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知識|咖啡萃取率Extract Rate計算方法

2021-02-17 咖啡大溼

喜歡到過mojo和retro品嘗單品咖啡的朋友,或許會覺得納悶,為什麼mojo和retro的單品咖啡喝起來口感會不同呢?為什麼基於一樣的咖啡豆為衝煮基礎下,口味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呈現?其實這樣口感上的差異,是被我們設計出來的。

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複習一下之前新聞報有提到過兩個名詞,一個是Extract Rate(萃取率)和TDS(總可溶解物質)。萃取率簡單說,我們從咖啡粉(C克)中,萃取了多少的固體物質(X克),佔總咖啡粉重量的百分比(X/C*100)。而TDS則是指你所喝的這杯咖啡液體(Y克)中,固體溶解物質(同上面的X克)所佔的百分比(X/Y*100)。一杯根據美國精品咖啡協會與歐洲精品咖啡協會所定義的Gold Cup咖啡比例,必須將咖啡的萃取率抓在20%,而TDS大約在1.1%~1.3%間。

當你有這兩個數字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更進一步討論Extract Rate和TDS在咖啡口感所會呈現的影響。一顆咖啡豆,必須要被萃取到一個比例,才能夠將咖啡豆完整的風味表現出來:萃取率過低的咖啡,會犧牲掉層次感;相反地,萃取率過高,則會造成咖啡的苦味、澀味,或其他的雜味。TDS的話則是影響到咖啡的濃度。TDS越高,咖啡的強度/濃度越高;TDS越低,咖啡喝起來則會越淡。

在mojo所提供的單品咖啡,由於現場忙碌,單品咖非常常會造成製作上的時間瓶頸,因此當初流程規劃時,我們使用高粉量+細研磨+較少的萃取時間,來當作我們衝煮咖啡的方法,造就了低萃取率(15%左右)+高TDS(1.3~1.6%))的做法。我們用較低的萃取率來減少瑕疵口感的發生,然後又用高粉量來把咖啡濃度拉高,讓大家可以喝到一杯香濃的咖啡。四年後建構的retro,因為採購時規劃了Clover,在可精淮控溫和控制萃取時間的前提下,我們將Gold Cup納入單品的衝煮考量,重現了萃取率20%+TDS1.2%的咖啡口感。在Clover衝煮符合Gold Cup標淮的咖啡,好處是呈現出層次感會較為豐富的香氣;但是因為TDS比起mojo較低的關係,有時會讓大家覺得retro的單品較為清淡。

假如您對這些科學數據有興趣,下次看到我在店裡頭時,不妨把我攔截下來,我會很樂意為您說明清楚更多的細節。您也可以上網點閱相關文章:ExtractMojo、Gold Cup、Clover。假如您是Abid濾杯的使用者,有歡迎您在下次購買咖啡豆的時候,跟我們索取研磨樣本,順便跟我們的Barista詢問GoldCup的衝煮參數。

