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統編教材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遊記,共有4篇課文《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經過麗江》。閱讀4篇文章可以隨著作者文字在山水中遨遊世界,體會抒發的情思,也可以讓學生豐富見聞、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教材在單元提示中對本單元的學習提出如下要求:學習本單元,要了解遊記特點,把握作者的遊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並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的語句。

顯然,這個學習要求是對照閱讀教學提出的。本單元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並且本單元4篇文章學完後還跟進關聯一個寫作專題——學寫遊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增加了新的學習目標,通過閱讀了解遊記類文章的寫作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出遊實踐,學會寫遊記;嘗試把遊記閱讀和遊記體驗,以及寫作實踐貫通起來,圍繞「遊記」開展系列活動探究,設計了大單元的語文項目學習。不只是在閱讀文字中循著別人的足跡遊覽,還要在語文活動中用學習任務驅動,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

在本單元學習中提出4個學習任務,並針對每個學習任務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

任務一:閱讀遊記,留下閱讀的足跡

按照教材編排,我們把4篇文章按照教讀和自讀相結合的形式教學,《壺口瀑布》和《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作為教讀課文,《登勃朗峰》和《一滴水經過麗江》作為自讀課文。通過學習,聚焦兩個目標:第一,學會遊記的寫作方法,按照順序記敘遊覽過程,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第二,學會抓住特點描寫景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中,做到情景合一、角度多變。

本單元的4篇課文兼有例子和典型材料的雙重功能。教學中,要讓學生隨著作者去感知4處景觀的勝景,體會作者情思。更要搞清楚,遊記寫什麼,怎麼寫?

遊記作品一是交代遊蹤,通過遊蹤記述遊覽的經過,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寫景物,抒發感受。後者是寫作的重點,要詳寫;前者宜簡寫,不必事無巨細地敘述出來。遊覽過程中一些特別的經歷可以寫出來,以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在讀本單元4篇文章的過程中,要在感知文本、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有側重地留下閱讀的「足跡」。

1.遊蹤清晰,線索分明

遊記常常以「遊蹤」為線索,將自然風光和遊覽觀感有機結合起來。例如《一滴水經過麗江》的遊蹤為:玉龍雪山頂→驛道→納西族村莊→麗江壩草甸→落水洞→黑龍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園和田地→麗江壩中→金沙江邊→躍入江流→奔向大海。行文藉助一些標誌性或提示性詞句,把遊蹤展現得非常清楚。

2.情景交融,表情達意

一篇好的遊記,如果僅僅滿足於寫景、敘事是不夠的,還必須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樣文章才會餘味無窮。如梁衡觀看壺口瀑布,感慨黃河具有「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性格品質,猶如一個人,猶如中華民族偉大的品性。這種感受的抒發,提升了景物的形象內涵。

3.生動描繪,寫法多樣

對於重點的景物,要注意詳細描寫出它們的位置、大小、動態、靜態、顏色等。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表現手法生動地描繪。《壺口瀑布》運用比喻、排比、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生動、細緻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奔騰激越。

4.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遊記要交代遊覽的過程,卻又不能寫成面面俱到的流水帳。在寫作中,對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觀要重點描寫,其餘的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側重寫冰塔林,這是著名的長江奇觀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任務二:旅遊體驗,留下遊覽的足跡

五一假期,開展「留下遊覽的足跡」語文活動,讓學生走向戶外,觀賞風光,探訪美景;走向名勝,欣賞風景,了解民俗;走向紀念館,開闊眼界,接受教育。

這種語文活動實踐性特別強,需提前確定好行程時間,注意出行安全,做好相關疫情防護。每位學生和家長均需規劃好出遊線路,可以去公園景點,也可以去動物園、遊樂園;還可以去紀念館、展覽館等。同時在遊覽過程中,要做好相應準備,留下自己出行的「足跡」。

