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文玩樂園」,再點擊「關注」 ,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1、蒸雙臭
雙臭也就是臭莧菜梗和臭豆腐,這兩者是「紹興三臭」之中的前兩名,按理說一山容不下二虎,一菜容不得兩臭,不過好在製作紹興臭豆腐的原材料之一也是臭莧菜梗 的滷汁水,所以二者的口味很融洽,經過大廚的處理後菜式的臭味並不濃鬱,入口反倒是清淡鮮香,實在難得。記得莧菜梗裡的汁水是要吸吮著吃的,那叫一個鮮吶。
2、黴千張
黴千張,黴千張是紹興市上虞松廈鎮的著名特產,製作歷史悠久,黴千張具有獨特的風味,它以鮮潔、清香、素淡而聞名,是豆製品中的佳品。還曾被慈禧太后賜名「青方」,列為御膳小菜。 黴千張 被宮廷譽為「奇菜」的黴千張是紹興市上虞松廈鎮的著名特產,風味獨特,可油炸,可清蒸。
3、臭豆腐
臭豆腐主要有兩個產地,一為長沙,一為紹興,兩者的製作及味道差異很大。長沙的臭豆腐將豆腐在放有冬筍、香菇、麯酒、瀏陽豆豉的滷水中浸透,待其表 面生出白毛顏色變灰臭氣撲鼻後,再用油鍋炸至顏色變黑表面膨脹後撈出,澆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鬆脆、外焦裡嫩的臭豆腐。
紹興的臭豆腐的製作過程類似,但用料不同,乃是將豆腐浸入臭莧菜梗的滷汁中醃製而成,可蒸可炸,炸出來的臭豆腐金黃誘人。
各地還有用臭豆腐搭配其他食材製作美味的習俗,比如廣東和南京的臭豆腐肥腸鍋仔口感鮮香過癮,也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4、臭莧菜梗
與臭豆腐、臭冬瓜並稱為「紹興三臭」,是江浙一帶尤其是紹興一帶最有名的特色菜,連醃製臭豆腐、臭冬瓜的臭滷用的就是它不加任何調劑、天然發酵而成的汁水。紹興人吃臭早就有淵源,早在清代,文人範宣在《越諺》裡就著了「莧菜梗」一條,稱「莧見《易夫卦》,其梗如蔗段,醃之氣臭味佳,最下飯」。天然發酵而成的臭莧菜梗相對味道沒有那麼濃鬱,味道都在莧菜梗墨綠色的汁水中,吸吮起來微臭之餘是股難得的清甜味道,片刻間就回歸清淡了,沒有異味。
5、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黴豆腐,徽州名菜,其誕生的故事多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有關,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豆腐切塊後發酵長出寸許白毛,就是毛豆腐了,一般 吃法是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也可以油炸、火焙或清蒸。而古徽州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向街頭走街串巷的貨郎買上一份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 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
6、臭鱖魚
臭鱖魚是徽菜中的代表作,相傳是古代一個嫁到外地的徽州姑娘回娘家,給娘家帶了幾斤鱖魚,怕路程太遠就用鹽醃上了,誰知到了娘家後魚已經散發陣陣惡臭了。節省的娘家老母不忍心扔,把臭了的鱖魚加了些臭豆腐滷汁、辣椒等輔料,竟然燒出了一道臭味不濃、且魚肉鮮嫩非常的美味。臭鱖魚的臭味淡、口感鮮,很適合初次食臭的人士。
7、豆汁兒
豆汁兒這東西是考驗你味覺承受力的一款飲品。你如果無法喜歡,那真是無論別人怎麼說這東西好,這東西對身體好,你都無法下咽的。所以這個推薦只針對好這口的。「老磁器口豆汁店」的豆汁兒綠綠的,酸味足,焦圈脆脆的,鹹菜免費。我喜歡焦圈蘸豆汁兒吃完,然後把鹹菜都放到豆汁兒裡一起吃下去,不過,我還是最喜歡焦圈。
8、臭麵筋
臭麵筋是武漢和南京兩地的特色菜,聞上去奇臭無比,吃起來味道鮮美異常,是一道不明於世的民間菜。武漢臭麵筋配辣椒炒或者燒臘魚,鹹、香、辣,很是下飯。南京人多用臭麵筋來調味,佐粥或炒菜都是極好的。
9、螺螄粉
其實準確地來說,螺螄粉臭臭的味道,跟粉本身沒有關係,而是其中放的酸筍在「作怪」。酸筍在南方較為常見,其中又以廣西為甚。八桂之地的一些地方風味小吃,都少不了酸筍的陪襯,除柳州螺螄粉外,南寧老友面、桂林米粉、侗族風味酸辣湯等都有它的身影。
綜合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