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網路遊戲產業滋生「外掛」、「私服」、「盜號」等非法寄生行當一樣,網絡購物的發展也帶動了「信譽炒作」灰色產業的興起。對國內C2C領域最大的網購商淘寶網來說,要想引領淘寶事業再上新臺階,就必須奮力消除這個市場毒瘤。淘寶網高層甚至已經放話,「淘寶網可以不存在,但炒作信譽的產業一定不能存在。」
信譽炒作原本不算啥事,但卻隨著網購平臺的不斷壯大而無限膨脹。簡單說,在買賣雙方通常無法見面的網絡交易中,信譽等級的價值往往比在傳統的商品交易中更高、更具參考性。比如說,經常在淘寶網上買東西的顧客都知道紅心、鑽石和皇冠的區別———這代表了淘寶網購平臺上店鋪信用的評價系統,根據買家和賣家成交筆數和好評率而逐漸遞增。換言之,皇冠賣家比紅心賣家通常更值得信賴。出於這樣的原因,一些賣家試圖通過「捷徑」來獲取信譽,由利益驅動的「信譽炒作」產業鏈便應運而生,並且逐步壯大。據不完全統計,以淘寶信譽炒作為主業的利益團隊,大大小小近500家,規模50人以上的近10家,其謀取暴利的空間也是不可想像。
對已經壯大的淘寶網而言,信譽炒作的直接惡果就是使得老老實實靠誠信記錄和好評率增遞的賣家心灰意冷,也令總數高達1.3億的淘寶網會員面對各式各樣的評價信息而無所適從。也正因為此,淘寶網7月24日起推出「誠信自查系統」,要求淘寶賣家提交誠信證據。對於那些不能在限期內主動刪掉虛假信用的賣家,淘寶網將採取加倍扣除炒作信用積分、清退出消保組織、封殺任何形式的推廣等懲罰性措施。
儘管淘寶網方面稱,自查三天即有2538家店鋪自覺刪除了自己店鋪的虛假交易評價,但如此強硬措施也勢必使得一些賣家「辛苦」得來的信譽等級一夜之間被「剝奪」。不甘心被剝奪信譽的賣家組成「反淘寶聯盟」,發起了一場針對淘寶的激烈抗爭。據考證,報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惡意競拍淘寶大賣家的商品,拍下不付款,導致各大賣家店鋪內商品全部下架;另一種報複方式是在短時間裡持續撥打淘寶賣家客服電話或點擊淘寶旺旺客服帳號,以迫使淘寶客服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在「只拍不買」的惡意競拍攻擊中,反淘寶聯盟成員「默契」地把所拍商品的收貨地址填上杭州淘寶網總部地址,收件人則寫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
但在我看來,淘寶誕生6年即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也最成功的網購平臺,甚至成為網購的代名詞,在某種意義上也得益於淘寶這項以好評積分積累起來的信譽等級評價體系。然而,這套體系也為信譽炒作產業預留了生存空間,或者說信譽炒作正是基於淘寶此項評價體系的產物。正是淘寶網的評價規則一步步將賣家推向炒作信用的彼岸,由此,淘寶網也應反省並更新自己的誠信系統評價規則。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制度上不斷創新,網絡誠信制度才能真正變得實用且權威。戴遠程(本文來源:南方日報作者:戴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