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喬:拉美詩歌語言非常隨意

2021-01-10 騰訊網

[摘要]同中國詩人相比,拉美詩歌的語言更加隨意,不像原來那樣子文縐縐的,有了很多的創新;語言的斷句也和以前的作家不太一樣,他們善於破句;他們也都更加關於日常生活。

墨西哥女詩人卡羅·布拉喬在活動現場。

9月27-28日,由詩歌島主辦的「國際詩人在中國」在廣州舉行,今年邀請的詩人是著名墨西哥女詩人卡羅·布拉喬(Coral Bracho)。1951年生於墨西哥城的卡羅·布拉喬,身兼詩人、譯者及學者多種角色,曾出版九本詩集。

作為墨西哥當代最重要的女詩人、拉美新巴洛克詩歌的代表人物,布拉喬的詩歌,曾被早期評論家貼上「情色主義」的標籤。但是,布拉喬的情色主義是「語言的過度豐盛」。甚至有評論家認為,她是年青一代中唯一不情色的女詩人。對語言自身魅力的充分挖掘,對句法的毀滅性破壞,極度新穎的形式,讓布拉喬的詩歌創作走出身體很遠。

著名詩人北島在聽眾之中。

布拉喬在廣州的兩天行程緊密而豐富,她分別同自己的中國譯者程弋洋和詩人北島在方所和禾田書房做了兩場分享會。9月28日,布拉喬接受了南都記者的專訪。

南都:你昨天在方所書店演講,也接觸到了不少中國詩人,中國被成為詩歌的國度,你了解中國的詩歌嗎?

布拉喬:我讀中國詩人的詩集,發現他們和拉丁美洲年青一代的詩人有很多的共性,具體來說就是使用語言的方式,比如說破句,打破一個句子原本固有的結構。

我欣賞的中國詩人有很多,比如多多、西川、翟永明。2009年,我也曾到香港參加國際詩歌之夜,在那裡遇見了很多優秀的中國詩人,還有一次去青海湖,我也見到了很多中國詩人。

南都:你能介紹墨西哥或者整個拉丁美洲當下的詩歌格局嗎?

布拉喬:拉美詩人之間的互動交流非常頻繁,有很多的詩歌節,他們之間的交流非常多,有很多新生代的詩人。同中國詩人相比,拉美詩歌的語言更加隨意,不像原來那樣子文縐縐的,有了很多的創新;語言的斷句也和以前的作家不太一樣,他們善於破句;然後他們都更加關於日常生活,關於日常的生活體驗,所以他們的寫作也更多地著眼於此,在他們這裡,日常生活都可以詩歌的一部分。

南都:你的青年時期是在20世紀的60到70年代,這一時期拉美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文學領域也出現了「拉美文學爆炸」,這種社會環境對於創作有什麼影響?

布拉喬:我開始寫作時,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自己獨有的語言表達方式,並且最終我也找到了表達自己的獨特方式。

我對表達的多種可能性非常感興趣,比如用詩歌表達聲音、圖像等等,所以我和畫家也有很多的交流和合作,我經常會和畫家一起創作。音樂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想用語言來傳遞一種新的音樂元素。

有一個很重要的智利詩人,叫做韋森特,和聶魯達一樣重要的一個詩人,但是他和聶魯達是死敵。他有一句話說「你在詩裡不要描繪玫瑰,而是讓它自然地綻放」。要在過程之中傳遞信息,而不是關注具體的結果。

南都:那當時的政治環境對於您的詩歌創作有影響嗎?文學會反過來影響政治嗎?

布拉喬:詩歌作用在於「開智」,打開你的大腦,我覺得讀詩的人更有批判精神,不光要批判政治,還要批判很多東西,所以詩歌肯定會影響政治的。

南都:拉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和新巴洛克風格基本上都是拉美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你少年時期在英國和法國生活過,後來又在美國生活過,這種跨文化的交流經歷對你的創作有什麼影響?

布拉喬:生活在那裡對我確實有影響,但是更多的是我在墨西哥有大量的閱讀,比如我最近在讀印第安的詩歌,這個對我而言有整體性的影響,不光局限在模仿上。

南都:在你大量的閱讀中,有沒有對你影響深遠的詩人?

