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
讀對原典,便是回到故鄉
這是呦呦鹿鳴讀原典第1.09篇
但丁有一句名言: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
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在論語中,類似的意思有兩段詳細表述(大家忍耐一下):
《論語》1.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在父母跟前,孝順;出門在外,順從師長,言行謹慎,誠實可信,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論語》1.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對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說沒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這兩段核心意思:真正的學問在行動之中,不在書本裡。如果言行都仁義孝悌,即便不識字,也是學成功了。
在這個邏輯中,人可以推演為四種:
1,品行很棒,不讀書;
2,品行很差,很會讀書;
3,品行很差,也不讀書;
4,品行很棒,很會讀書。
鹿鳴君分別選四個人的故事,大家感受一下,也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1 公明宣
孔子去世後,徒弟們紛紛開門授課,其中,曾子收了一個叫做公明宣的人,但他在曾子的門下,三年不讀書。曾子就急了:「你在我家裡,三年不學習,為什麼?」公明宣說:「我哪敢不學習?我看見老師在家裡,只要有長輩在,連牛馬也沒有訓斥過,我很想學習您對長輩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我看見老師在接待賓客,始終謹慎謙虛,從來沒有鬆懈過,我很想學習您對朋友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我看見老師在朝廷辦事,對下屬要求很嚴格,但從來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我很想學習您對下屬的態度,可惜還沒有學好。」
曾子離開座位,向公明宣道歉:「我不如你,我只會讀書罷了。」
2 蔡京
歷史上,很會讀書但品行很差的人,典型莫過蔡京。
蔡京是書法大家,「蘇、黃、米、蔡」中,「蔡」就是蔡京,當時的人們談起他,使用的詞彙經常是「冠絕一時」,就連狂傲的米芾都說,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這是獨孤求敗的感覺。
蔡京還是文學家,有很多著作傳世,而且評價很高。
蔡京更是政治家,他四次擔任宰相,長達17年,而且,蔡京當政時期,推行居養院、安濟坊和漏澤園制度,將社會救濟活動規模化、制度化,力度空前,即便到現在也很少政權超過;他組織過「崇寧興學」,在全國普遍設立地方學校,在北宋首屈一指;當然,他還改革鹽法和茶法,組織過非常成功的貨幣改革。
恩,我就是喜歡你看不慣我,卻不得不跟我一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樣子。這句話蔡京說起來最合適。
但是,蔡京品行太差。差到什麼程度呢?北宋傳出歌謠:
「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孫覿說:「自古書傳所記,巨奸老惡,未有如京之甚者。」
換言之,極品。
蔡京在宰相任上,以「元祐黨籍」打擊了近千大臣,然後各種阿諛奉承,《水滸傳》開頭的「生辰綱」,就是從蔡京創造的「花石綱」來的。當然,他對自己也不含糊,在擴建府第,毀民房數百間。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流放途中,雖然帶了大量的錢,但小販卻不肯賣東西給他,還群起攻之。「京失人心,以至於此」,幾天後就死了。《宋史》:「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換言之,死不足惜。
蔡京最後寫了一首詞:
八十一年往事,三千裡外無家,
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
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
此時此刻,81歲的蔡京,並沒有將少年讀書時代寫入這首概況一生的作品。在他看來,讀書只是階梯,正如花石綱對他來說是取悅皇帝的階梯,自是不足為懷。
3 張鐵生
那麼問題就來了: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的抉擇,你想當蔡京,還是當公明宣?
很多人會選擇公明宣。但是,鹿鳴君不得不說的是:這種選擇最後出來的結果,往往不會是公明宣,而是是張鐵生,最後,又變成蔡京。
1973年,遼寧的張鐵生交了白卷,卻在試卷背面給「尊敬的領導」寫了一封信,這封信論述的是:我雖然沒什麼文化,答不上來,但我懂規矩,是一個很好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封信登上了人民日報,讓他成功進入了大學。很久以後才被反思。
這封信我不想多評價,直接摘下來大家感受一下:
在這夏鋤生產的當務之急,我不忍心放棄生產而不顧,為著自己鑽到小屋子裡面去,那是過於利己了吧。如果那樣,將受到自己與貧下中農的革命事業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譴責。有一點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沒有為此而耽誤集體的工作,我在隊裡是負全面、完全責任的。喜降春雨,人們實在忙,在這個人與集體利益直接矛盾的情況下,這是一場鬥爭(可以說)。
對於這封信,鹿鳴君的評價是這張圖:
林語堂在《人生的盛宴》中,曾經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未學為文,先學疏懶。
這些白卷英雄們就是如此,而且,更惡劣一些。
孔子固然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但是,這不等于越有知識越反動,更不等于越沒文化越光榮。這個「行」,有好壞之分,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好壞,最後幹的,就是張鐵生那種事情。耽誤了自己,還禍害了別人。
4
這段我寫了,但審核失敗了只好刪掉,
猜猜寫了誰?
四種人,我們選擇做哪一種?
前面的原創,點擊閱讀:
想不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背叛革命了 |原典故鄉1.05
這裡有一劑諂媚的解毒藥 | 原典故鄉1.04
林丹身邊,少一個子路 | 原典1.08
呦呦鹿鳴:
獨立、薦書、
原創、可靠
分享是最大的鼓勵
長按識別二維碼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