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朱廣英女士今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成為繼陳根生老師後,如皋本土第二位中國作協會員,可喜可賀!
朱廣英是個多面手,文學創作成果頗豐:出版了兩部長篇小說,一本詩集,一本散文集,還有一部長篇報告文學;三十餘年來,她還在《雨花》《揚子江詩刊》《莽原》《時代報告》《香港中國散文詩》《中國散文詩》等報刊發表了不少文學作品;詩集《心靈獨白》榮獲南通市政府文學創作二等獎,長篇小說《灑滿星輝的秋天》獲南通市「五個一工程」重點扶持項目,報告文學《大美周莊》為江蘇省定點深入生活項目,散文詩《今夜》在中國散文詩學會舉辦的面對海內外同題散文詩「跨世紀承諾」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南通市作協等先後為朱廣英舉辦了三次作品研討會。
朱廣英和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在作品研討會上。
朱廣英是一名長期生活在社會基層、有著文學天賦的女作家,在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上均取得可喜的成績。我想,梳理下她走過的文學道路,能給有著文學夢想的人們帶來不少人生的啟迪。
《湛藍的思緒》:開啟文學之夢
1994年朱廣英產下她與文學結合的第一個女兒,個人詩文合集《湛藍的思緒》。剛剛開始文學創作的朱廣英,對自己的寫作才能還有些信心不足,我在這本小冊子的後記中看到這段文字:「但願人們在指出缺點的同時,也能體會一些可愛之處,如是說,我就感激不盡了。」確實,一個剛剛學著寫作的年輕人是需要鼓勵的,諸如一些寫作技巧的指導以及有一兩個平臺發表作品,這對於一個初學寫作的年輕人來說太重要了。也許是命運之神對朱廣英的眷顧,1989年她有幸認識了南通詩人陳白子先生,這位熱心扶植年輕人的長者對朱廣英的寫作起著重要作用。
如皋作家徐簡在一次文學活動中將朱廣英的處女作《湛藍的思緒》贈了一本給白子先生。白子老師對朱廣英《湛藍的思緒》小冊子寫過幾句評論:「廣英文友存正,寄望於你從《湛藍的思緒》走向成熟和輝煌,陳白子,94年12月」。
那時,朱廣英在如皋一家國營大廠總經理辦公室做文秘工作,青年時期的朱廣英易感,且直率倔強,做著文學夢。白子先生的寥寥數語,讓她看到自己的潛能,受到鼓勵的朱廣英從那時起就開始寫散文、詩歌。1994年底,內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跨世紀新詩詩叢《九重天》,選用了朱廣英19篇詩歌,在九名青年詩人中朱廣英排名第二。
《青青的印記》:驚喜中的震撼
從此,朱廣英的寫作更加勤奮了,作品在報刊上頻頻刊出。1995年5月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朱廣英等如皋散文詩愛好者來到南通開發區天星湖度假村,拜見了中國散文詩奠基人柯藍。柯藍先生為了弘揚中國散文詩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也多次去如皋,朱廣英的人品和作品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在柯藍的幫助下,朱廣英加入中國散文詩學會,擔任學會常務理事,在《中國散文詩》發表了一些作品。這些,讓朱廣英產生了足夠的文學自信。1999年柯藍在深圳舉辦「跨世紀的承諾」同題散文詩大賽,參賽對象遍及海內外,在數以萬計的參賽作品中,共11篇獲獎,朱廣英的散文詩《今夜》榮獲三等大獎。柯藍先生在深圳對她說:「小朱,你這首散文詩寫得很好,我一個字都沒動。」
柯藍寫給朱廣英的信及題詞。
這首詩這樣寫道:「今夜/我沿著夢幻般的思維螺旋/禪坐在一種莫名的目光裡/今夜/我仰望寧靜的星夜/期待的心聲像放飛的風箏/在夜空中飄蕩/今夜/我的語言陷入一種窘態/卻分明嗅到一種靈魂的芬芳/今夜/我的淚水止不住流淌/情感已悄悄長成巍峨的山巒/……」時隔二十多年,我感到詩句仍然很美且富有較深的意蘊。