咖啡文化傳播、咖啡知識分享、

咖啡技能交流、咖啡烘焙研究、

咖啡飲品開發、咖啡經營管理、

咖啡拉花技巧、咖啡興趣培訓、

咖啡專業培訓、咖啡創業培訓、

咖啡烘焙培訓、咖啡西點培訓、

SCAE認證培訓、SCAA認證培訓。

課程諮詢電話:15683800077

官網敬請收藏:www.brst.cn

個人微信添加:laoqin_coffee

新浪敬請關注:@咖啡大溼

重慶SCAE歐洲精品咖啡課程認證

重慶百瑞斯塔咖啡西點學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信掃一掃

相關焦點

  • 咖啡知識 | 浸泡式與滴濾式萃取的參數與技巧
    標準浸泡提取測量方法:在測量浸泡式萃取的咖啡時,殘留的咖啡粉間液含有與溶解後的咖啡液相同的濃度。這就是為什麼VST軟體使用萃取總水重量來計算提取物。改變一下計算萃取率的方式,或許應該考量將處於咖啡粉間液中的可溶性物質計算在內,而不去管滯留在咖啡粉中沒有被萃取出來的部分。
  • 咖啡萃取原理深度解讀
    這些物質在不同的時間被萃取到咖啡液中,並造成咖啡帶有不同的風味。咖啡豆的水溶性物質有30%,其中的20%對咖啡風味產生正面影響——剩下的部分會給咖啡增添苦味或紙漿味等負面影響。幸運的是,理想的正面的溶質被先萃取出來,然後才是從令人不愉快的溶質。
  • 如何使用咖啡濃度&萃取率的關係衝咖啡?
    如何衝泡一杯好喝的咖啡? 「好喝的咖啡」有一個標準萃取率和濃度的論點:金杯理論(Gold Cup),這個論點認為 「 好喝的咖啡 」 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1.萃取率介於 18%~22%之間。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什麼是SCA金杯萃取理論】是在製作手衝過程中將「TDS(濃度比)」控制在1.15-1.45%之間,「萃取率」要達到18-22%就被認為是在金杯萃取範圍。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影響金杯萃取標準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濃度」和「萃取率」。
  • 水溫&預浸泡對意式咖啡萃取的變量影響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萃取流速的影響 2.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濃度TDS的影響 3. 不同水溫&有無預浸泡萃取下對咖啡萃取率的影響 4.
  • 咖啡金杯萃取理論-1.萃取的概念,原理及方式
    之前推送過此系列文章,可能是由於過於晦澀難懂大家閱讀的興趣不是很高,偉哥也沒有把寫的後續的文章繼續推送,最近又有朋友詢問關於萃取的問題,那這次就系統的把這個問題發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定會受益匪淺萃取(Extraction):指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係數的不同,使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
  • 如何精準萃取一杯自己的咖啡?
    萃取就是熱水注入咖啡粉之後,溶解出的咖啡粉中所含的可溶解物質的量,這個過程即被稱之為萃取。舉個例子來說,使用20g的咖啡粉製作一杯咖啡,可能只會有4g的物質被萃取出來。通常我們會和萃取率聯繫在一起,在這個事例中,咖啡的萃取率即為20%(4g/20g)。
  • 咖啡萃取與什麼有關?萃取實操分享!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咖啡萃取的一些理論知識以及實操分享~ 咖啡萃取必須弄懂的幾個重要概念: 萃取:萃取兩字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把某物擠壓出來,或取得萃取物。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取得有價值的物質(風味)。
  • 濃縮咖啡濃度與萃取率實驗 咖啡機衝煮頭與粉餅間隙的關係
    ,萃取濃縮咖啡中的粉量參數一般取決於粉碗的大小,例如18克粉碗會裝17到19克粉左右的粉量,最近前街門店在調整濃縮咖啡的時候入手了一個較大的粉碗,在調試階段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的粉量在兩個粉碗下,較大粉碗的一個萃取時間更快,但是濃度與萃取率卻更高。
  • 如何調整濃縮咖啡的萃取,並建立新的萃取配方?
    另一種情況,利用低粉量萃取出更多的咖啡液量,同樣可以得到一杯濃縮咖啡,但這杯咖啡再萃取上可能很好,但TDS值卻很低。當你想突出甜度和酸度等特徵時,使用這種方法效果很好,但同樣的,有時也會犧牲咖啡的BODY和口感做為代價。
