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婭代表:建議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建議,要建立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預防和發現機制,防患於未然。她建議,建立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資料庫並實現全國聯網、公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工作崗位不得錄用有性侵犯罪記錄者,加強未成年人預防性侵教育,普及防性侵的相關法律知識。
朱永新委員: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 人臉識別防未成年人沉迷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未成年人觸網比例顯著提升。未成年人沉溺網路遊戲,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呼籲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防止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
朱永新建議,從網路遊戲類別、認證、時長、充值方面建立網路遊戲強制分級制度,並由相關政府部門審核監管。根據目前社會發展客觀實際和網路遊戲內容,比如是否包含暴力內容、不良語言、性內容等,可從早教類、管控類、限制類、禁止類等方面劃分,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建立網路遊戲產品分級制度,其中包括實行用戶註冊登錄實名認證分級,通過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身份證信息、手機號或人臉識別等方式實行未成年人登錄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實行遊戲充值限額分級等。
朱永新還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監管與評價機制,並修訂完善網路遊戲法律法規,對《未成年保護法》《網絡安全法》《出版管理條例》《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增加「基於未成年人保護的網路遊戲分級」相關內容。
柴會恩代表:建議立法監管未成年人網絡打賞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定州市西關南街小學副校長柴會恩建議,網絡直播和網路遊戲發展迅猛,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現象廣受關注,也出現了未成年人為網路遊戲或網絡直播平臺支付較大金額用於充值、「打賞」而形成的糾紛。她建議要繼續通過升級技術手段加強管控,平臺在註冊打賞等環節要及時進行人臉甄別,同時加大打賞人工審核,對未成年人網絡打賞說不。
民革中央:建議未成年人不能從事「超齡」商業活動
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民革中央提交了《關於加強未成年人從事商業活動權益保障的提案》,建議構建行業許可規範,通過對法定代理人監護權的引導、監督和懲治,形成未成年人從事商業活動權益保護的綜合機制。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中增加保護未成年人商業演出權益的相關規定,明確以「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指導其他相關立法。同時加快研究出臺專門立法,先嘗試製定地區性的行政法規等,試點成功後再上升為全國層面的立法。
同時,構建未成年人從事商業活動的行業規範。根據未成年人參與商業活動的內容和特點,從身體情況、義務教育、學習成績等方面構建入行標準;對商家從聘用合同、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工作環境、工作內容、違反規定的監督、懲處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確保未成年人參與商業活動的行為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
針對父母造成的監護權濫用現象,民革中央建議,促進對法定代理人的引導、監督和評價機制多元化。引導法定代理人尊重未成年人的意願,不得強迫工作、暴力對待、經濟剝奪、減損受教育權。
同時通過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監督和評價機制,衡量監護權是否被濫用以及被濫用的程度。此外,在撤銷監護權的規定之前增加限制行使監護權的規定,建立從輕到重的多元化懲罰機制,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肖勝方代表:建議未成年人刑責年齡起點下調至13周歲
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肖勝方近日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在其向本次全國人代會提出的建議中,他建議以修正案的形式對刑法的相關條文作出修改,調整中國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從原來的14周歲下調為13周歲。
肖勝方建議,首先,將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由原先的14周歲降低到13周歲;其次,把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修改為「已滿13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降低到13周歲,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進程。」肖勝方表示,13周歲的少年基本已完成小學教育,就讀初中,其已具備相當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物質文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許多未成年人12至13歲左右就身材高大,大腦發育較快。
「由於未達到法定的刑事責任年齡而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只能通過收容教養或者經濟補償等方式予以懲罰,這樣的懲處對受害人而言是不公的,這樣的做法會造成未成年人有恃無恐地繼續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同時也會使法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受到質疑,從而失去法律的示警功能和威懾作用。」肖勝方稱。
張寶豔代表:建議對人販子終身追責
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理事長張寶豔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難點在於,以前丟失的孩子,過去了幾十年,信息量寥寥無幾,案件偵辦難度較大。婦女兒童被拐時間越長傷害越大,建議對人販子終身追責。
丁列明代表:建議將脊柱健康納入中小學生體檢項目
針對兒童、青少年脊柱側彎缺乏早期篩查,導致疾病發現晚、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丁列明建議把脊柱健康檢查納入全國中小學生體檢篩查項目,把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工作納入疾控部門、社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日常工作。
