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之王!中銀、中郵兩家消費金融公司今年起訴近2萬借款人

2020-12-19 支付百科

今年,一些消費金融公司裁判文書數量激增,查詢後發現,中銀、中郵消費金融前三季度平均每日有26篇裁判文書,相對於每日起訴26名借款人,前三季度累計有近2萬借款人被起訴。

撰文、編輯 | 維姆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用戶借錢不還怎麼辦?起訴!

據企查查綜合中國裁判文書網、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公告網、各地方人民法院相關數據,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郵消費金融裁判文書已有7004篇。中銀消費金融的數量則要更高一些,目前裁判文書已有10050篇。

這表示,中郵、中銀兩家公司累計起訴近2萬借款人

裁判文書激增

據「消費金融頻道」整理後發現,中銀與中郵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數量遠遠超出其他消費金融公司。

中銀消費金融去年的裁判文書就已有8444篇,而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銀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就已經破萬,達到10050篇。

中郵消費金融今年的裁判文書數量激增,截至今年前3季度,中郵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數為7004篇,而這個數字在去年僅為12

橫向對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北銀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為2384篇,興業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數為428篇,馬上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為12篇。

從裁判文書來看,大部分的裁判文書均為消費金融公司勝訴,法院判決借款人需履行還款義務,不少借款人在判決生效後,拒絕還款,被消費金融公司申請強制執行。

此外,由於是持牌金融機構,如果費率過高法院並不支持。

據中國裁判文書發布《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與卓志平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2018年7月27日,被告卓志平向中郵消費金融申請20萬元貸款,原告中郵消金審核後月利率為2.43%,折合年利率為29.16%。不過,中郵消費金融在法律追償過程中,自願將貸款年利率按20%標準計算。

此前,中銀消費金融以貸款動用費名義加收額外利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同時搜索「中銀消費金融」及「貸款動用費」顯示,共有5685篇裁判文書。

去年5月,中銀消費金融就因此被開罰單。處罰書顯示,2016年7月,中銀消費金融在辦理部分貸款時,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上海銀監局認定該行為違法了《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決定處以警告,並罰沒合計人民幣138.68萬元。

多頭借貸危機

有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公司裁判文書激增的背後,或是多頭借貸危機爆發的前奏。

多頭借貸,即單個借款人向2家或者2家以上的金融機構提出借貸需求的行為。一般多頭借貸的行為人大多因出現資金困難,沒有還款能力,因此採取"以貸還貸"的方式來償還借款,從而導致債務只增不減,越還越多。

而由央行牽頭組建的百行徵信,被給予厚望做網際網路金融的徵信整合,打破「信息孤島」,防止多頭借貸的發生,去年八月首批接入百行徵信的名單中,就有中銀消費金融,當然就目前來看,百行徵信未來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此外,還有很多人關心借錢不還被起訴,是否會坐牢?對此,融孚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陸開宇向「消費金融頻道」表示,民間借貸行為被起訴並不會坐牢,但如果敗訴且不還錢,則會上徵信黑名單,成為老賴。如果當了老賴且有能力履行判決義務而不履行,可能會以拒不執行法院判決、裁定罪被公訴,承擔刑事責任,即會以拒執罪被判刑坐牢。