這一年,朱廣英的散文結集成《青青的印記》(後來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徐應佩教授在序中寫道:「最近,有機會讀了朱廣英同志的部分散文,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眼前展現出豐富多彩的圖景,胸中激蕩著濃鬱的激情。朱廣英筆路頗廣,題材多樣,語言灑脫,既富生活氣息,又具審美價值,抒情,情中見事。她重在寫人物,寫人之作,緣人記事,依事寫情,朱廣英以物為經,以感受為緯,編織了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的優美文字,朱廣英善於見微知著,由小見大,從平凡中見偉大,因此,在輕鬆走筆中流瀉出凝重浩淼的真情……」
陳白子致朱廣英信的信封。
一直被朱廣英尊稱為「恩師」的陳白子先生如此評價:「……每當夜幕降臨,她還必須安頓好 80 歲的婆婆和 8 歲的女兒,度過一個個孤燈伴筆的不眠之夜,以苦為樂。這使我看到了『有志者事竟成』正從一雙『愛幻想』的眸子中折射出一顆『永不變更的愛心'!一抹曙光正在顯現。於是,我盡我之所能,將她詩文中較好的作品,陸續在我主持的《南通日報》文藝副刊中刊出,同時向其他報刊推薦。這本來也很平常,但春風中的幾陣『毛毛雨』卻使巖石下的小花小草拱出一派頑強拼搏的生機,幾行短文從她腳下伸展出一條『臍帶般』曲折的詩意之路;幾幅素描從她心田中催發出的竟是一方青嫩的綠洲。她果然不負眾望。多日不見後的忽一日,詩意之路已伸向遠方,綠洲竟演繹出大片鬱鬱蔥蔥的景觀
。一個自我加壓不斷進取的作家,陶醉也許與之永遠無緣。這時期,她對她筆下的作品嚴格得近乎苛刻,終於把最初試筆《放飛的白鴿》變成了升空中的『蒼鷹』。回首昨天,她一步一個印記地向文壇走來,業績多麼喜人!如果說,那本『練習簿』式的小冊子(《湛藍的思緒》)曾使人感到意外,那麼《青青的印記》帶給我們的則是驚喜中的震撼!」
《水邊佳麗》:填補冒闢疆愛情中的空白
2000年後,朱廣英開始了長篇小說創作的嘗試。她十數次易稿,耗時兩年半,在汪政、曉華等人的關心下,完成了《水邊佳麗》的創作,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部小說出版後得到南通文壇的關注,著名文學評論家徐曉華女士為此書作序。2003年3月17日,南通作家協會與南通市文聯文藝理論組,在市文聯召開了長篇小說《水邊佳麗》座談會。作家龔德說:「這次朱廣英對冒闢疆的突破,給我們帶來更新的啟迪。這部大作思想健康,藝術比較精湛。結構上有特色,人物時代背景處理很恰當。雖然是寫的第一部小說,我認為技巧上已經趨向成熟。怎樣理解人、人性,朱廣英同志達到相當程度,總的語言比較美。」
周溶泉教授如是說:「它填補了冒闢疆愛情中的一個空白。」
我是搞冒闢疆研究的,對冒、董愛情非常熟悉,但在作品中,朱廣英把董小宛一筆帶過,而著重寫冒闢疆和陳圓圓的愛情故事,這是她的獨到之處,也是她的聰明之處。正如曉華所說的:「小說著力表現了他們相識到相知相愛的過程,把人間的恩恩怨怨、聚散離合寫得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演繹了一場刻骨銘心而又充滿傷痛的愛情悲劇。」
《心靈獨白》:令人感動和尊敬的靈魂獨白
2004年12月,朱廣英詩集《心靈獨白》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05年4月8日,南通市作協舉辦詩集《心靈獨白》座談會。
文學評論家黃毓璜先生在序中寫道:「在我的印象裡,瀟月(朱廣英筆名)是個美麗的女子,是個生活為其提供了足夠優裕的幸運兒。然而,她熱戀上詩。依我看對於詩的痴迷,大體註疏了『人生在世不稱意』的普適性相;背向滾滾紅塵而『坐對一山青』,大體傳導了以『自我實現』為底裡的心靈趨鶩和精神渴盼。我很為欣賞這份孤高和執拗,它其實就是一個詩人成其為詩人的自然品格和必備前提。」
陳白子先生撰寫了九千多字的評論《心靈與心靈的和諧對接》:「詩集《心靈獨白》既有凝重的警世之作,更不乏精微的抒情佳作。收錄在本書中稱得上佳作的,大都是瀟月近年創作的幾種不同類別的短集萃。其中我特別欣賞《與飲茶有關》這組詩所營造的朦朧美與辯證手法的匠心獨運。《閒茶》起首為三句,詩人『端起那只用慣了的茶杯',其實『嗓子並不覺得怎麼幹渴',因此『杯子裡的茶水或多或少或沒有』並不在乎,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時此刻,茶杯和茶水的意象,不過是主人翁進入某種狀態的慣性道具和傳媒。緊接著引出了本文的主體立意:詩人把夜以繼日地醉心於寫詩這份『苦差』,快樂成了『貪玩的幽靈的深夜/拉開詩歌的抽屜』,情境愉悅,空靈剔透。……總覽《心靈獨白》百首詩作,其虔誠營造的典籍長吟,亦如置身於廟宇寺殿仰視千古銀杏,禪意盎然;讀她匠心獨具的精微小唱,又仿佛觀賞如派盆景中濃縮的高山流水,怡情養性。」
