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

2021-01-15 大腦幫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說過:

「競爭心與嫉妒心是互為表面的關係。要勝過比自己出色的人,不願被同級的人勝過自己,以及不願輸給自己更低一格的人的競爭心,都與嫉妒心有著密切的關係。」

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安家天下的靜宜門店由於業績不斷下滑,總部調派房似錦空降門店擔任雙店長。一向自由鬆散慣了的老員工謝亭豐,看不慣房似錦嚴苛的管理模式,故意扔給她一個難題:一套十多年未能賣出的跑道房。

本想刁難房似錦,沒想到房似錦沒過久就把房子成功賣出了。謝亭豐心裡很不是滋味,時常在店長徐文昌和其他同事面前各種吐槽房似錦,甚至當面嘲諷她,以此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和嫉妒。

《安家》

事情並不是房似錦造成的謝亭豐賣不出房子,可謝亭豐卻因此產生嫉妒,甚至通過嘲諷的方式將負面情緒帶給他人。自己過得不好,也不希望別人過得好。

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常見了:

討厭的同事,能力明明一般般,卻被升職加薪,自己覺得不公平,就在背地裡說同事壞話;

跟閨蜜同時出席活動,明明都是第一次參加,閨蜜卻比自己更招人喜歡,下次活動便不再邀請閨蜜。

同處於而立之年,朋友早有了穩定的事業,而自己還在為每月的生活費而奔波,對此找到機會就對朋友明嘲暗諷。

雖然事件的結果並不是被嫉妒者造成的,但嫉妒者在負面情緒的作用下,不自覺地迫使自己用一些極端的行為,給其他人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種被情緒綁架自己和他人的現象,稱為「情緒勒索」。

本文將詳細剖析人們是如何被情緒勒索,給自己和他人造成破壞性行為的,並分享三種化解情緒勒索的辦法,讓大家認識到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01不希望別人過得好,其實是情緒勒索的一種負面反應

情緒勒索這一概念,是多倫多醫院副教授朱迪斯·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

既然是情緒勒索,那麼必定有「勒索者」和「被勒索者」。其中,勒索者就是我們的情緒,比如嫉妒、憤怒、煩躁、悲傷等,而被勒索者,就是我們自己或是其他人。

就拿開篇提到《安家》的例子來說,勒索者就是謝亭豐嫉妒的情緒,被勒索者是他自己,以及被他嘲諷的房似錦。


《情緒勒索》書中對「情緒勒索」做出的解釋是:過激情緒會迫使人們做出回應,通過嘲諷、打擊、施壓、沉默等手段,奪回控制權來平衡自己的內心。

比如看到同齡人生活比自己過得好,心生嫉妒,做出排斥對方、在背後詆毀對方的行為。

看到別人過得好、比自己成功,無法緩解現狀帶來的壓力,內心變得極度不安。這種消極的情緒未能得到及時排解,就會迫使人們對他人採取破壞性的行為幹擾。


這種破壞性的行為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在嫉妒、憤怒等消極的情緒勒索下,形成的一種下意識的負面反應。


那麼,情緒勒索產生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

02情緒勒索產生的原因

第一、在杏仁核的影響下,感性腦讓人處於情緒失控

《情緒勒索》中提到,大腦分為左右半球兩個部分,左腦是主管思想的理性腦,右腦是主管情緒和情感的感性腦。感性腦相比理性腦,反應速度更快,但會造成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時,還未來得及深度思考和分析,就憑直覺得出了結論。

專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提問被試者:一對球拍和一個球價格共計1.1美元。球拍的價格比球高1美元,那麼球的價格是什麼?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0.1美元。

這個答案其實是錯的。如果球的價格是0.1美元,球拍就是1.1美元,兩者價格加起來應該是1.2美元,所以球的價格並不是0.1美元,是0.05美元才對。

這就是感性腦的直覺反應,對結果造成的誤導。

杏仁核

人在面對外部刺激時,會激活右腦的杏仁體,處於興奮狀態的杏仁體會激起身體加速運轉,這就需要大腦調用大部分組織協作來過濾信息,以幫助人們做出最佳決策。

但是大腦高速運轉耗時長,在短時間內並不能按照預想的那樣,高效處理所有的信息。這就像一群驢友約好時間一起去爬山,原計劃4個小時登頂,但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結果就形成有的人早已到達峰頂,有的人可能仍處於峰半腰的局面。

