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斯馬尼亞虎」:擁有育兒袋的狼,卻因人的無知和愚蠢而消失

2020-12-13 不能說的奇趣

話說,雖然我們看不見,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在發生著同一個事情:物種的消失。為了警醒人類這個事實,這些年來很多組織和團體都會通過各種途徑釋放不同的信息,讓人們重視起來。

一些物種在各種媒體的報導下得以走進群眾的視線裡繼而得到保護,但一些,從來沒有這個機會,甚至有一些,因為被扣上不明不白的帽子,在人類的「一廂情願」下導致其滅亡。

1936年,隨著這種生物最後一隻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動物園裡因為工作人員疏忽被關在寒冷的室外整整一晚上而冷死,這種生物也在官方的通報下認定為滅絕動物。

(最後一隻該物種的錄像)

這個物種的學名,是袋狼,但因為其身上的斑紋就像老虎的斑紋一樣,因此有另外一個稱呼:「塔斯馬尼亞虎」。

在當時,很多人從外貌將袋狼誤以為是老虎,因此塔斯馬尼亞虎這個稱呼比袋狼更為人所知,這也證明了它的特別之處。

而且塔斯馬尼亞虎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它們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嘴巴可以張開的幅度非常大,看上去相當有壓迫感。

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也就是說,這種狼就如袋鼠一樣,會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裡撫養直至其能夠獨立生活。

塔斯馬尼亞虎曾廣泛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熱帶雨林、澳大利亞內陸草原,澳大利亞以南的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但是隨著澳大利亞被發現,澳洲野犬跟隨人類的步伐進入澳大利亞,同時因為這種犬類和塔斯馬尼亞虎的食性相似,加上人類的開闢,導致塔斯馬尼亞虎逐漸在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島消失,只剩下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島上的群體。

(紅色為塔斯馬尼亞島)

不過生活在該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的命運,也沒有得到好的結果。

很快,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的歐洲人在島上開啟了殖民的過程。但定居在島上的居民經常發現羊只被不知名的生物殺死。

因為即使採取各種保護措施仍然未能遏制這樣的情況,因此島上的牧民相當氣憤。牧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支持下,將目標鎖定在原本就生活在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

這還不止,當局在未有考察具體情況的前提下甚至以每殺死一隻塔斯馬尼亞虎給予1磅獎金的獎勵,更是激勵了牧民開始大規模的追捕,獵殺塔斯馬尼亞虎。

(1925年,一名獵人獵殺塔斯馬尼亞虎)

不過後來經過證實,其實羊只的消失絕大部分並不是塔斯馬尼亞虎所為,而是跟隨人類步伐進入這片陸地的澳洲野犬。因為塔斯馬尼亞虎在此前並非是以獵殺羊只為生,所以雖偶有獵殺羊只,但情況其實並不多見。

同時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在人類的擴張和獵殺,外地引來的疾病,還有澳洲野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領土越來越少,數量越來越少,最終導致瀕臨滅絕的地步。

意識到後果的當局開始設立庇護所,試圖將剩餘的塔斯馬尼亞虎保護起來。

但知道這個事實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塔斯馬尼亞虎數量已經極其稀少,缺少繁衍的條件。

而最後的一隻塔斯馬尼亞虎,被命名為「班傑明」,也如前面所言,因為動物園工作人員的疏忽而死亡。諷刺的是,在班傑明死亡的前兩個月,當局頒布了保護該物種的法令。

人類留有塔斯馬尼亞虎曾經存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就只有那些老舊的照片,還有目前放置在博物館,塔斯馬尼亞虎的各種樣本。

同樣諷刺的是,這些年來人們其實一直在尋找塔斯馬尼亞虎的痕跡。從1986年宣布塔斯馬尼亞虎滅絕後至今,當局時不時就收到群眾的匯報,發現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出沒的痕跡。

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居民彼得·格羅夫斯捕捉到的疑似塔斯馬尼亞虎外觀的生物。但這些證據都不足以證明塔斯馬尼亞虎還存在於野外。

同時,研究塔斯馬尼亞虎的科學家認為,即使沒有當初人為的幹預,這物種也極有可能會自己滅絕。墨爾本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副教授安德魯·帕斯克帶領一個團隊研究了留存的塔斯馬尼亞虎骨頭,皮膚等樣本,發現其遺傳多樣性比其他物種要少。

「如果我們比較同一部分的DNA,塔斯馬尼亞虎在個體之間的DNA平均差異只有一個,而狗在個體之間大約有5到6個差異。該物種在通常具有很多差異的一部分基因組中,個體的相似度為99.5%,缺少差異化」。

遺傳差異基本上是指任何兩個個體之間基因序列的差異。對恢復的塔斯馬尼亞虎基因組的分析表明,這種動物的遺傳差異性太小,難以長久存活。當這個值變低時,對一個物種來說就意味著厄運,因為如果沒有更多的基因庫,這個物種就更難適應外在的威脅。

(左:安德魯·帕斯克)

