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一些人即使不買東西,也要去鎮上趕大集?

2020-12-22 秦渭新農人

農村確實有很多人即便不買東西,也要去鎮上趕大集,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什麼呢?因為對他們來說,趕大集除了可以購買所需的生活物資,還可以看到街上琳琅滿目的商品,開闊眼界,給平時農忙的鄉村生活增添一點新鮮感和樂趣。

我的家鄉位於陝西關中某個農村,距離鎮上的街道大概四、五公裡,每逢農曆五、九日(每個月初五、初九、十五、十九、二十五、二十九),就是趕大集的日子。這天上午,做生意的商戶或者相鄰村鎮的流動攤販都會一大早趕過來,在攤位前整整齊齊地擺好商品,供人們選擇購買,其中有蔬菜區、美食區、服裝區、水果區,以及農貿市場,裡面有賣雞賣狗的,有賣貓賣兔的,有賣魚賣蝦的,還有賣手工竹編的,比如竹籠、竹籃等等,雖然是露天環境,但是整個鎮上街道,裡面的東西應有盡有,小到針線布料指甲刀、大到家具家電煙機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放眼望去,叫賣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以前交通工具還不普遍,人們去鎮上大多以步行為主,路上大家三五成群,有說有笑,不到一個小時就到鎮上街道了,當然也有人騎自行車的,買菜購物後方便運輸,碰到許久不見的熟人了還能站在路邊閒聊幾句,互相問好,因為誰也不知道下次見面會在什麼時候,尤其是年齡大的老年人,去街上逛一次就少一次,真到了走不動的那一天,所有經歷的人和事就只能存在於記憶當中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交通工具也多樣化了,摩託車、電動車、三輪車等等,幾乎每家都有,通往鎮上的路還是那條路,只不過更加方便快捷了。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購物越來越方便,即便不去鎮上街道,也能買到所需的生活物資,」趕大集」似乎已經由它最初的商品交易功能,轉化為給人們平淡無奇的鄉村生活增添一份熱鬧和樂趣了。

你們有沒有在農村趕大集的經歷?喜歡那種氛圍嗎?歡迎評論區留言,感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一些人,寧願不買東西也去趕大集?
    來源:關山聽風現在一些年輕人對農村人趕集,有事沒事都要到集市場上去打一轉,看一看,玩一玩,感到疑惑。到集市去賣東西,或者買東西,還可以讓人理解,畢竟人家有事呀,但有一些人,去也兩手空空,回家也兩手空空,到集市去不是耽誤工嗎?可農村一些人就是這樣,對趕集樂此不疲,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農村一些人不買東西也要去趕大集?集市有啥吸引他們的地方
    題主說的這些人,大多一些上歲數的老人,一些小孩兒。一般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的中年人,通常是不會這樣的。顧而看到這個話題,我一下子想起了農村老家的一些年邁的老太太,有的彎著腰,頂著一頭白髮,有的拄著拐棍兒,走在鄉間小路上,去趕集的場景。
  • 鄉村過年趕大集,把好東西都買回家才算過年
    雖說過年沒幾天了,可在很多農村過年趕大集是很多人忘不了的過年記憶。每逢進入臘月後,農村的很多地方的集市已經開始熱鬧了起來。特別是快要過年的時候,就是要購買年貨的時候了,而鄉村的集市就是買年貨的重要途徑了,畢竟集市上的年貨種類有很多,而且價格也很實惠。
  • 趕大集遇到這3種海米,多便宜都不買,地攤老闆:專忽悠不懂的人
    趕大集遇到這3種海米,多便宜都不買,地攤老闆:專忽悠不懂的人!海米,分為南方海米和北方海米,選用的是主要是白蝦、青蝦、紅蝦等大蝦,這其中以山東的金鉤海米質量最佳。海米雖好前提是買到好海米,每次趕大集走到海米攤位前詢問時,雖然地攤老闆都會熱情地介紹,面前的七八種海米,但從3/40元到6/70塊,價格差距很大,如果我們不懂海米,很容易被攤販老闆忽悠,感覺上花了更少的錢,但不一定真的實惠,尤其是碰到這3種海米的時候,即使再便宜也不要買,下面就教大家買海米的三個大招