大腦各組織運轉速率不一致,造成有用的信息未能完全利用,看到事情的局部就立馬做出過激反應,這就是導致人們情緒失控的原因。


第二、情緒被往事記憶所影響

我們時常被嫉妒、憤怒、悲傷等情緒所影響,以為這些情緒的產生是因為當下的事件所引發,但人們很多的情緒是源自往事記憶。

《情緒勒索》中提到,在面對刺激時,一旦發現當前的情境與過去的記憶相識時,大腦就會不知覺地將過去的情緒代入當前的情形中。也就是「情緒記憶」所產生的影響。

網劇《唐人街探案》之「四面佛」故事中,兇手就是因為情緒記憶而起了殺心。阿水與其他三個女孩子是高中同班同學,四個人表面是好姐妹,但其他三個人都記恨著阿水,因為阿水的原因,四個人感染風寒而錯過了高考,唯獨阿水出國留學了。

四個人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再次相遇,三個女孩發現阿水過得最好,他們想著自己多年來過得不如意全是因為阿水,出於嫉妒之心,三人聯手將阿水殺害了。

《唐人街探案》之「四面佛」

《情緒勒索》中提到,面對某個情境時,人一旦過激反應就會產生兩種情緒,一種是積極的情緒,一種是負面的情緒。

如果當時的反應是開心、快樂的,大腦就會將積極的情緒放入一個「好抽屜」進行儲存;如果反應是不滿、憤怒的,大腦便把負面的情緒放入「壞抽屜」裡。當再次發生類似情境時,人們就會將「抽屜」中的情緒代入出來。

就像前面提到的阿溫三人,他們對當年因阿水得病沒考上大學而耿耿於懷。當三人看到阿水過得比自己好時,又產生了當初對阿水的嫉妒和不滿的情緒,在情緒的影響下,三人最終喪失理智。

情緒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被當成記憶儲存起來,雖然人們並未察覺,可一旦相似的情形喚起人們的記憶時,過往的情緒又會湧現出來,影響人們當下的行為,這就是人們被情緒勒索的第二個原因。


03如何擺脫負面情緒的勒索?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人們都希望事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人的行為和思想很容易受情緒影響,好情緒能將事態推向積極的發展方向,而嫉妒、憤怒等的壞情緒會制約行為和想法,為事態帶來消極的作用。

所以,為了避免負面情緒對行為和思想的勒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來化解:

第一、從生理上調節情緒,讓意識不受情緒感染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面對刺激時杏仁核會處於興奮狀態,造成人決策錯誤。如果想要擺脫負面情緒的勒索,就要抑制杏仁核的活性,《大腦整理術》一書中說道,激活前額葉皮層可抑制杏仁核。 而「冥想」就是有效激活前額葉皮層的最佳方式。

所謂冥想,就是讓大腦停止對外意識的運作,通過調整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以下是具體方法:

(1)調整坐姿

找一個平坦的地方盤坐,身體保持直角狀態,比如在草地、床上、瑜伽墊上盤坐等。

(2)放鬆大腦,調節呼吸

盤坐後閉眼適應三分鐘讓大腦放鬆。接著做腹式呼吸,並感受自己的呼吸,即感覺到氣流從鼻子呼出。如果發現自己走神,立馬將思緒拉回來,直到心無雜念。

(3)感受畫面

感受自己身體的感覺、思維以及情緒,比如想像一個和諧的畫面,漫步在海邊,感受溫柔的海風。靜靜地感受這些畫面,不做任何幹預。

通過冥想練習能讓人身心放鬆,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時,不會表現出過於焦躁的情緒,反而能靜下心來思考和處理事情。

第二、利用「臨界值法」思考問題,從思想上轉變消極思維


人們不知不覺就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潭中難以自拔,是因為不知道對負面情緒「急剎車」,仍由其肆意發展所致。

為了避免深陷情緒中,應該給自己的情緒安置一個「剎車」裝置,當發現負面情緒產生的徵兆時,就要立即啟動「剎車」來制止。

這個「剎車」裝置就是一個情緒臨界值,當情緒達到這個臨界值時,比如心跳加快、面紅耳赤、急躁不安等異樣,就要求自己必須停下來,並試圖嘗試逆向思考,將消極思維轉變為積極思維。

比如說,跟你同期入職公司的同事得到升職加薪了,你很嫉妒。認為對方能力明明不如自己,卻得到了上升的機會。當你覺察到心跳加快,內心變得急躁時,你就要開啟「剎車」裝置,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

雖然同事能力不如自己,但是每天下班比自己晚,早上很早就來到公司,而且每次開例會都會將工作總結做得清晰有條理,這樣看來,同事的能力並不是自己所認為的那樣。

可見,運用情緒「臨界值法」,不僅緩解了負面情緒,還能從同事身上發現積極的優點,有利於你從思想上擺脫消極的想法。

消極情緒雖然不能立馬消除,但我們可以通過對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一旦覺察到消極情緒產生時,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再受思維的局限,反而能將情緒向積極的方向引導。

第三、運用「社交療法」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行動上緩解情緒


受消極情緒的影響的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總是一個人悶著或苦想著,很容易產生極端想法。此時就更需要接觸一些心態積極向上的人或團體,從他們身上感受積極正向的力量,舒緩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社交療法」,就是通過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培養出積極情緒。