首先,把遊覽的路線和行程記錄好,有比較清晰的遊蹤,寫日記是個很好的方式。

其次,用相機或攝像機留下難忘的瞬間,可以是美麗的風景,可以是動人的場景,可以是民風民俗,也可以是感人的故事,把第一時間鮮活的景象保存下來。

最後,參觀時可以有意識地做一些記錄,作為寫作素材。

任務三:遊記寫作,留下寫作的足跡

遊記寫作,是把出行體驗和感受呈現出來,通過文字的輸出,將遊覽的足跡物化為文字,留下寫作的足跡。根據教材中的安排,我們主要安排學生寫3類遊記作文。

1.遊記常常要對某處景物做定點觀察,以寫出景物的特點。選擇一處自己遊覽過的景點,圍繞其中一處風景,寫一個片段。200字左右。

2.我們可能都有過旅遊的經歷。旅途中,我們不僅觀賞自然風光,了解民風民俗,同時也會有許多新奇的感受,產生許多思考和遐想。選擇一處自己遊覽過的景點,自擬題目,寫一篇遊記。不少於600字。

3.參觀一處紀念館(或博物館、展覽館),以「參觀__________」為題,寫一篇參觀記。不少於600字。

學生寫作成文後,教師收集初稿進行批閱。

任務四:修改展示,留下成長的足跡

在本單元的語文項目學習中,把修改遊記作品作為關鍵環節。因為學生初次寫作遊記,在寫作過程中需要相互交流、切磋學習,也需要教師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行相關指導。在修改完善中逐步提高寫作水平,這種指導不是方法層面的,要結合自己的出行經歷和具體文章展開。

學生寫作的遊記作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觀賞寫景類,主要寫去景點參觀過程中的所見所感,一類是參觀考察類,主要寫去博物館、展覽館等參觀考察的見聞感受。大多數學生都能按照寫作要求完成遊記寫作,內容比較充實,語句通順,條理分明,按照行程把遊覽經過和收穫交代得清楚明白。出現的問題也有共性:記敘性文字居多,描寫性文字較少;介紹景物和文物語言較多,抒發自我感受的語言較少;直白交代的內容較多,聯想想像運用生動形象手法表現的內容少;直接鋪陳介紹的多,聯繫背景深入介紹的少。

在作文評改交流中,也讓修改的足跡清晰可感,主要採用了師生交流的形式,結合學生的初稿展開研討。學生作品交流是在全班初次展示,在作品中讓學生隨自己遠行,從未涉足過的學生有新奇感,已經遊歷過的學生也能重溫記憶。

針對多數遊記作品中自我感受少,重點不突出,語言形式單一等問題,在展示交流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佳作展示、教師點評等形式,學生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二度修改,教師也進行修改潤色,三度加工。

對優秀作文的展示有三種形式:首先把優秀作文發布在班級群裡,供大家閱讀學習;其次,請學生把作文謄寫出來,有條件的可請家長幫助列印出來,懸掛在語文學科教室,供本校同學欣賞;第三,精選文章,編選遊記專題,推薦在學校微信群發布。

隨著影響力的逐步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的足跡逐漸清晰,也逐漸廣為人知,教師也會把優秀作品向報刊投稿,爭取發表機會。在語文大單元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主動參與,閱讀感知,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語言的遷移和轉化,在積極的思維活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這正是語文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具體表現。

(作者系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濰坊歌爾學校教師)

