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西部太平洋漫長的海岸線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著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已經擁有155年歷史的美國名校聖瑪麗中學就坐落在俄勒岡州南部的梅德福市,這所百年名校不僅在學術方面極為出色,更是美國第一所設立孔子課堂的先鋒學校。
那麼聖瑪麗中學與孔子課堂、與中國是怎樣結下不解之緣的?這就不得不提聖瑪麗中學校長Frank Phillips——一位對中國文化有著特殊情懷的教育工作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Frank和他的孔子課堂,去細細體味這位美國校長對於教育事業的上下求索與赤誠之心。
Frank Phillips
大學時期的Frank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對於所有學科和事物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的他,非常善於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Frank在布朗大學以極優等的成績拿到了英語文學學士學位和拉丁語副學士學位;在聖母大學門多薩商學院以優等成績拿到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Frank是在美國東海岸長大的,本科期間曾在一家工廠工作,因為妻子的家人都在西海岸,畢業後Frank便跟隨妻子一起在西海岸一個醫療發達的小鎮梅德福定居了下來。妻子在一家醫療中心找到了工作,而他則加入了當時小鎮上唯一的一所私立中學,一直工作至今。
梅德福是一座氣候四季分明、文化底蘊深厚的寶藏城市,又被稱為美國太平洋沿岸的一顆明珠;與梅德福相鄰的阿什蘭(Ashland)小鎮,是全球著名的四大莎士比亞戲劇節舉辦地之一。
2005年之前,Frank以教師的身份任職於聖瑪麗中學,教授拉丁語和英語,恪守園丁的職責,將知識和希望帶給學生。成為聖瑪麗中學的校長之後,Frank在15年的時間裡籌集了2000多萬美元,為校園增添了許多新建築。但最讓Frank引以為傲的,則是在教育理念方面做出的顯著改善:給予學生自由和無限的選擇權利,學習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
在這之前,Frank明顯感覺到,學生們的成績雖然保持良好,但他們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與自己倡導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在實施了個性化課程改革後,聖瑪麗為學生提供了200多門課程,沒有任何兩個學生有相同的課程表;而不再被傳統課程束縛的學生也帶來了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學生的平均SAT分數上升了150多分,87%的學生通過了AP課程。
正是源於Frank校長及師生們的共同努力,現在的聖瑪麗中學已發展為俄勒岡州乃至全美最優秀的私立中學之一,是一所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的百年名校。
2008年,聖瑪麗中學和鄭州大學合作建立了北美第一家孔子課堂,原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親自為Frank校長頒發證書。
2013年12月7日,第八屆國際孔子學院大會開幕式上,原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向Frank Phillips頒發年度先進孔子課堂證書。
說起開設孔子課堂的契機,Frank打趣道「It was luck.」 2005年,Frank通過自己讀研究生的大兒子結識了一位鄭州大學的副校長,並在這位副校長的提議和幫助下邀請到了鄭州大學的蘇國營老師在聖瑪麗中學教授漢語。
蘇老師的到來讓Frank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2007年,Frank在蘇老師的陪同下來到北京申請孔子課堂的項目。在這之前,中美的學校交流項目是設立在大學校園,被稱為「孔子學院」。通過Frank的積極申請,聖瑪麗中學最終迎來了美國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此前3家在俄羅斯和蘇格蘭)孔子課堂。
孔子課堂的設立在當時的俄勒岡州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電視臺的報導也讓許多學生慕名而來學習漢語課程。自孔子課堂成立以來,聖瑪麗中學每天為俄勒岡南部地區至少近500名學生提供中文課,2012年每天學習中文的學生人數曾多達800名。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從中受益,畢業後去到有中文旗艦項目的大學繼續學習中文和商務專業,有多名學生大學期間到中國交流學習,畢業後留在中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聖瑪麗中學今年的畢業生中,有兩位AP中文班的美國學生,因為極強的中文交流能力,分別被哥倫比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錄取。
