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萬畝向日葵產業園打通致富路

2020-12-20 騰訊網

今年的向日葵又喜獲豐收

10月中旬的新區六墩村地頭,田間的向日葵花海已經沒有了一個多月前的絢爛,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沉甸甸低頭下垂的葵花盤,務工的村民走在聯合收割機前,正在熟練地將插在枝幹上風乾後的食葵盤摘下扔進聯合收割機的脫粒收穫槽,不到半小時,1畝地的葵花就完成脫粒工作。

「今年葵花長勢不錯,籽粒飽滿,現在要利用晴好天氣,搶時間、抓採收,確保顆粒歸倉。目前,採收面積已經過半,日採收約35噸。」甘肅九州潤豐農貿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波說。

在不遠處的向日葵分揀場,一輛輛卡車將經過晾曬脫粒的葵花籽,全部運送到了這裡,4臺向日葵清選機在高速運轉,工人們將篩選出的葵花籽進行打包分裝、整齊排列。成堆的葵花籽沐浴在陽光中讓人感覺置身於葵花籽的海洋中。據了解,今年秦川園區葵花種植達產1.1萬畝左右,畝產440斤-480斤,每畝平均收入可達2000元以上,預計收入可達2200萬元。預計10月底,葵花採收工作可全部結束。

同樣,在秦川鎮石門溝村的向日葵種植基地裡,熟透的向日葵花盤散落在黑黝黝的土地上,三五成群的村民將地裡收割的圓圓花盤投放到向日葵收割機裡,到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豐收喜人景象。

「向日葵是個好產業,觀賞性強,經濟效益也很可觀。」石門溝村支部書記魏萬元說道,開花時每天有很多遊人駐足拍照,流連忘返,也為石門溝村打造沿線鄉村遊、賞花遊提供了有益嘗試。

「小小的向日葵從開花到結籽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意外收穫,今年向日葵基地流轉了我家6畝土地,還為我安排了工作,現在我不光能掙到土地流轉費、務工工資,還能獲得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分紅。」石門溝村民安啟康將自己原本零散的幾塊耕地流轉至園區國有企業,而自己也成為企業的一名種植工人,能夠定期得到分紅的同時,每月還有穩定的務工收入。在石門溝村發展基地種植的向日葵有5000畝,帶動120名村民就業。

葵花產業不僅為種植戶帶來效益,更為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增收致富拓寬新渠道。食葵豐收讓當地居民也從中受益,他們以勞動力轉移的方式,紛紛加入到秋收食葵的隊伍中。「現在每天到葵花地裡收割葵盤,一天可以賺到120元的勞務費,都說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現在我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其中,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最主要的是還賺到了錢,增收不少呢!」正在地裡幹活的源泰村村民一邊忙碌一邊說道。

近年來,新區不斷探索產業發展之路,打造萬畝向日葵產業基地,採取「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公司大規模種植等方式,幫助村民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和分紅,並解決就業實現增收。秦川園區在大力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充分利用園區日照長的氣候特點,通過招商引資,採取園區農業公司流轉土地+第三方公司承包模式,集中連片種植向日葵1.8萬畝,實現了項目建設集中連片、全程機械化作業、產業鏈條一體化管理的食葵生產基地,有力推動了農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轉化,高效節能運行,經濟效益良好。據了解,該項目整體計劃利用流轉土地5萬畝,今年完成種植1.8萬畝。項目完全建成後,預計年產值1億元以上。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靖博 文/圖

