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觸汽車改裝的朋友可能會經常聽到一些陌生的詞彙,例如一階、二階、三階、三階+。到底這個「階」代表著什麼呢?具體的含義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汽車改裝是分階段的,「階」其實表示的只是改裝件的多和少而已,也可以把它理解為由低到中再到高最後「+」是無止境的,所以把三階段後的改裝稱為三階+,也就是汽車改裝沒有最終的階段。只是現在很多人把汽車改裝的程序看得很重,所以通常把這個「階」用程序的階段來解釋。
我對汽車改裝所謂的階段是這樣理解的:
1. 現在汽車改裝逐漸商業化,一般商家會告訴你一階就是刷程序不需要做任何硬體上的改動,從而達到馬力數值的一個提高。其實渦輪增壓車型摘掉排氣管的三元催化,再換高流量進氣,不需要刷程序,使用原廠程序一樣能提升馬力數值。但是一般的改裝店為了賺錢是不會讓你這樣改的。因為一套所謂的特調程序是能讓它們的收入翻幾倍的。
2. 接下來二階段是如何定義的呢?一般是換上二階的程序然後改排氣的頭段、進氣以及中冷。但是實際上作為商家是怎麼做的呢?很可能所謂的二階程序還是一階的程序,商家僅僅是給你改了進排氣,然後堂而皇之的就收了你二階軟體+硬體升級兩個部分的錢。這裡再說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很多品牌的程序從一升二是對用戶免費的(為了消費者能繼續使用它的程序套件的一個促銷手段),這個事情給你刷程序的商家肯定是知道的,也肯定不會告訴你的。
3. 當渦輪增壓的壓力值調大後,各個部件也做了相應的強化後,你就來到了三階,一般這個階段首先突破物理極限的就是渦輪,因為二階段的程序基本上把渦輪所能壓榨的性能榨乾了,再高的話渦輪就承受不了了,所以就必須要換大渦輪。其次就是渦輪的排溫大幅度增加了,超過溫度極限後即使換了大號的渦輪也可能損壞,之後就是排氣的中尾段的改裝,換管徑更大的排氣也就成了三階段改裝的必需品。
4. 再之後就是變速箱會承受不了了,一般原廠狀態下工程師調教的變速箱扭矩冗餘不會太多,一般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到了這一步提升最大的就是從變速箱入手。ECU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TCU呢?TCU其實就是變速箱控制單元,和ECU同理,可以通過刷寫而提升。而通過刷寫TCU來加大馬力,肯定是通過進一步增加扭矩輸出而實現的,因為轉速是一個物理限制。最大扭矩增大幅度超過15%時,就必須要通過變速箱的強化改裝了來保護變速箱的正常工作狀態。
5.之後想再有提升,一般是通過燃油系統的改裝來實現,燃油系統指的是燃油泵、燃油濾、噴油嘴等,有了之前的改裝,原廠狀態下的燃油系統所提供的燃油供給跟不上了,所以就需要通過改裝高壓油泵、大流量的噴油嘴等等以此保證發動機的工作狀態。
6.之後就是發動機的活塞、連杆、氣門等等了,也可以稱為發動機的一個強化,也叫發動機腹內強化。強化克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凸輪軸室,二是發動機中缸。凸輪軸室指的是優化發動機的配汽結構,強化充氣效率等,而發動機中缸的重點在於連杆機構部件的強度的一個優化。
7.很多人都將發動機的強化最為改裝的終章,是因為到此階段基本上已經可以壓榨出發動機本體的最後一點潛力了,基本上在改裝圈內450匹的數據才能觸及發動機強化的入門坎,所以能夠達到這一步的玩家是少之又少。但是我之前有說過改裝是無止境的,在壓榨出發動機最後一絲潛力後,基本上這臺車的動力也提升到頭了,還可以通過移植髮動機來獲取更大的馬力需求,再往後就是極致的減重輕量化處理,這臺發動機玩到頭了還有下一臺,如此反覆循環,是不會有盡頭的。
最後我再來說下現階段改裝與顧客之間的問題吧。簡單概括來說,現在很多做程序的商家利用了原廠的涉及和用戶習慣之間的聯繫,掩蓋了非常多的問題。為什麼這樣說?
可以說現在絕大多數將車開到店裡去刷程序的用戶,都不會將車開到賽道去。這就說明什麼?說明了這些用戶基本是不會讓自己的車處於高負荷的狀態下運行,對於在市區內偶爾一腳底板油的行為,原廠零件不做改動的情況下,車輛也是能承受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你去店裡諮詢改裝的時候,店家都極力大呼讓你直接刷一階程序,並不用改動任何零部件。
第一,你第一次來,很可能是剛剛接觸改裝車,對此抱有顧慮,怕改動了零部件過不了年檢,會對車輛性能有影響。第二,店家讓你直接刷程序賺的錢會更多,耗時也是最少的。等你第二次到他店裡的時候,店家會認為你已經打消了對汽車改裝的顧慮,然後就會給你推二階程序,然後配合硬體的改動.....
為什麼在很多改裝店改裝完後,店家那麼喜歡把改完的車拿去跑零至一百加速賽,因為01加速是對硬體耐久度的要求是最低的,提升也是最直觀的,廣告的效果也是最好的。(這怪不得店家,店家也是要吃飯的)因為很多顧客把一輛車快不不快,改得好不好的概念很大一部分歸功於零百加速,或者說是推背感!
下面我就不說了,因為怕說太多我也沒辦法在這個圈子內混了,自己也是做改裝的.....那麼我們是怎麼玩車的呢?
以管理學的「木桶原理」來看阻礙引擎解放大馬力的那塊短板,依次會是:排氣系統、進氣系統、點火系統、ECU調校、配氣正時等等,最後是引擎腹內零部件強度、引擎本體強度。ECU永遠不會放在第一步,之所以一階、二階、三階如此流行,是因為很多消費者並不懂真正的玩法,解釋起來又非常困難,那怎麼辦呢?然後某個改裝品牌就推出了以程序的改裝方式,分為stage1、stage2、stage3等等,也就是將改裝分階段了,並在每個階段配上不同的程序和硬體搭配,組成一個改裝包,將每一個階段做成一個非常全面和系統的東西。
這樣一來顧客就非常好理解,不需要知道要怎麼去改裝,只需要知道這幾個階段,知道這幾個階段包含什麼東西,最後價格多少就足夠了。久而久之,這種說法就逐漸流行了起來,很多改裝品牌都爭相效仿,改裝店和改裝玩家用「階」來說改裝程度的說法也沿用到了現在。
其實我作為一個混跡在改裝行業的人是非常喜歡這種系統化的改裝方式的,簡單快捷,也不需要和顧客解釋太多,對我的生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作為一個改裝車玩家的同時我又很反感這種「套餐」式的提升動力的手法。在我眼裡改裝是需要腦子的,需要想像力的,這種「套餐」就極大的限制了新入門的玩家的想像力,現在想玩改裝真的非常容易,「套餐」的內容其實都一樣,消費者只需要選擇肯德基還是麥當勞(改裝品牌的選擇)就夠了。並且我感覺這種「套餐」也在不斷的被「妖魔化」、「商業化」最後再到改裝用戶的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