相關焦點

  • 中郵消費金融起訴上千名借款人
    疫情期間,消費金融行業面臨逾期上升、業務收縮等諸多挑戰。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裁判文書數量激增,均為消金公司主動通過訴訟仲裁方式進行催收。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四個月的時間裡,中郵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已達2000餘篇,而2018年全年僅為13篇。
  • 上千名借款人被中郵消費金融起訴,與郵*貸有關,這是什麼情況?
    在疫情期間,消費金融業面臨許多挑戰,例如貸款逾期和業務萎縮。最近,許多消費金融公司的判決文件數量激增,所有的消費金融公司都主動通過訴訟和仲裁的方式來催收。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的四個月中,中國郵政的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已達到2,000多篇文章,而2018年僅為13篇。起訴數千名借款人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郵政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產品有郵你貸、郵你花、郵你購。
  • 中銀消費金融催收受阻,強制執行遭借款人失聯
    」在裁判文書網上發現不少消費金融公司為收回逾期款項將借款人告上法庭,在借款人仍不履行還款義務時,甚至通過強制執行把借款人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中銀消費金融還通過法院給眾多逾期借款人發送開庭傳票。興業消費金融的裁判文書達3306份,涉案金額2.39億。興業消費金融的司法案件同樣主要為借款合同糾紛,數量達3045份。值得注意的是,興業消費金融今年的裁判文書量急劇上升,已快接近兩千份。
  • 中郵消金出爾反爾遭投訴 借款人被起訴顯風控危機?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疫期企業觀察 | 中郵消費金融「出爾反爾」遭集中投訴 近800名借款人被起訴顯風控危機? 記者:隋娉娉 楊仕省 疫情期間,各金融機構紛紛發聲,稱企業已啟動「抗疫期間減免延期還款」行動。
  • 消費金融訴訟激增,「老賴」消失無財產致司法催收執行難
    2020年被業內稱為消費金融最艱難的一年。今年以來,各家消費金融公司發起的司法催收訴訟案件數量急劇增多,涉案金額飆升。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企查查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已開業的27家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內法律訴訟累計超過10萬件,涉案總金額達26.05億元。去年該組數據分別為48320件、17.42億元。
  • 華融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掉隊亂象
    結合上述的消費熱度,消費金融一直是資本追逐的主角。一旦有幸參股更不會甘願股份被稀釋,往往積極參與增資。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包括馬上消費金融、招聯金融、中郵消金、興業消金在內的至少8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發起增資,老股東無一例外都選擇了跟進。而跟進邏輯也很清晰,即強勁的成長性及回報預期。
  • 全面剖析30家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版)
    同時考慮到甘肅銀行2019年以來的業績坍塌,意味著謀劃近兩年的隴銀消費金融進程被打斷。(2)2019年5月,美的集團擬聯手臺灣永豐銀行,設立消費金融公司。2、15家消費金融公司中,總資產超過500億元的消費金融公司僅3家(即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總資產在100-500億元之間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僅有7家(分別為興業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和長銀五八消費金融)。
  • 職位空缺近一年後 中郵消費金融迎來首位「技術出身」總經理
    自2019年6月原總經理餘紅永辭職後,由董事長林茂新代任總經理之職,此次王曉敏總經理任職資格獲批,意味著中郵消費金融空缺近一年職位迎來繼任者。王曉敏是繼王蓉暉、餘紅永之後的第三位總經理,同時也是第一位「技術出身」的總經理。
  • 「2020年度消費金融公司TOP10」榜單揭曉
    來源:一財網榜單評價說明2020年是消費金融變局的一年,全年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一波巨頭相繼進場, 截至目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達30家。自2010年首批4家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牌照下發,10 年間,消費金融發展幾經波折。10年間,龐大的消費金融需求和留白的市場在金融科技的推動下飛速發展,消費信貸規模增長近7倍。經歷了2017年開始的監管治理和風險化解,瘋狂過後的消費金融市場終於迎來合規的下半場。
  • 想還錢,很困難,中郵消費金融的錢你敢借嗎?
    文 | 路崖近日,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中郵消金」)的多個與借款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已審理終結,判決結果中法院對中郵消金的高利率罰息進行調整引發了廣泛關注。據中郵消金的官網介紹,中郵消費金融公司於2015年11月在廣州成立,是中國郵政郵儲銀行發起設立的為居民個人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全國性金融機構。中郵消金在全國16個省(市)設立省級營銷中心,2018年註冊資本增至30億元。
  • 招聯金融不當收費近8000萬、中原消費金融違規處理異議4家消費金融...
    在業內人士看來,嚴守底線、防範風險、強化合規一直是消費金融行業展業的核心問題。而今年以來,針對持牌消費金融業務經營亂象,嚴監管趨勢仍在延續。在此情況下,行業將更加有序、規範。金融投資報記者根據公開處罰信息統計,截至10月26日,包括招聯金融在內,年內有4家消費金融公司收到通報或處罰。其中,今年1月,中原消費金融因存在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的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鄭州中心支行處以罰款5萬元;此外,還有兩家消費金融公司分別在6月與9月受到處罰,分別被處以罰款40萬元和50萬元。
  • 捷信消費金融、平安普惠、小花錢包等網貸公司起訴借款人案例分析
    捷信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張XX償還捷信公司借款本金30757.89元;2、判令張XX以上述本金為基數,按照月利率2%計付自2019年1月9日至債務清償完畢之日止的利息;3、判令張XX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捷信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天津監管局批准,從事金融業務,包括發放個人消費貸款。
  • 兩家消費金融公司同日獲批籌建!均有臺資入股
    截至目前,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今年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螞蟻消費金融已啟動籌建工作。至此,全國共有27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開業,最近開業的一家為陽光消費金融。
  • 中銀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增至15億 去年淨利下滑近6成
    四大行旗下唯一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增資獲批。上海銀保監局批覆顯示,中銀消費金融應自批覆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有關法定變更手續,並向該局報告。如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變更,該批覆失效。中銀消費金融成立於2010年6月,初始註冊資本為5億元,是全國首批四家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中國銀行旗下的綜合經營公司,上海第一家消費金融公司。
  • 4倍LPR利劍高懸:從判例、利率、融資成本看消費金融公司影響
    其中廣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數最多,3個月共49起;其次是江西、河南、江蘇、湖北、四川、浙江46、41、33、27、22、12起案例,重慶、安徽、福建案例數分別為2、2、1起。北京、天津、山西、遼寧、內蒙、湖南、黑龍江這7省市設有消費金融公司,但近三個月暫未出現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判決。
  • 杭銀消費金融公司獲準進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10月13日,杭銀消費金融發布公告稱,於近日收到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申請批覆,獲準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這也是本月第二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 10月10日,長銀消費金融也獲準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 消費金融增速回歸平滑 高管變動為「常態」
    中郵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緊隨其後,分別是37.25億元、13.89億元暫居第四、第五位。淨利方面,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2019年實現淨利潤排名前三,分別為14.66億元、8.53億元、6.59億元。中郵消費金融緊隨其後,淨利潤為3.49億元;海爾消費金融淨利潤為2.05億元;湖北消費金融淨利潤1.11億元。
  • 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問世 中信信託參與發起設立
    中信信託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中信消費金融的發起設立,主要是由中信信託主導進行。而據中信信託2017年年報顯示,早在2017年3月20日,公司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議就已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議案》,距今已近一年半時間。 目前,中信消費金融籌建處於初步啟動階段,人員團隊正在組建當中,包括高管團隊在內的招聘也將通過市場化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