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研3次、讀博7年,從放牛娃奮鬥到清華副校長,值得國人尊敬

2020-12-14 桃染默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誰的成功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都是靠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有這麼一個人,考研3次,讀博7年,終靠自己的努力,從放牛娃做到了清華副校長並做出「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

莎士比亞曾說過金字塔是用一塊塊的石頭堆砌而成的,薛其坤教授能夠做到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靠的就是他的鍥而不捨。考研3次,讀博7年,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這一路上他得忍受多少的磨難,也許他曾想過放棄,曾感到過迷茫,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薛其坤,1963年出生於蒙陰農村,從小家境貧寒。像其他農村孩子一樣,每當到了農忙時節,薛其坤便不去學校上課,到地裡幫父母做農活。薛其坤父母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維持這個家庭中,沒有過多的顧及他的學業。哪兒有勤奮,哪兒就有成功,在這樣的讀書環境下,17歲的薛其坤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考進了山東大學光學系。

薛其坤的考研之路可謂一波三折。大學畢業後,薛其坤被分配到了曲師大物理系,可他心中嚮往的是哈工大,最後,一心想報考哈工大研究生的他因高等數學39分而落敗。失敗並沒有讓他放棄,他回到學校邊教書邊苦讀。

兩年後,他再次因物理39分與中科院物理所擦身而過。成功的先決條件是信心,遭遇兩次落榜的他沒有自我放棄,而是滿懷信心考了第三次。這次,他如願以償進入了中科院物理所。

1990年7月,薛其坤碩士畢業,同年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攻讀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本以為能夠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他,卻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在求學之路上,薛其坤也曾感到迷茫,甚至一度想放棄。

在那個改革開放的年代,薛其坤身邊許多人都紛紛下海經商,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他也想給在山東生活的妻子和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但他也不太想放棄學業。就這樣,學業、家庭,這兩者一直徘徊在薛其坤的腦袋,他不知該如何做選擇。

導師陸華的日本同學的到訪,讓薛其坤的人生引來了轉折——他被安排去了日本留學。當薛其坤談到留學的記憶時,脫口而出的是吃飯、睡覺、搞科研這三件事,每天還得堅守著「7-11」規則。在日本留學,薛其坤語言不通,英語口語也非常的差,甚至沒法完整說一段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薛其坤重燃了對科學的好奇心希望自己能早日學成歸來報導祖國和母校對自己的培養之恩。

回國後的薛其坤似乎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就這樣,厚積薄發的他入選了1998年的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且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

1999年擔任凝聚態物理中心SF4研究組長,2004年擔任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200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6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擔任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2010年擔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2013年5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

生於平凡卻不甘於平凡,20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實讓人感動。也正是他的堅持,才能讓他再考研3次,讀博7年後,從放牛娃做到了清華副校長。

當你感到迷茫時,請你低頭努力,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給時間,相信過多的考慮會庸人自擾,成功永遠眷顧努力的人。

埋頭苦幹,斬獲未來科學大獎

2017年1月15日,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教授薛其坤獲頒獎金高達百萬美元的「物質科學獎」。他的獲獎感言中說到,你們做的事業與他做的研究一樣,都是舉步為難的。

此次我所收穫的不僅僅是沉甸甸的金子,更是你們對中國科學發展的奉獻之心。希望中國的科學家可以砥礪前行,繼續為世界文明、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繼續弘揚中國精神。

成功會眷顧努力的人,薛其坤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是靠他的埋頭苦幹。他曾說過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並取得重要成就的人都是十分刻苦的。2013年薛其坤團隊埋頭苦幹了整整4年才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薛其坤每月都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還擔任各種職務,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間就變得尤為緊要。當遇到行政工作影響科研工作時,他毅然選擇放棄前。這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得上自己的實驗數據比別人的更準確、更漂亮時的那種快樂。

我們國家的科研成就沒有其它世界強國的高,所擁有的人才也比較少。對他而言,他不得不繼續走下去,因為他知道,這所有的額成果都是代表著國家的成果。而對於年輕一代而言,薛其坤把希望寄託於年輕一代人的身上。他說必須要讓年輕一代接受完整的科學訓練,所以他對他們的要求也極為嚴厲,要求他們基本功要訓練紮實,實驗技術必須做到極致。