  • 農村趕大集,農民發現這四樣東西立即報警可得獎勵
    從現在開始,農閒時節、臨近雙節,雖然天氣越來越冷,但農村的大集卻是一集比一集熱鬧。超市裡物品再齊全,也阻擋不了農民趕大集的濃濃情懷。農民趕集就和美女逛街一樣,可以什麼都不缺、什麼都不買,但是到時間也得去逛逛。農村大集,熱鬧歸熱鬧,攤子多人也雜。農民發現這四樣東西,一定記得要遠離,報警還可以得到獎勵。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平谷峪口大集想買老鄉自產有竅門 開集日:逢農曆一和六
    2017年2月17日訊,「小時候趕集,那跟過節一樣,我最喜歡去大集上買糖葫蘆吃。如今,大集從攤位規模和商品豐富性上都已經『縮水』不少,我也曾多年沒再去過。但如今去集上轉一轉,心裡還是透著鄉裡鄉親的親切感。」土生土長的平谷姑娘楊美麗,在剛過去的周日,帶著我趕了一趟她本人也多年未去趕了的平谷峪口大集。
  • 夫妻農村集市上賣蛋糕,一出鍋就光碟,雞蛋殼堆成「山」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在超市裡面就可以買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很多農村人還是比較喜歡趕傳統的大集。集市上賣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農產品,生活用品,衣服等等。農村大集更貼近農村人的生活習慣,聽到街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由得感到非常親切。
  • 為什麼農村非要隔幾天一次趕集?難道不能天天趕集嗎?
    例如,在我們這邊農村鄉鎮周圍大概會有五個集市,一般會根據農曆日子以五天為一個輪迴,具體可以分為「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例如我們村附近一個集市趕集日子是「二七」,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農曆每月初二、初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等這幾天去這個集市上買東西,而我們鎮上集市日期為「五十」,這樣就可以在農曆每月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等日子去鎮上趕集!
  • 在農村,很多人不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為啥?4個原因很真實
    在農村生活圈子有限,有很多都認識,沾親帶故的熟人也不在少數,熟人多好辦事,這也是大家的一貫認知,那熟人多開商店應該更好啊,看在熟人的份上人家會多去照顧生意。但是在農村開商店卻有一個尷尬事,同樣的商品,同樣的質量,但是很多人寧願到陌生人那裡買東西,也不願意去熟人那裡買東西。
  • 「這裡,有久違的年味兒」——坐上綠皮火車去京郊山區趕大集
    老式硬座、燒煤鍋爐房、斑駁的行李架、手動開啟的車窗……綠皮火車頗有些讓人懷舊的感覺,偶爾還有乘客拿起火車票在過道合影留念。乘客們一路上有說有笑,有的還嗑起了瓜子,列車「哐哧哐哧」慢悠悠地運行,倒也使時間顯得不那麼「漫長」。6420次綠皮火車列車員布置車廂。
  • 有個怪象,在農村好多人不去熟人商店買東西,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小時候最喜歡跟爸爸去村口的商店買東西了,因為爸爸除了買東西也會順便買點零食給我吃的,而去的那三個商店就是在外婆村村口的,離我們家也不遠,大家都認識的,算是熟人,不過他們跟我們家、外婆家也不是親戚,而去他們那裡買東西的人也是本村、附近村的人,但要說關係比較親的熟人也有,但是比較少;在我們那邊有句話叫
  • 「網絡中國節·春節」濰坊:趕大集買年貨 熱熱鬧鬧過大年