同時,由於基因庫的狹窄,意味著塔斯馬尼亞虎更多的是近親繁殖,導致在族群間遺傳的疾病更容易在後代出現,也導致其本身非常容易感染疾病而在生存和數量上較其他物種處於劣勢。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皮膚樣本)

雖然通過現代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塔斯馬尼亞虎即使順其自然的發展,也有非常大的可能會在今天面臨滅絕的可能。

但這也不能掩蓋和改變,塔斯馬尼亞虎因為當初人類的擴張還有恣意妄為而受到不可逆轉的影響。如果沒有當初的幹預,或許這個物種,會在今天,得到不相同的命運。

相關焦點

  • 3年內8次目擊事件,消失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或未滅絕?
    3年內8次目擊事件,消失83年的塔斯馬尼亞虎或未滅絕?近日,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第一產業、公園、水務與環境部們發布了一份文件,文件聲稱,在過去數年間,出現了多次與塔斯馬尼亞虎有關的目擊事件;僅僅在過去的3年裡,就出現了8次目擊事件。
  • TASMANIAN TIGER(塔斯馬尼亞虎)進入國內市場
    南京亞洲戶外展塔斯馬尼亞虎展區塔斯馬尼亞虎是歐洲多國現役特種部隊、特警等部門正規裝備品牌,包括德國KSK特種部隊、駐阿富汗北約駐軍塔斯馬尼亞虎以其背包產品而著稱,其團隊在高性能背負系統的研發和背包製造方面有著二十多年的豐富經驗,每一款背包的背負都根據不同的環境和使用場合進行設計,確保達到最佳的背負體驗。朗恆公司此次引進塔斯馬尼亞虎品牌,既是基於TASMANIAN TIGER與Fenix兩家品牌相似的對品質和專業的執著追求,同時也是"只做精品"經營理念的再次體現。
  • 因危險被屠殺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科學家澄清:只有中型犬大小
    現在說起塔斯尼亞猛虎,大家肯定有點陌生,虎亞種就那麼幾個,什麼時候又多出來一個滅絕的塔斯馬尼亞猛虎?而且塔斯馬尼亞在澳大利亞,怎麼會有虎呢?其實,塔斯馬尼亞猛虎又稱為袋狼,是一種曾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食肉有袋類動物,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它們背上布滿條紋,有點類似虎斑,加上習性跟老虎差不多,因此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
  • 非常像狼也能像袋鼠一樣跳躍的滅絕的有袋類「四不像」動物
    澳洲奇獸 袋狼也叫斑馬狼、袋虎、塔斯馬尼亞虎,是澳洲有袋類動物中的「四不象」,它的體形和頭部都很像狼,成年的袋狼身體有1.5至1.8米長,肩高60釐米,耳朵比狼、狗稍低稍短,圓而直立。毛黃棕色,其中肩部至臀部和大腿附近毛最長。在背部有16~18條暗調的條紋,像老虎身上的斑紋。
  • 滅絕得最冤的物種,它們被誤認為是殺羊賊,慘遭歐洲人的團滅
    >,原產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和紐幾內亞。 它們分別在不同的大陸進化出了獅子(袋獅)、劍齒虎(袋劍齒虎)、猴子(袋猴)等。 而兩類動物之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便是一個「沒袋」全靠胎生,一個「有袋」還靠育兒袋養育後代。 所以說,袋狼跟我們熟悉的犬科動物是真的一點都不熟。
  • 猛獁象、袋狼、桑給巴爾豹……它們為何消失?
    我們確實看不到物種滅絕的直接後果,可正如電影《流浪地球》中所說,「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災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早已只存在研究報告中的,消失的動物們。
  • 新冠疫情中,西方人和政府為什麼總讓人感覺無知和愚蠢?
    先要搞明白,西方人和政府有哪些言行讓咱感覺無知和愚蠢?苗子羅列下自己的感覺。川普 消毒水 美國疫情新冠病毒專找黃種人的麻煩,白人是完全安全的;疫情在中國這樣封閉、醫療落後的國家才會有,西方民主和醫療甩中國幾條街,疫情不會蔓延
  • 好消息,有人說拍到滅絕85年的袋狼,消失的生物為何頻繁出現?
    在地球上,生物種群減少和消失已經不是奇怪的事情了,然而一些被宣布滅絕或消失非常久的生物,重新出現在地球上,這就是罕見的情況了。一般情況來說,宣布滅絕的生物就是已經不存在的生物,而再次出現也是不符合生物進化論的特點。生物進化的過程,是符合生與死的過程,同時也遵循滅絕或消失的原則,只要不適合生存的時候,大多數的物種群體都會因此消失和滅絕。
  • 袋鼠的育兒袋
    袋鼠也雌雄兩狀,高大的公鼠不長育兒袋,嬌小的母鼠則有育兒袋。母鼠的腹長了一個色深顯眼、種族專有的育兒袋,專門哺育幼小的仔鼠的十分稱心的「神器」。母鼠的腹長了一個別致、稱心的育兒袋,是袋鼠的繁衍與生息中進化的使然。
