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短短5年間第三次創世界紀錄的大型壓機。攝影者距離十餘米仍能感受到熱浪撲面。新華社發(李博 攝)
河南洛陽10月10日電(記者楊朝暉)今天,中信重工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8500噸油壓機完成「大考」,成功鍛造438噸特大型鋼錠。將滿足國內水電、火電、核電、加氫反應、冶金、船舶等大型裝備關鍵大型自由鍛件的製造需求,有效提升我國大型鍛件、重型裝備製造的產業能力。
上午9點20分,隨著現場指揮一聲令下,18500噸油壓機、750噸·米操作機迅速聯動。約10分鐘後,一支重達438噸的特大型鋼錠在550噸鍛造吊的強力夾持下,緩緩移向18500噸油壓機工作檯。
兩分鐘後完成400噸鋼錠的鐓粗動作,並與750噸·米操作機配合,像「揉麵團」一樣輕鬆地反覆對438噸鋼錠鍛造。約1個小時後,18500噸油壓機和750噸·米操作機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順利完成438噸鋼錠的鐓粗拔長工序。
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介紹說,該機組目前規格和功率均創世界之最,最大鐓粗力達到18500噸,可鍛造600噸的鋼錠、單重400噸的鍛件;鍛件正負誤差不超過2毫米,快鍛次數每分鐘可達44次以上,鍛造一個鍛件可同時做10個動作,一人即可操作完成。
特別是其液壓傳動系統採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泵控技術,比之傳統的閥控可大大減少能量損失,實現20%以上的節能效果。
據了解,自今年3月進入試生產以來,18500噸自由鍛油壓機承接了多項大型鍛件的生產任務,圓滿完成了100—300噸級共110餘支鋼錠的鍛造任務,順利實現了對軸類、板類等多種產品的成型及尺寸控制,具備了生產大型尖端鍛件的能力。
此次鍛造成功的438噸特大型鋼錠,是中信重工為江陰興澄特鋼4300軋機提供的大型關鍵鍛件。該鍛件採用雙真空冶煉,內部質量要求按國外著名冶金企業DANIELI標準執行。
10月10日,在洛陽中信重工重型鍛造工部,技術人員正在工作室操作18500噸油壓機鍛造438噸特大型鋼錠。 新華社發(李博 攝)
18500噸油壓機像「揉麵團」一樣輕鬆地反覆對438噸鋼錠鍛造。約1個小時後嚴格按照工藝要求順利完成438噸鋼錠的鐓粗拔長工序。新華社發(李博 攝)
安裝中的18500噸油壓機
其液壓傳動系統採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泵控技術,比之傳統的閥控可大大減少能量損失,實現20%以上的節能效果。
該機組目前規格和功率均創世界之最,最大鐓粗力達到18500噸,可鍛造600噸的鋼錠、單重400噸的鍛件;鍛件正負誤差不超過2毫米。
這是較早的統計數字,目前中國又新增1.85萬噸1臺,1.65萬噸1臺。
大型航空模鍛液壓機示意圖。製造萬噸級重型設備是一個國家製造能力的標誌,涉及設計、製造、運輸、安裝等諸多技術難題,屬於「極端製造」領域。
曾振奮過一代中國人的科技成就1961年上海設計製造出一萬噸級自由鍛造液壓機
在江南廠10000噸級自由模鍛液壓機投產45年後,其保持的的中國紀錄才被改寫,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於2006年底建造出15000噸級自由鍛造液壓機,追平了15000噸級世界記錄。
齊齊哈爾一重15000級自由鍛造液壓機。自由鍛造水壓機是用上、下鍛砧和簡單工具進行自由鍛,主要用於單件和小批生產。大型自由鍛造水壓機是製造重型機器的關鍵性設備。從19世紀末期美國製成第一臺1.26萬噸的自由鍛水壓機以來,全世界曾先後製造過20多臺萬噸以上的水壓機,其中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製成2臺。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鍛壓工藝的改進,需要的水壓機規格有所降低,新制的自由鍛造水壓機一般都不大於8千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機A380
2007年10月1日上午,新的中國記錄和世界紀錄16000噸級水壓機在四川省德陽市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進行第一次試車獲得成功,這是自由鍛造水壓機。未來在德陽二重,還將誕生世界上最大的8萬噸級模鍛壓機。「拿下雙冠王」,標誌中國裝備製造業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實現了中國鍛造產品從高端產品向世界頂級產品的跨越,關鍵大型鍛件受制於外國的時代徹底結束,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和維護國家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戰略裝備。
中國目前最大的30000噸級模鍛液壓機,位於重慶市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於1971年製造。
模鍛水壓機主要用於模鍛飛機、太空飛行器的鋁、鋁合金和鎂合金鍛件,以及不鏽鋼、特殊合金鋼、鈦合金等各種高溫、高強(高強新聞)度合金鍛件。模鍛水壓機比自由鍛造水壓機具有更大的工作力、更大的工作檯面積和更高的結構剛性。40年代德國最先製造出1.8萬噸的巨型模鍛水壓機。截至20世紀末,全世界共有萬噸級模鍛液壓機30餘臺,美、俄各有10餘臺,約佔總臺數和總噸位的70%。至今,俄國的7.5萬噸、法國的6.5萬噸、美國的4.5萬噸鍍模鍛液壓機仍為世界頂級模鍛設備,其建造背景均源於發展航空航天工業。
這就是二重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的模型
8萬噸液壓機將創造新的中國紀錄和世界紀錄
ARJ-21中程客機是目前中國剛剛試製出的民航客機.據了解,當年的「運十」機體過早出現「疲勞」,主要就是材料問題。
第四代戰機的壟斷者美國F-22。第四代戰機大量地採用鈦合金和適量的鋁合金和高強高韌合金結構鋼,鍛件製成的零件重量約佔飛機機體結構重量的20-40%;第四代軍用航空發動機(推力重量比=10)鍛件材料大量選用鈦合金和和高溫合金,鍛件製成的零件重量接近發動機結構重量的80%。
重型裝備製造業新的躍升,意味著「中國製造」的產業升級時刻即將到來。
2009年7月13日,中國兵器北方重工在建的世界最大3.6萬噸垂直擠壓機經過近三年的緊張建設,成功擠出第一根合格的厚壁無縫鋼管。該擠壓機最大制管管徑可達1300毫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十一五」期間中國裝備製造業16個重點項目中立項最早、進度最快、率先建成投產並實現批量生產的項目。
送入用1.5萬噸制坯機事先製成的坯體。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中長遠科技發展規劃制定了16大科技專項,而「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及工藝研究」是04專項的重要組織部分,被列為新時期16大標誌性裝備之一,國家領導人包括李克強副總理、張德江副總理等都給予了高度關注。
初步擠壓出來的厚壁無縫鋼管。360項目建成投產後不僅將為核電設備和60萬千瓦以上火力發電設備提供優質充足的裝備,從而打破長期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為推動大口徑厚壁特種鋼管制造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同時也將成為北方重工和兵器工業集團實現科學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精加工後的成品。目前60萬千瓦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設備必不可少的耐高溫高壓大口徑厚壁特種鋼管,90%以上依賴進口。預計「十一五」期間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發電設備製造每年需此類鋼管約10多萬噸。因此,360工程項目生產線的建成,對發電機組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意義重大,同時也為核電、風電、石油、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自主發展奠定高端材料基礎。現在建成的360工程一期工程,目標年擠壓厚壁鋼管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此後,在完善工藝技術充分佔領市場的基礎上,上馬360工程二期工程,屆時實現年擠壓厚壁鋼管12.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責任編輯:孟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