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怎麼難證明,連大數學家陳景潤都沒成功

2020-12-13 科學新視界

科學之美,大可到無垠星空,小可到電子夸克,遠可談光年以外,近可說觸手可及;大可談到哈勃半徑,小能說普朗克長度;從量子物理到柴米油鹽,從深空之下到眼前苟且,科學無處不在。

人類發展至今,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們解決了無數的難題,可又碰到了更加多的難題,就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我們的認知就是一個圓圈,圈裡是我們知道的,圈外是我們未知的,當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的認知圈就越大,那我們與未知接觸的就越多,所以我們註定是越發展越無知的。

未知才是世界的常態

今天就講講哥德巴赫猜想,這個困擾百年的世紀大難題。每次聽到有人繪聲繪色,煞有其事的說當年陳景潤證明1+1=2多麼的嘔心瀝血,我的尷尬症就如同脫韁的野狗一般發作起來。1+1還要證明嗎?1+1=2是 定義出來的,2就定義為1+1的和。

陳景潤

數學家大佬陳景潤先生當年試圖證明的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是要證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由兩個素數(素數又叫質數)相加獲得。大於2的偶數很好理解,4,6,10,240等這些都是大於2並且可以被2整除的偶數 。那素數又指什麼呢?就是那些除了1和自己本身再也不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整數,最小的素數就是2(只能被1和2整除),7就是一個素數,7除以1等於7,7除以7等於1,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整數可以整除7。當然,2,3,5,7,11,13,17這些都是素數。

1000以內素數

哥德巴赫猜想到目前為止驗證下來都是正確的,比如說10=3+7,100=53+47,但是在數學上卻還沒能證明出對任何大於2的偶數都成立。

1+1 與 1+2

證明一個偶數等於兩個素數的和,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千萬不要說後面的等於2。

哥德巴赫與陳景潤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你覺得哥德巴赫猜想本世紀能被徹底證明嗎?歡迎到留言區參與討論,你的關注是小編創作的動力。

相關焦點

  • 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是陳景潤生平最大的成就之一
    但是哥德巴赫數學家一生也沒有證明出來這個猜想,哥德巴赫為了證實這一猜想,還曾給俄國的數學家歐拉寫信,希望歐拉能夠幫助他證明這個猜想。不幸的是,歐拉直到離世,也未能證明出這一猜想。陳景潤聽完這一課後,對哥德巴赫猜想萌發了濃厚的興趣。哥德巴赫猜想如同一塊磁石般,緊緊吸引著陳景潤日後的專研生涯。陳景潤為了證實哥德巴赫猜想,他自學了英語、德語,乃至俄語。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然而這也只是哥德巴赫的猜想而已,他並不能證實它。於是,他向當時的大數學家請求幫忙,但是一直也未能證實這個猜想,因此這一問題便被遺留下來成了數學界的難題。由於該猜想的表述較為簡單易懂,它的破解證實受到了後世許多人的關注,除了各時代的數學家之外,不少業餘數學愛好者對此也十分感興趣,但是該猜想被提出後的一百多年間,研究者前赴後繼卻一直也未能取得重大進展,也可見該猜想研究之難。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於是,他向當時的大數學家請求幫忙,但是一直也未能證實這個猜想,因此這一問題便被遺留下來成了數學界的難題。由於該猜想的表述較為簡單易懂,它的破解證實受到了後世許多人的關注,除了各時代的數學家之外,不少業餘數學愛好者對此也十分感興趣,但是該猜想被提出後的一百多年間,研究者前赴後繼卻一直也未能取得重大進展,也可見該猜想研究之難。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數學家完成一項工作,只需要一支筆和幾張草稿紙就行了。當然這是普通的工作,計算量不大。遇到計算量大的工作,可能要一沓草稿紙。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寫了一麻袋的草稿紙。那陳景潤成功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嗎?並沒有,不過陳景潤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出了陳氏定理,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邁出了關鍵一步。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對於數學這門學科,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了,而且數學是一門很實用的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句話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連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1+2=3,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1+2為什麼會等於3,又該怎麼證明?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歷史
    這樣,我發現: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但這怎樣證明呢?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個別的檢驗。"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
  • 陳景潤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1+2」
    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是由德國著名數學家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Goldbach C)在1742年提出的,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哥德巴赫當時提出這個猜想之後,自己卻不能證明它。於是寫信請教當時世界著名的大數學家歐拉,請他證明。但歐拉用了畢生的精力也沒有證明出來。他雖然沒有證明出來,但他從原命題中得到了一個等價命題,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猜想陳述就是歐拉這個版本。
  •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證明出來?
    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個別的檢驗。"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不難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題是歐拉命題的推論。
  • 哥德巴赫猜想似乎沒什麼用,為何那麼多數學家窮盡一生去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是一道數學難題,被稱為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首先是在1742年,由哥德巴赫提出來的。他提出來後,自己沒辦法證明。於是便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請歐拉證明。但是歐拉至死都沒能證明,這道難題就留了下來。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窮盡畢生心血,仍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為什麼還如此偉大?
    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窮盡大半生研究數字,幾乎每天都在和數字打交道。 「1+2」問題的詳細證明過程,其被國內外認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裡程碑。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國士無雙 | 「1+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1957年,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華羅庚、張宗燧、閔嗣鶴,還有一些後起之秀陸啟鏗、萬哲先、王元等入北京大學求學,還有陳景潤的加入,在解析數論、代數數論、涵數論、泛涵分析、幾何拓撲學等領域可謂是人才濟濟。華羅庚對研究所的人員重新部署,並一步步向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挺進!
  • 廈大原創話劇重現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歷程
    「數學是我存在的意義,證明猜想是我生命的目標。」近日,講述著名數學家、廈門大學傑出校友陳景潤勇攀數學高峰生命歷程的校園話劇《哥德巴赫猜想》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上演,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原創,全部由該校師生參與演出。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在一些有關數學的文章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成功證明了「1+2=3」,而全世界沒有一個數學家能夠證明「1+1=2」。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陳氏定理「1+2」是什麼?
    對於數學家來說,如果能夠證明遺留277年的哥德巴赫猜想,那絕對可以名垂青史,永載數學史冊。題目說的「1+2」表述並不正確,陳景潤做的工作不是去證明加減乘除中的1+2,而是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 中國數學家陳景潤,算出了1+2=3,卻為何算不出1+1=2?
    大道至簡,悟者天成數學家陳景潤就很好踐行了「大道至簡,悟者天成」這句話,因為作為數學天才,陳景潤不去研究那些高深莫測的數學公式和數學定律,而是把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1+2=3」這條公式上,可是在算出「1+2=3」這道公式之後,卻又被一條公式「1+1=2」給難住了,直到去世都沒能夠解開「1+1=2」這條公式,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愛因斯坦能否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
    有人會近乎抬槓地說:愛因斯坦那麼厲害,為何沒有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這個問題雖然有些荒唐,但是也可以給予一下回答。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家,不是數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的目標不一樣,數學家能夠創造出新的數學方法或者在數學方面有新的發現,物理學家是拿著數學工具去解決物理問題。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因為我們現在排除了1作為素數, 所以我們今日常見的猜想陳述為歐拉的版本,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