《中國教師報》2020年12月23日第5版

作者:李 波

相關焦點

  • 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中國教育新聞網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增加了新的學習目標,通過閱讀了解遊記類文章的寫作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出遊實踐,學會寫遊記;嘗試把遊記閱讀和遊記體驗,以及寫作實踐貫通起來,圍繞「遊記」開展系列活動探究,設計了大單元的語文項目學習。不只是在閱讀文字中循著別人的足跡遊覽,還要在語文活動中用學習任務驅動,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在本單元學習中提出4個學習任務,並針對每個學習任務提出了明確的學習要求。
  • 寫遊記拿千元大獎!歸隱田園中,《桃花源遊記》徵集大賽開始啦!
    「尋找桃花源裡生活家」遊記徵集大賽正式啟動!*如在活動中發現作弊違規行為,活動舉辦方將取消該用戶獲獎資格。桃花山薈萃國寶,遍布詩詞碑刻,若是為了尋找陶淵明的足跡,這裡當之無愧。桃花源有民謠唱道:「不願朝中為駙馬,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
  • 重尋文人遊記傳統的努力 ——讀《賈平凹遊記》
    在當代散文日趨邊緣的發展狀況中,遊記散文的處境顯得尤其尷尬。上世紀九十年代勃然興起的「文化大散文」,看似放大了遊記散文的格局和氣象,實則反使之流於空洞,淡化了遊記本身的特性。只是這樣的文字,偶然為之可以,篇篇如此,便有炫技之嫌,這就如同一個人打扮自己,衣褲鞋帽皆極素樸,只胸前一塊美玉稍事裝點,便顯得貴重不凡,若是左手鐲子右手珠串,鑽石金鍊琳琅滿目,反倒是暴發戶氣象了。賈平凹當然深明此理,所以他的散文藝術風格,仍以素樸平實為整體基調。
  • 在東京留下自己的足跡(遊記)
    不過總歸一句話,只有日本地本土品牌和運動品牌比較便宜,但是便宜也要靠運氣,有時候打折的不一定有自己的尺碼。收貨還算不錯。進門先去退稅中心領購物劵,大部分商品其實也用不到購物劵,地圖上會標明直接免稅,可以退稅和不能免稅的品牌,會用不同的圖案標識。購物完畢快速回到新宿,打卡一蘭拉麵。
  • 旅遊:《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如桃花源般的梁皇山!
    古今眾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詩篇和足跡,自宋代起即為江南名山之一。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是江南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發祥地,更是璀璨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完美的結合體。上梁王簪可看到很多石景,如巖門,又稱東天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與天台赤城山、黃巖羽仙洞、章安八仙巖合稱為古台州"四大勝景",此外還有石塔、龍口珠、蛤蟆石等古今眾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詩篇和足跡,自宋代起即為江南名山之一。
  • 慢讀丨歷代遊記中的瓊州勝景
    海南的歷史文獻,特別是古代與近代的遊記中,對海南的歷史與人文狀況、風物名勝就有著內容豐富的記載。清代《瓊黎風俗圖》在宋之前,海南島景觀的遊記大多沒有保存下來,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海南遊記,是南宋淳祐年間(1241年~1252年)崖州知州毛奎的《小洞天記》,其中記載了他與幾位屬下與二位僧人,一起到崖州南山的踏查的過程,遊記中,細緻地描繪了其中的幾個景觀,比如石船、石室、釣臺、摩崖石刻等,作者說:「世界小有洞天之佳境也
  • 英語趣聞精選一: 13年來,他手工製作了自己圖文並茂的遊記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酷愛旅遊,用自己的足跡量遍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有多少人沉迷於繪畫,用畫筆描繪出美妙的線條和風景?有多少人熱愛寫作,用墨水記錄下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又有多少人熱衷於收集,用細心積攢起生活中的每一處驚喜?有這樣一位藝術家,他集上面所有人於一身,13年如一日,手工製作了屬於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遊記。他的名字叫做José Naranja。
  • 《三寶中遊記》爆笑出圈 高熱話題引發強互動
    挑戰「神秘絕學」、體驗「網友嗨點」、以老外的視角感知當下中國美好生活,作為首次聚焦外國創作者的綜藝,《三寶中遊記》用新題材擴展了綜藝節目的邊界。在結束藍翔之旅後,三寶來到少林寺學習中國功夫,由於「外國徒弟」與「中國師父」兩種不同的教育理念,小寶夏波波與嚴厲的師父產生了矛盾,在接下來開胯、蹲跳、扎馬步等訓練中更是讓三寶直呼受不了,在終極水上漂挑戰中,因拖了團隊後腿而感到抱歉的二寶郭傑瑞,竟痛哭著向師父下跪。誤解與分歧、溫情與感動,三寶在刻苦訓練中完成蛻變。
  • 「水足跡」概念流行 「水足跡」計算器幫你節水
    節水科普宣傳是開展得最廣泛的環保活動,但「水足跡」仍鮮有人知。事實上,你每天消耗掉的那些看得見的水其實只佔你一天的「水足跡」的一小部分。因為就連你用的一張A4紙,在生產、運輸等過程中也要消耗10升水!
