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百家號【琢磨歷史】原創首發!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多積累這「三德」,福報才會越來越多!
老祖宗經常教導我們要多「行善積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日行一善,積善成德!那麼,我們到底該具體如何行善積德呢?難道「積德」就只是簡單的做好事、做好人嗎?其實,「積德」大概分為三種!人生,要多積這「三德」,路才會越走越寬!人生,多積累這「三德」,福報才會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積口德,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出自於《增廣賢文》,告訴我們:一句良言可以讓人倍感溫暖,一句惡語讓人心靈留下永久的傷疤,所以與人交談時候,要多積點口德!一句話可以成事,一句話也可以壞事;一句話可以讓你成為善人,一句話也可以讓你成為惡人。
我們在知道說話的重要性後,要多注意說正面、肯定、表揚、鼓勵他人的話,而少說或者不說批評、指責、譏諷他人的尖酸刻薄話!正如曾國藩所說:」尖酸語稱快一時,當之者終身怨恨「,意思就是說:你圖一時口快,惡語傷人,就會讓聽者終生怨恨或者悔恨,這是一種罪過,也會無形中消減你自身的福分!
老話還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但為了多積口德,如果我們又不擅長說好聽話,那就還是少說話,正如道家始祖老子所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以,人生,要多積累「口德」,路才會越走越寬,福報才會越來越多!
★2、積陽德,
積陽德就是指做了好事,又讓千萬人都知道,繼而得到世人的讚揚。
積陽德是一種積極作為的入世態度,這也是」學而優則仕「的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因為人們堅信:好人有好報,多做好事,人緣越來越廣,口碑越來越好,左右逢源,繼而人事通達,事業有成,幸福美滿!
鬼谷子在《鬼谷子·決篇》中也對「陽德」有一定解釋,他說:「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意思就是說:聖人所以能完成大業,主要有五個途徑:有用陽道來感人的;有用陰道來懲治的;有用信義來教化的;有用愛心來庇護的;有用謙潔來淨化的。其中,尤以憑藉「陽德」而成大事的居多!
比如,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祖父孫鍾,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瓜農,但他很善於積累「陽德」,如果路人口渴了想吃西瓜,他都是慷慨相贈,因此孝友的賢名,聞名鄉裡。
孫鍾一邊種瓜,一邊行善,多積累「陽德」,孫家的口碑在當地也越來越好,等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孫鍾兒子孫堅乘勢而上,一呼百應,在江東創建了一番霸業。經過孫鍾、孫堅、孫策三代人的打拼積累,孫鐘的孫子孫權果然稱帝建國,開闢了三國時代,此事也被當地人傳為美談。
所以說,人生,要多積累「陽德」,路才會越走越寬,福報也會越來越多!
★3、積陰德,
積陰德和積陽德不同,它是指做了好事、善事,不讓別人知道,自己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易經》裡面有句非常經典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就是說:修善積德的個人或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慶惠及後世子孫;作惡壞德的個人或家庭,必多有更多的禍殃降於後代子孫。所以說,做好事,不一定非要讓人知道,積陰德也是可以福報多多的!
俗話說:「頭上三尺有神明」、「下什麼種子,接什麼果」,人生的陰德積累越多,福報也會越大,正如《淮南子·人間訓》中所說:「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曾國藩也說:「善人種德,降祥於天。惡人種禍,貽殃於後」,由此可見,人要多積累陰德才能讓家族興旺發達,反之則殃害子孫後代。
其實,相對於「陽德」,積「陰德」更值得我們多實踐,因為「陽德」有目的性、有私心,而陰德是無欲無求、更加高潔。積陰德的人「只管耕耘,不問收穫」,但上天不會忘記這些「積陰德」的人,反而會降下更多的福報於他們。「積陰德」,行善而不求人知道,更是一種傳統美德。所以說,人生,要多積累「陽德」,路才會越走越寬,福報也會越來越多!
朋友們,您是怎麼看這人生「三德」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菜根譚、鬼谷子、曾國藩、左宗棠等),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讚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