朱廣英和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趙原老師在一起。
時任南通作協主席馮新民在序《心靈之約》中這樣說:「詩就是一門藝術,語言的藝術,想像的藝術,情感的藝術,生命的藝術。然說到底,是心靈之約,是靈魂獨白。
『在太陽升起的時候微笑/在月兒離去的時候落淚',這是《心靈獨白》裡的一首名為《感受詩人的目光》中的詩句。瀟月就是這樣的詩人,她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卻以一顆女性詩人的心感受世界,袒露性情。
獨白的靈魂獨立於曠野。她四顧,她尋找,她需要未來的支持,她渴望找到精神的家園。在那時候,她看見遠處的屋子.她走過去,傾聽、敲門。她打開了一扇門。在那裡,被放逐的屈原正在汩羅江邊天問。『在遠遊與還鄉的道路上/唱一路離騷九章……'對一位被陰謀和讒言流放的詩人的遭遇深感悲痛,對屈原的高潔有高山之仰,女性柔弱的文字在這裡張揚出柔弱與剛烈的交融。『每當我在端午節集市上/買回一束菖蒲苦艾/就會遙見你向我走來',這是她遇見的第一顆詩魂。這顆詩魂註定了詩作者寫作的價值取向。她又從每天女兒的琴聲中,引入了西方古典音樂之父巴赫的頂級伴奏。一位對世界博愛的音樂聖人際遇坎坷,受人冷落,然而一顆宗教般的心卻為世俗建築了一座無與倫比的音樂殿堂。『如今我們傾聽那高貴莊嚴的旋律/心兒像寧靜的月夜/激不起塵世的波瀾',這是至情,這是至境。
她打開了第二扇門。一群女性站在不同的世紀、不同的國家,操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字,卻有著類似的命運……
在這間屋子裡,還有另一些女性。外祖母、母親、女兒、踏三輪的女人……她們只是一群沙礫般的人,連名字都不會被人們注意的人。然而作者對她們的愛並沒有因此減弱半分。
《街頭即景》是一首令我們感動的詩。娓娓道來的敘述,幾乎接近於說白。『一個經常送我女兒上幼兒園的/踏三輪的中年女人/……她的車很破而且是人力的/車座卻十分整潔',『好久以來 她往日停車的地方一直空著/女兒黑葡萄般的眼睛總在失望地尋覓/乘上另一輛三輪/卻翹著小嘴對我說/還是想坐那個姨媽的車……'究竟發生什麼?這個踏三輪的中年女人會不會再出現?一首短短的詩不斷地設置著懸念,使我們產生一種一口氣讀下去的衝動。」
馮新民還寫道:女性對女性的關注,超越了異性;女性對女性的觀察,深刻於異性。阿倫特、喬治。桑、蕭紅……這些人們並不陌生的名字,被作者擺入到了一起。由於她們的集結,她們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被傷害的美麗;由於她們的集結,給閱讀者帶來了強烈的震撼;由於她們的集結,一些看似單個的獨立的情感事故組合為一部由遠而近、由淺而深的其實頁頁連接的社會病歷。隨著她打開的又一扇門,在一間空間還不算小的屋子裡,任意堆放著一些詩歌的展品。不過,就在這堆展品中,有不少讓我們愛不釋手的短章,就像博古架上擺著的精緻的小品,無論你從哪個角度欣賞,無論你怎麼把玩,你都不會失望。它們散發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氣息,營造著詩意的夢幻。在這部分詩作中,作者顯然注意了對現代詩潮的吸納與運用。語言的獨特和想像的別致,生動了這本詩集,我們也終於發現了作者潛在的詩質。這些詩作,在這間屋子裡自成境界。
我們可以排出了一串名單:《與飲茶有關》《畫與花》《靜態中的寫作》《給知已》《無聲的星空》《傷心十四行》《四維空間》《紫禁城偶記》……當我們在這樣的句子中靜靜地散步,「一種靈性的牽引/……一種溫柔的流浪/都在此時發生」(《與飲茶有關》);「我在時間的白紙上聆聽」(《詩的場景》),如果這僅僅是詞語的不同組合的話,那麼「用靈性對靈性的真誠/網住那些四處遊蕩的文字/與它們共處的時光/宛如靜態中的/坐禪」(《靜態中的寫作》),
是在組合之外將我們引入了一個從動態空間到靜態而又處處感覺到動感的空間;「山風吹過/扭曲的葉子十分不安的/顫動」(《葳蕤的蘭草》),如果說只是對風中的葉子作了不同常規的描述的話,那麼「植物在室內走動/另一棵植物就會站在/窗外觀望」(《四維空間》),則是思維世界裡感知有靈有性的生命的另一種方式,我們無法知道一株植物和另一株植物要想些什麼,但我們會從它們的觀望的場景中意會到它們在想些什麼,這裡展開一片想像的天地;