來源:蘭州晚報

相關焦點

  • 邯鄲日報: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
    近日,《邯鄲日報》新開鄉村振興專欄首發《邯山區南堡鄉萬畝桃園鋪就致富路》文字新聞,對邯山區「2+2+N」鄉村振興戰略及萬畝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報導。
  • 明威鎮:建好農村幸福路 打開鄉村致富門
    站在村裡今年打通的產業路上,肖體倫手撫著自家茂盛的竹林,目光隨著路望向遠方,由衷說道。留住肖體倫的,是村裡的一條條產業路,「路就是財富啊!」肖體倫算了筆帳:「就拿我家的竹林來說,以前沒路的時候,只能承包出去,自己最多能賺一百元一噸。現在有路了,自己隨時可以運出去,今年市場價是五百五十元一噸,算下來我家的幾十噸竹子至少多掙三萬塊。」路兩旁成片的竹林,脈動著一方土地的發展。燕山村近4000噸竹子,今年因產業路,將給村民增加致富打開一條新通道。
  • 萬畝柑桔產業園助力精準脫貧
    作為我縣6個重大農業產業化基地之一的蓬安「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柑桔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蓬安「萬畝晚熟柑桔產業園」位於相如鎮,涵蓋塔子山村、檬子埡村、固州寨村等10個村,總投資約3億元,目前已建成核心區2.6萬畝,記者在塔子山村產業園內看到,漫山遍野的柑桔樹錯落有致,其中部分柑桔樹已經掛果。
  • 千畝向日葵,開出致富花!
    走進公主屯鎮水口村,千畝向日葵花海映入眼帘,現代鄉村風景讓人流連忘返。今年,集糧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水口村流轉土地設立向日葵種植基地,探索發展農旅一體化產業,帶動了周邊鄉村農業發展,成為當地農民致富新亮點。
  • 萬畝仙桃結碩果 果農致富奔小康
    時下正值桃子成熟上市的季節,蓬溪縣任隆鎮萬畝仙桃喜獲豐收。仙桃產業成為該鎮脫貧攻堅和致富奔康的主導產業。走進蓬溪任隆鎮八角村,果園裡,果農摘桃、裝桃、運桃,一派豐收景象;桃園外,商客稱重、分類、裝載,忙得不亦樂乎。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太僕寺旗的致富「堵點」引起了全國人大機關的重視。2018年以來,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受機關扶貧辦委託,積極推進太子城至錫林浩特鐵路(以下簡稱「太錫鐵路」)途經太僕寺旗並設站事宜。經過全國人大機關協調中國鐵路總公司會同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對太錫鐵路過境太僕寺旗並設站的方案持續優化完善,最終確定了鐵路過境太僕寺旗並設站的方案。
  • 興仁硐坪村:薏仁米串起的致富路
    這幾年,硐坪村很多村民依靠種植薏仁米,走向致富路。硐坪村貧困戶韓永運2016年返鄉開始種植薏仁米, 2019年薏仁米種植到達50多畝,加上養殖的60多頭豬,去年收入已經超過15萬元以上。「今年整體收益很好,收入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如今的韓永運,成為遠近聞名的薏仁米種植大戶。薏仁米種植風生水起,深加工也逐漸提上了日程。
  • 教育區、文旅休閒區...佛高區三水園萬畝產業園戰略規劃出爐!
    最新的《佛山國家高新區三水園萬畝產業園戰略規劃》(下稱「《戰略規劃》」)近日正式出爐,從空間布局、產業定位、大同湖發展重點等方面,明晰萬畝產業園未來的建設路徑。大同湖將成為萬畝產業園的綠心。/樂平鎮供圖「雙區驅動」機遇之下,佛高區三水園立足自身實際擴容提質,逐步轉向生態優先、以城聚人的更高階發展模式,打造萬畝產業園,為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夯實載體基礎。萬畝產業園於今年正式啟動。
  • 2020的好心情源泉,向日葵花海我來啦
    記得之前去昆明鬥南花市買花,上百種花挑不過來,一看到向日葵我就知道是我要買的,因為小時候看電視劇《金粉世家》裡就有一大片向日葵花海,那時候覺得美極了,於是買了一束才10塊有五朵,回家放花瓶裡一個月才凋零,生命力真的很頑強!
  • 菊次郎的夏天|2020的好心情源泉,向日葵花海我來啦
    記得之前去昆明鬥南花市買花,上百種花挑不過來,一看到向日葵我就知道是我要買的,因為小時候看電視劇《金粉世家》裡就有一大片向日葵花海,那時候覺得美極了,於是買了一束才10塊有五朵,回家放花瓶裡一個月才凋零,生命力真的很頑強!八月的向日葵正是開得最好的時候,那種一眼望過去都是正能量的感覺,難道不應該去看看嗎!
  • 萬畝油茶林結出「致富果」,背後有對「黃金搭檔」丨脫貧攻堅 國企...
    過去,這裡是「隔山喊得應,走路要半天」的高山深村,如今,公平村不僅通了公路,更是靠著規模化的油茶種植,開闢了一條致富路。在這條致富路上,不管是堅守油茶林十五年的村支書戴秋遲,還是駐村幫扶的省國資委機關扶貧隊,都在不遺餘力地帶領鄉親們拔掉窮根、致富向前。
  • 甘肅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 變爛泥道為「致富路」
    央廣網蘭州6月25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蘭州臺溫建峰)甘肅天水市清水縣大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打通了制約該縣偏遠山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是天水市清水縣山門鎮旺興村通村道路的真實寫照。
