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之美,大可到無垠星空,小可到電子夸克,遠可談光年以外,近可說觸手可及;大可談到哈勃半徑,小能說普朗克長度;從量子物理到柴米油鹽,從深空之下到眼前苟且,科學無處不在。
人類發展至今,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解決了無數的難題,可又碰到了更加多的難題,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們的認知就是一個圓圈,圈裡是我們知道的,圈外是我們未知的,當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的認知圈就越大,那我們與未知接觸的就越多,所以我們註定是越發展越無知的。
未知才是世界的常態
今天就講講哥德巴赫猜想,這個困擾百年的世紀大難題。每次聽到有人繪聲繪色,煞有其事的說當年陳景潤證明1+1=2多麼的嘔心瀝血,我的尷尬症就如同脫韁的野狗一般發作起來。1+1還要證明嗎?1+1=2是 定義出來的,2就定義為1+1的和。
陳景潤
數學家大佬陳景潤先生當年試圖證明的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要證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由兩個素數(素數又叫質數)相加獲得。大於2的偶數很好理解,4,6,10,240等這些都是大於2並且可以被2整除的偶數 。那素數又指什麼呢?就是那些除了1和自己本身再也不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整數,最小的素數就是2(只能被1和2整除),7就是一個素數,7除以1等於7,7除以7等於1,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整數可以整除7。當然,2,3,5,7,11,13,17這些都是素數。
1000以內素數
哥德巴赫猜想到目前為止驗證下來都是正確的,比如說10=3+7,100=53+47,但是在數學上卻還沒能證明出對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成立。
1+1 與 1+2
證明一個偶數等於兩個素數的和,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千萬不要說後面的等於2。
哥德巴赫與陳景潤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你覺得哥德巴赫猜想本世紀能被徹底證明嗎?歡迎到留言區參與討論,你的關注是小編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