  • 萃取咖啡的方法有哪些? 咖啡的萃取方式你造嗎?
    萃取咖啡的方法有哪些? 咖啡的萃取方式你造嗎?時間:2018-04-28 11:46   來源:258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萃取咖啡的方法有哪些? 咖啡的萃取方式你造嗎?
  • 數據分析烘焙對滴濾咖啡萃取的影響
    意式濃縮烘焙和滴濾烘焙方法極為不同,用這兩種方法烘焙出的咖啡口味也千差萬別。 前不久在 Crown 公司的辦公室,我和 Jen、Evan 正在討論烘焙過程中的哪些步驟和因素會影響咖啡最終的可溶度。在公司,我們經常會對烘焙樣品進行衝泡,並檢測萃取率。
  • 啡語流言(三)-一篇文章讀懂咖啡金杯理論
    咖啡金杯是當前整個咖啡行業至關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具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雖然金杯的研究方法是基於統計學的原理,但卻非常好的把萃取這一本來只能依賴主觀判定的結果變得具備客觀評價的可能性了,並且由於其數學模型的不斷完善,對於實際操作的指導性也在不斷的提升。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咖啡金杯檢驗員的課程情況。
  • 荘懷德老師SCA Brewing (研磨與萃取)初、中級實務與認證課程
    隨著網絡上各類信息越來越豐富,咖啡師們在網上能免費了解到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但是這些零碎的、不成系統的知識並不足以形成一個正確的萃取觀
  • 企業知識萃取方法
    企業知識經驗萃取方法知識萃取是將經驗萃取為規律,在日常工作中挖掘可以推而廣之的工作方法。知識萃取不僅是組織沉澱和傳播優秀工作方法的不經之路,更是個人加速自我學習能力的利器。總結下來就是三個技巧:自我挖掘和訪談技巧解決如何去深挖自己或業務專家內在經驗的問題,本部分結合教練技術可以幫助挖的更深;萃取技巧不僅僅適用於萃取業務專家的方法,也可以提升我們個人的反思總結能力,提升學習效率;建模技巧能夠讓知識更加邏輯和完整,形成系統化的方法論,利於構建知識體系。
  • 咖啡入門知識:滴濾式和浸泡式萃取方式
    本文經「 咖啡工房」授權轉載,原標題《咖啡入門知識 | 滴濾式和浸泡式萃取方式》作者:前街咖啡,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常喝咖啡的小夥伴可能會經常聽到滴濾式和浸泡式這兩個名字,或許可能會有些疑惑這是什麼意思,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什麼是滴濾式
  • 乾貨:詳細講解咖啡手衝萃取,精確到0.1克,衝出屬於你的味道!
    通常我們會和萃取率聯繫在一起,在這個事例中,咖啡的萃取率即為20%(4g/20g)。可以用這個方式來計算萃取率%:萃取率% =咖啡液(g) x TDS (%) / 粉量(g)例如:萃取率% = 36g x 10 % / 18g = 20 %咖啡液是指衝煮完咖啡之後在咖啡壺中滴濾的咖啡液量,而非總注水量
  • 水溫是如何影響咖啡的萃取?
    水溫是如何影響你的咖啡的?在衝煮過程中,水和咖啡會進行一些複雜的化學反應,而水溫會直接影響到衝煮時咖啡中不同成分的萃取率。水會萃取出咖啡中所含有的奎寧酸、胺基酸和單寧酸、咖啡因、油脂以及其他的物質。衝煮過程中,不同的階段產生不同的反應:例如,咖啡因,會在衝煮的初期被萃取出;果酸會在一開始就被萃取出來,然後是甜感,緊接著最後的階段,苦味被萃取出來。所以,水溫究竟是怎麼產生影響的呢?溫度越高的水,萃取物質的速度就會越快,許多不同的因素都會影響咖啡的風味,衝煮時要十分的小心控制萃取率。
  • 5種咖啡萃取方法,每一種都很特別!
    一個咖啡熱愛者是不會滿足於在咖啡店購買已經衝泡好的咖啡的,難免會想自己動手給自己衝泡一杯,並且享受這個衝泡的過程。今天我們簡單介紹下5種萃取咖啡的方式,看看哪一種你還沒嘗試過?另一種是法蘭絨滴漏式,雖然這種方式稍微難一些,但這種衝泡方法在一些咖啡店或者咖啡迷人群中還是很有C位的喲~方法二:法式壓力壺法式壓力壺是一個圓筒狀容器和一個可將咖啡粉和水分離的有軸金屬過濾網構成。
  • 影響手衝咖啡的萃取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衝淺烘的豆子,很容易積水,在最後注水的時候會發現水位下降的速度變得好慢,滴太久又容易造成過度萃取。為什麼衝煮淺烘咖啡會比較容易積水,流的比較慢?手衝到最後的積水時,應該怎麼辦?那麼密度的計算公式為:密度=質量÷體積淺烘=(1-0.13)÷1深烘=(1-0.18)÷1密度大的東西容易下沉,所以可以推斷淺烘咖啡在衝煮是比較容易往下沉澱,造成濾孔堵塞、流速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