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很不好,整個右側上臂發黑,恐怕小拇指保不住了。」昨天查完房,市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袁丞達有些擔憂,前一天夜裡,50歲的張先生被緊急從浦江轉入市中醫院。家人說,因為上山挖筍,他被一條劇毒五步蛇咬中了小拇指。
4月下旬以來,氣溫突破25攝氏度,毒蛇冬眠後復甦,放毒量大增。作為省中醫藥學會蛇類醫藥分會主委單位,市中醫院皮膚科每天都要救治七八例蛇咬傷患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被毒蟲咬傷的患者也尤其多,有一對來杭州西溪溼地遊玩的情侶,住民宿時就被蜈蚣咬了肩膀。
冬眠後的五步蛇咬了挖筍人
每年春天,浦江人張先生都要上山挖筍,今年,他叫了100多位村民一起上山。
「挖了這麼多年筍,我還是挺有經驗的,為了防止被筍殼扎傷,手上還戴著一雙棉紗手套。」張先生說,當時他正準備去拔一株春筍,沒發現上面盤著一條五步蛇,結果被咬中了右手小拇指。
五步蛇的力氣很大,把手套咬穿拖走了,在鄉下長大的張先生一看,馬上擠出傷口的血,下山就朝醫院趕。五步蛇很毒,當地醫院給他用上了抗蛇毒血清,還是沒能阻擋毒液擴散,全身的凝血功能出現異常,只得轉院到杭州市中醫院。
「到我們醫院時,患者的小拇指已經發黑,整個右上肢腫脹,感覺疼痛和麻木。」袁丞達副主任醫師說,張先生的血小板已跌到了1萬單位,只有常人的1/10。聯合外科專家會診,大家都覺得情況不妙,「恐怕只有截肢才能保命。」
五步蛇的毒性超過眼鏡蛇,是一種溶血毒素。被咬後會出現傷口疼痛及出血現象,繼而出現腫脹、起泡、組織壞疽、潰瘍,隨後感到暈眩及心跳加速,最終喪命。它的毒素屬於血液毒,傷者受到驚嚇會心跳加速、立刻逃跑,這都會使毒素更快蔓延至全身,毒發時間特別短。
袁丞達說,開春後氣溫大於25攝氏度,冬眠的毒蛇就醒來活動了,此時的放毒量特別大,被咬後的致殘比例也尤其高。
被蜈蚣、毒蜘蛛咬傷者大增
這兩天,市中醫院皮膚科忙得不可開交,五一期間每天都要收治七八例蛇咬傷患者,最多的一天有10例。此外,病房以及走廊的加床上,還住著更多被蜈蚣和毒蜘蛛等毒蟲咬傷的患者,最多的一天收治了30例。
「真沒想到,逛了一趟超市回來,左腿就被毒蜘蛛咬了。」坐在病床上的王阿姨掀起牛仔褲褲腿,大腿外側有一個黑點,周圍是大片紅腫,「除了腿,我身上也奇癢,醫生一看就說是蜘蛛咬傷的,讓我馬上住院。」
來杭州西溪溼地遊玩的情侶秦小姐和男友也一臉懊惱,兩人前一天住在溼地一家民宿,晚上11點多休息時,男朋友感覺左肩很痛,「我看到他身上有一條蜈蚣,皮膚被咬了兩個黑點,趕緊擠出毒血趕到醫院處理。」
袁丞達副主任醫師說,醫院每年會收治800例到1000例蛇咬傷患者,以及上萬例毒蟲咬傷患者。他們發現,毒蜘蛛咬傷相對病情較重,患者通常是在家裡穿衣褲時被咬,可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此外,馬蜂、蠍子等,咬起人來也很厲害。
今年抗蛇毒血清庫存充足
「被蛇蟲咬傷的患者越來越多,這段時間,醫院每天都要接診三四十例患者。」省級名中醫、市中醫院鄔氏皮科第三代名醫鄔成霖教授說,如今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不許人上山抓蛇,加上生態環境好了,人們喜歡上山下鄉遊玩,被蛇蟲咬傷的人也多了。
最近踏青,最好不要去山林茂密的野路,人少出沒的地方容易藏蛇,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咬。真要去郊外要注意防護,建議戴上手套,穿上長靴或雨靴,儘量不要去田野、溪溝的亂石堆下、草叢中、荒野路徑。
「蛇不會主動攻擊人,去野外遊玩,要準備一根棍子,一路走,一路打草驚蛇。」鄔成霖教授說,以前許多人一被毒蛇、毒蟲咬傷,就用布包紮起來,現在不提倡這麼做。最好將傷口敞開,用局部針刺、拔火罐等方法,把毒血擠出或吸出。千萬不要用嘴巴去吸毒液,因為毒素會由口腔黏膜吸收,傷及施救者。如有可能,記下蛇的品種或打死後隨身攜帶,這樣有利於醫生更好更快地採取救治措施。
鄔成霖教授說,今年,市中醫院的抗蛇毒血清庫存充足,大約有抗蝮蛇、抗五步蛇、抗銀環蛇血清等六七種抗蛇毒血清。另外,在救治傷者時,還用上了中醫中藥,通過口服、外敷解毒消腫的中藥,為重症患者補氣血,爭取搶救時間。
掃一掃,關注大浙健康,了解更多健康資訊
免費領取更多健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