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一首哲理詩,短短六個字,道盡人生真諦!

2020-12-16 詩文雜貨鋪

蘇軾一生的經歷可以說得上是波瀾壯闊,生於四川眉山,卒於江蘇常州,起起落落六十餘載,最終埋骨河南郟縣。蘇氏一門三子蘇洵、蘇軾、蘇轍都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極高。二十一歲的蘇軾入京應試,得到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聲大噪。蘇軾嘉祐六年正式入朝,在此期間經歷了王安石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都因反對新法被迫離京。熙寧四年蘇軾自請離京。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西江月 平山堂》,寫於元豐二年四月,烏臺詩案爆發前。此時的蘇軾是第三次來到平山堂,一句「三過平山堂下」濃縮了蘇軾近十年間南遷北調的動蕩生涯。這首詩寫於公元1079年,平山堂是歐陽修於1048年修建,蘇軾第三次來平山堂時歐陽修已逝八年,此時的蘇軾已經四十四歲了,而他也會在這一年迎來人生最大的波折烏臺詩案。

《西江月 平山堂》

宋代 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這是蘇軾在看到恩師修建的平山堂之後發出的感慨,師從歐陽修十六年,宦海沉浮十餘載,半生彈指聲中過。詞人感慨遭遇坎坷,人生如夢。「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只有老師的筆跡還在。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下片前兩句是說,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這首悼念文壇英傑,故揚州太守歐陽修。「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末兩句是說,別人說死後萬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呀!白居易有言:「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而詞人卻說:「未轉頭時皆夢。」,蘇軾也許是預感到了災禍臨頭。

蘇軾在外任職期間,爆發了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被關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新黨想置他於死地,救援活動也同時在朝野展開。王安石當時退休金陵,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