布拉喬:新巴洛克風格的詩人,比如說古巴的萊薩馬,他也是不斷創新,開拓了表達的多種可能性,讓我覺得我也有可能去創新。但是我和萊薩馬寫得不一樣,他教會我的是我是可以大膽創造的,創造多種表達方式,打開了我的視野。萊薩馬還有一部小說集,叫做《天堂》,在《天堂》裡表達的也是瞬間,這部小說就像是一首詩一樣,有一幕是一個孩子在一個牆上寫字,那個瞬間是很神奇很美妙的,還有一個瞬間是一個人在清洗一個燭臺,萊薩馬描寫瞬間的方式讓我覺得很神奇,很驚人。

還有就是馬爾克斯,他的《百年孤獨》非常具有詩性,那種審視自己文化的方式。還有一個墨西哥作家叫做魯爾福,也是小說家,他的表達也是詩歌的表達方式,魯爾福小說和墨西哥的人、土地緊密相連,以很深入很深刻的方式去表達。

南都:在中國,我們經常把女性和詩人、女作家綁在一起,常常出現「女作家」「女詩人的字眼,在墨西哥有沒有這種情況?

布拉喬:在我們的語言裡,本身就有性的變化,所以看到一個詞就知道男女。

至於我的作品,有些詩歌比較明顯就是男性視角或者女性視角,有的你是無法分辨的,比如那種比較思考型的詩歌,不太容易甄別性別,而且我也沒有想過嘗試超越性別視角創作,我都是完全聽從內心而寫作。(文/顏亮 王樂)