談到中美文化交流,Frank認為,孔子課堂給美國人民帶來的東西是非常有價值的。孔子課堂和孔子學院把兩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聯繫在一起,讓彼此了解對方的國家和文化,從而促進了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信任和交流,這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聖瑪麗中學孔子課堂項目目前運行得非常好,在學習漢語言的基礎上,像太極拳、中國功夫這些極具特色的中國運動也逐漸普及開來。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漢語能力,聖瑪麗中學會組織本校和周邊其他學校的高中生一起到中國的學校交流學習,體驗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與社會環境。
得益於孔子課堂的建立,Frank有更多的機會來到中國考察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中國學校希望與聖瑪麗中學合作,開展國際項目,在中國同步學習美國的課程,畢業時拿兩所學校的高中畢業證。
這個想法得到了Frank的支持並很快落地實踐,2012年開始,聖瑪麗國際項目先後在上海,平湖,順德,武漢,貴陽,鄭州和海門等城市建立了聖瑪麗分校。經過中美老師們的共同努力,這些國際學校不論是在教學成績、社會口碑還是家長滿意度方面,均得到良好反饋。
今年的中國畢業生中,有98%被TOP100的美國名校錄取,44%圓夢美國TOP50名校,成績斐然,有目共睹。
對已經來過中國30多次的Frank來說,中國已經不再陌生,而每次提到中國,這位年至花甲的美國老人總是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
「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文化的國度,不僅有古老的寺廟,龐大的城市和工廠,也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和極具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這在美國人的心中是非常美好有趣的。」同時他也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能珍視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多花一些時間去了解自己的國家。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Frank對於當前的教育擁有獨特的見解:教育需要融入更多的創造力,讓學生學會真正分析事物,自己創造新的信息。那麼學校就應該把重點從內容上轉移開來,放在讓學生有能力找到有用的信息,學習新的東西,做更多基於項目的學習。
以馬雲為例,以傳統的標準來看他可能不是一個好學生,但他打破了固有的思維模式,中國才有了阿里巴巴,所以我們需要訓練人們這樣思考,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
當前由於疫情的影響,在線教育越來越普遍,對此,Frank認為,在線教育就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樣,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學生喜歡現場教學可能是因為喜歡自己的老師,能夠和老師有更多的互動,這的確是線上教育所不具備的,所以在線教育的發展加強了我們對傳統學校的喜愛。另一方面,網絡課程的優勢也非常明顯,幾乎任何類型的課程都可以通過線上完成;教授和老師可以提前錄製好課程,學生可以隨時觀看。
因此,對於如何更好地完善在線課程,Frank的想法是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改進,特別對於國際學生來說,需要充分考慮到老師和學生的時差、教師需要做好課程備課、雙語老師需要做好線下教學輔助,如果這三方面都能保證,那麼在線教育就會取得和線下教育一樣好的效果。
Frank表示聖瑪麗中學在疫情期間就是這樣進行在線教學的,如果疫情持續,將在未來的一年裡推出更好的管理方法,服務於老師和學生。
在採訪接近尾聲的時候,Frank送出了自己對未來的寄語與祝福,他非常想念中國的朋友們,希望所有人都能保持健康,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恢復正常的學習與生活。中美兩國的教育制度是互補的,彼此都能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中美兩國的教師們在這次疫情期間做出了巨大努力,他們值得被感謝!
通過將近一個小時的線上採訪,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位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對於教育的赤誠之心與不斷地思考探求,更感受到了作為一個異國人的他,對於中國師生與中國文化的尊重與喜愛之情。
我們感謝Frank將中國的語言與文化帶到了聖瑪麗中學,帶到了美國西部太平洋沿岸;更加感謝Frank不遠萬裡、漂洋過海,將美國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帶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國。
相互交融的教育種子已在兩國各地生根發芽,讓我們靜靜等待孔子課堂和國際項目的枝繁葉茂,造福更多的中美兩國學生,開啟國際教育嶄新的篇章!
文字撰寫:Erika
排版設計:Sally
審核校對:Joyce
責任編輯: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