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裡到底夾什麼?有人說任何高質量的食材都可以(或者美味的食材)。你同意嗎?雖然我也舉雙手贊成他們,但我這雙眼已經看透太多三明治了,所以層次感和重中之重的食材組合對我來說是核心。
三明治是什麼?
「兩片麵包中間夾著肉或者芝士」;「半切開的長麵包或者圓麵包中間夾著餡料」; 「一片麵包上擺上一些食材。」 我們很容易想到的經典三明治有:烤奶酪三明治、BLT三明治或總匯三明治,然而三明治和其他麵包夾餡的食物之間的界限在哪呢? 漢堡算得上三明治嗎?那熱狗呢?要是按照「半切開的長麵包或者圓麵包中間夾著餡料」這個定義,那麼熱狗和漢堡也能被稱之為三明治!不過,漢堡和熱狗的熱度已經夠高了,今天我們就把目光投向所謂的「另一種」類型的三明治。
比如單面三明治或者 「在一片麵包上擺上一些食材」?單面三明治(也被稱之為開放式三明治)也就是單片吐司上堆砌著食物。最好使用硬硬的有嚼頭的天然酵母麵包或者多穀物麵包,足以承受住你的食材。 先抹一層醬,再鋪上其他食材。如果抹上醬之後,你打算加入鹹味的蛋白質食材,出於平衡味道的考慮,最好鋪上一層口感酥脆,爽口且微酸的食材。 還有一點,食材的位置越高,量就應該越少。
三明治的美味奧秘
眾所周知,BLT三明治以培根、生菜、番茄著稱。要是沒有培根,那麼另外2種食材一點要有過人之處。即使身為素食主義者,我也不得不承認,生菜—番茄三明治聽起來就沒胃口。
那麼,三明治的美味奧秘到底是什麼?其實很簡單:使用新鮮且美味的食材,然後開動腦筋,正確排列組合它們! 製作的精髓在於,味道層次上的豐富性,恰到好處的溼潤度,排列組合的完整性,餡料必須紮實到扛得起正餐的大旗。所以,怎麼做呢?
美味三明治的五大要素
麵包:
作為三明治的基礎,麵包本包要足夠好。如有需要,也可以先烤一下麵包。
如果餡料的醬汁十足,適合使用脆脆的硬麵包(幫助增加質地以免你的三明治溼塌塌的)。如果餡料比較酥脆,則選用鬆軟的麵包,不至於咬一口,腮幫都疼。記住,酥脆是衡量完美三明治的重要指標,麵包就要做到這一點。
如果使用麵包卷或者小圓麵包,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切開的兩半,頂部比底部厚得多,導致你的三明治根基不牢,很容易變溼碎開。頂部過厚也會造成麵包還有,而餡料沒了的情況。因此保險起見,切麵包時儘量保證兩半厚度平均。如果發現頂部過厚,可以掏薄中間,不僅給餡料騰出更多空間,也不至於讓你吃到太多沒有餡的麵包。
醬汁和調味:
高脂的抹醬(例如蛋黃醬、黃油、芝麻醬、芥末醬)不僅能夠豐富三明治的味道層次,也能阻隔麵包吸收某些餡料滲出的液體,例如番茄片,從而防止三明治變溼軟。盡情地在兩片麵包上塗抹它們吧。常見的美味抹醬有黃油、蛋黃醬、芥末、橄欖油、鷹嘴豆泥、義大利青醬(羅勒、芝麻菜、番茄幹、紅辣椒)、中東芝麻醬、 茄泥漿糊、蔬菜醬、牛油果泥或者鱷梨醬、奶油芝士、花生醬(任意堅果醬)等等。
蔬菜和水果:
儘量選擇爽脆新鮮的有機蔬菜,使用之前洗淨並且控幹。蔬菜切片需要儘可能平整和薄,事先用鹽、黑胡椒以及橄欖油調味。這樣的話,保證每一口都風味十足,驚喜滿滿,相信我,效果絕對大不相同。
是時候開腦洞,發揮創意了。很多三明治和水果都很配哦,尤其是意式開放三明治。無花果、桃子、藍莓、油桃以及杏子都是不錯的選擇,無論是充當主角還是配角都能讓你的三明治美味升級。
蛋白質:
無論是炸雞、火腿片、切達芝士或者素肉,記事先用平底鍋(或者微波爐)加熱一下。加熱後能與其他冷配菜形成口感上的對比,相得益彰。如果想做一份冷三明治,也最好除除冷藏在冰箱裡的食材的寒氣——只要取出它們,恢復室溫就可以。
層次結構: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開動腦筋正確摞起你精挑細選的食材吧!你可以採用冷熱交替原則,強烈推薦把芝士鋪在熱食上面或者下面,讓它融化。不要把熱食放在最上面,不然會讓蔬菜和其他新鮮的配料軟蔫,還可能會燙著你的嘴。
你可以按照麵包、抹醬、芝士、熱食、蔬菜以及其他輔料的順序排列組合,或者把你最特別的食材鋪在底部——比如一款波特貝勒菇三明治會先放波特菇。製作一款熱壓三明治,建議把芝士分別鋪在底部和頂部,其餘餡料夾在中間,這樣芝士融化可以包裹住所有餡料。
最後的溫馨小提示:食材之間互補的同時,也要保證食材本身足夠美味,同時思考一個正確的擺放順序也很關鍵:要是不想發生咬一口三明治,掉一片番茄片的「慘劇」,記住切片的食材要麼放在底部,要麼頂部。並且,兩種黏滑的食材不要挨在一起(比如蛋黃醬和火腿或者蘑菇和蛋黃醬),否則當你咬下第一口,其中一個(甚至一起)就會滑落。
你最最最愛的三明治是什麼?在評論區告訴我吧!