相關焦點

  • 智利詩歌雜誌首推「中國詩歌專刊」,收錄莫言等人的作品
    這是本刊歷史上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詩歌特刊……希望不久的將來能與您再次在智利相會。特別感謝孫新堂先生,是他成就了本期特刊。」《筆記本》中國詩歌專刊封面目錄頁孫新堂策劃和翻譯了這一期從封面到封底都是「中國當代詩歌」的雜誌。他是北京語言大學教師、阿根廷國會大學榮譽教授,目前在智利大學教授中國文學。
  • 中厄高校合作成立「拉美語言文化中心」
    中厄高校合作成立「拉美語言文化中心」 2015-04-22 20:47: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英媒:拉美語言在中國高校受寵 華盛頓卻很擔憂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隨著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日漸緊密,作為該地區主要語言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獲得了中國學生的青睞。語言成為他們的就業優勢,更能進一步為中拉交流增色。不過,英國《衛報》9月2日卻撰文指出,中國人追捧拉美語言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美國不斷增長的焦慮感。
  • 智利青年用中文說唱《甜蜜蜜》 創新推廣讓漢語在拉美熱起來
    志願者教師都非常年輕,都是第一次來到拉美,教學經驗相對比較少,如何讓他們最快適應本地教學環境、融入本地社會,一直是孔子學院拉丁美洲中心關心的議題,並為他們專門設計了崗中培訓項目,旨在讓志願者教師了解拉丁美洲學生的學習特點,當地的風俗習慣和社會環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並指導他們在孔子學院的職業發展規劃。至今拉美中心已經在本地區組織了五次志願者崗中培訓。
  • 詩歌的語言
    一 詩歌語言的特點談起詩歌,人們常常會被它簡練含蓄、擊節吟詠的語言所吸引。那麼,詩人怎樣才能使詩歌的語言達到這種勝境呢?詩歌的語言同我們日常所用的口語有什麼區別嗎?和散文相比,詩歌的語言又有哪些不同之處?我認為,詩歌的語言和我們日常所用的口語並無本質上的區別。語言的兩大功能無非就是思維與交際,此外語言還具有社會性和全民性,詩歌中的語言自然也不能例外。
  • 拉美文化之旅 中國西班牙文翻譯家趙振江拉美之行
    趙振江教授笑言,他這次秘魯、智利、阿根廷的訪問,可以稱作一次「拉美文化之旅」。這次對拉美三國訪問的起因,是秘魯的裡卡多·帕爾瑪大學開設了漢語翻譯系,學校慕名找到了趙振江教授,邀請他出席翻譯系的成立儀式。
  • 「拉美作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拉美?
    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百年孤獨》已經翻譯了但未發表,林一安先生非常敏銳,《世界文學》發表時立刻添了一句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一期雜誌就了不得了。洛陽紙貴。然後《百年孤獨》連同拉美六十年代的一批小說,也就是所謂的「爆炸文學」,開始不斷吸引讀者的關注,持續了七八年。
  • 閱讀貝內德蒂,打破對拉美文學「魔幻」的刻板印象
    不過,閱讀貝內德蒂的作品有助於我們打破對拉美文學的刻板印象:拉美文學不僅僅限於熱帶雨林、奇幻傳說、暴力衝突……拉美文學中也有城市書寫,也有城市裡發生的溫情故事,也有對城市中產階級生活的批判,而這種書寫對於今天越來越適應城市化環境,也對現代城市生活的各種問題越來越敏感的中國讀者來說,恰恰是適時的。
  • 「用客戶的語言與其溝通」,EBANX助力賣家克服拉美電商語言難關
    EBANX創新式拉美本地收單全球結算的支付解決方案能夠幫助跨境電商高效、快速、低成本的進入拉美市場
  • 滕威 張偉劼:「拉美作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拉美?
    19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百年孤獨》已經翻譯了但未發表,林一安先生非常敏銳,《世界文學》發表時立刻添了一句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一期雜誌就了不得了。洛陽紙貴。然後《百年孤獨》連同拉美六十年代的一批小說,也就是所謂的「爆炸文學」,開始不斷吸引讀者的關注,持續了七八年。
  • 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詩歌雜誌第一次推出一個國家的...
    智利詩歌雜誌《筆記本》近日推出「中國當代詩歌」專刊,在拉丁美洲國家發行,產生廣泛反響。《筆記本》季刊由智利聶魯達基金會主辦,是拉丁美洲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誌。剛剛出版的第83期封面用中文和西班牙文標註「中國當代詩歌專刊」,收錄了莫言、吉狄馬加、胡弦、沈浩波、周瑟瑟、黃禮孩、李少君、嚴力、伊沙、蔡天新、明迪、李成恩、顏艾琳、陸漁、秦菲、夢亦非等20名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的詩歌作品,詩歌文本中西雙語版對照,封面照片為聶魯達在長城,設計、插圖均採用了大量中國元素。
  • 在詩歌中,詩歌符號的含義是什麼,詩歌是語言符號還是意象符號?
    用符號學的眼光去看一切,結論是否妥當,這並不是我們所迫切關心的,倒是有一點必須論及,那就是語言符號問題。語言是一種符號,任何人都不反對這個說法;詩歌是運用語言寫出的,也沒有任何人否定這個事實。那麼,詩歌符號究竟是屬於一種什麼樣的符號呢?傳統的說法是: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它的符號是語言文字,這是所有《文學概論》告訴我們的常識。
  • 談談如何鑑賞詩歌:關於詩歌的語言
    ——李商隱《無題·颯颯東風細雨來》 上一篇我們講過關於詩歌的形象,今天繼續講述第二部分——鑑賞詩歌的語言。 如果說詩歌的形象決定了詩歌的意境,那麼詩歌的語言則更注重趣味性和可讀性,如果一首詩,你看了第一句就覺得枯燥無味,你還會繼續看下去嗎?
  • 翻譯家趙德明:「拉美文學是朵奇葩」
    阿連德筆下的大家族完全是「智利」風格,根本沒有其他國家的影子,裡面的語言、寫法也都具有阿連德自己的獨特風格——作家們是全方位的創新,包括對文學的整體思考,要完全走自己的路。據趙德明介紹,拉美文學對世界文化的價值更多在於文學創作上的影響。
  • 熱情神秘的拉美,了解一下?
    那麼拉美地區到底有何商機,又適合哪些領域出海呢?我譯網將為您一一解答。人口紅利、文化統一、經濟較發達拉美地區是世界人口增長較快的地區之一。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拉美國家總人口數約 4.5 億,其餘是巴西葡萄牙語和少部分法語,語言、文化都較為統一,整體性強,利於推廣。
  • 外貿拓展拉美客戶詳細攻略
    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這些拉美國家每年高速增長的貿易需求引領著新的外貿增長。作為新興市場代表,中拉貿易互補性很強,但卻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等障礙導致大多國內公司不能高效開發這塊市場,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外貿環境和持續不休的中美貿易戰,怎麼能搶佔拉美這片藍海呢?
  • 布卡西語丨拉美和西班牙本土西語居然有這麼多差別!
    隨著西語國家的逐漸崛起,西班牙語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日益增強,很多人想,學西班牙語,還是去其大本營比較好,這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吼,你要認為只要在西班牙本土學了這門語言,就可以暢行全世界西語區就錯了哦!
  • 書訊No.30│2020年上半年外文拉美新書(1-25)
    「拉美研究通訊」公眾號的「書訊」欄目由中國社科院拉美所譚道明副研究員主持,熱忱歡迎讀者提出建議、參與討論和踴躍投稿。1.《女巫》是一本奇妙的小說,一個關於治癒、暴力以及最重要的「語言」的故事,作家Lozano被認為是墨西哥四十歲以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拉丁美洲知名青年作家團體「波哥大39」的一員。
  • 詩歌鑑賞|賞析詩歌中的賞析語言風格
    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鍊字);二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鍊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技巧點撥★★答題步驟1、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 詩歌鑑賞|專題七: 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
    賞析詩歌的語言風格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詩(詞)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即語言風格(特色)是就詩歌整體而言的。常見錯誤是從語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煉詞、鍊字,闡述字詞運用巧妙。一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鍊字);二要注意語言特色(風格)不能等同於語言上的特點,詩歌在語言上的特點包括鍊字用詞、修辭特點、語言風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