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一個小小的牙籤,差點要了命,這是怎麼回事?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萬雲樂主任醫師團隊接診了一位牙籤穿透腸道的患者。
患者吳先生來自汕頭,一個月前,飯後用牙籤剔牙的時候打了個噴嚏。誰知道,在吸氣的一瞬間,吳先生喉嚨有了哽噎感,竟然誤吞了牙籤。
吳先生並沒有重視,認為牙籤會被人體排出來。直到7月4日,吳先生突然出現中上腹隱痛,發熱,最高體溫至38℃,還有噁心嘔吐 的情況。
他立即到當地醫院就診,經過腹部CT檢查提示腹腔有異物,診斷為局限性腹膜炎,當地醫院給予對症支持治療,並建議轉診上級醫院。
7月7日,吳先生來到中山六院就診,第一句話就讓接診醫生萬雲樂瞬間「頭大」:「醫生!我等了牙籤快一個月它還沒出來。」
為了進一步核實並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萬雲樂為吳先生安排了急診胃鏡檢查,但整個胃腸道裡都沒有看到牙籤的蹤影,唯獨十二指腸球部可以見到一處已經處於癒合期的疤痕。
影像結果顯示牙籤位置
牙籤究竟在哪裡?CT結果顯示,牙籤目前所在的位置與人體最大的血管——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非常接近,若再次移位,存在穿破血管引起大出血的危險。醫生在跟患者及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後,最終決定急診為患者行剖腹探查手術。
手術過程中,萬雲樂首先將患者的胃、十二指腸以及全部小腸仔細翻查一遍,確保沒有腸道內的異物殘留後,再進一步探查可疑的地方。由於牙籤在肚子裡已經有一個月了,局部的炎症水腫使組織、器官間的天然間隙變得模糊不清,黏連十分嚴重,整個手術的難度大大提高。
經過一番尋找,萬雲樂最終在下腔靜脈與左腎靜脈夾角下方的組織間隙內找到了牙籤的尖端。
手術現場
「這小夥子運氣算不壞了,再戳深1釐米,腹主動脈或者下腔靜脈都可能要穿孔。」萬雲樂再次確認沒有戳穿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後,完整取出了牙籤。此時,整個手術室裡的人都如釋重負,清洗乾淨腹腔後手術順利完成。
萬雲樂提醒,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果不慎吞入牙籤,要及時就醫。不能諱疾忌醫,心存僥倖,要對自己生命健康負責。
誤吞異物怎麼辦?
1.如果吞入後沒有引起呼吸障礙,如嘴唇青紫、嗆咳甚至呼吸停止等現象時,不必急躁,更不要慌張。
2.切莫急於刺激咽喉部或使用藥物強行催吐,企圖將誤入的異物吐出,以免反將異物送至氣管更加危險。
3.應及時就近求醫,並進行影像學檢查,待明確異物位置後決定採取的處置方案。
4.一般來說,這些不小心吞下的東西,除了一些特別大或尖銳的以外,絕大多數都可與食下的食品混雜在一起而最後隨大便排出體外。
為了明確異物是否排出體外或依然停留在體內,方法有兩個:一是做X光檢查,繼續追蹤觀察;二是在誤服異物後48小時甚至72小時內收集所排出的糞便進行檢查,看異物是否排出,直到找到異物為止。
5.萬一異物經過各種方法處理均未能排出體外,或者已經引起胃腸的損傷等事故時,應儘快手術取出異物。此時,可令患者坐下來或臥床休息,不得再隨意走動,等待接受各種處置和手術。
6.如果發現孩子誤吞異物,切忌自行吞服飯糰、饅頭、韭菜等食物,以免加重損傷,增加手術困難,應及時就診,儘早明確診斷、取出異物,對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7.如果誤吞入釘子、回形針、碎玻璃等尖銳的、帶尖帶鉤的異物,很難像一般異物那樣順利排出,必須火速去醫院處置。因為這些異物隨時可能鉤住或穿透消化道,造成嚴重的消化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