如果說「寒暄中尋覓動詞」(《相遇》)中是形象地刻劃了一次尷尬的相遇的話,那麼「我總在雨夜/走進你的空隙/以幽靈般的輕盈/浮現在你的牆上/為的是漂泊的靈魂/有一塊棲息的巢穴」(《給知已》),則以深沉的內涵和幻覺中的影像留下了真正詩意上的「心靈獨白」。這些詩和前述的悽美,無意中形成了強烈的情感反差。若干年後,當我們再次回眸這些詩句,我們一定會被再次感動。」
詩人、詞作家王子和先生說:「……今天我們談瀟月,談瀟月的詩,談她的詩集《心靈獨白》。我覺得,瀟月對待詩歌的態度,令人感動,令人尊敬。
令人感動,是因為她虔誠地對待詩歌這種精神產品的態度;
令人尊敬,是因為她寫作時,常常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地想到身處弱勢的群體及具體個人。瀟月有一種可貴的悲憫情懷,人文關懷。瀟月的血液是溫情的,有時又是滾燙的。這正如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一位壞人能成為一個好的詩人。
瀟月令人感動和尊敬,還因為她知道,對於我們都生活其中的城市而言,對於我們大家都思考其中的生活而言,每個有責任感、正義感的好的詩人,其實,不論是他(她)本人,還是他(她)的詩歌,都是一片城市綠地,一株城市綠化樹,一處城市的風景。好的詩人是溫暖的、清新的,是可愛可敬的。當然,好的詩人也會有冷峻的一面,但是,他(她)不會把冷峻拋灑給正需要同情和關懷的人。
瀟月還知道,她的詩歌是富氧的。這些詩歌,可以如應時的春風一樣熨貼人們的臉龐,可以如清新的空氣一樣滋潤人們的肺腑。好的詩人,好的詩歌,都具有這樣的功能。……」
《灑滿星輝的秋天》:收穫的季節星光燦爛
朱廣英的詩歌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可十分不易,這些對朱廣英進一步增加自已的文學自信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從創作《水邊佳麗》到出版《心靈獨白》,她始終保持著極大的創作激情。2006年8月,她參加了江蘇省作協舉辦的「中年驛站」讀書班,在那裡她聆聽了趙本夫、葉兆言、汪政等文壇大家的創作輔導。讀書班結束後,朱廣英創作了短篇小說《麻子和他的房子》在《雨花》發表。
多年勤奮的耕耘,朱廣英迎來了收穫的季節。2018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的《朱廣英作品選》,收入詩集《心靈獨白》和長篇小說《水邊佳麗》《灑滿星輝的秋天》
2018年6月,在朱廣英作品研討會上,範小青主席拿著《水邊佳麗》《心靈獨白》《灑滿星輝的秋天》如是說:「朱廣英20年就到我蘇州家裡去過,我們還有合影,那時她已經寫得很好,這麼多年,你看她詩歌、散文、小說一直在寫作,朱廣英這樣一個作家,幾十年的光陰一直在寫,我想她內心是有動力的。」
《揚子江詩刊》副主編徐曉華女士如是說:「我與朱廣英相識多年,她對文學的追求,多年以來的孜孜不倦,讓我感動於像她這樣的基層寫作者的一份執念。她從一首首小詩,一篇篇短文開始,到寫中篇、寫長篇,慢慢寫下去,終於寫成了人生的大文章。」
朱廣英和文學評論家曉華。
著名文學評論家何平如是說:「朱廣英本人無論是處理歷史題材還是現實題材,作品中無論是自己的內心世界還是與外界的情感處理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辨識度。」
朱廣英這一路走來,實屬不易,今年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認為並非偶然。我相信她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將在不久的將來,創作出無愧時代的精品力作,我真誠祝願她!
作者簡介:
(作者丁富生:南通大學教授、碩導,歷任南通大學文學院院長、南通大學圖書館館長。出版《中國近代詩歌流派》《歷代文人詠如皋》《冒闢疆與董小宛》(合著)《〈國語〉譯註》(合著)《詩經核詁》(合著)等學術著作;參編《中國文學史大辭典·秦漢卷》《中國文言小說家評傳》《江蘇藝文志·南通卷》《江蘇戲曲志·南通卷》等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