國內兩位學術明星施一公和顏寧的工作離不開冷凍電鏡,他們也曾被媒體讚美做出了「諾獎級」的工作,他們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呢?施一公和顏寧這對師徒同為結構生物學家,他們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
  • 顏寧與施一公是什麼關係?為什麼顏寧回清華大學十年後出走美國?
    顏寧,一個才貌讓人羨慕的才女,成為清華大學教授不是很正常嗎?明明是單身,怎麼就變成了施一公的老婆了?真的太八卦了。說實話,顏寧的學術之路確實也跟施一公是有很大的聯繫的,施一公可以說是顏寧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
  • 施一公門下得意弟子遠遠不止顏寧一個
    施一公回國之後全力投入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在施一公老師的培養之下,其接連培養出三位優秀的女弟子,每一位都取得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顏寧三位女弟子中,顏寧可謂是大弟子了,最先出名的就是顏寧。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例如先後回國任教的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分別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而且是學術道路和教育事業上的摯友,但是在人才培養上的具體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別。眾所周知,施一公培養的精英學生眾多,影響力比較大的學生包括清華大學兼職教授顏寧,至今保持單身的顏寧成為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而她的老師施一公也曾是該校的教授,但是在後續的教育事業和科研發展道路上,施一公主動放棄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待遇,選擇全職回到清華大學任教。
  • 政協委員施一公: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施一公委員:科技評價不能唯論文數量是瞻  兩會聲音  在這幾天的政協科協組討論中,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委員一直保持低調。別人說話,他默默記錄,很少主動發言。  6日下午,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施一公開口了。  「我們來看第8頁,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還沒畢業的她就被很多知名企業預定,但是顏寧立志要搞科研,所以通通回絕,繼續紮根在實驗室裡。二、毛遂自薦,出國進修。當時的施一公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助理教授,而顏寧抓住施一公先生回國作報告的契機,毛遂自薦,用一封近似「猖狂自大」的自薦信得到了施一公的青睞,於是她就去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進修。在那裡學習了四年,她成功獲得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她在膜蛋白領域可以說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施一公弟子,不是顏寧,榮獲「諾貝爾女性獎」,顏寧發文耐人尋味
    如今提起施一公教授,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他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近些年來讓施老更加出名的除了自己本身的科研成就之外,還有培養出顏寧、白蕊、萬蕊雪等優秀的弟子。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施一公教授麾下的弟子,也是一代比一代優秀,每一位都獲得了令世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近日,施一公教授的一名弟子,不是顏寧,獲得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並且她年僅27歲,可謂是「最年輕」的一代科學家了,網友紛紛感嘆:牛掰,那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海外留學申請技巧總結,顏寧申請自薦信中的一段話打動了施一公!
    清華科研美女顏寧顏寧的自薦信施一公和顏寧堪稱名師出高徒,兩人同時都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在施一公師徒兩人的牽頭下,再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這封信給施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從普林斯頓打電話面試了顏寧。大四寒假時,顏寧獲得了普林斯頓的錄取通知書。顏寧說出了施一公青年時的夢想顏寧申請的自薦信為何讓施一公印象深刻?
  • 清華年輕博導顏寧,為何離開清華赴美進修,施一公教授怎麼想
    一個人才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除了自身具備比較強的實力之外,還需要得到他人的扶持和幫助。是否具備這雙慧眼,能夠發掘千裡馬,這也是考驗「伯樂」的素質之一。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顏寧便是清華最年輕的博導之一,在清華大學順風順水的她,如今卻遠赴美國進修,離開了培養她的清華大學去美國某大學做教授,作為她的伯樂施一公老師,究竟怎麼看呢?
  • 師徒均落選院士後,施一公成校長,顏寧出走美國任講席教授
    他們就是施一公和顏寧,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是西湖大學校長,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博導,現在是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任教普林斯頓10年1998年到2008年,施一公在普利斯頓度過了寶貴的10年時光,這段時間裡,他穩紮穩打,兼顧科研與人才培養,職稱也不斷提升。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歷讓施一公成長了許多。
  • 施一公:西湖大學評選終身副教授不看文章篇數,而是看你如何講好...
    : 他指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己的科研故事,「我的貢獻在我的領域裡有多重要,如果離開我的貢獻,這個領域會不會出現一個無法癒合的縫隙」。他希望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界評價標準的改善。也希望西湖大學的年輕教師能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研究,推動科學前沿探索。
  • 清華教授顏寧再發重磅論文,施一公女弟子做別人嫁衣,你怎麼看?
    相信不少同學都非常了解顏寧這位教授,她以前是清華大學教授,後又去美國發展,很多同學都說她不懂得感恩。而近日顏寧教授又發表了一篇重磅的論文,再一次提高了人們對她的關注,這位施一公的女弟子做了別人的嫁衣,大家怎麼看呢?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大學的精英人才培養能力,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但是大學培養優秀的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師資力量,所以在大學精英的深造過程中,優秀的學生群體都重視「師門」的效應。尤其是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頂尖學府之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 施一公的高徒顏寧,離開清華赴美國任教,無懼爭議
    也正是如此,在國內屢獲大獎的顏寧,卻終究選擇遠赴美國任教,一位科研人才就這樣流失,許許多多的人充滿氣憤,甚至將矛頭指向了顏寧,稱她是「叛徒」。然而實際上,顏寧的所作所為,確實也正如她說的那般,「不欠任何人解釋」。顏寧,對得起自己的祖國!
  • 施一公:學術評價不看論文數量
    在西湖大學成立大會上,校長施一公發表題為《磨礪以須,倍道而進》的致辭,以下為致辭內容節選:  當今世界人口的流動、信息的交流、觀念的撞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劇烈;每一個人也都逐漸具備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能影響周圍世界的能力。
  • 對顏寧影響至深的三男一女,施一公、鍾毅、柴繼傑、吳嘉煒!
    注重細節和大局觀的施一公2019年截止11月,顏寧發表4篇CNS主刊論文,成為本年度全球發表CNS論文最多的華人科學家,已經是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雙聘教授的顏寧算是目前世界上最頂尖的結構生物學家,然而顏寧作為科普博主,和自己的粉絲們分享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 她是施一公得意門生,讀博4年發表8篇頂級論文,能否超越顏寧?
    說到清華大學,有一個人是非常有名的,他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也是我國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他就是施一公。施一公的厲害除了在於他在科研領域的成就,35歲便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更厲害的是在面對國外優厚的待遇卻毅然決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
  • 施一公:西湖大學評職稱體系值得參考
    、多少影響因子,而是你能否講好一個故事,如果離開你的貢獻,你的領域會不會出現一個縫隙無法癒合。」 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你發文章的數量、引用率、影響因子等數據,而是看你的貢獻在你的研究領域有多重要。他希望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界評價標準的改善。也希望西湖大學的年輕教師能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研究,推動科學前沿探索。
  • 5天前,火遍全網的清華大學女神教授顏寧,去美國3年後又曝新情況
    直播中,翟天臨興致勃勃地同網友互動,看到一個彈幕之後,順嘴來了一句:"什麼是知網?"是一名大學生都知道,完成畢業論文之後,需要用知網檢測重複率。很多人以為科學家的文科不行,而顏寧從小就是文科的學霸。她特別愛看《西遊記》,裡面那些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的故事情節對她有莫大的吸引力:"他七十二變,可以無限地縮小,如果小到像一個分子大小,然後進入我們的細胞,他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