  • 夢中的旅行從寫遊記開始
    ,夢之旅客戶的一個訂單號發表一篇遊記,訂單有效期為旅遊歸來後90天內;非夢之旅客戶可直接在遊記板塊發表無訂單遊記(請在標題上做好無訂單遊記得標記)。2,遊記必須原創且首發,若發現抄襲,組辦方有權利撤銷該作者的參與權。遊記發表成功後,論壇管理員會在第一時間檢查大家的帖子,若文章內容格式或者圖片不符合要求,管理員會用站內消息的方式通知作者,請作者多多關注自己的自己的文章,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請及時修改喲。3,每篇遊記都會以評分的形式來決定名次。
  • 考前每日練 | 水足跡
    您也可以直接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直接用網頁查看的網友不能正常查看解析與答案,請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網頁版瀏覽。湖南湘潭一中等2017屆下學期六校聯考「水足跡」是用來提示水資源寶貴性的一個概念。
  • 遊記作文第一講:遊記作文的概念及分類
    遊記類作文的概念遊記類作文就是以作者真實的旅遊見聞和感受為題材的一種記遊性散文。遊記類作文重點是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遊記類作文的分類出行、遊覽、參觀,要記的景物不只一個,那麼就要求有一個先後順序的問題。寫參觀類遊記作文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選擇恰當的線索將參觀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整篇遊記才不會支離破碎、雜亂無章。
  • 遊記怎麼寫才精彩,遊記寫手該注意什麼?
    現在是旅遊盛行的年代,很多人旅行主要是為了開闊自己的眼界,漲增知識,畢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隨著旅行人數的增多,寫遊記成為很多旅行者記錄自己行程的一種方式。但是我相信很多遊記寫手在旅行之後都有動筆的衝動,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
  • 中國旅遊的傳奇 他寫遊記那天被歷史永遠銘記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這是徐霞客從小就給自己立下的人生目標。作為古代偉大的旅行家之一,在寫《徐霞客遊記》之前他就已經開啟了遊歷之旅。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他無意於仕途卻流連於名山大川之間。在交通如此不便利的條件下,他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困難可想而知。
  • 富二代的遊記竟成了軟文典範
    大概是因為古人習慣在給孩子命名時寄託自己的期望吧,就這樣「弘祖」為名,「振之」為字就這樣落在了這第二個兒子身上。又大概是因為祖上意外捲入科舉懸案中,導致徐家人對科舉全無想法。而父親的耳濡目染,讓這個眉間有煙霞之氣的少年選擇「玩票」性質地參與了當時的「童子科」,就在他剛好即將屆滿15歲,達到童子科最大參與年齡的時候。
  • 從古至今,中國文人如何寫遊記?
    我時常鑽進這間書店,翻閱那些手寫的油印本地方志和民間小調曲譜,在此過程中,我發現了幾本古舊的遊記,有明代、清代、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於是開始好奇,過去的人會以怎樣的流水帳方式,記錄自己一天的旅程?太華山是今天昆明市民周末全家散步的地方,它和華亭山、羅漢山一起組成昆明西山。
  • 一百年前的日本專欄作家如何寫中國遊記
    不同作家以遊記的方式鑄成了一個醜陋的「中國」,這種中國形象的形成與遊記的「互文」特徵密不可分。   「互文性寫作乃遊記文類的普遍特徵,古今中外皆然。」所謂遊記中的互文性寫作是指文本中的「旅行」重疊現象,即後人在遊記中總是追隨前人的足跡,重寫前人的描述。後來者與前人的遊記構成一種相互闡釋的互文關係。近代日本人寫作的中國遊記互文性特徵極為明顯。
  • 南遊記:不但有,而且比自己父親都厲害!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直被作為一個不好女色的猴子來刻畫的,不論西天取經路上有多少美麗的女妖精,甚至把唐三藏這種十世修行的好和尚凡心打動的女兒國國王也未能動搖我們的大聖半分,於是在吳承恩的西遊記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認為孫悟空確實是一個不愛女色的和尚。
  • 古代人們是怎麼寫遊記的?
    很多記載都不同於史籍中對異國風俗物產的客觀而枯燥的志錄,而是對個人行旅經驗的描寫,包括以第一人稱寫下的軼事,作者在具體時地的所見所聞。這些記載不是對異鄉風物的抽象總結報告,而是旨在把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呈現給讀者。是在這一時期,我們看到中國傳統中現存的第一部關於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的遊記。
  • 遊記作文第八講:遊記類作文4大寫作訣竅
    遊記,是小學生感到最難寫的一類作文,因為隨著遊程的行進,耳聞目睹的情景不勝枚舉,很難將材料組織得當,往往寫成流水帳。如何將自己的遊程清清楚楚、有詳有略的記敘?如何避免將遊記寫成景點介紹?且看一林老師給大家帶來的4大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