  • 狼餐虎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出自: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淨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淨盤將軍。」
  • 作家池莉發聲,隔離就是戰爭,必須讓愚蠢無知走開
    著名作家池莉,作為一個曾經的醫生,一個曾經的流行病防治醫生,也時刻關注著這場關乎人類生死存亡的疫情,近日,她在《隔離時期的愛與情》一文中,擲地有聲:「隔離就是戰爭,戰爭必須讓愚蠢無知走開,希望每個人平安!
  • 人類擁有智慧和愚蠢兩面,AI 要類人,愚蠢是否也必不可少?
    編譯 | bluemin編輯 | 叢 末像人一樣,似乎是 AI 發展的最終目標。然而眾所周知,人類有智慧和愚蠢兩面, AI 要類人,是否也需要具備這兩面性呢?從一開始為測試 AI 是否能像人一樣而生的圖靈測試來看,人類在完成計算等任務時,算出來的答案可能存在一定的錯誤率並且需要花一定的時間來完成計算,當能立馬說出正確答案的 AI 也模仿人類這樣的計算過程,人類和 AI 就無從判別,這便是 AI 模仿人類愚蠢,從而實現「類人」的一個方面。
  • 絕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很聰明,其實是很愚蠢很無知的!
    人所認為越有用的越見效的事情,往往越是尋短見、越像在找死!什麼叫有用呢?平白無故的收到錢、得到財,這就叫有用嗎?不是的!這叫非法所得!只想知道怎麼幹、只想聽話照幹,這就叫有用嗎?不是的!這叫尋短見!看似越有用的,往往越沒有用;看似沒有用的,往往反而有用;被寵看似有用,其實根本沒用;慧愛看似沒用,其實十分有用!
  • 亞洲虎非洲獅,美洲豹歐洲狼,誰才是陸地之王?
    老虎的主要獵物前三名分別是:馬鹿、野豬和狍子,灰狼的主要獵物前三名是:馬鹿、香樟和野豬。二者的獵物來源幾乎是重疊的,所以種間競爭相當明顯。從二者的數量變化趨勢來看,東北虎與灰狼有著明顯的此消彼長關係,且在這段關係裡面,東北虎是優勢物種,灰狼則是非優勢物種,老虎抑制著狼的發展。事實上老虎對狼群的抑制作用表現在直接和間接方面,直接方面很簡單,就是食物篡奪、驅趕或殺死對方,如白俄羅斯納利波基森林裡的歐亞猞猁殺死狼那樣。間接方面則表現為優勢物種對非優勢物種的排擠效應上面,就如同澳洲野犬排擠袋狼那樣。
  • 狼虎年紀的女人 要好好的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
    狼虎年紀的女人 要好好的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時間:2017-10-08 12:49   來源:悟空問答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狼虎年紀的女人 要好好的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 狼虎年紀,我們應該知道,自己已經不在是小孩子了,對於很多的事情,已經結婚成家的女人要知道,要好好的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到了狼虎年紀的女人
  • 蔡英文因消息混亂「口誤」?臺作家諷蔡天真,網友稱還有無知和愚蠢
    對此,臺灣自由作家洛杉基在臉書中對蔡英文的判斷能力提出質疑,他認為,在兩岸關係緊繃之際,蔡英文是否會做出錯誤的決定,讓人憂心。據臺灣《聯合報》10月4日報導,蔡英文最近「口誤」連連,先是說她的碩士指導教授過世,後來將跨港大橋斷裂原因說成是油罐車失火造成,都讓外界質疑蔡英文的判斷能力。
  • 塔斯馬尼亞大學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塔斯馬尼亞大學是澳洲高等教育委員會推薦的有研究成就的澳大利亞前十所大學。它的生命科學學院以高質量的教學和世界級研究活動而著稱;科學、工程與技術學院則是規模大且具多樣性的學院;商業與經濟學院成立於1914年,擁有AACSB認證;醫學院的申請人數眾多;它的環境學主修原始荒野與自然遺址,這在國際上是獨一無二的;還有教育學、法學、藝術等都有很高的聲望,以及擁有世界首個南極學學位課程。
  • 達克效應,為什麼越無知的人越自以為是
    一個愚蠢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愚蠢,因為他愚蠢到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同理,缺乏幽默感的人並不覺得自己缺乏幽默感,情商低的人也不會知道自己情商低。無知的人、愚蠢的人、缺乏幽默感的人或者情商低的人,不僅意識不到自己的欠缺,還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高於平均水平。
  • 駭人老照片:圖四是猛獁象真容,圖九是世界上最後一頭澳大利亞虎
    照片拍攝於1957年,剛剛為米高梅電影片頭做演員的獅子和導演希區柯克共進午餐。 在用餐開始前,希區柯克導演親自為美高梅的吉祥物獅子奉茶。照片拍攝於1940年代的美國,當時紐約市的亨特學院曾經專門為天才人群開辦了一所名為p.s.600神童的大學,照片中兩名三歲的神童大學生正在走廊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