社交療法有以下三種方式:

(1)向老朋友尋求幫助

找一些自己信得過的朋友,向他們訴說自己的苦惱,通過朋友的共情與安撫,分擔自己的痛苦、緩解內心的壓力。

(2)結交新朋友

每個人的能力、精力和認知都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獨自處理好,尤其是個人情緒。

結交新朋友的好處就是,建立新的社交關係,從新朋友那獲取新的能量,就像《阿甘正傳》中,阿甘之所以能鍛鍊出快跑的技能,就是因為認識了珍妮,在珍妮的鼓勵下學會用快跑來躲過同齡人的欺負而慢慢練就出來的。

(3)參加團體或社會活動

如果覺得一對一結識新朋友有點難為情,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去結識朋友,比如社區活動、做義工、參觀博物館、報一門體育技能鍛鍊等等。目的就是從孤獨的生活中解脫出來,融入到集體活動當中,利用群體的積極影響,來消除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

情緒勒索

04結語

每個人都想工作能順利完成,生活變得有條不紊,但現實並不會順順利利地朝著理想狀態發展,事態的發展或多或少會受人情緒的影響。

好情緒能引導人們積極地應對各種難題,而壞情緒不僅讓人變得消沉,還會被情緒勒索,嚴重破壞行為和思想,甚至傷害及他人。

為了避免因情緒勒索而影響生活和工作,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法來化解:

第一、從生理上調節情緒,讓意識不受情緒感染

第二、利用「臨界值法」思考問題,從思想上轉變消極思維

第三、運用「社交療法」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行動上緩解情緒

通過以上三個辦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擺脫情緒的幹擾,培養出積極樂觀地心態來面對工作和生活。