成為年輕人的學習楷模

薛其坤深知只有團隊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所以他著力於培養年輕一代。自他成為教師以來,一共培養了3位碩士,17位博士,72位博士後,可謂桃李滿天下。他的很多學生也走上了教育的道路,發揚他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精神。

薛其坤在執教中容不得學生的半點馬虎,無論是小到標點符號,還是大到操作儀器設備,他都嚴格要求。他經常教育學生,要有不顧一切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曾有學生受不了他這樣嚴苛的要求,選擇了其它行業。對此,薛其坤不但沒有絲毫的責備,反倒表示尊敬。

薛其坤曾在一檔節目中說到「我停不下來,我想用這種追求極致的態度和精神去克服新的世界難題」,也正是因為這樣,薛其坤成為眾多年輕人中的學習楷模。或許,對於這個世界來說,能成為偶像的職業有很多,行行出狀元,不一定非得是歌手、演員才能成為偶像,像薛其坤這樣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也能成為我們所崇拜的偶像,值得每一位國人的尊敬。

相關焦點

  •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考研3次讀博7年,成功必然會眷顧努力的人
    當我們不成功時,不要再一直抱怨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好,你應該需要認真的反思一下,你是否將自己逼到極限了呢?薛其坤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忍耐,將自己逼到了極限,我想才會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 原清華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出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
    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臨沂市,博士,材料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讀博7年,但這都並未防礙他後來在科研領域做出巨大成就,因而在科研圈成為青年學生的勵志典型。
  • 清華副校長將擔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獲100萬美金獎金
    「7-11」教授薛其坤: 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如果僅從履歷上看,1963年出生的薛其坤可謂是順風順水:35歲當教授,41歲就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並開始擔任清華大學分管科研的副校長。
  • 他考研3次讀博7年,41歲當選院士,如今接棒陳十一執掌南科大
    50歲那年,帶領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譽為「諾貝爾獎級」的研究成果。 2005年,薛其坤到清華大學物理系工作,2013年5月,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他還是教育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英語很差,考研3次,讀博7年,如今他是「7-11」 院士
    備受打擊,但他依然堅持。第三次考研,終於考進中科院物理所。之後他也頗為曲折,博士讀了長達7年的時間。執教18年來,他帶出了17位博士後,72位博士和3位碩士。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的他,開始考中科院的研究生。沒想到,這一考就是三年。畢業的時候,因為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只好繼續跟著導師讀博士。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再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的薛其坤。當薛其坤遇上南科大,他會帶領這所十歲的高校創造新的輝煌嗎?考研三次,讀博七年從放牛娃到校長,他厚積薄發!1962年,薛其坤出生於蒙陰農村,小時候家裡窮,農忙時不上課,父母平時都忙著下地種田,哪有時間管你讀不讀書?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1980年,18歲的薛其坤還是順利考進了山東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曲師大物理系,一心想報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
  • 原清華副校長任職南科大校長:他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再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的薛其坤。當薛其坤遇上南科大,他會帶領這所十歲的高校創造新的輝煌嗎?考研三次,讀博七年1962年,薛其坤出生於蒙陰農村,小時候家裡窮,農忙時不上課,父母平時都忙著下地種田,哪有時間管你讀不讀書?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1980年,18歲的薛其坤還是順利考進了山東大學。
  • 3度考研,7年博士,英文奇差,他卻從放牛娃一路走到清華副校長
    從一個農村放牛娃,到發現諾獎級的實驗成果,薛其坤的一切成就,都源於他不斷遭遇的挫敗。   2   薛其坤出生於蒙陰農村,小時候家裡窮,農忙時不上課,父母平時都忙著下地種田,哪有時間管你讀不讀書?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薛其坤順利考進了山東大學。
  • 視角 | 英語很差,考研3次,博士讀了7年,如今他是響噹噹的院士
