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有福之人。
在福州有一個關於中美百年友誼的故事,一個關於2012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訪美期間講述的福州的感動中美兩國人民的故事。
這是每一個福州人都會講述的,也是每一個來到福州的人都會聽到的故事。
這個故事也把福州一個「藏在深山人未識」的避暑勝地——鼓嶺,帶進了世人的視野。
鼓嶺故事,源遠流長
細觀每一個講述鼓嶺的文章,都要從這個故事開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加德納,他的父親是美國基督教會公理會國外布道會的一名傳教士,在福建南平和福州工作生活多年。加德納一家在鼓嶺上有一棟別墅,他在那快樂地度過了9年的童年時光,與中國夥伴一起吃飯,一起玩耍。1911年,加德納一家遷回美國後,他始終保持著中國的飲食習慣,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再回到兒時的中國故園,但終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
臨終前,他仍不斷念叨著「Kuling,Kuling」。加德納夫人不知丈夫所說的「Kuling」在什麼地方。但為了實現丈夫魂牽夢縈了一生的心願,她多次到中國尋訪,但由於不知鼓嶺的確切位置無果而返。後來,在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劉鍾翰的幫助下,加德納夫人弄清楚「Kuling」就在中國福州。
1992年春天,在福州市擔任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人民日報上看到劉鍾翰先生的《啊,鼓嶺!》這篇講述加德納夫婦感人至深故事的文章,放下報紙,馬上指示外事部門與加德納夫人取得聯繫,熱情邀請她訪問鼓嶺。在習近平安排下,加德納夫人來到丈夫生前念茲在茲的鼓嶺,親眼看到那個美麗的地方,看到丈夫兒時曾徜徉其間的空濛雲霧、滴翠青山。也終於完成了自己丈夫的遺願。
避暑勝地,鼓嶺慢生活
隨著故事,我們走進了鼓嶺風景區。這裡之所以被世人所矚目,是因為中美友誼,而這裡之所以被大家所銘記,是因為這裡被稱為華南的避暑中心。
鼓嶺山高800多米,距離福州市中心僅不到13公裡的距離,而在夏日炎炎,周圍都在經歷高溫洗禮時,這裡的最高氣溫也不超過30度。正是這特殊的環境,吸引了當時工作生活在福州的許多不耐酷暑的西方人士,在這片山林中建設了200多幢風格各異的避暑別墅。此外,還有教堂、醫院、網球場、遊泳池、萬國公益社等公共建築。這裡儼然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城市。
走在鼓嶺的小路上,道路崎嶇不平,蜿蜒上下起伏,周圍綠蔭漫漫,陽光透過樹縫,斑駁的撒下些許光輝。這裡沒有大景區定製化的宏偉建築物,沒有熱門的景點,也沒有擁擠不堪的人群。這裡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只有散落在山林間的別墅,只有依山而建教堂,只有三四米寬的街道,只有散發著時代氣息的小建築。
來到鼓嶺,不用穿梭忙碌,為了景點奔走。只要靜下心來,踱步其中,慢慢的去欣賞,慢慢去體會。累了就找個咖啡店,亦或找個書屋,小憩片刻。這樣你才會體會到別樣的鼓嶺,才不會對這裡失望。
沿著步道向上,你會為路旁柳杉的巨大所震驚,1300多年的樹齡,高30米、徑圍約10米,鬱鬱蔥蔥,讓人神往。這棵柳杉已經被冠以柳杉王的美稱,成為了國家古樹名木,被重點保護。
轉角向上,是一座建於清朝光緒年間的別墅,名為宜夏別墅。這座別墅是鼓嶺最早所建,也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別墅。文章開篇故事的主人公加德納太太在被邀請訪問鼓嶺時,就是居住在這裡。
在宜夏別墅旁,是一座建立於1919年的基督教教堂。哥德式的風格建築,隱於青山綠水間,別有一番風味。
轉過山坡,在分叉路口有個百年的遊泳池,這是當年外國人和當地居民避暑休閒的主要運動場所之一。面積200多平方米的男性專用露天泳池,還清晰的規劃著深水區和淺水區。雖然現在已經殘舊不再使用,但在當時這裡一定是時尚界的先鋒。
萬國公益社創建於1902年,這裡是外國僑民民間活動的主要社交場所。無論是茶會、宴會、講演還是舞會,這裡都是最主要的地方。而萬國公益社的後門是一片開闊的平臺,站在上面可以遠眺鼓嶺的山巒疊起,鬱鬱蔥蔥。
在鼓嶺老街的一隅,有一個始建於1902年的郵局。這個郵局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年只上半年的班。這裡每年的端午節後開張,中秋節後關閉,是中國早期五個著名的夏季郵局之一。
千年古寺,閩剎之冠
湧泉寺,始建於公元783年,1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不斷的傳承,讓這裡成為全國重點寺廟之一。湧泉寺坐落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相傳這裡原來是一處深潭,潭內有一毒龍,為害周圍的百姓。唐建中四年,當地郡守請法師制伏了毒龍,法師在潭畔誦華嚴經,龍遂離去。眾人深感其德,就潭址建寺,迎師住錫,便有了法嚴寺,也就是今天的湧泉寺。
湧泉寺前後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堂、念佛堂、庫房、客堂、齋堂等組成。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
走進湧泉寺,首先看到的就是最著名的一對「千佛陶塔」。佛塔聳立在寺門兩側,東邊一座是「莊嚴劫千佛寶塔」,西邊為「賢劫千佛寶塔」。塔身塑有佛像1038尊。塔高大精美,為國內稀有。
另外,康熙1699年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在湧泉寺的後山,有著眾多的名人題句,在鼓山摩崖題刻最集中的靈源洞至聽水齋沿途,布滿宋元明清題詠300多處,有相傳朱熹所寫的「壽」字,高達4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古代石刻。
達摩十八景,眺望榕城
在湧泉寺之西,獅子峰以下,有個達摩洞十八洞。巖洞廣16米,深7米,內有一尊2米左右的達摩坐像。洞內一壑清泉,洞前插一石壁,古人取達摩面壁之義,名「達摩洞」。
達摩洞十八洞又叫達摩十八景,清朝詩人魏傑,根據這裡的自然景物和民間傳說,整理編寫成十八景,刻於達摩洞外的一面巖壁上。什麼達摩面壁、南極升天、仙猿守峽、古鶴巢雲、仙人巨跡等等不可盡數。
而達摩十八景最好之處有個玉石雲梯。一條刻在石頭的臺階組成的步道。半邊峭壁,半邊懸崖,扶著圍欄,在險峻中慢慢前行。極目遠眺,夕陽西下,華燈初上的榕城夜景盡收眼底,陣陣涼風吹來,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鼓山鼓嶺,福州的後花園;鼓山鼓嶺,福州的綠肺;鼓山鼓嶺,一個承載中美友誼的地方;鼓山鼓嶺,一個承載千年傳承的地方。
也許這裡並沒有馳名海外的虛名,但是這裡是福州當地人休閒度假的第一選擇。
這裡是清新之地,這裡是文化之所,這裡是真正的福州清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