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富有趣味、朗朗上口的歌曲幫助學生掌握目標知識。因此,根據每一個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歌曲,在歌聲中巧妙習得知識。
例如,在教學「sb.be doing sth」這一內容時,選用了Are you doing it too 和 What are you doing兩首歌曲,歌中反覆出現「Im washing my hands」「Im watching TV」「Im cooking」「Im playing football」等句子,學生在學唱過程中不斷練習「sb.be doing sth」句式,最終熟練掌握這一句法結構。
除了考慮歌曲內容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例如小學低年段應該選擇難度較低、詞曲簡單、篇幅短小的歌曲,如Ten Indian boys等;而小學中高年段則可以選擇詞彙相對較多,句式語法相對複雜的歌曲,如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等。
為了契合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的個性特點,小學英語教學所選的英文歌曲應該富有童趣、活潑動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Ten little fingers這首兒歌,歌詞內容簡單,又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前三句「One little,two little,three little fingers,four little,five little,six little fingers,seven little,eight little,nine little fingers」,均以fingers結尾,學生在學唱時,注意力自然地被吸引到手指上,會情不自禁地隨著歌曲伸出自己的手數手指頭,這既增加了歌唱的趣味性,也強化了數字和finger一詞的聯繫,加深學生對數字和finger含義的理解;而就歌曲旋律而言,這首兒歌頻繁出現同音反覆、級進和小跳,表現出簡潔、輕快、平穩的旋律風格,符合小學生活潑的性格特點,較易激發學生學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