程紅委員:建議將血脂血糖檢測等納入青少年體檢範圍
全國政協委員程紅表示,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隱患通過體檢監測早發現早幹預十分重要,她建議將青春期身心發育監測、血脂血糖檢測等納入青少年體檢範圍。
程紅表示,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健康形勢不容樂觀,體質健康主要指標連續20多年下降,33%的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隱患,包括近視眼、肥胖、心理衛生等問題,多與不良行為習慣、缺乏體育運動、體檢不到位等直接相關,深層次原因在於我國尚缺乏科學系統的健康教育體制監測和幹預體系。
百餘委員:建議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吳志明領銜提交為中小學生減負的提案,建議重新疏理制定國家教育評價體系,把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並給予語文、數學等主科一樣的考分權重,激發學校、家長、學生的內生動力,真正實現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吳志明等委員提出,加強社會宣傳和對家長的引導,將孩子的身心健康排第一位,尊重教育的規律和孩子成長的自由。
謝尚果委員:建議全國高校推行無紙化考試
「以一個2萬名在校生的高校為例,每年僅期末考試至少用紙7噸,那麼全國以3000所高校計算,每年期末考試至少用紙21000噸,需要耗費73500噸木材。」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大學校長謝尚果說,「我建議全國高校採用無紙化考試,可以節省大量的紙張,從而減輕環境汙染。」謝尚果說,從學校層面來看,無紙化辦公已經逐步推廣和落實,但是無紙化考試卻始終沒有全面推開。在他看來,無紙化考試不僅環保,還能省去傳統紙質考試中試卷印製、考試、改卷、成績保留等繁瑣工作,並且方便做到同題庫不同卷面,杜絕鄰座作弊。在調研中謝尚果發現,無紙化考試在技術、數字校園系統支持等方面已經不是問題,也有很多其他類別考試已經實行了無紙化。他呼籲,政府部門儘快納入考慮,建立基本原則、基本規範和考試相關的統一標準,組織專家開發題庫,對高校提供一定資金支持,並充分借鑑國內外無紙化考慮的經驗。
李秀華委員:希望更多人選擇護理專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護理學會名譽理事長李秀華表示,今年馳援湖北抗擊新冠疫情的醫務人員當中,約70%都是護士。2019年底我國護士總量達到445萬人,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仍需要大批護理人才,護士就業前景非常好,希望更多人選擇護理專業。
白重恩委員:建議成立青年志願服務隊緩解就業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今年的提案之一是關注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受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應屆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他建議由政府主導成立青年志願服務隊,鼓勵大學畢業生在進行相關培訓後,進入教育、醫療衛生等短期需求較大的行業。例如,鼓勵大學生進入鄉村支教,一方面可緩解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促進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向農村傾斜。政府可通過優惠政策鼓勵年輕人參加志願服務隊,例如志願者服務一年後,在升學、就業、報考公務員等方面享受一定優惠。
戴立益委員:將中小學教師編制核定周期縮短至一年
教師結構性缺編是近年來制約教師隊伍發展的重要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兼基礎教育集團主任戴立益建議,將中小學教師編制核定的周期縮短至一年,動態適應學齡人口的增減變化。
「在試點基礎上深入推進『縣管校聘』改革,科學評估各級各類教師隊伍需求總量,統籌考慮教師定期參加培訓、休產假、寄宿制學校、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等因素,核增編制數。」戴立益表示。
戴立益建議,充分把握外部政策機遇,推動編制跨地區、跨行業調整。在全國層面加強編制資源的統籌配置,推動編制資源向人口流入區縣傾斜。對於學校而言,要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切實提高編制使用效益,這也有利於學校用人自主權的落實。他還建議,進一步規範完善教職工聘任制度,通過推動編制內外工資與社保制度逐步並軌、構建平等的職業發展平臺等舉措,最終構建中國特色的兼有市場化活力和政府宏觀調控優勢的靈活、自主、本土化的教職工人事管理制度。
庹慶明代表:家庭教育儘快立法,讓父母「持證上崗」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從源頭保障家庭教育切實發揮教育和價值引領功能的一項必要行動。」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建議,家庭教育儘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確家庭教育核心內容、擴大公共服務供給、規範家庭教育行為,從制度層面推進解決家庭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家庭教育工作持續發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法治保障。
庹慶明認為,我國家庭教育目前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家長自身的素質與教育能力也參差不齊。同時,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僅對不履行家庭教育責任的家長缺乏有效制約,而且對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也沒有明確規定,很難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因此,庹慶明建議,在家庭教育相關法律立法時,應強調地方政府在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中的責任;強調家長的職責,父母需持證上崗;對家庭教育的運作及保障機製做出法律規定並明確家庭教育的公共性與個人隱私的界限。此外,還建議把每年9月的第一個周日確定為家庭教育日。
倪閩景委員:建議知網對國內用戶免費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今年的一份提案,建議把中國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在國內供用戶免費使用。他指出,隨著知網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收費貴、行業壟斷等方面問題。知網很容易通過壟斷地位攝取高額利潤,造成知識獲取成本不斷增長。目前,個人用戶下載一篇論文平均付費3元左右。「技術讓知識越來越便宜,而壟斷讓價格越來越昂貴。」他建議,知網的論文瀏覽和下載功能可供國內用戶免費使用,論文查重、論文引用檢索、大數據服務等可繼續收費。青少年學生等特殊人群通過知網獲取專業文獻更應免費。
本文綜合整理自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新聞周刊、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