    集市上,熱熱鬧鬧,人山人海,趕集的人們擠來擠去。「不怕擁擠,』擠』才有』集』的味道嘛!就要過年了,要的就是這種氛圍」劉大姐笑著告訴記者。春聯是新年必不可少的年貨之一,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以此表達人們闢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逛於家務大集尋兒時年味 買牛羊肉、各式清真小吃一站式購年貨
    每當這個時候,就會想起小時候趕大集的熱鬧情景,笑聲、吆喝聲、叫賣聲、討價還價聲……過大年、趕大集、辦年貨——早已成為烙印在很多人心中的春節記憶。現如今,於家務大集仍保留老集市的特點,讓人體味趕集樂趣,更好地體味年味。
  • 在朝鮮農村趕集,中國貨非常多,攤主是當家不主事的女人
    傳統的朝鮮,男人在外面即使再沒本事,回到家裡也是說了算的。特別是偏遠地方,重男輕女現象嚴重,誰家沒個男孩子,就感覺成絕戶了,遭鄰居看不起。但是,無論哪一種農村模式,村子裡的農民最喜歡的就是趕大集。趕集的主要是女人們,雖然家裡說了不算的,但趕集熱鬧得很。
  • 過了臘八迎新年 體驗青島五個傳統大集(組圖)
    雖然現在商超林立,但對於老青島人來說,趕大集必不可少,也更具年味。近日,記者體驗了島城的五個傳統大集:從最有名的李村大集,最具海鮮特色的王哥莊大集,到頗具民俗特色的辛安大集……每個大集都人頭攢動,特色鮮明,現在讓我們一起趕大集,感受那濃濃的年味。
  • 農村有個怪像,就是很多人不願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這是啥原因?
    其實,在農村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好多人寧願去陌生人的商店也不去熟人的商店買東西,尤其是親戚家的商店。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第一,農村人大多比較實在,不好意思向熟人收錢,這反而讓對方有心理負擔。其實這個道理古人已經告訴我們了: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仁不當政;善不為官;情不立事;懶不自學。只是我們農村人大多比較實在,不好意思向熟人或者親戚收錢,總覺得咱們關係那麼好,金錢往來太俗氣了,可能會影響兩人關係,殊不知,這樣會讓對方產生心理負擔,總覺得欠了你人情,於是下次就不會再來你店裡買東西了。
  • 在農村,為什麼多數人寧願到私人診所看病,也不去有報銷的醫院?
    在農村鎮上的醫院經常性的會看到空空蕩蕩的場景,但是同樣在附近的私人診所卻是人滿為患,就算在新農合報銷非常普及的今天,大多數的人都寧願去私人診所裡邊看病,都不願意去可以報銷的醫院,為什麼會這樣呢?2、輕鬆省事就事論事,去醫院裡面又是掛號又是找醫生又是辦卡什麼亂七八糟的真的很麻煩,就醫的距離比較近,有個頭疼腦熱的不需要跑到鎮上或是縣城醫院,直接在私人診所裡抓掉藥打個點滴就行了。
  • 在農村鎮上開一家這樣的店,月入幾萬沒問題,想做生意的朋友看看
    今天跟大家聊聊農村創業的一些想法!剛子作為地道的農村人,非常能體會農村人的辛苦,所有的收入都是靠種糧食,或者是打工!種地吧,不但辛苦,掙的錢還少,打工可能會比種地好一點,但也不可能一輩子打工,所以還是要考慮創業,做生意!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做生意。
  • 你逛過蒲河大集嗎?據說是東北最大的農村大集,有300年歷史
    浦河大集位於蒲河鎮的東側棋盤山腳下,是瀋陽周邊為數不多的大型傳統農村集市,每逢農曆日期2、5、8開集。每天早晨六七點鐘開始,一直到下午兩三點鐘,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才會散去。第一次來浦河大集,這集真不是一般的大,大約有4裡地長,各種東西應有盡有,一眼望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