       關注大腦幫(Brainlearning),與你共成長

相關焦點

  • 你也被情緒勒索了,而不自知嗎?
    「你生活,總是得先處理,應付別人的需求,以至於必須忽略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如果你不這麼做,對方就會用一些話和一些方式責怪你,讓你感覺到挫敗或罪惡,甚至覺得自己很糟糕,然後你將深陷在這些情緒中動彈不得,像是被黏在蜘蛛網上的昆蟲一樣。」 —《情緒勒索》1高三那年,你認真地對父母說:「爸爸媽媽,我大學想考音樂學院。
  • 為什麼你容易被情緒勒索?
    如果你覺得這些話非常的熟悉,那麼恭喜你,那麼你也被情緒勒索了。「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 《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即使很多時候對方也不是故意勒索,卻讓你難以逃脫被勒索的命運。一,覺得自己一定要當個好人。      不想要傷害別人,所以不能拒絕別人,不能讓對方失望,不能給對方造成困擾。
  • 別被情緒勒索了!
    為什麼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嘴巴裡總會吐出「嗯、好、沒問題。」明明感覺這樣不說出自己的感覺很難受,卻還是答應了對方的請求。是因為人情嗎?如果你一直在這樣的關係中,有很大程度已經跌入了「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中。
  • 《情緒勒索》:遠離情緒勒索的4條黃金法則,你值得擁有
    在媽媽的眼裡,英子是她全部的希望。她剝奪了英子所有的興趣愛好,整天就是做題、考試。但是英子最後無法承受,爆發出來了。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只是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心理學家發現,情緒勒索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人之間。它是相互作用的,只有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勒索才能成功。
  • 情緒勒索有多可怕?
    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所說的「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 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 你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嗎?
    」 而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往往是自我價值感較低的人,同時他們害怕惹人生氣,因此會努力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來討好別人。最後,他們會不得不接受情緒勒索者所拋出來的誘餌。 時間久了,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會在心底積累深深的怨氣,同時也會感覺人際關係令人窒息和壓抑。 03.
  • 情緒測試|你是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嗎
    《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一書提出了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幾種性格:● 極需要別人的認同● 害怕別人生氣● 希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容易為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甚至因為沒有自信,所以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們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這時候就最容易被勒索。當我們清楚地知道上述這五種容易被情緒勒索的心理狀態時,就應該想辦法提升心理素質,讓自己可以擁有免於被情緒勒索的體質。
  • 情緒勒索:總是害怕拒絕別人,心理專家:滿足別人不是你的義務
    我這輩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真的很自私,都只想到自己、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拒絕我?、我是為你好你可能在家庭、職場、愛情或任何場合中都聽過這些話。明明在一段關係中,自己總是被逼迫得喘不過氣來,但還是一味地付出和妥協。如果你覺得以上情況與你現在的境況十分吻合,那就必須警惕,這可能是情緒勒索!你是濫好人嗎?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令人窒息的情緒勒索
    這篇文章是寫給職場人士的,但裡面的建議也能拿來用在家人之間的情緒勒索。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在我們的各種人際關係中認知情緒勒索的特徵,也能學會擺脫情緒勒索的束縛,成為我們自己情緒的主人,跟別人的情緒病毒進行隔離,建立我們對情緒病毒的免疫力,讓我們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健康。「情緒勒索」可能在任何情境中發生,職場上也不例外,常常是痛苦及壓力的來源,我們究竟該如何擺脫被勒索的困境?
  • 《情緒勒索》丨認清楚心理界限,學習如何擺脫「情緒勒索」困境
    情緒勒索指的是存在於許多人際關係中的「勒索」手段,使當事人產生各種負面情緒的行為和現象。比如我們的親人或者我們身邊的人對於我們的一些選擇和做法不滿,從而進行情緒上的攻擊和控制,希望能夠得到滿足。比如說父母抱怨孩子:「我生你這個孩子有什麼用?」「我把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怎麼忍心讓我失望?」公婆希望你辭職回家帶孩子,你說請了保姆,他們抱怨:「你真自私,你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 「情緒勒索」套路多,如何擺脫被控制?
    被情緒勒索的五個特徵:首先情緒勒索的人會提出要求。譬如:阿明想要跟女朋友麗麗同居,但麗麗覺得未到時候,感覺不舒服。然後麗麗會反抗,這就是第二個特徵。當一個人提出了威脅,就是進入了情緒勒索的步驟。情緒勒索者不跟別人商量,只要馴服別人,甚至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要求。 第四個特徵是被勒索者屈服,且一般會持續妥協,這被稱為「舊事重演」,也就是第五個特徵。情緒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身份可能會一直不變,也可能會互換。
  • 第275期 | 不要把愛變成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指的是一方通過一些手段給對方帶來心理壓力,讓對方產生了挫敗、恐懼等不好的情緒,為了避開這些壓力和心理上的不舒服,對方會一次一次的妥協,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的循環。 那些長期受勒索情緒影響的人,會失去自己給自己做主的那份堅定,嚴重的會引發心理疾病。
  • 你也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嗎?《情緒勒索》為你揭開情緒勒索的真相
    媽媽看到她不好好吃玉米,沒有探究背後的原因就直接把玉米扔掉了,並且用「玉米好可憐」「都是你把它們害死了」等語言威脅她吃玉米。從此,凪在媽媽面前就必須裝作吃得很香的樣子,才能避免被媽媽責難。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情感勒索」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首先定義的。
  • 了解「情緒勒索」,擁有健康的情感關係
    她以前從沒有想過還有人能夠這樣喜歡自己,願意做自己的男朋友。有這樣優秀的男朋友,她很珍惜。男朋友似乎也很喜歡她,自習的時候男朋友說希望她的陪伴,參加籃球比賽的時候男朋友說她要是每次都能在場下看就好了。有時候她也挺忙的,但是她也都答應了,推掉了自己的事情。她和很多女孩一樣,總是在減肥,也總是沒有減下去過。
  • 你是否在被情緒勒索著
    你是不是也在被情緒勒索著,當你情緒激動的時候,怒火湧上心頭,身體、大腦已經完全不受控制,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都翻出來,不管不顧,不分青紅皂白,無法冷靜地去判斷,加深記憶,重複過去痛苦的感覺,傷害身邊的人。
  • 什麼樣的人特別容易被情緒勒索??
    我們往往被教育:不要跟別人辯駁,要忍讓,要犧牲……而這些特質更助長情緒勒索的發生。  什麼是情緒勒索?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這種「軟暴力」容易對孩子造成「情緒勒索」,從而使得他們的成長受到影響。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被勒索者或許會想問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其實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
  • 「我想分手,男友卻威脅我要自殺」:小心身邊的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的循環形成需要經過六個步驟,下面阿寬用蓓蓓的例子來解釋它: #要求 蓓蓓的男友希望她每天報備行蹤;去了哪、跟誰、幾點回家......事無巨細都得說;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朋友選擇了自己先到一邊,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很多人會覺得大人才有情緒勒索,但其實孩子也會。兩到三歲的孩子就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察言觀色,他們可以從父母的一些表情和行為感受到父母的情緒,對於一些比較聰明的孩子,還可能會成為情緒勒索的高手。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
  • 心理小課堂丨又被情緒勒索了嗎?心理學教你說No!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的是我們為了維繫與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逼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例如被迫做跑腿,被迫出席家庭活動,被迫做害羞的事。「,這一招效果令對手產生自我懷疑,擔憂被淘汰,覺得自己不好等負面情緒,效果持續數分鐘到數天不等,並且是按兩人關係深度而增加。增加罪惡感「你從來都沒有重視過我」,中招者覺得罪惡,一定機率把對方的錯當成自己的錯,從而迫你接受請求或迫你做事,效果隨中招者的責任感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