    備受打擊,但他依然堅持。第三次考研,終於考進中科院物理所。之後他也頗為曲折,博士讀了長達7年的時間。(二)清華距離世界一流大學有多遠?這或許不是薛其坤第一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提問的同學拿出展板,上面列著幾行數字:QS:清華排名24;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清華排名57;泰晤士報:清華排名35。
  • 從放牛娃到清華校長,英語極爛的他考研3次,赴日留學,成就堪比諾獎!
    從一個農村放牛娃,到發現諾獎級的實驗成果,薛其坤的一切成就,都源於他不斷遭遇的挫敗。人家讀博士,5年,他卻花了整整7年。甚至在碩士畢業後一兩年,他一度想放棄自己的科研生涯。那時身邊許多人下海,每天看起來都特別充實。薛其坤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 英語很差,考研考了3次,博士讀了7年,如今他的成果轟動世界,是響噹噹的「7-11」 院士
    ,家鄉非常貧窮,第一次考研,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第二次考研,物理只考了39分。備受打擊,但他依然堅持。第三次考研,終於考進中科院物理所。之後他也頗為曲折,博士讀了長達7年的時間。早上7點扎進實驗室,一直幹到晚上11點。這樣的作息時間,他堅持了20多年。他認為做科研不是單打獨鬥,更需要「高情商」,他直言自己屬於高情商科學家。他就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 朗讀者薛其坤:兩次考研兩個39分,七年才拿下博士文憑……如今已是清華大學副校長
    當薛其坤三戰考研的時候,他沒想到自己能在41歲時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當薛其坤花了七年才拿下博士文憑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出任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他一直掛記在心、念念不忘的,只是多年前的那個山東放牛娃,對「科學家」最樸素的敬仰與欽羨,和少年時代最懵懂的暢想與希望。
  • 他是清華大學副校長,3戰考研終於「上岸」,取得成就讓人佩服
    要成為清華大學的學生極其不意,成為清華大學的教師就更加困難,而要成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則需要在自己所研究領域深耕,做出極其重要的貢獻,才能讓人信服。如果告訴你,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曾經是一個連考研都考了3次才成功的人,你信嗎?不管大家信不信,這就是事實。而他的勵志經歷也值得大家借鑑、反思。他就是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
  • 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諾獎級論文
    實際上,他的勵志成長經歷與科研生涯一樣精彩。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薛其坤被分配到曲阜師範大學當助教,邊教書邊準備考研。第一年,他報考哈爾濱工業大學,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兩年後,薛其坤報考中科院物理所,結果大學物理只考了39分。
  • 學霸的奮鬥之路:高中保送清華,麻省理工讀博,28歲任教斯坦福
    那些驚才絕豔的成功者,他們的成就固然令人讚嘆,但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卻是成就背後的心血和汗水,那一個個奮鬥的身影讓青春變得更外絢爛多姿。入讀清華,穩紮穩打提升成績因為在全國信息學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吳佳俊被保送清華,進入著名的「姚班」學習。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
  • 清華教授轉述:讀博6年未畢業被認定為自控力不夠,或將影響個人貸款...
    讀博超過6年就是自控力不足,這種評價標準合理嗎?以往遇見博士生延期畢業的情況,我們往往將關注的重點放在:追究延畢的原因、分析應對措施等問題上,即便想到延畢的後果,最大程度上也是在個人學業層面的影響,如今按照這樣的說法,也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探討了延畢的後果。
  • 日本京都大學副校長湊長博一行到訪清華控股
    2018年5月5日,在清華大學與日本京都大學合作協議籤署20周年之際,日本京都大學副校長湊長博(Nagahiro Minato)一行到訪清華控股。清華大學與日本京都大學於1998年籤署合作協議,在協議籤署20周年之際,日本京都大學副校長湊長博一行訪問清華控股。清華控股黨委副書記、副總裁趙燕來接待了來賓。
  • 三本畢業的25歲女大學生,想考研讀博做大學老師,敢想就能成功嗎
    今天有個95後的女大學生諮詢我,說自己讀的是三本院校,但想做大學老師,如果考研讀博的話,有沒有可能性?95年女生,今年25歲了,按照我們這裡的風俗,正是結婚的大好年齡,對於未來是否需要考研讀博的確要非常慎重,畢竟畢業的時候已經是而立之年了。依我看,你的依據自身家庭條件和個人的情況來決定,但至於能否當上大學老師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 他考研三次成功,42歲評為院士,現又自清華南下出任這所大學校長
    01起步落後,考研三次方成功薛其坤1963年生於山東,1984年從山東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當地一所大學任教,邊教書邊準備考研。第一次考研,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自然無緣上榜。兩年後,第二次考研,結果大學物理又只考了39分,又名落孫山。在改革開放初期,嚮往成為科學家的理想激勵著薛其坤,第三次他終於得償所願,順利考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