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孫珂軒 章明灃
📌 編輯 | LK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以「知竹·樂居——為美麗鄉村而設計」為主題的2017全國高校竹設計建造大賽雖然已經閉營,但是13個高校團隊的「竹建」夢想還在一點一點地變成現實。從安吉縣靈峰旅遊度假區、兩山創客小鎮、孝豐鎮瀦口溪村再到大竹村,由13個高校團隊繪製的「竹建」地圖正在開啟,設計的介入也在悄然間為安吉帶來著改變,跟隨「竹建」地圖,探尋「下一站」的秘密.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竹裡館』獨坐於溪岸之上,幽篁其中,可供閒臥撫琴,亦可供把酒言歡。於主路抵達後,悠長的步道徐徐行過建築內部約40米長的空間。『竹裡館』由擋土牆,混凝土地基和竹結構三部分組成。由竹結構支撐的屋頂舒緩起伏,有如森森竹海一般蔭蔽著約150平米的場地,人們於之間賞竹撫琴,品酒觀月,清靜快活有如僻居深山。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雙層擋土牆系統容納了主要的服務設施比如廁所和廚房,在河邊層疊的多層混凝土板形成了可供休憩的座椅,而由竹竿束成的立柱則呈3列生長於混凝土板邊緣。31種不同尺寸的竹柱拔地而起並向四個方向碩然綻放,勾勒出了潮起潮落的屋頂曲線。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與擋土牆縱向對齊的幾條v字形通道徐徐引導著屋頂走勢,始如嶙峋高峰而終如幽密深谷。起始處高達6m的峰尖共振著背後群山的輪廓,而終了處沉降的谷底則與大地融為一體。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屋頂平面的不同形態催生了多種空間質量,從而幫助界定了其下的社交區域。在接收到充足陽光的位置,竹竿被束縛得更加緊密來產生遮蔽;而在陽光照射不足的位置,竹束之間則被留出了更多空隙。結合對場地的理解,由竹構成的獨特而多樣的建築形態最終營造出了悠遠閒適的詩意空間。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這次安吉竹建之行於我而言是及其難忘的。從小在香港生長的我,最能體會到人心困在水泥叢林中有如籠中之鳥的無奈和壓抑。因此我在安吉的體驗和對竹建的思考也被我成長的城市環境所影響,代表著香港城市人的獨特視角。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在我之前的認知中,近30年來中國城市的高速發展過程,其實是被人為大大加快的歷史進程。近現代二百多年的發展之後,西方的城市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和水平。現代中國城市的極速擴張是蓬勃的經濟和不斷提升的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然結果,但與此同時也令人們無暇回頭審視過去。
中國先人曾經嚮往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但在今天的大部分城市裡,這種文化傳統已經幾乎完全消失了。但安吉的青山秀水卻在不斷提醒我,也許今天我們還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架起人與自然間溝通的橋梁。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這些對當今中國城市發展模式的思考帶我來到了這次安吉的竹設計競賽。港大校園裡的竹建築競賽海報吸引了我,上面寫著:可以去鄉村與工匠一起施工合作!我不假思索地報名了。對於我這個城市人來說,我們平常的設計工作幾乎與場地和工人無關。可以去現場動手參與竹子的搭建,會是非常難得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我很好奇竹這種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象,如何成為現代中國城市的文化組件?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來到安吉,我非常享受這個城市的人居密度和人性化的街道尺度。即使是熱鬧的市中心也擁有著可以讓行人自由呼吸和享受藍天白雲的空間。在走路的時候,我的腳步不自覺放慢了,觀察身邊事物的時間也多了。去到工地,我終於體驗到在書本裡中國傳統中,文人與工匠攜手合作的工作方式。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竹子運送到了現場,我們學生,教授,和現場的工人師傅們,一起頂著安吉八月的烈日,把他們一根根從卡車上搬運下來,再在現場整齊地一根根碼好,方便後面對竹子的再加工;之後師傅又教會了我們用鐵桿把竹子內部捅穿,這樣可以在竹子的內部穿引電線來提供照明,我們便一直興致高昂地在幾天之內捅穿了工地上所有竹柱,連師傅們也誇我們踏實肯幹;完成捅穿工作後,我們又馬不停蹄地給竹子洗刷上漆,這樣在美觀的同時也保護竹子免於受到安吉多雨潮溼氣候的侵襲。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我們與工匠師傅們不斷的討論和協商,雙方都在之中不斷讓步,卻同時都盡全力實現對方的想法。這種親密的合作最終使我們的設計不再是紙上談兵,現在它正堅實的在安吉的城市肌理裡成長,用竹子的獨特材料特質和文化象徵意義影響著安吉居民的日常生活。一根根柱子堅實地站立了起來,一根根梁妥帖地架了上去,竹裡館的框架已經初步成形了。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桂國華
記得有一位老師對我說:傳統和文化是艱苦和努力下結出的果子。我認為中國人非常努力,比任何國家的人都更努力。我們祖先的努力創造了自然與市井生活結合的傳統文化,而安吉人正在他們的城市中努力建設,用竹建的方式把這份文化傳承下去。安吉是中國最美鄉村,我是完全贊同的。我們的竹裡館,必將在不遠的將來為安吉更增添一份美麗。
©唐錫成
13個竹建作品的建造依舊在繼續,安吉竹在建築、景觀等領域的拓展也只是剛剛開始,同時,設計介入之後,鄉村的變革也在悄然中進行。安吉竹建地圖正在緩緩開啟,下一站會是哪裡?
