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皮影戲被稱為「百戲之祖」,有著2000多年的傳承歷史。在30歲的青年王浩斐眼中,皮影是能設計出多款深受大眾喜愛的一種新品。
近日,在西南民族大學i創空間裡記者見到了正在為新設計「狐狸」上色的王浩斐。2008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學動畫系專業的他,在學校的一次皮影體驗活動中,被這一古老的非遺文化所吸引,尋思著能否用動畫製作方式來創新皮影戲。
【同期】(蓉漂青年王浩斐)其實皮影這個東西,然後就是普遍的大家都認為它是一個很傳統的民間藝術,然後這也不可否認它確實是一個傳統民間藝術。然後就從我個人而言,然後皮影在如今的時代裡,它邊緣化的原因有很多種,然後一是有外來的新的內容的衝擊,二也是考慮我認為也是它自身的這個東西,它沒有去適應這個時代。
【解說】2016年,王浩斐取得碩士學位後選擇留在了成都,辦起了成都冰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始專門從事皮影創新發展研究和皮影教育培訓創業計劃。他認為,傳承本身就是要發展。皮影戲在誕生之初,就具有誤樂和教化作用,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經過幾年的探索王浩斐發現,要讓皮影加以保護傳承,就必須在創新的基礎上加強對皮影戲的宣傳教育。
【同期】(蓉漂青年王浩斐)首先我想傳達的一個理念是我想把它進行一個觀念上的創新,就是首先大家提起它來,你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傳統的東西,但是你不能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它。以前因為咱們傳統從來說沒有這種文化概念,就是說我把傳統的東西當成一個文化的符號文化的東西去傳播下去。
【解說】現在的王皓斐可謂是個大忙人,他帶著皮影走進校園,把它當成教育載體和教學工具去與同學們溝通,引導同學們在傳承非遺文化的同時,接受中華文明的傳統教育,讓同學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同期】(蓉漂青年王浩斐)比如現在我們叫非遺進校園,其實更多的就是在把非遺文化傳到校園裡頭,它忽視了本身非遺有本身它的很多非遺的內容,它有它的功能性,然後所以說我覺得皮影在這個時代裡,其實它的功能是傳統的娛樂和教育功能,它還有同時又增加了新的文化功能,然後我們想做的是把這些功能重新拾起來,然後重新用我們的方式,用現在的方式重新展現給大家,讓大家拿到的時候,原來皮影就是我們現在還可以需求它還可以需要它,而不僅僅說是我為了去了解它,為了去所謂的傳承它去而傳承它。
【解說】在皮影的創新開發中,王浩斐採用古今結合的辦法,從傳統皮影故事中的才子佳人,志怪神話,王侯將相等民間傳說故事中脫胎剝離出來,結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探索、創新、設計、製作延伸出一系列人們喜聞樂見的兒童卡通、寫實人物、生活肖像和風景等多元化的皮影工藝新品推向市場,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去打破傳統,將包裹已久的非遺皮影標籤煥發出新的活力,讓更多人重新喜歡上皮影這項古老的藝術。
記者何浠成都報導
責任編輯:【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