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全法超過1200萬學生重返學校。在開學的第二天,就有學校由於確診病例而關閉。在複課的第四天(9月4日),法國教育部長讓·米歇爾·布蘭奎爾(Jean-Michel Blanquer)在EUROPE 1電臺上宣布:全法有22所學校以及百餘個班級被迫關閉,其中法國本土有10所,留尼旺島有12所。
教育部長表示:這些剛開學就發現的病例很可能是跟學校外部的因素有關,「其中一些人應該是在開學前就被感染上的。」
毋庸置疑,新冠病毒的陰霾一直籠罩著法國所有的學校。
對於教師以及初中生、高中生而言,在校園內必須要佩戴口罩,以便所有學生都可以返回課堂。家長和老師則擔心返校上課會加速病毒在孩子間的傳播。
有人認為開學之後疫情會好轉,理由是大家生活都開始規律,會減少聚會,不再會全國各地四處晃悠,流動減少了,病毒傳播的機會也相應會減少。
也有人認為開學之後會比假期時更糟糕,因為原本躲在家裡的人不得不出來去上班上學,公共運輸會更擁擠。開學之後,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擠在一起。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學年的開始以及學生回歸校園,病毒傳播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受影響的程度少於成人
自疫情開始以來,從研究人員收集的數據證實,兒童比成年人受到的影響要小得多。根據歐洲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ECDC)的摘要,法國公共衛生署(SPF)指出,在歐洲,孩子們確診數僅佔報告確診總數的5%以下。SPF 在每周流行病學報告中說明,在法國,住院病人數和死亡的比例,未成年人不到1%。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報告,在美國,18歲以下確診率為7%,而他們佔美國總人口的22% 。但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顯示,5月至8月期間美國受感染的年輕人數量急劇增加。
在美國喬治亞州的7月夏令營期間,發生了一起年輕人群聚感染事件。營地忽略了衛生規定,只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孩子們沒有佩戴。最終發生群聚感染,在大約600名營員中,有260名被測試為陽性。在6至10歲的兒童中,有50%被感染。 在11-17歲之間,有44%被感染,在18-21歲之間,感染者佔1/3。
法國公共衛生高級委員會(HCSP)在新學年開始時表示:年輕人相對於成年人來說仍然是不易感染群體。HCSP指出,在PCR病毒檢測(來自鼻腔內的樣本)以及血清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患者中,兒童的比率很低,就算在兒童確診比率最高的區域也只是和成人比率相當。
在法國,一項研究顯示,在3月初至4月底之間進行的50,000多次PCR病毒檢測中,兒童的陽性率比成年人低3.5倍。在冰島,結論是同樣的,兒童患病的比率低於成年人。然而,在瑞士,相同的調查並未發現兒童與成人之間有任何差異。
從SPF每周的流行病學報告裡可以看到,法國人群中新冠病毒病例正在呈指數級地增加。但是,在0-14歲的年齡段中,通過PCR病毒檢測診斷出的新病例數量仍然很少,並且比其他年齡組(尤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15-44歲和45-64歲年齡段)要低很多。
症狀輕微,甚至沒有
HCSP認為,自從病毒出現以來,醫生們收集的信息「令人放心」,並與中國的兒科研究和已發表的研究分析報告相呼應。當感染病毒時,兒童通常會出現較輕度甚至無症狀的感染,而且比例非常高,以至於它可能會被忽略而未被診斷。
SPF和ECDC都發現,年輕人住院和重症的可能性很低。HCSP補充說,重症和死亡「幾乎完全」只影響患有併發症的老年感染者。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數據,在美國,兒童的住院率為每10萬人中有8人,而成年人為每10萬人中有164.5人。
極少數情況下為重症
兒童可能因為新冠病毒患上嚴重的疾病:「與Sars-CoV-2相關的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無論是否與心血管衰竭有關」,醫師縮寫為PIMS或MIS-C。這會導致發燒,發炎,心臟病發作和類似於川崎綜合症的症狀。
HCSP指出這些病例數在世界範圍內都 「非常有限」。到5月中旬,法國已確診108名孩子患上這種多系統炎症綜合症,目前,這種綜合症導致在馬賽一名兒童死亡。