  •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生物醫藥產業園
    五、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生物醫藥產業園  (一)項目名稱:灃西新城生物醫藥產業園  (二)項目承辦單位:灃西新城管委會  灃西新城是關中——天水經濟區核心支撐區——西鹹新區的重要板塊,是未來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綜合服務副中心和新興產業基地
  • 重慶開州區浦裡新區產業園一期建設醫藥博物館
    近日了解到,重慶開州區浦裡新區產業園一期項目啟動勘察設計工作。重慶市開州區浦裡新區產業園建設項目一期勘察已由重慶市開州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開州發改浦〔2020〕37號文批准建設,項目業主為重慶浦裡開發投資集團。
  • 「淘寶村」蹚出致富新路
    2014年,嵐上村看準了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和就業容納能力,籌建起物流產業園,順宇物流、吉順物流等八家物流企業陸續入駐園區。看著村裡鄰居陸續開起網店走上致富路,2017年,一心想靠自己努力成就一番事業的王大林,嘗試著在淘寶平臺註冊了一家生物醫藥網上店鋪,一人身兼網店經理、客服、倉管員三個角色。經過四年多的用心經營,如今,王大林的店鋪日均發貨量達到1000件左右,年銷售額達30餘萬元。事業越做越大的同時,王大林個人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全款在城區買了房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 萬畝菊海開出「致富花」
    作為當地特色產業種植的滁菊,年年綻放「致富花」,鼓起了當地花農的錢袋子。  「施集等山區四鎮是滁菊主產地,2009年開始試種時只有100多畝,現在已發展到3000畝基地。」施集鎮人大主席陳國棟說:「滁菊鮮花畝產800-1200斤,畝產值3000-5000元,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新途徑。」
  • 144畝彰泰智谷電競產業園能掀起什麼波瀾?
    如,廣西南自貿區南寧片區、中國—東協信息港南寧核心基地、中國-東協金融城等頭銜加身的五象新區,從自貿區揭牌以來至2020年7月20日,五象新區累計新增企業5112家(含外資企業42家),3家世界500強公司新註冊成立13家企業,2家中國500強公司新註冊成立6家企業,五象新區的產業發展勢頭猛烈! 而其他城區的產業也憑藉城區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逐漸崛起!
  • 肇慶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開工 加快肇慶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形成
    11月28日,肇慶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開工。這標誌著肇慶新區將進一步加快形成「4+4」製造業發展格局,推動肇慶電子產業布局形成,努力走好高質量加快發展之路。據悉,該項目位於肇慶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科技產業園內,計劃總投資約82930.78萬元,佔地面積約172.12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48048.2平方米,用以承接深圳、廣州、東莞等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地區產業轉移為主,重點引進「電子加工、半導體製造、精密儀器製造」等產業類型。
  • 大理祥雲:高山建起產業園
    原標題:祥云:高山建起產業園   青山如黛,微風徐來。7月4日,汽車行駛在車乍拉村蜿蜒的通村道路上,路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桑樹,整個村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2017年整合項目資金15萬元,在車乍拉村建成100畝蠶桑示範園。2019年建成蠶桑產業園1個,發展蠶桑304畝,全村鮮繭產量29.25噸,農民鮮繭收入155萬元,戶均增收44290元,帶動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全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清零」。   同時,花椒、生豬、肉牛等產業園打造也成為祥雲產業扶貧的一大亮點。
  • 墾利區郝家鎮:光伏發電照亮群眾致富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傑 通訊員 秦志敏走進墾利區郝家鎮薛家村,村民正忙碌著給葡萄修剪枝葉,遠處一排排整齊的光伏發電板映入眼帘,在陽光下熠熠閃耀,給這座村莊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薛家村位於郝家鎮政府東2.6公裡處,南一路北側,現有居民286戶,706口人,耕地面積1500畝,經濟作物以葡萄為主。共有貧困戶20戶,26人。今年來,村兩委幹部緊盯脫貧致富目標,積極謀劃,將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點,照亮群眾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