如有其他有關蘇軾的詩詞,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臨死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3境界,不少人卡在第2層
    在眾多的文學家中,蘇軾是集大成者,他不僅是詞中高手,而且詩也寫得很出彩,再加上書法、繪畫,似乎就沒有他不精通的。這樣頂尖的天才,在晚年留下了一首詩,也是他一生的智慧總結。臨死前寫一首詩,短短28字提起蘇軾,大多數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詩人,但他還是一個身有官職的朝廷官員。二十歲那年他就考中了進士,稱得上是年少有為,但是他的仕途走得卻並不平坦,做官期間他有過三次被貶的經歷。
  • 蘇軾最有名氣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最後14個字飽含了人生哲理
    文/詩詞歌賦匯北宋大詞人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波瀾曲折的,他經歷了仕途的大起大落,人生的曲折跌宕,塵世間五味雜糧的苦痛著實讓蘇軾大大嘗了個遍。而蘇軾大大是有骨氣的,他要做只做第一,於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另闢新徑,專心工詞,終於在宋詞領域裡闖出了一片天,被後人稱為蘇仙。成功地與李白並駕馳騁於「仙」界。說起來蘇軾的詩並不多,但確實所作的詩皆被後人傳頌。
  • 蘇軾一生歷經坎坷,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雖僅有7字,但寓意深刻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他大徹大悟後寫下宋詞名句,雖僅有7個字最讓人深刻,但裡頭的每個字都寓意深刻,不妨跟著我來了解理解。《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短短2句話,道出生死哲學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蘇軾臨終前,留給兒子一首詩,看似簡單卻飽含哲理蘇軾一生有很多成就,前半生順風順水,後半生卻坎坷連連。作為宋代最著名的文人大家,蘇軾精通詩詞歌賦,畫畫書法沒有他不會的,他寫出了人生的大道理,創作了很多帶有深刻哲理的禪意詩。
  • 歷史上最有意境的問答詩,短短20個字環環相扣,使人無限神往!
    不論是被貶的苦楚,還是相逢時的喜悅,不論是愛情的融合,還是失戀後的絕望,他們總會在時間的某個角落驀然回首,感嘆出人生的真諦。唐代詩人賈島,被譽為「詩奴」,有一個成語說「郊寒島瘦」,這裡的「郊」指的是孟郊,那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遊子吟》就是出自孟郊之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 蘇軾最有氣勢的一首詩,短短28字瞬息萬變,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
    於是,蘇軾寫了很多詩文來反映這方面的情況。其中,一首極有氣勢的經典小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就是代表。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瞬息萬變,寫出了史上最有氣勢的雨,堪稱寫雨詩的千古絕唱。在這首詩的題目下一共有五首七絕,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第一首。這首詩作於北宋神宗熙寧5年,即公元1072年。這時,蘇軾37歲,在杭州任通判。詩題中的「望湖樓」為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又名「看經樓」,「先德樓」,在西湖的邊上。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對於詩詞君而言,印象最深的哲理詩,是小學課本上蘇軾的《題西林壁》。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鮮為人知的是,《題西林壁》是蘇軾遊廬山時所作。可是,來到廬山,廬山的僧俗百姓都認識蘇軾,蘇軾非常感動,於是自嘲說,前面說不寫詩的想法過太荒謬,不知不覺吟出一首五絕:芒鞍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蘇軾的詩除了描寫的深刻之外,還有一層最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理,他的很多作品中,處處都能夠感受到蘇軾對於人生的一種理解,也正是這種充滿哲理的描寫,更加使得他的詩作,顯得更為厚重,也更加的能夠讓人感受到詩詞的魅力。
  • 蘇軾寫給兒子的最後一首詩,自己畢生經歷,短短四句話,終生受益
    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自己臨死之前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首臨別詩詞。在這短短的四句話裡,卻能夠兒子終生受益。若干年後,林語堂先生對蘇軾進行過這番描述:這個蘇東坡,他坐在宋代詩壇的頂端,確實顯示出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最重要的是,身為宋代學者,他精通多種文化,精通儒、釋、道等多個方面,自己還曾經創作了哲理深刻的禪詩。
  • 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北宋的一位大文豪就深有感受,下面分享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洗兒詩宋代: 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於是當侍妾朝云為自己生下一個男孩,蘇軾就拿定主意,只要孩子可以平安幸福,不在乎他是否聰明,想到這兒先生便寫下了這首《洗兒詩》。這首詩的大意是,大家都希望孩子活潑聰明,而我卻因為聰明受盡了磨難。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粗魯,只要能夠無災無難地升職到三公九卿。
  • 清代詩人的一首詩,短短四句連用九個「一」字,令人大開眼界
    詩詞界有一種特殊的題材,名為「題畫詩」。 例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就是題畫詩。 惠崇就是北宋著名的「九僧」之一,擅長繪畫。 他曾畫了兩幅春江晚景圖,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
  • 蘇軾最「土」的一首詩,短短5句,蘊涵的人生哲理,影響了世人
    在蘇軾眾多好詩之中,如果讓聞道選一首最喜歡的,那便是《豬肉頌》,只看名字的話,就知道他格調不高,而且格律也是不同,似乎很平凡,但是卻藏著人生哲學值得我們學習,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看這首詞的由來吧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入獄,之後被貶到湖北黃州。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蘇軾字子瞻,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時期極具盛名的文學家,在文學領域、書法領域、繪畫領域等很多地方都有著很高的成就與深遠的影響。蘇軾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成為「三蘇」,都有很高的文學造詣。他的詩歌選題豐富,結構縝密,情感細膩,既有《題西林壁》這樣富有哲理的詩,也有《惠崇春江晚景》這樣優美景色的詩,還有《春宵》這樣廣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詩。今天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美得不像話,稱得上是經典。
  • 蘇軾頗為冷門的一首詞,卻句句經典,最後9個字清新脫俗
    把酒問青天」,醉了多少英雄豪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把西湖美景寫得活靈活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自從蘇東坡駕鶴西遊,世間再無蘇東坡。曾經何時,許多人的網絡籤名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覺得這句話非常炫酷,並不知曉出自何人之手,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蘇軾的名句。
  • 蘇軾寫下一首千古名作,既有美景,又有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眾所周知,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所以在蘇軾的二千七百多首詩中,幹預社會現實和思考人生的題材十分突出。簡單來說,就是在蘇軾的詩中,一些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其實,蘇軾的詞也一樣。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史上最經典的兩首寫廬山的詩,一首前無古人,一首後無來者
    蘇軾,那個從小以範滂為偶像立志成為時代巨人的男人,胸懷天下蒼生,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他手持竹杖,腳踏芒鞋,一步一步走向宋詞的最高峰。濃墨一揮,就半個富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況且蘇軾一直是以李白為偶像的,並沒有想要和李白一較高下,反倒是各類好事的吃瓜群眾老是將蘇軾和李白兩人比較,非要爭出個你高我低來。
  • 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而詩人生性淡泊,更愛青山綠水,所以當他離開喧鬧的都市,再次聞到鄉村中荷風送香、聽到露滴清響之時,頓時就將煩惱和惆悵拋到了九霄雲外。元代一位才子也曾仕途失意,更經歷了家國的變遷,心中更有無盡的憂愁。下面介紹元好問的一首詩,短短20字,描繪了8種景物,更深蘊哲理。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北宋雖然有很多的文人被貶過,可是蘇軾的人生之路走得最為艱辛,貶得最遠,也受到了最為沉痛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然是與眾不同,以這首《洗兒詩》來說,那就是一首看似很普通,但是充滿了哲理的精品之作,通篇用一種調侃的口吻來描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從而寫下了對於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