病毒數可能與成人一樣多
當孩子們出現新冠病毒症狀時,兒童體內攜帶的病毒與成年人一樣多(甚至更多)。因此,SPF和ECDC表示,孩子們同樣具有傳染性。德國的研究發現,在PCR病毒測試中,兒童體內的平均病毒載量和成年人不相上下。
一項在美國芝加哥對145名兒童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年齡較大的兒童和成人相比較的報告中顯示,五歲以下的兒童鼻中的病毒顆粒多十到一百倍。因此這證明了 「幼兒可能是病毒在普通人群中傳播的重要因素」。
主持這項研究的泰勒·希爾德·薩金特(Taylor Heald-Sargent)是兒童傳染病專家,他說:「 如果孩子們能夠傳播這種病毒,也就不足為奇了。
兒童很少是疾病傳播的起點
HCSP引用英國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與流感所發生的情況不同,兒童很少是疾病傳播的起點。在學校中也很少有新冠病毒集群感染的記錄。此外,SPF和ECDC指出,兒童一般很少或根本沒有症狀,所以很難監測到。
對學校感染病例的調查可以證明,在託兒所和小學中,兒童之間的交叉傳染很少,尤其是在年齡越小的兒童之間。
哪怕是孩子們特有的由新冠引發的多系統炎症綜合症,但大多數兒童也都是通過家庭傳播的方式從成年人那裡被感染的。
衛生委員會,對返校的看法
在法國科學家針對上薩瓦省的群聚病例研究中發現,有一名9歲的男孩,他已感染並出現症狀。這個男孩期間去了三所學校,並與112個人發生了接觸。但是,這些接觸病例均未報告任何症狀且測試呈陽性。在澳大利亞的學校中也有類似的情況。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在瓦茲省Crépy-en-Valois的群聚病例上研究也證實了這些論點。在這所大學的教師中發現了幾例病例,檢測表明,在15至17歲的人群中,血清陽性率(即受病毒感染的人口比例)為40%,但15歲以下的人群中佔2.7%。
HCSP表示,在該市的六所小學中,這種血清陽性率是10.4%。但是當孩子的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時,醫生發現他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甚至更高(分別為61%和44%)。鑑於這些結果,研究人員估計,該病毒的傳播在家庭內部比在學校進行的概率會更多。
SPF和ECDC觀察到,學校重新開放並未帶來傳染的增加。這兩家機構的判斷是:停課「並不能增加對兒童的保護,大多數是輕症甚至沒有症狀」。「如果採取物理疏導和衛生措施,與人口密度相近的工作或休閒環境相比,學校不太可能是更有利於病毒傳播的環境。」
還不知道被感染少的原因
這個問題仍然困擾著研究人員。是因為患病的孩子數量較少而降低孩子們間的傳染?還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抵抗感染的能力更好?凡爾賽醫院中心的兒科醫生維羅尼克·亨根(Veronique Hentgen)估計,原因可能是「多種因素的」。
專家提出了一個可行的假設:「兒童的免疫系統,由於它遇到的疾病較少,因此能夠做出更有效的免疫反應,顯然,老年人的免疫系統反應較慢。」
差異也可能與病毒受體有關。醫生指出:「要進入細胞,該病毒必須與鼻子中存在的ACE2受體結合。兒童的受體要少於成年人,女性的受體則少於男性。」
還不知道傳播少的原因
美國兒科教授傑弗裡·史塔克(Jeffrey Starke)提出了另一種理論:由於兒童的肺部較小,因此排出的飛沫也較少,因此潛在地減少了傳播病毒量。
SPF和ECDC認為,「應該對兒童進行更有針對性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感染和抗體產生的動態」。
我們不知道孩子們何時會達到與成年人一樣的病毒傳播力。目前而言,孩子年紀越小,感染他人的機會就越少。
我們可以確定,10歲以下的孩子傳染別人的情況很少。灰色區域為10-15歲之間。凡爾賽醫院中心的兒科醫生維羅尼克·亨根(Veronique Hentgen)指出,在15歲時進入青春期的年輕人是具備與成人一樣的病毒傳播力的。
從嬰兒期到進入青春期後的傳染性來看,期間顯然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還有待觀察。
從新冠病毒的相關數據上可以得出結論:與成年人相比,兒童受到冠狀病毒感染的概率會更低,受到的影響也更少,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仍然未知!
-END-
文|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