香港大學參賽團隊
指導老師:
王維仁, Olivier Ottevaere, Chad MC Kee, 徐濛
參賽學生:
宋蕙卿, 紀翔, 賀軼楨, 劉凱旋, 章明灃, 孫珂軒, 陳舒雯, 黎樹勳
建設單位:
安吉靈峰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技術支持:
土建—杭州市園林綠化股份有限公司
景觀—杭州凱唯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竹構—安吉竹境竹業科技有限公司
大賽歷程
2016年12月2日,安吉縣政府在竹高峰論壇上與國內八所著名建築院校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2017全國高校竹設計建造大賽的舉辦奠定了基礎。
2017年7月3日,安吉縣相關領導考察深圳大學建築學院並聽取該校關於安吉建造營的籌備情況。
2017年8月10日,以「知竹·樂居——為美麗鄉村而設計」為主題的2017全國高校竹設計建造大賽在安吉盛大開營,安吉縣領導為參賽高校授旗。
2017全國高校竹設計建造大賽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浙江省安吉縣人民政府
國際竹藤中心
承辦單位
安吉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安吉縣竹產業發展局
安吉縣竹材應用行業協會
協辦單位
安吉靈峰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安吉縣孝豐鎮人民政府
安吉縣城市建設投資集團
媒體統籌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
參賽高校
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瀋陽建築大學、深圳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北京林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浙江·安吉
安吉,是浙江北部一個極具發展特色的生態縣,取《詩經》「安且吉兮」之意得名。安吉是聯合國人居獎唯一獲得縣、中國首個生態縣、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首批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金牌旅遊城市唯一獲得縣,有中國第一竹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中國竹地板之都美譽,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衛生縣城、美麗中國最美城鎮。
區域位置優勢明顯。安吉地處長三角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杭州都市經濟圈重要的西北節點,屬於兩大經濟圈中的緊密型城市。隨著杭長高速的全面通車,構建形成了30分鐘到杭湖、90分鐘達滬寧的快捷交通網絡。
美麗鄉村影響深遠。目前已建成「美麗鄉村精品村」164個,其中已建和在建的「精品示範村」達到21個,12個鄉鎮(街道)實現全覆蓋,創建總覆蓋面達到95.7%,呈現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大格局。
三次產業融合發展。一產加快「接二連三」。按照高效生態品質智慧農業發展目標,加快農業「兩區」建設,不斷提升白茶、筍竹、蠶桑發展層次,「安吉白茶」成為全國首個在華東林交所上市的綠茶品牌。二產加快轉型升級。堅持生態環保導向,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竹、椅兩大傳統產業。竹業經濟綜合實力全國第一。三產加速高端提升。全力打造全省首批旅遊經濟綜合改革試點示範縣、長三角首選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發端於黃浦江源頭的西苕溪孕育了神秘的古越文明,是古越國重要的活動地和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古鄣郡郡治所在地。上馬坎遺址賦予了安吉獨具魅力的文化符號,成為「浙江舊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第一點」;千年古剎靈峰寺,與杭州靈隱寺被譽為姊妹寺;湧現了南朝梁文學家吳均、三國東吳大將朱然、近現代藝術大師吳昌碩、著名林學家陳嶸、畫家諸樂三等名家巨匠。
👇
《城市·環境·設計》UED第107期湯樺:《工畫師與烏託邦》現已上架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購買
About UED
UED願意以「愚者之心」
「不遺餘力」地傳遞設計之美
版權聲明 | 文章版權歸UED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UED Contact
uedmedia@uedmagazine.net
投稿請發送至媒體合作郵箱
Explore More
UED官網 | 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 UED城市環境設計
👇 戳 | 閱讀原文 | ,購買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